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13 16:50:37

文档简介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1.(2024四上·靖远期末)往自行车车轴处滴一些润滑油是为了   摩擦力,人们在鞋底设计了各种花纹是为了   摩擦力。(填“增大”或“减小”)
2.(2024四上·靖远期末)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的力,这个力叫   。
3.(2024四上·靖远期末)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来描述。
4.(2024四上·靖远期末)口腔是人体的   器官,口腔里主要由   、   、唾液三部分组成,其中   在消化过程中承担了搅拌食物的作用。
5.(2024四上·靖远期末)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物体发出声音的   。
二、辨一辨,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打“×”。(共10分)
6.(2024四上·靖远期末)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7.(2024四上·靖远期末)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不会影响消化,而且能节约时间。(  )
8.(2024四上·靖远期末)声音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9.(2024四上·靖远期末)安静状态下人每分钟呼吸20次左右。(  )
10.(2024四上·靖远期末)米饭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
11.(2024四上·靖远期末)营养获取不均衡,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
12.(2024四上·靖远期末)唾液的主要功能是完全分解食物。(  )
13.(2024四上·靖远期末)吸收营养的最主要的消化器官是胃。(  )
14.(2024四上·靖远期末)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
15.(2024四上·靖远期末)在一定限度内,弹簧拉得越长,产生的弹力越大。(  )
三、选一选,把正确选项填到括号里。(共20分)
16.(2024四上·靖远期末)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A.水 B.空气 C.真空
17.(2024四上·靖远期末)增大肺活量的有效方法是(  )。
A.经常锻炼 B.勤奋学习 C.常睡懒觉
18.(2024四上·靖远期末)我们耳朵里的(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A.听小骨 B.鼓膜 C.耳蜗
19.(2024四上·靖远期末)小明在(  )呼吸会加快。
A.写作业时 B.睡觉时 C.运动后
20.(2024四上·靖远期末)下列行为能保护呼吸器官的是(  )。
A.经常挖鼻孔
B.经常蒙头睡觉
C.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佩戴口罩出行
21.(2024四上·靖远期末)防止龋齿有效的方法是(  )。
A.每天刷牙 B.睡前吃甜食 C.饭后不漱口
22.(2024四上·靖远期末)消化和吸收营养的最主要的消化器官是(  )。
A.胃 B.小肠 C.大肠
23.(2024四上·靖远期末)熟透了的苹果离开树枝,总是落向地面,这是由于苹果受到(  )的作用。
A.拉力 B.弹力 C.重力
24.(2024四上·靖远期末)靠气球反冲力运动的小车,它的运动方向与气球喷气方向(  )。
A.相同 B.相反 C.不一定
25.(2024四上·靖远期末)古人能“弯弓射大雕”,箭能射向高空中,主要是弯弓产生的(  )作用。
A.重力 B.弹力 C.拉力
26.(2024四上·靖远期末)将人体消化器官与它们的功能用线连起来。
口腔 从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中吸收水分
食道 把食物变成糊状
胃 食物经过的通道
小肠 吸收其中的大部分营养
大肠 搅拌食物,咀嚼、磨碎食物
四、探究题。(共6分)
(2024四上·靖远期末)从不同坡度的斜面上的同一位置释放小车,撞击木块(如下图)。
27.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速度(  )。
A.不变 B.越来越慢 C.越来越快
28.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撞击木块时的速度(  )。
A.越慢 B.越快 C.不变
29.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具有的能量(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减小;增大
【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摩擦力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有的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有的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例如自行车车轴上滴一些润滑油是为了减小摩擦力,减小车轴之间的摩擦,保护车轴及省力的作用,在鞋底上设计了各种花纹,是增大摩擦力,防止摔倒。
2.【答案】弹力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像橡皮筋、弹簧这类物品,当受到外部力量的作用时,其形态极易发生改变。而在形态产生变化的过程中,它们会生成一种试图回到原本状态的力量,这种力量被称为弹力。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正是借助了受力大,伸长长的弹力特性。
3.【答案】音量
【解析】【解答】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描述。
【分析】考查声音的变化。
4.【答案】消化;牙齿;舌头;舌头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分析】食物在口腔进行初步的消化,口腔里主要有牙齿、舌头、唾液三部分组成,其中牙齿切断磨碎食物的作用,舌头起到搅拌的作用,唾液里面有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转化成麦芽糖。
5.【答案】高低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物体振动是声音产生的源头,而声音的高低可用音高来描述。音高的差异与物体振动的速率存在直接关联:当物体振动速度较快时,发出的声音音高就高;反之,物体振动速度较慢时,对应的声音音高则低。
6.【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液体、固体等介质,传播到人的耳朵,耳朵通过转化,让人听到声音。
7.【答案】错误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 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长期下来就有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的。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有的时候可能会影响到消化。
