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舟山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检测数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舟山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检测数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13 16:21:44

文档简介

浙江省舟山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检测数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设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交集及其运算
【解析】【解答】解:因为集合,,所以.
故答案为:D.
【分析】明确交集的定义:由所有既属于集合又属于集合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通过找出两个集合中取值范围的公共部分来求解 .
2.(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已知复数(为虚数单位),则的虚部为(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复数的基本概念;共轭复数
【解析】【解答】解:因为,所以,故复数的虚部为.
故答案为:A.
【分析】围绕复数的共轭复数以及虚部的概念展开.根据共轭复数的定义求出的共轭复数,再依据复数虚部的定义确定其虚部,对共轭复数和虚部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3.(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已知,则(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二~六
【解析】【解答】解:因为,故,所以,.
故答案为:B.
【分析】依次运用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弦化切思想)来求解,先通过诱导公式化简已知条件得出的值,再将所求式子变形为含有的形式进行计算.
4.(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展开式中常数项为(  )
A.48 B. C.24 D.
【答案】C
【知识点】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令,可得,所以常数项为,
故答案为:C
【分析】考查二项式展开式的常数项求解,关键在于运用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通过令通项中的次数为,确定对应的项数,进而计算出常数项.
5.(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若,函数为上的奇函数,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D.充要条件
【答案】D
【知识点】充要条件;函数的奇偶性;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集
【解析】【解答】解:若函数为上的奇函数,,解得或,当时,,因为,,所以,即函数不是奇函数;当时,,该函数的定义域为,,即函数为奇函数.故当函数为上的奇函数时,,因此,是的充要条件.
故答案为:D.
【分析】判断是的什么条件,需先根据函数为上奇函数的性质求出的可能值,再逐一验证,结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来判断,核心是利用奇函数在处的特殊性质(若在有定义,则 )初步确定,再验证函数是否满足奇函数定义 .
6.(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课间玩“击鼓传花”游戏.第1次由甲传给乙、丙、丁、戊四人中的任意一人,第2次由持花者传给另外四人中的任意一人,往后依此类推,经过4次传花,花仍回到甲手中,则传法总数为(  )
A.36 B.48 C.52 D.64
【答案】C
【知识点】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简单计数与排列组合
【解析】【解答】解:5人传花,第1次由甲传给乙、丙、丁、戊四人中的任意一人,第2次由持花者传给另外四人中的任意一人,经过4次传花,花仍回到甲手,∴第1次传花有4种方法,第3次传花分成“花在甲手中”和“花不在甲手中”两类方法,第4次传花只能传到甲手中.∴当第2次传花后花在甲手中时,则第3次传花,花可能在丙或乙或丁或戊手中,共4种方法;当第2次传花后花不在甲手中时,有3种方法,则第3次传花有3种方法.∴经过4次传花,花仍回到甲的传法总数为:,∴花仍回到甲的传法总数为52种,
故答案为:C.
【分析】 可按传花顺序逐步分析,明确每次传花的限制条件,利用分类讨论结合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来计算.核心是抓住“第4次传花必须传给甲”这一关键,倒推前面每次传花的情况 .
7.(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已知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正弦函数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因为,当时,,因为函数在上单调递减,所以,即,解得,由可得,又因为,,故,则.因此,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化简函数,再结合给定区间确定函数内层变量的范围,依据正弦函数单调性列出关于的不等式组,进而求解的取值范围 。解题关键在于把握三角恒等变换、正弦函数单调区间与参数的关联.
8.(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记函数.已知函数,,,若有且只有个零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函数零点存在定理
【解析】【解答】解:令,其中,因为函数、在上均为增函数,故函数在上为增函数,因为,故当时,,此时;当时,,此时,所以.当时,令,可得;当时,令,可得.令,则直线与函数的图象有三个交点,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要使得直线与函数的图象有三个交点,只需,解得,因此,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D.
【分析】先明确的分段形式,通过构造函数判断与的大小关系,进而确定的表达式,再将转化为直线与另一个分段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利用函数单调性和图象交点个数来确定的取值范围 ,核心思路是把零点问题转化为函数图象交点问题,结合单调性分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部分选对的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0分)
9.(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验回归方程为时,变量与变量成正相关
B.在做回归分析时,残差图中残差点分布的带状区域的宽度越窄表示回归效果越好
C.若随机变量,且,则
D.已知随机事件、,若,,则
【答案】B,C,D
【知识点】线性回归方程;正态密度曲线的特点;条件概率乘法公式
【解析】【解答】解:对于A选项,经验回归方程为时,,变量与变量成负相关,A错;
对于B选项,在做回归分析时,残差图中残差点分布的带状区域的宽度越窄表示回归效果越好,B对;
对于C选项,若随机变量,且,则,C对;
对于D选项,已知随机事件、,若,,由概率的乘法公式可得,D对.
故答案为:BCD.
【分析】 A:依据线性回归方程中斜率的符号判断变量相关性,正相关,负相关,以此分析与的相关性.
B:理解残差图与回归效果的关系,残差点带状区域宽度反映模型拟合精度,宽度越窄,回归效果越好.
C:利用正态分布的对称性(关于均值对称 ),结合已知概率,推导区间概率.
D:运用条件概率的乘法公式,计算联合概率 .
10.(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则(  )
A.函数的解析式为
B.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
C.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D.函数在上的最大值为
【答案】A,C
【知识点】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及常用方法;指数型复合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解析】【解答】A:令(,因为定义域为,但换元后取值范围是 ),根据对数与指数的关系,.
已知,将,代入,得.把换为,则,A正确.
B:若函数图象对称轴为,则需满足对任意成立.取特殊值,计算 ;计算.因为,不满足,所以函数图象没有对称轴,B错误.
C:对变形,令(,因为指数函数值域为 ),则( ).对于二次函数,其对称轴为,当时,二次函数单调递增;当时,二次函数单调递减.因为是增函数(指数函数底数 ),根据复合函数“同增异减”原则:当时,即,解不等式得,此时内层增,外层增,所以复合函数单调递增.因此,的单调递增区间为,C正确.
D:求在上的最大值分析在上的情况,令,当时,(因为, ).则, .二次函数在上,对称轴.
当(即 )时,取得最小值.当( )时,;当( )时,.所以在上的值域是,则的值域是 .而,但实际最大值是(当时, ),所以D错误.
