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等腰三角形 同步练习(2课时,含答案) 2025-2026学年数学华东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3 等腰三角形 同步练习(2课时,含答案) 2025-2026学年数学华东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13 21:14:55

文档简介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12.3 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预习导航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定理:有两个角  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写成“  ”)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定理1:三个角都  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判定定理2:有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归类探究
  
类型之一 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运用
 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过点D作DE∥BC交AB于点E.
(1)求证:BE=DE;
(2)若∠A=80°,∠C=40°,求∠BDE的度数.
  
  
  
  
  
  
  
  
  
  
  类型之二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
 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且∠1=∠2=∠3,试问△DEF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当堂测评
  
1.下列条件中,不能得到等边三角形的是(   )
A.有两个内角是60°的三角形
B.有两边相等且是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
C.有一个角是60°且是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
D.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2.[2024秋·宁波期中]下列条件中,可以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
A.∠B=40°,∠C=80°
B.∠A∶∠B∶∠C=1∶2∶3
C.2∠A=∠B+∠C
D.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是2∶2∶1
3.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EF∥BC交AB于点E,交AC于点F,若AB=5,AC=3,则△AEF的周长是(   )
A.10 B.9 C.8 D.7
4.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与BC平行的直线分别交AB、AC于点D、E,若AD=2,则DE的长为  .
@分层训练
  
1.如图,在格点中找一点C,使得△ABC是等腰三角形,且AB为其中的一条腰,这样的点C一共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2.如图,在一张长方形纸条上任意画一条截线AB,将纸条沿截线AB折叠,所得到△ABC的形状一定是  三角形.
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在直线BC上,DB=EC.求证:∠D=∠E.
  
  
  
  
  
  
  4.如图,在△ABC中,∠A=40°,∠ABC=80°,BE平分∠ABC交AC于点E,ED⊥AB,垂足为点D.求证:AD=BD.
  
  
  
  
  
  5.如图,在△ABC中,AB=AC,点D为AC上一点,且满足AD=BD=BC.点E是AB的中点,连结ED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结AF.
(1)求∠BAC和∠ACB的度数;
(2)求证:△ACF是等腰三角形.
  
  
  
  
  
  
  
  
  
  
  
  
  
  
  
  
  
  
  
  
  
6.[2024·广州]如图,在△ABC中,∠A=90°,AB=AC=6,D为边BC的中点,点E、F分别在边AB、AC上,AE=CF,则四边形AEDF的面积为(   )
A.18 B.9 C.9 D.6
  
  
  
  7.[2024·重庆]如图,在△ABC中,AB=AC,∠A=36°,BD平分∠ABC交AC于点D.若BC=2,则AD的长为  .
  
  8.如图1,在△ABC中,BO平分∠ABC,CO平分∠ACB,MN经过点O分别交AB、AC于点M、N,且MN∥BC.
(1)求证:MN=BM+CN.
(2)若AB=12,AC=18,求△AMN的周长;
(3)如图2,若点E是∠ABC的平分线和△ABC的外角∠ACG的平分线的交点,其他条件不变,线段MN、BM、CN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给予证明.
  
  
  
  
  
  
  
  
  
  
  
  
  
  
  
  
  
  
9.(推理能力)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是AB上的动点,点E与点A、B不重合,点D在CB的延长线上,且EC=ED.
(1)如图1,若E是AB的中点,求证:BD=AE.
(2)如图2,若点E不是AB的中点,(1)中的结论“BD=AE”是否仍成立?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BD与AE之间的数量关系;若成立,请给予证明.
  
  
  
  
  
  
  
  
  
  
  
参考答案
【预习导航】
1.相等 等角对等边
2.相等 一个角是60°
【归类探究】
【例1】 (1)略
(2)∠BDE的度数为30°.
【例2】 △DEF是等边三角形.理由略.
【当堂测评】
1.B 2.D 3.C 4.2
【分层训练】
1.C 2.等腰 3.略 4.略
5.(1)∠BAC=36°,∠ACB=70° (2)略
6.C 7.2 8.(1)略 (2)30
(3)MN=BM-CN.证明略.
9.(1)略 (2)成立.证明略.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12.3 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预习导航
  
1.等腰三角形
定  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  ,另一边叫做  ,两腰的夹角叫做  ,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  .
性  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  (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的平分线重合(简写成“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2.等边三角形
定  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称为正三角形.
性  质:(1)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
@归类探究
  
类型之一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在△ABC中,∠BAC=100°,AD⊥BC,垂足为点D,AB=AC,求∠B、∠C、∠BAD、∠CAD的度数.
  
