【大单元·任务式】第三单元第3课时 《彩虹》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任务式】第三单元第3课时 《彩虹》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9 11:1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课题:《彩虹》
内容分析: 《彩虹》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散文。课文描写了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时,“我”展开的丰富想象:把彩虹想象成一座神奇的桥,并想象自己提着爸爸的水壶浇花、拿着妈妈的镜子照妈妈梳头、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荡来荡去。这些充满童真的想象,生动地展现了儿童纯真烂漫的内心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人的关心与爱。语言生动活泼,特别是由多个分句构成的反问句,是指导学生朗读和感受语言魅力的好素材。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 :感受文中蕴含的中华家庭有爱美德。 语言运用 :正确流利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基本要求。重点在于“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注意分句间的停顿”和“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 思维能力: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读懂句子意思(理解长句和反问句的意图) 审美创造: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朗读中感受语言美、情感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想象的美好。 难点: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读好长句子(注意分句停顿),并尝试读出反问句的语气(疑问、向往、童趣)。
情境导入:小朋友们,快乐的童年就像一颗颗闪闪发亮的宝石,藏在我们的记忆宝盒里。这个单元,我们将化身“童趣时光收藏家”!去寻找、发现、记录和分享那些充满童真童趣的美好生活片段。 揭示核心任务:让我们朗读充满童真的语言。在收藏夹中收藏一枚“五彩宝石”,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用心感受,用语言描绘,把最珍贵的童年记忆珍藏起来,并和伙伴们分享吧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生字词大闯关: 快速认读上节课的生字词卡片。 2.朗读接力赛: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3.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小女孩把彩虹想象成桥,想为家人做很多事。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她奇妙的想象世界,感受她的美好心愿。
第二节:聚焦想象,感受童趣:
1.自由朗读: 学生再次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己觉得最有趣、最神奇的一个想象画面。 2.分享交流: 指名分享(如:提着水壶洒水像下雨;拿着镜子照像多个月亮;荡秋千花裙子变彩云)。 3.引导想象:为什么提着水壶洒水就像“下雨”?为什么镜子照上去就像“月亮”?为什么花裙子飘荡就成了“彩云”?(抓住事物的相似点:水珠像雨滴、圆镜像月亮、飘荡的裙子像云朵)。课件展示相关画面或动态图加深感受。 4.指导朗读:带着对这种神奇想象的喜爱和惊奇,再读相关的句子。 5.深入体会,感悟情感: 提问引导: 小女孩为什么想为爸爸、妈妈、哥哥做这些事呢?(预设:她想帮爸爸浇花,让爸爸不用那么辛苦;她想让妈妈照镜子梳头更亮更美;她想让哥哥的秋千荡得更高更开心……) 关键句再读: 再次重点朗读三个反问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等)。这次朗读要更强调句子里包含的 美好愿望 和 对家人的关心与爱。 引导学生体会:这些问句不是真的在问答案,而是小女孩在快乐地表达“我这样做多好啊!” “这样就能帮到/让家人开心了!” 角色体验: 如果你是爸爸/妈妈/哥哥,听到小女孩这样的心愿,你会是什么心情?(高兴、感动、觉得孩子懂事可爱)试着用这种温暖的感觉再读读小女孩的话。 小结情感: 板书关键词:想象丰富、关心家人、充满爱心。小女孩的想象不仅奇妙,更充满了对家人的爱,多么美好啊! 6.挑战难点,读好长句反问句: 分组练习: 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重点练习朗读描写为爸爸、妈妈、哥哥做事的三个长句子(包含反问句)。 展示与互评: 每组派代表朗读,其他同学当小评委,重点评价:句子读通顺了吗?停顿合适吗?问句的语气读出来了吗?(是否读出向往、兴奋、有点俏皮的感觉?) 教师点拨与提升: 针对学生朗读中的难点(如某个分句停顿不自然、问句语气平淡),进行针对性示范和指导。强调把“如果…不就…”部分读得稍微轻快、上扬一些。 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读——找出自己觉得最有趣、最神奇的一个想象画面。学生需要在阅读过程中主动筛选、比较、判断。 分析想象的画面(下雨、月亮、彩云)与小女孩的实际动作/物品(提壶洒水、拿镜子照、荡秋千)之间的相似点。 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推测小女孩行为背后的原因和目的 在教师引导下,体会这些句子“不是在真的问答案”,而是小女孩在快乐、自豪地表达她的美好愿望和想法(“我这样做多好啊!” “这样就能帮到/让家人开心了!”)。 调整朗读表达: 这次朗读要更强调句子中包含的 “美好愿望”和“对家人的关心与爱”。学生需要: 认真听清教师的问题和要求。 调动生活经验: 快速联想到自己关心的家人或朋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好朋友等)。 发挥想象力: 结合“彩虹桥”神奇的特性(跨越空间、快速到达、可能有的特殊能力等),构思一个具体、可行的“帮助行为”(如:给生病的奶奶送药、接远方的爸爸回家、带弟弟去看海、帮好朋友找回丢失的玩具等)。
让学生通过“轻声自由朗读”这种轻松的方式再次接触文本,目的是让他们在相对安静、专注的状态下主动去发现文本中“有趣”、“神奇”的想象点。这符合儿童认知特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指导朗读”环节要求学生带着“喜爱和惊奇”再读相关句子,是将对想象画面的理解与情感体验外化为朗读表现,初步建立理解与表达的联系。这是为后续更深层次的情感朗读做铺垫。
第四节:指导字词。
回顾本节课认识的新字词,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教师进行书写指导。 课件出示每个生字在书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教师讲解的时候可以叫学生上台进行演示,规避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一些细节的错误。 指导书写: 圆:外框端正,上下等宽,左短右长。“员”居框部正中,大小适中。 哥:上小下大;横向笔画平行;中横宜长;上下两“口”大小相当;竖钩正对上竖。 秋:左窄右宽。“禾”上撇短平,横短竖正。“火”撇画上段较正,点撇位置恰当,撇捺收笔大致齐平。 挂:左窄右宽。扌”横画宜短,竖钩端正。右部横画间隔均匀,第六笔写在横中线上。 啊:“口”小且偏上;右部“阿”需遵循左收右展原则,中宫收紧,“阝”竖宜长。 4.学生练写: 学生先描红,再临写(每个字写2-3遍)。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写字姿势,及时纠正错误笔顺和结构问题。 5.展示评价: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书写进行投影展示,师生共同评价(结构、关键笔画、整洁度)。 观察与倾听: 观察教师板书或课件展示的范字,认真听教师讲解字形结构、关键笔画、笔顺及书写要点 实践练习: 在课本或练习本上认真书写生字。
拓展作业:画一画你心中的彩虹桥和你在桥上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