【分析】围绕函数的解析式、对称性、单调性及绝对值函数最值展开,解析式求解:通过换元法,将整体代换,把关于的函数转化为关于新变量的函数,进而得到解析式.
对称性判断:利用特殊值代入,看函数值是否关于某直线对称(若,则对称轴为 ),通过计算特殊点函数值判断.
单调性分析:将转化为复合函数,依据复合函数“同增异减”原则(内层、外层函数单调性相同则复合函数增,反之则减 ),结合内层指数函数、外层二次函数的单调性求解.
绝对值函数最值:分析在给定区间的取值,再结合绝对值,通过研究函数单调性、端点值等求的最大值.
11.(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点为正方形内部及边界上的动点,且满足,则动点的轨迹长度是
B.若点为正方形内部及边界上任意一点,则存在点使得点,到平面的距离之和等于
C.若点在正方体的内切球表面上运动,且面,则的最小值为
D.若点满足,则动点构成的平面截三棱锥所得截面的面积为
【答案】A,B,D
【知识点】直线与圆相交的性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与二面角有关的立体几何综合题
【解析】【解答】解:
对于A选项,由题意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点为正方形内部及边界上的动点,设,,,化简得,即点的运动轨迹以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动点的轨迹是四分之一圆的周长,其长度是,正确.
对于B选项,点为正方形内部及边界,设,,,平面的法向量为,点到平面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距离之和为,令,则方程变为,
又为正方体的空间对角线,,即,,化简得,解得,由于,在范围内,存在点,正确.
对于C选项,点在正方体的内切球,正方体的内切球半径为,球心为,,,
平面的法向量为,面等价于与平面法向量垂直,即,
设,则,即,在平面上.到平面的距离:,
在平面上,球心为到平面的距离:,平面与内切球的交线是一个圆,设圆心为,则圆的半径为,的最小值是到圆的距离,圆心在平面上且是到平面的垂线,
的最小值就是圆的半径,错误.
对于D选项,设,由可得
,化简得,,平面是平行于底面,动点构成的平面截三棱锥所得截面是正方体四个侧面的中心的连线,截面形状为边长为的正方形,则截面的面积为,正确.
故答案为:ABD.
【分析】 围绕正方体的空间几何问题展开,解题关键在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将几何条件转化为代数方程,利用空间向量、轨迹方程、线面平行、面面垂直等知识,对每个选项逐一分析判断。通过坐标运算、几何性质推导,结合轨迹形状、距离公式、截面面积计算等方法求解.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2.(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有一组数据:、、、、.则其第百分位数为   .
【答案】
【知识点】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百分位数
【解析】【解答】解:将这组数据由小到大进行排序为:、、、、,共个数据,因为,所以该组数据的第百分位数为.
故答案为:.
【分析】 对数据进行排序,再依据百分位数的定义,通过计算数据个数与百分位的乘积确定百分位数的位置,进而求出对应百分位数,关键在于理解百分位数的计算规则,即根据排序后数据位置(整数或小数)来确定是取对应位置数,还是相邻数的平均值 .
13.(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命题“,为假命题”,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答案】
【知识点】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利用导数研究函数最大(小)值
【解析】【解答】解:因为“,”为假命题,所以命题“,”为真命题.即,成立.令,因为,所以是单调递增函数,,所以,即.
故答案为:.
【分析】先对原命题进行否定转化,将“全称命题为假”转化为“存在性命题为真” ,然后构造函数,通过求导判断其在区间上的单调性,进而求出最大值 ,最后根据存在性命题成立的条件(函数最大值大于 ),解关于的不等式,得到的取值范围,核心是利用函数单调性和命题否定的转化来解题 .
14.(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已知实数、满足,则的最小值为   .
【答案】
【知识点】其他不等式的解法;基本不等式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含三角函数的复合函数的值域与最值;双曲线的参数方程
【解析】【解答】解:由可得,设,,所以,令,则
,当且仅当时,即当时,等号成立,因此,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分析】对已知条件变形,引入三角代换将、用三角函数表示,把转化为关于三角函数的表达式,再通过换元法结合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关键在于利用三角代换简化式子,以及合理换元后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核心是将代数问题转化为三角和不等式问题求解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在中,、、分别为的内角、、的对边,满足,为的中点.
(1)求角的大小;
(2)若,,求线段的长度.
【答案】(1)解:因为,即,由余弦定理可得,因为,故.
(2)解:因为为的中点,所以,即,所以
,故.
【知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解三角形;余弦定理;空间中的中点坐标公式
【解析】【分析】围绕三角形的边与角关系,利用余弦定理和向量运算求解,对于(1),通过对已知条件变形,结合余弦定理求出角的余弦值,再根据角的范围确定角;
对于(2),利用中点性质得到向量关系,通过向量数量积运算求出 .
(1)因为,即,
由余弦定理可得,
因为,故.
(2)因为为的中点,所以,即,
所以
,故.
16.(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已知平面向量、满足,,.
(1)求在上的投影向量(结果用表示);
(2)求;
(3)若,求.
【答案】(1)解:∵,即,又∵,,∴.∴在上的投影向量为.
(2)解:由(1)知,..
(3)解:∵,,∴,作,,,如下图所示:
,即,,即,,则,故、共线,即,又,故、同向,故.
【知识点】向量的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平面向量的投影向量
【解析】【分析】(1)利用向量数量积公式,先求出,再结合投影向量的定义(投影向量与共线,系数由数量积与模长平方决定 ).
(2)先求与,再代入向量夹角公式计算.
(3)设的坐标(或利用向量垂直关系 ),根据列方程,结合已知、夹角,求解.
(1)∵,即,
又∵,,∴.
∴在上的投影向量为.
(2)由(1)知,
.
.
(3)∵,,∴,
作,,,如下图所示:
,即,
,即,
,则,故、共线,即,
又,故、同向,故.
17.(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如图,已知四棱台,点在底面上的射影落在线段上(不含端点),底面为直角梯形,,,,.
(1)求证:平面;
(2)若二面角的大小为;
(ⅰ)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ⅱ)若四边形为等腰梯形,,求平面与平面夹角的正切值.
【答案】(1)证明:连接交于点,,,,,,在直角梯形中,,,,,
由勾股定理可得,,
在中,,,∴,∴,即,∵平面,平面,∴又,
、平面,∴平面.
(2)解:(i)过点在平面内作,交于点,连接,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则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即,且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即,∵,而在中,,
∴,因为,即.∴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
(ii)在等腰梯形中,∵,,,则,即,过点作,则,过点在平面内作,垂足为点,
在平面内,∵,,∴,∵平面,∴平面,过点在平面内作,交于点,连接,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
则为平面与平面所成夹角的平面角,∵四边形为等腰梯形,∴,,,∴,,,∴,在平面内,∵,,∴,∴,即,在平面内,∵,,∴,∴,故,在中,.故平面与平面夹角的正切值为.
【知识点】棱柱的结构特征;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
【解析】【分析】证明线面垂直,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需证明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所以先找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和 )的垂直关系,通过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证明,再利用射影性质得,进而证得平面 .围绕四棱台的线面角、二面角及平面夹角展开,解题关键是利用线面垂直关系,通过作辅助线构建直角三角形,结合二面角、线面角的定义及平面几何性质(相似、勾股定理等)进行计算,对于(i),先找二面角的平面角,再利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求线面角;对于(ii),根据等腰梯形性质和已得角度,作辅助线找平面夹角的平面角,进而计算正切值.
(1)连接交于点,,,,
,,
在直角梯形中,,,,,
由勾股定理可得,