  
  
  
  
  类型之二 在等腰三角形中利用方程思想进行角度计算
 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AD=BD.
(1)求证:∠BAD=∠C;
(2)若CA=CD,求∠B的度数.
  
  
  
  
  
  
  
  
  
  
  类型之三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为△ABC的中线,AD=AE,求∠EDC的度数.
  
  
  
  
  
  
@当堂测评
  
1.[2024·河北]观察图中尺规作图的痕迹,可得线段BD一定是△ABC的(   )
A.角平分线 B.高线 C.中位线 D.中线
2.[2023·眉山]如图,在△ABC中,AB=AC,∠A=40°,则∠ACD的度数为(   )
A.70° B.100° C.110° D.140°
3.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边BC的中点,则∠B=  °,∠ADB=  °,∠BAC=  °,∠BAD=  °.
4.[2024·湖南]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的度数为40°,则它的顶角的度数为  °.
@分层训练
  
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的顶角的度数是(   )
A.80° B.80°或20° C.80°或50° D.20°
2.[2024·兰州]如图,在△ABC中,AB=AC,∠BAC=130°,DA⊥AC,则∠ADB=(   )
A.100° B.115° C.130° D.145°
  
3.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C=BC,点D是AB边上的中点,DE∥AC,交BC于点E.若∠A=40°,则∠CDE的度数是(   )
A.40° B.35° C.50° D.45°
4.[2024·泰安]如图,直线l∥m,等边三角形ABC的两个顶点B、C分别落在直线l、m上,若∠ABE=21°,则∠ACD的度数是(   )
A.45° B.39° C.29° D.21°
  
  
  5.如图,AB∥CD,M、N为直线AB上的两点,连结CN,作ME⊥CN于点E,点F在CN上,连结DF,且CF=DF,若∠EMN=70°,则∠D的度数为(   )
A.20° B.30° C.40° D.45°
  6.[2024秋·宿迁期末]如图,在△ABC中,角平分线BO和CO相交于点O,OE∥AB,OF∥AC,BC=2a,则△OEF的周长为  .
  7.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于点E.求证:∠CBE=∠BAC.
  
  
  
  
  
  
  
  
8.[2024·内江]如图,在△ABC中,∠DCE=40°,AE=AC,BC=BD,则∠ACB的度数为  °.
  
  9.[2023·苏州]如图,在△ABC中,AB=AC,AD为△ABC的角平分线.以点A为圆心、AD的长为半径画弧,与AB、AC分别交于点E、F,连结DE、DF.
(1)求证:△ADE≌△ADF;
(2)若∠BAC=80°,求∠BDE的度数.
  
  
  
  
  
  
  
  
  
  
  
  10.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AE=CD,BE与AD相交于点P,BQ⊥AD,垂足为点Q.
(1)求证:△ABE≌△CAD;
(2)求∠BPQ的度数.
  
  
  
  
  
  
  
  
  
11.(推理能力)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M为AB边上任意一点,延长BC至点N,使CN=AM,连结MN交AC于点P,过点M作MH⊥AC,垂足为点H.
(1)求证:MP=NP;
(2)若AB=a,求线段PH的长(结果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参考答案
【预习导航】
1.腰 底边 顶角 底角 相等
【归类探究】
【例1】 ∠B=∠C=40°,∠BAD=∠CAD=50°.
【例2】 (1)略 (2)∠B=36°
【例3】 15°
【当堂测评】
1.B 2.C 3.60 90 60 30 4.100
【分层训练】
1.B 2.B 3.C 4.B 5.A
6.2a 7.略 8.100°
9.(1)略 (2)20° 10.(1)略 (2)略
11.(1)略 (2)P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