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12.1 命题、定义、定理与证明
2.定义、定理与证明
@预习导航
1.定义、基本事实、定理与证明
定 义:用不同的语句来说明某些名词各自所包含的 ,这样的语句叫做这些名词的定义.
基本事实:一个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命题视为基本事实.
定 理:如果一个命题可以从基本事实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它是正确的,并且可以作为进一步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 叫做定理.
证 明:根据 、 及 、 等,经过演绎推理,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正确,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2.证明一个命题的方法步骤
步 骤:(1)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画好图形;
(2)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图形写出“已知”;
(3)根据结论,结合图形写出“求证”;
(4)写出证明过程.
@归类探究
类型之一 几何证明的一般步骤
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一命题时,小彬的思路如下.请写出“求证”部分,补充第一步推理的依据并按他的思路完成后续证明.
已知:如图,△ABC.
求证: .
证明:如图,在BC边上取点D,过点D分别作DE∥AB交AC于点E,DF∥AC交AB于点F.
∵DE∥AB,
∴∠A=∠1,∠B=∠2(依据: ).
∵DF∥AC,
类型之二 证明文字叙述的几何命题
求证: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也和另一条直线垂直.(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完成证明)
【点悟】 (1)初学几何证明时,要把依据写在每一步推理后面的括号里,这样做的目的是训练在证明推理时,每一步都要有理有据,万万不可随意推测和想当然;(2)证明中的依据一般只限于四种:①题设;②定义;③基本事实;④定理.
@当堂测评
1.下列语句属于定义的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等角的补角相等
D.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有下列描述:①过点A作直线AF∥BC;②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④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是定理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3.完成下面的证明.
已知:如图,∠1=30°,∠B=60°,AB⊥AC.
求证:AD∥BC.
证明:∵AB⊥AC(已知),
∴∠ =90°( ).
∵∠1=30°,∠B=60°(已知),
∴∠1+∠BAC+∠B= ( ),
即∠ +∠B=180°,
∴AD∥BC( ).
@分层训练
1.试说明“若∠A+∠B=180°,∠C+∠D=180°,∠A=∠C,则∠B=∠D”是真命题.以下是排乱的推理过程:
①因为∠A=∠C(已知);
②因为∠A+∠B=180°,∠C+∠D=180°(已知);
③所以∠B=180°-∠A,∠D=180°-∠C(等式的性质);
④所以∠B=∠D(等量代换);
⑤所以∠B=180°-∠C(等量代换).
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③→②→⑤→④ B.②→③→⑤→①→④
C.②→③→①→⑤→④ D.②→⑤→①→③→④
2.如图,已知BE平分∠ABC,CE平分∠BCD,且∠1+∠2=90°.求证:AB∥CD.补全下面的证明过程.
证明:∵BE平分∠ABC( ),
∴∠ABC=2∠1( ).
∵CE平分∠BCD( ),
∴∠BCD=2∠2( ).
又∵∠1+∠2=90°( ),
∴2(∠1+∠2)=2×90°,
即∠ABC+∠BCD=180°,
∴AB∥CD( ).
3.[2024春·路桥区期中]如图,已知∠1=∠2,∠BAC=70°,∠AGD=110°.将证明EF∥AD的过程填写完整.
证明:∵∠BAC=70°,∠AGD=110°,
∴∠BAC+∠AGD=180°,
∴ ∥ ( ),
∴∠1= ( ).
又∵∠1=∠2,
∴∠2= ( ),
∴EF∥AD( ).
4.求证: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完成证明)
5.(1)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证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完成证明)
(2)已知:如图,直线AB∥CD,∠1,∠2和∠3是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的角.
求证:∠2+∠3=180°.
6.[2024春·嘉兴桐乡市月考]如图,已知∠ABD=100°,且BC平分∠ABD,∠1=50°.
(1)求证:AB∥CD;
(2)求∠2的度数.
7.(推理能力)[2024春·眉山期中]如图,已知AB∥DC,AC和BD相交于点O,点E是CD上一点,点F是OD上一点,且∠1=∠A.
(1)求证:FE∥OC;
(2)若∠BFE=110°,∠1=60°,求∠B的度数.