在中,,,
∴,∴,即,
∵平面,平面,∴,
又,、平面,∴平面.
(2)(i)过点在平面内作,交于点,连接,
∵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
∵平面,∴,
则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即,
且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即,
∵,而在中,,
∴,因为,即.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
(ii)在等腰梯形中,∵,,,
则,即,
过点作,则,过点在平面内作,垂足为点,
在平面内,∵,,∴,
∵平面,∴平面,
过点在平面内作,交于点,连接,
∵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
∵平面,∴,
则为平面与平面所成夹角的平面角,
∵四边形为等腰梯形,∴,,,
∴,,

∴,
在平面内,∵,,∴,
∴,即,
在平面内,∵,,∴,∴,
故,
在中,.
故平面与平面夹角的正切值为.
18.(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2025年,某卫视推出了“最强大脑围棋版争霸赛”,堪称围棋界史上最激烈的国际赛事,以“棋艺封神,一站扬名”为口号,致力于推广围棋文化和智力竞技.受此启发,某中学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围棋比赛的精彩和激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特别举办了“校园棋王争霸赛”.根据已报名的学生资料统计,有的学生学过围棋,将频率视为概率.
(1)从已报名选手中任取3名学生,记其中学过围棋的学生数为,求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2)经过海选,最终决定、、、、、、、八位棋手参加棋王争霸赛,比赛分预赛、半决赛和决赛三个阶段,采用淘汰制决出冠军.预赛共有四场,八位棋手赛前抽签确定比赛位置,获胜的四人进入半决赛,依次类推,在决赛中,胜者为冠军,负者为亚军。已知~这7位棋手互相对弈时,获胜概率均为,棋手与其他棋手对弈时,获胜的概率为,每局对弈结果相互独立,无和棋情况.
(ⅰ)求棋手最终夺冠的概率;
(ⅱ)求棋手与有过对弈且最终获得亚军的概率.
【答案】(1)解:由题意得,每位报名选手中学过围棋的概率为,则没有学过围棋的概率为,随机抽取3人,用随机变量表示3人中学过围棋的学生人数,则可能的取值为0,1,2,3,,;;;.所以,的分布列为
0 1 2 3
∴.
(2)(ⅰ)由题意得:~八名运动员各自夺冠的概率之和为1,~夺冠概率相同,夺冠的概率为,即最终夺冠的概率为.
(ⅱ)记事件“获得亚军”,事件“与对弈过”,事件“与在第轮对弈”,,则.不妨设在①号位,则
a.在第1轮能与对弈的位置编号为②,;b.在第2轮能与对弈的位置编号为③或④,;c.在第3轮能与对弈的位置编号为⑤或⑥或⑦或⑧,;综上所述:.
【知识点】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二项分布
【解析】【分析】(1) 根据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特征,确定随机变量 服从二项分布,利用二项分布的概率公式计算取值概率,进而得到分布列和数学期望.识别二项分布模型(独立重复试验,每次试验结果只有“学过围棋”和“没学过围棋”两种 ),运用二项分布的概率与期望公式解题 .
(2)(i),利用所有棋手夺冠概率和为,结合夺冠概率,求出夺冠概率;
(ii),通过定义事件,将“与对弈且获亚军”的概率分解为不同轮次对弈的互斥事件概率之和,分别计算各轮次对弈的概率,再相加得到结果 .
(1)由题意得,每位报名选手中学过围棋的概率为,则没有学过围棋的概率为,
随机抽取3人,用随机变量表示3人中学过围棋的学生人数,则可能的取值为0,1,2,3,,
;;
;.
所以,的分布列为
0 1 2 3
∴.
(2)(ⅰ)由题意得:~八名运动员各自夺冠的概率之和为1,~夺冠概率相同,
夺冠的概率为,即最终夺冠的概率为.
(ⅱ)记事件“获得亚军”,事件“与对弈过”,
事件“与在第轮对弈”,,
则.
不妨设在①号位,则
a.在第1轮能与对弈的位置编号为②,

b.在第2轮能与对弈的位置编号为③或④,

c.在第3轮能与对弈的位置编号为⑤或⑥或⑦或⑧,

综上所述:.
19.(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函数的定义域为;
①若对,都有成立,则称在上为凹函数(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且凹函数有以下性质:对都有(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②若对,都有成立,则称在上为凸函数(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且凸函数有以下性质:对都有(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1)判断函数在上是否具有凹凸性,并用上述定义法证明你的结论.
(2)设为的周长,为的面积;
(i)求:的取值范围;
(ii)证明:.
【答案】(1)解:在为凹函数.证明如下:,设,∵
,∴,即在为凹函数.
(2)解:(ⅰ)∵在为凹函数,在中,,∵时,,,∴,∴.
(ⅱ)令,设,∵


∴,即在为凸函数.要证:,即证.∵,∴,只需证:(*),而在中有,则(*)等价于:.只需证:,只需证:,
又在为凸函数,,证毕.另解:的证明,也可以用以下两种证法:①基本不等式:∵,∴

②权方和不等式:.
【知识点】基本不等式;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正弦定理的应用
【解析】【分析】围绕函数凹凸性定义及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不等式证明展开,对于(1),需根据凹凸函数定义,通过作差或利用二阶导数(此处用定义法,计算的符号 )判断在的凹凸性;
对于(2)(i),利用(1)中的凹凸性及三角形内角和,结合凹凸函数性质求取值范围;
(ii),通过周长、面积公式转化,结合不等式(如均值不等式、凹凸函数性质 )证明 .
(1)在为凹函数.
证明如下:,设,


∴,即在为凹函数.
(2)(ⅰ)∵在为凹函数,
在中,,
∵时,,,∴,
∴.
(ⅱ)令,设,



∴,即在为凸函数.
要证:,即证.
∵,
∴,只需证:(*),
而在中有,
则(*)等价于:.
只需证:,
只需证:,
又在为凸函数,
,证毕.
另解:的证明,也可以用以下两种证法:
①基本不等式:∵,


②权方和不等式:

1 / 1浙江省舟山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检测数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设集合,,则(  )
A. B. C. D.
2.(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已知复数(为虚数单位),则的虚部为(  )
A. B. C. D.
3.(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已知,则(  )
A. B. C. D.
4.(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展开式中常数项为(  )
A.48 B. C.24 D.
5.(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若,函数为上的奇函数,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D.充要条件
6.(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课间玩“击鼓传花”游戏.第1次由甲传给乙、丙、丁、戊四人中的任意一人,第2次由持花者传给另外四人中的任意一人,往后依此类推,经过4次传花,花仍回到甲手中,则传法总数为(  )
A.36 B.48 C.52 D.64
7.(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已知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8.(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记函数.已知函数,,,若有且只有个零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部分选对的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0分)
9.(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验回归方程为时,变量与变量成正相关
B.在做回归分析时,残差图中残差点分布的带状区域的宽度越窄表示回归效果越好
C.若随机变量,且,则
D.已知随机事件、,若,,则
10.(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则(  )
A.函数的解析式为
B.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
C.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D.函数在上的最大值为
11.(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点为正方形内部及边界上的动点,且满足,则动点的轨迹长度是
B.若点为正方形内部及边界上任意一点,则存在点使得点,到平面的距离之和等于
C.若点在正方体的内切球表面上运动,且面,则的最小值为
D.若点满足,则动点构成的平面截三棱锥所得截面的面积为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2.(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有一组数据:、、、、.则其第百分位数为   .
13.(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命题“,为假命题”,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14.(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已知实数、满足,则的最小值为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在中,、、分别为的内角、、的对边,满足,为的中点.
(1)求角的大小;
(2)若,,求线段的长度.
16.(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已知平面向量、满足,,.
(1)求在上的投影向量(结果用表示);
(2)求;
(3)若,求.
17.(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如图,已知四棱台,点在底面上的射影落在线段上(不含端点),底面为直角梯形,,,,.
(1)求证:平面;
(2)若二面角的大小为;
(ⅰ)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ⅱ)若四边形为等腰梯形,,求平面与平面夹角的正切值.
18.(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2025年,某卫视推出了“最强大脑围棋版争霸赛”,堪称围棋界史上最激烈的国际赛事,以“棋艺封神,一站扬名”为口号,致力于推广围棋文化和智力竞技.受此启发,某中学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围棋比赛的精彩和激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特别举办了“校园棋王争霸赛”.根据已报名的学生资料统计,有的学生学过围棋,将频率视为概率.
(1)从已报名选手中任取3名学生,记其中学过围棋的学生数为,求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2)经过海选,最终决定、、、、、、、八位棋手参加棋王争霸赛,比赛分预赛、半决赛和决赛三个阶段,采用淘汰制决出冠军.预赛共有四场,八位棋手赛前抽签确定比赛位置,获胜的四人进入半决赛,依次类推,在决赛中,胜者为冠军,负者为亚军。已知~这7位棋手互相对弈时,获胜概率均为,棋手与其他棋手对弈时,获胜的概率为,每局对弈结果相互独立,无和棋情况.
(ⅰ)求棋手最终夺冠的概率;
(ⅱ)求棋手与有过对弈且最终获得亚军的概率.
19.(2025高二下·舟山期末)函数的定义域为;
①若对,都有成立,则称在上为凹函数(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且凹函数有以下性质:对都有(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②若对,都有成立,则称在上为凸函数(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且凸函数有以下性质:对都有(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1)判断函数在上是否具有凹凸性,并用上述定义法证明你的结论.
(2)设为的周长,为的面积;
(i)求:的取值范围;
(ii)证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交集及其运算
【解析】【解答】解:因为集合,,所以.
故答案为:D.
【分析】明确交集的定义:由所有既属于集合又属于集合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通过找出两个集合中取值范围的公共部分来求解 .
2.【答案】A