参考答案
【预习导航】
1.确切意义 真命题 条件 定义 基本事实 定理
【归类探究】
【例1】 ∠A+∠B+∠C=180°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补全证明略
【例2】 略
【当堂测评】
1.D 2.B 3.BAC 垂直的定义 180° 等量关系 BA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分层训练】
1.C
2.已知 角平分线的定义 已知 角平分线的定义 已知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DG AB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 等量代换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略 5.略 6.(1)略 (2)80°
7.(1)略 (2)50°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12.1 命题、定义、定理与证明
1.命题
@预习导航
1.命题的概念
命 题:表示判断的语句叫做命题.
注 意:不是所有的句子都可以称为命题,只有那些能判断是非、辨别真假的句子才称为命题.
2.命题的结构、形式
结 构:命题由 和 两部分组成. 是已知事项, 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形 式: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用“如果”开始的部分就是 ,而用“那么”开始的部分就是 .
3.真命题与假命题
真 命 题:如果条件成立,那么结论 ,像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 命 题:有些命题,当条件成立时, 保证结论总是正确,也就是说结论不成立,像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说 明:(1)判断真命题,可以用演绎推理加以论证;
(2)判断假命题的方法是举反例.
@归类探究
类型之一 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指出其条件和结论.
(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任意两个直角都相等;
(3)同角的补角相等.
【点悟】 将一个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首先要弄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然后再添加一些辅助语言,使句子通顺.
类型之二 判断命题的真假
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对顶角相等
C.直角的补角仍然是直角
D.同旁内角互补
@当堂测评
1.下列语句中,属于命题的是( )
A.直线AB和CD垂直吗
B.过线段AB的中点C作AB的垂线
C.同旁内角不互补,两直线不平行
D.连结A、B两点
2.[2024·内江期末]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若数a、b满足a2=b2,则a=b
C.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D.垂线段最短
@分层训练
1.[2024秋·眉山期末]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内错角相等
B.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C.是有理数
D.若|a|=1,则a=1
2.[2024秋·宜宾期中]对于命题“如果x为任意实数,那么=x”,能说明它是假命题的反例是( )
A.x=0 B.x=3 C.x=0.5 D.x=-1
3.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指出其条件和结论.
(1)等角的余角相等;
(2)小于直角的角是锐角;
(3)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假命题,请举一个反例.
(1)若a2>b2,则a>b;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一个角的余角小于这个角;
(4)一个钝角与一个锐角的和必为一个平角;
(5)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6)如果n是自然数,那么n2+n+17是质数.
5.(推理能力)[2023春·顺庆区月考]已知∠ABC的两边与∠DEF的两边分别平行,即AB∥DE,BC∥EF,试探究:
(1)如图1,∠B与∠E的数量关系是 ;
(2)如图2,写出∠B与∠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根据上述探究,请归纳概括出一个真命题.
参考答案
【预习导航】
2.条件 结论 条件 结论 条件 结论
3.一定成立 不能
【归类探究】
【例1】 (1)如果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条件是“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结论是“这两条直线平行”.
(2)如果两个角都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条件是“两个角都是直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
(3)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条件是“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
【例2】 D
【当堂测评】
1.C 2.D
【分层训练】
1.B 2.D
3.(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的余角也相等.条件是“两个角相等”,结论是“它们的余角也相等”.
(2)如果一个角小于直角,那么这个角是锐角.条件是“一个角小于直角”,结论是“这个角是锐角”.
(3)如果过已知两点画直线,那么能且只能画一条直线.条件是“过已知两点画直线”,结论是“能且只能画一条直线”.
4.(1)假命题.反例:a=-3,b=0,
∵9>0,即a2>b2,但是-3<0,即a<b.
(2)真命题.
(3)假命题.反例:若∠α=20°,则∠α的余角为70°,70°>20°,此时∠α的余角大于∠α.
(4)假命题.反例:100°+30°=130°<180°,此时钝角100°与锐角30°的和不为平角.
(5)假命题.反例:在任意三角形中,其中两边所在直线被第三边所在直线所截,此时的同旁内角为三角形两内角,显然不互补.
(6)假命题.反例:n=17时,此数为合数.
5.(1)∠B=∠E
(2)∠B+∠E=180°.理由略.
(3)归纳: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