【知识点】复数的基本概念;共轭复数
【解析】【解答】解:因为,所以,故复数的虚部为.
故答案为:A.
【分析】围绕复数的共轭复数以及虚部的概念展开.根据共轭复数的定义求出的共轭复数,再依据复数虚部的定义确定其虚部,对共轭复数和虚部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3.【答案】B
【知识点】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二~六
【解析】【解答】解:因为,故,所以,.
故答案为:B.
【分析】依次运用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弦化切思想)来求解,先通过诱导公式化简已知条件得出的值,再将所求式子变形为含有的形式进行计算.
4.【答案】C
【知识点】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令,可得,所以常数项为,
故答案为:C
【分析】考查二项式展开式的常数项求解,关键在于运用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通过令通项中的次数为,确定对应的项数,进而计算出常数项.
5.【答案】D
【知识点】充要条件;函数的奇偶性;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集
【解析】【解答】解:若函数为上的奇函数,,解得或,当时,,因为,,所以,即函数不是奇函数;当时,,该函数的定义域为,,即函数为奇函数.故当函数为上的奇函数时,,因此,是的充要条件.
故答案为:D.
【分析】判断是的什么条件,需先根据函数为上奇函数的性质求出的可能值,再逐一验证,结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来判断,核心是利用奇函数在处的特殊性质(若在有定义,则 )初步确定,再验证函数是否满足奇函数定义 .
6.【答案】C
【知识点】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简单计数与排列组合
【解析】【解答】解:5人传花,第1次由甲传给乙、丙、丁、戊四人中的任意一人,第2次由持花者传给另外四人中的任意一人,经过4次传花,花仍回到甲手,∴第1次传花有4种方法,第3次传花分成“花在甲手中”和“花不在甲手中”两类方法,第4次传花只能传到甲手中.∴当第2次传花后花在甲手中时,则第3次传花,花可能在丙或乙或丁或戊手中,共4种方法;当第2次传花后花不在甲手中时,有3种方法,则第3次传花有3种方法.∴经过4次传花,花仍回到甲的传法总数为:,∴花仍回到甲的传法总数为52种,
故答案为:C.
【分析】 可按传花顺序逐步分析,明确每次传花的限制条件,利用分类讨论结合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来计算.核心是抓住“第4次传花必须传给甲”这一关键,倒推前面每次传花的情况 .
7.【答案】B
【知识点】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正弦函数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因为,当时,,因为函数在上单调递减,所以,即,解得,由可得,又因为,,故,则.因此,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化简函数,再结合给定区间确定函数内层变量的范围,依据正弦函数单调性列出关于的不等式组,进而求解的取值范围 。解题关键在于把握三角恒等变换、正弦函数单调区间与参数的关联.
8.【答案】D
【知识点】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函数零点存在定理
【解析】【解答】解:令,其中,因为函数、在上均为增函数,故函数在上为增函数,因为,故当时,,此时;当时,,此时,所以.当时,令,可得;当时,令,可得.令,则直线与函数的图象有三个交点,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要使得直线与函数的图象有三个交点,只需,解得,因此,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D.
【分析】先明确的分段形式,通过构造函数判断与的大小关系,进而确定的表达式,再将转化为直线与另一个分段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利用函数单调性和图象交点个数来确定的取值范围 ,核心思路是把零点问题转化为函数图象交点问题,结合单调性分析.
9.【答案】B,C,D
【知识点】线性回归方程;正态密度曲线的特点;条件概率乘法公式
【解析】【解答】解:对于A选项,经验回归方程为时,,变量与变量成负相关,A错;
对于B选项,在做回归分析时,残差图中残差点分布的带状区域的宽度越窄表示回归效果越好,B对;
对于C选项,若随机变量,且,则,C对;
对于D选项,已知随机事件、,若,,由概率的乘法公式可得,D对.
故答案为:BCD.
【分析】 A:依据线性回归方程中斜率的符号判断变量相关性,正相关,负相关,以此分析与的相关性.
B:理解残差图与回归效果的关系,残差点带状区域宽度反映模型拟合精度,宽度越窄,回归效果越好.
C:利用正态分布的对称性(关于均值对称 ),结合已知概率,推导区间概率.
D:运用条件概率的乘法公式,计算联合概率 .
10.【答案】A,C
【知识点】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及常用方法;指数型复合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解析】【解答】A:令(,因为定义域为,但换元后取值范围是 ),根据对数与指数的关系,.
已知,将,代入,得.把换为,则,A正确.
B:若函数图象对称轴为,则需满足对任意成立.取特殊值,计算 ;计算.因为,不满足,所以函数图象没有对称轴,B错误.
C:对变形,令(,因为指数函数值域为 ),则( ).对于二次函数,其对称轴为,当时,二次函数单调递增;当时,二次函数单调递减.因为是增函数(指数函数底数 ),根据复合函数“同增异减”原则:当时,即,解不等式得,此时内层增,外层增,所以复合函数单调递增.因此,的单调递增区间为,C正确.
D:求在上的最大值分析在上的情况,令,当时,(因为, ).则, .二次函数在上,对称轴.
当(即 )时,取得最小值.当( )时,;当( )时,.所以在上的值域是,则的值域是 .而,但实际最大值是(当时, ),所以D错误.
【分析】围绕函数的解析式、对称性、单调性及绝对值函数最值展开,解析式求解:通过换元法,将整体代换,把关于的函数转化为关于新变量的函数,进而得到解析式.
对称性判断:利用特殊值代入,看函数值是否关于某直线对称(若,则对称轴为 ),通过计算特殊点函数值判断.
单调性分析:将转化为复合函数,依据复合函数“同增异减”原则(内层、外层函数单调性相同则复合函数增,反之则减 ),结合内层指数函数、外层二次函数的单调性求解.
绝对值函数最值:分析在给定区间的取值,再结合绝对值,通过研究函数单调性、端点值等求的最大值.
11.【答案】A,B,D
【知识点】直线与圆相交的性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与二面角有关的立体几何综合题
【解析】【解答】解:
对于A选项,由题意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点为正方形内部及边界上的动点,设,,,化简得,即点的运动轨迹以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动点的轨迹是四分之一圆的周长,其长度是,正确.
对于B选项,点为正方形内部及边界,设,,,平面的法向量为,点到平面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距离之和为,令,则方程变为,
又为正方体的空间对角线,,即,,化简得,解得,由于,在范围内,存在点,正确.
对于C选项,点在正方体的内切球,正方体的内切球半径为,球心为,,,
平面的法向量为,面等价于与平面法向量垂直,即,
设,则,即,在平面上.到平面的距离:,
在平面上,球心为到平面的距离:,平面与内切球的交线是一个圆,设圆心为,则圆的半径为,的最小值是到圆的距离,圆心在平面上且是到平面的垂线,
的最小值就是圆的半径,错误.
对于D选项,设,由可得
,化简得,,平面是平行于底面,动点构成的平面截三棱锥所得截面是正方体四个侧面的中心的连线,截面形状为边长为的正方形,则截面的面积为,正确.
故答案为:ABD.
【分析】 围绕正方体的空间几何问题展开,解题关键在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将几何条件转化为代数方程,利用空间向量、轨迹方程、线面平行、面面垂直等知识,对每个选项逐一分析判断。通过坐标运算、几何性质推导,结合轨迹形状、距离公式、截面面积计算等方法求解.
12.【答案】
【知识点】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百分位数
【解析】【解答】解:将这组数据由小到大进行排序为:、、、、,共个数据,因为,所以该组数据的第百分位数为.
故答案为:.
【分析】 对数据进行排序,再依据百分位数的定义,通过计算数据个数与百分位的乘积确定百分位数的位置,进而求出对应百分位数,关键在于理解百分位数的计算规则,即根据排序后数据位置(整数或小数)来确定是取对应位置数,还是相邻数的平均值 .
13.【答案】
【知识点】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利用导数研究函数最大(小)值
【解析】【解答】解:因为“,”为假命题,所以命题“,”为真命题.即,成立.令,因为,所以是单调递增函数,,所以,即.
故答案为:.
【分析】先对原命题进行否定转化,将“全称命题为假”转化为“存在性命题为真” ,然后构造函数,通过求导判断其在区间上的单调性,进而求出最大值 ,最后根据存在性命题成立的条件(函数最大值大于 ),解关于的不等式,得到的取值范围,核心是利用函数单调性和命题否定的转化来解题 .
14.【答案】
【知识点】其他不等式的解法;基本不等式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含三角函数的复合函数的值域与最值;双曲线的参数方程
【解析】【解答】解:由可得,设,,所以,令,则
,当且仅当时,即当时,等号成立,因此,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分析】对已知条件变形,引入三角代换将、用三角函数表示,把转化为关于三角函数的表达式,再通过换元法结合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关键在于利用三角代换简化式子,以及合理换元后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核心是将代数问题转化为三角和不等式问题求解 .
15.【答案】(1)解:因为,即,由余弦定理可得,因为,故.
(2)解:因为为的中点,所以,即,所以
,故.
【知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解三角形;余弦定理;空间中的中点坐标公式
【解析】【分析】围绕三角形的边与角关系,利用余弦定理和向量运算求解,对于(1),通过对已知条件变形,结合余弦定理求出角的余弦值,再根据角的范围确定角;
对于(2),利用中点性质得到向量关系,通过向量数量积运算求出 .
(1)因为,即,
由余弦定理可得,
因为,故.
(2)因为为的中点,所以,即,
所以
,故.
16.【答案】(1)解:∵,即,又∵,,∴.∴在上的投影向量为.
(2)解:由(1)知,..
(3)解:∵,,∴,作,,,如下图所示:
,即,,即,,则,故、共线,即,又,故、同向,故.
【知识点】向量的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平面向量的投影向量
【解析】【分析】(1)利用向量数量积公式,先求出,再结合投影向量的定义(投影向量与共线,系数由数量积与模长平方决定 ).
(2)先求与,再代入向量夹角公式计算.
(3)设的坐标(或利用向量垂直关系 ),根据列方程,结合已知、夹角,求解.
(1)∵,即,
又∵,,∴.
∴在上的投影向量为.
(2)由(1)知,
.
.
(3)∵,,∴,
作,,,如下图所示:
,即,
,即,
,则,故、共线,即,
又,故、同向,故.
17.【答案】(1)证明:连接交于点,,,,,,在直角梯形中,,,,,
由勾股定理可得,,
在中,,,∴,∴,即,∵平面,平面,∴又,
、平面,∴平面.
(2)解:(i)过点在平面内作,交于点,连接,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则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即,且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即,∵,而在中,,
∴,因为,即.∴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
(ii)在等腰梯形中,∵,,,则,即,过点作,则,过点在平面内作,垂足为点,
在平面内,∵,,∴,∵平面,∴平面,过点在平面内作,交于点,连接,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
则为平面与平面所成夹角的平面角,∵四边形为等腰梯形,∴,,,∴,,,∴,在平面内,∵,,∴,∴,即,在平面内,∵,,∴,∴,故,在中,.故平面与平面夹角的正切值为.
【知识点】棱柱的结构特征;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
【解析】【分析】证明线面垂直,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需证明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所以先找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和 )的垂直关系,通过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证明,再利用射影性质得,进而证得平面 .围绕四棱台的线面角、二面角及平面夹角展开,解题关键是利用线面垂直关系,通过作辅助线构建直角三角形,结合二面角、线面角的定义及平面几何性质(相似、勾股定理等)进行计算,对于(i),先找二面角的平面角,再利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求线面角;对于(ii),根据等腰梯形性质和已得角度,作辅助线找平面夹角的平面角,进而计算正切值.
(1)连接交于点,,,,
,,
在直角梯形中,,,,,
由勾股定理可得,

在中,,,
∴,∴,即,
∵平面,平面,∴,
又,、平面,∴平面.
(2)(i)过点在平面内作,交于点,连接,
∵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
∵平面,∴,
则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即,
且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即,
∵,而在中,,
∴,因为,即.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
(ii)在等腰梯形中,∵,,,
则,即,
过点作,则,过点在平面内作,垂足为点,
在平面内,∵,,∴,
∵平面,∴平面,
过点在平面内作,交于点,连接,
∵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
∵平面,∴,
则为平面与平面所成夹角的平面角,
∵四边形为等腰梯形,∴,,,
∴,,

∴,
在平面内,∵,,∴,
∴,即,
在平面内,∵,,∴,∴,
故,
在中,.
故平面与平面夹角的正切值为.
18.【答案】(1)解:由题意得,每位报名选手中学过围棋的概率为,则没有学过围棋的概率为,随机抽取3人,用随机变量表示3人中学过围棋的学生人数,则可能的取值为0,1,2,3,,;;;.所以,的分布列为
0 1 2 3
∴.
(2)(ⅰ)由题意得:~八名运动员各自夺冠的概率之和为1,~夺冠概率相同,夺冠的概率为,即最终夺冠的概率为.
(ⅱ)记事件“获得亚军”,事件“与对弈过”,事件“与在第轮对弈”,,则.不妨设在①号位,则
a.在第1轮能与对弈的位置编号为②,;b.在第2轮能与对弈的位置编号为③或④,;c.在第3轮能与对弈的位置编号为⑤或⑥或⑦或⑧,;综上所述:.
【知识点】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二项分布
【解析】【分析】(1) 根据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特征,确定随机变量 服从二项分布,利用二项分布的概率公式计算取值概率,进而得到分布列和数学期望.识别二项分布模型(独立重复试验,每次试验结果只有“学过围棋”和“没学过围棋”两种 ),运用二项分布的概率与期望公式解题 .
(2)(i),利用所有棋手夺冠概率和为,结合夺冠概率,求出夺冠概率;
(ii),通过定义事件,将“与对弈且获亚军”的概率分解为不同轮次对弈的互斥事件概率之和,分别计算各轮次对弈的概率,再相加得到结果 .
(1)由题意得,每位报名选手中学过围棋的概率为,则没有学过围棋的概率为,
随机抽取3人,用随机变量表示3人中学过围棋的学生人数,则可能的取值为0,1,2,3,,
;;
;.
所以,的分布列为
0 1 2 3
∴.
(2)(ⅰ)由题意得:~八名运动员各自夺冠的概率之和为1,~夺冠概率相同,
夺冠的概率为,即最终夺冠的概率为.
(ⅱ)记事件“获得亚军”,事件“与对弈过”,
事件“与在第轮对弈”,,
则.
不妨设在①号位,则
a.在第1轮能与对弈的位置编号为②,

b.在第2轮能与对弈的位置编号为③或④,

c.在第3轮能与对弈的位置编号为⑤或⑥或⑦或⑧,

综上所述:.
19.【答案】(1)解:在为凹函数.证明如下:,设,∵
,∴,即在为凹函数.
(2)解:(ⅰ)∵在为凹函数,在中,,∵时,,,∴,∴.
(ⅱ)令,设,∵


∴,即在为凸函数.要证:,即证.∵,∴,只需证:(*),而在中有,则(*)等价于:.只需证:,只需证:,
又在为凸函数,,证毕.另解:的证明,也可以用以下两种证法:①基本不等式:∵,∴

②权方和不等式:.
【知识点】基本不等式;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正弦定理的应用
【解析】【分析】围绕函数凹凸性定义及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不等式证明展开,对于(1),需根据凹凸函数定义,通过作差或利用二阶导数(此处用定义法,计算的符号 )判断在的凹凸性;
对于(2)(i),利用(1)中的凹凸性及三角形内角和,结合凹凸函数性质求取值范围;
(ii),通过周长、面积公式转化,结合不等式(如均值不等式、凹凸函数性质 )证明 .
(1)在为凹函数.
证明如下:,设,


∴,即在为凹函数.
(2)(ⅰ)∵在为凹函数,
在中,,
∵时,,,∴,
∴.
(ⅱ)令,设,



∴,即在为凸函数.
要证:,即证.
∵,
∴,只需证:(*),
而在中有,
则(*)等价于:.
只需证:,
只需证:,
又在为凸函数,
,证毕.
另解:的证明,也可以用以下两种证法:
①基本不等式:∵,


②权方和不等式: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