8.【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形态呈现为波,我们称之为声波。当这种声波接触到物体时,会促使物体发生振动现象。而声音正是借助这样的方式,以各类物质作为传播的媒介,实现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传递。这一过程可以这样理解:发声体振动时,会带动周围的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也跟着振动,这种振动就像水波一样向四周扩散形成声波。比如我们说话时,声带振动引发空气振动形成声波,声波传播过程中遇到墙壁,墙壁会随之振动,若声波足够强,甚至能让墙壁附近的物体也产生轻微震动,这就是声波传递振动的直观体现。而当这些振动传递到人的耳朵时,会引起鼓膜振动,最终被大脑感知为声音,完成声音从发声源到接收者的传播。
9.【答案】正确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每分钟的呼吸次数被称为呼吸频率。经测量发现,呼吸频率会因年龄、性别以及活动状态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当人体活动变得剧烈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随之加大。在人处于安静的状态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通常在 20 次上下。上述内容的表述是准确的。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食物所包含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无机盐、维生素与水。不同种类的食物,其所含营养物质的类别和数量存在差异,米饭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属于糖类。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为鱼、虾、瘦肉、鸡蛋等。因此,题干的说法存在错误。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膳食均衡是指人类理想的膳食,也是营养科学的一个重要长远的目标。 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称得上是人类的均衡膳食,只有相互搭配的多种食物才可以构成实际生活中的均衡的膳食。 这就要求不挑食、不偏食,并且每天按时享用早中晚三餐,只有这样才能从食物里摄取到均衡的营养,这属于健康的饮食方式。一旦营养摄入失衡,人的身体健康就会受到不良影响。上述内容的表述是正确的。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分析】食物经过口腔进行初步消化,牙齿咀嚼食物,舌头进行充分搅拌和传输食物,唾液润滑食物,且唾液淀粉酶会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后形成麦芽糖。题干的表述存在错误。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的消化器官涵盖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其中,胃,肌肉发达,主要对食物进行充分研磨,变成食糜,再在小肠消化吸收,小肠是主要的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器官。但题干的这种说法存在错误。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肺是人体呼吸系统中最为关键的器官,其主要作用是实现气体的交换。当空气进入肺部后,在肺泡这一部位会发生重要的气体交换过程:空气中的氧气会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与此同时,血液里的二氧化碳也会以扩散的方式排出到吸入的空气中。正是这一过程,保证了人体能够与外界环境持续进行气体交换,为身体各组织器官提供所需的氧气,并及时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诸如橡皮筋、弹簧这类物件,当受到外部作用力时,其形态很容易发生改变。而在形态改变的过程中,它们会生成一种想要恢复原本模样的力,这种力被称作弹力。在特定的范围之内,弹簧被拉得越长,所产生的弹力也就越大。但超过限度,弹簧被拉伸后将不再恢复原来形状,弹性被破坏。上述内容的表述是正确的。
16.【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可以在液体、固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7.【答案】A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经常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肺活量。
18.【答案】B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考查耳朵的功能,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的耳郭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引起听小骨振动,传到耳蜗,将振动转化成电信号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19.【答案】C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人在平静状态下呼吸次数约60次每分钟,在运动后呼吸次数会增加。
20.【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佩戴口罩出行有利于保护我们呼吸系统。经常挖鼻孔会破坏鼻腔粘膜,经常蒙头睡觉对大脑有害。
21.【答案】A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考查牙齿的保护,睡觉前吃甜食,饭后不漱口都容易损坏牙齿,我们要做到每天刷牙,少吃甜食等。
22.【答案】B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考查消化系统的功能。口腔食物初步消化;食道输送食物到胃部;胃部肌肉发达,有胃酸,把食物变成食糜;小肠5-7米长,有很多消化液,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储存食物残渣,并吸收少量水分。
23.【答案】C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考查力的作用,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是受到重力的作用。
24.【答案】B
【知识点】反冲力
【解析】【分析】考查反冲力的知识。 靠气球反冲力运动的小车,它的运动方向与气球喷气方向是相反的。
25.【答案】B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弓箭之所以可以将箭射出去是因为弓弦产生的弹力。
26.【答案】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消化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多个器官共同构成。口腔是食物进入人体的入口,牙齿负责将食物咀嚼粉碎,舌头则通过搅拌让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且起到传输食物的作用,唾液中的消化酶会对食物里的淀粉进行初步分解且对食物进行润滑,三者共同对食物起到初步消化的作用;食道通过有节律的蠕动,把食物推送至胃部;胃会对食物进行挤压、研磨和搅拌,同时对其中的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将食物变成食糜;到了小肠,食物会得到进一步消化,转化为人体能够吸收的营养物质,随后被吸收进入血液,小肠很长,且有大量的小肠绒毛,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剩余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后,吸收水分,逐渐形成粪便,最终由肛门排出体外。
【答案】27.C
28.B
29.A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所携带的能量名为动能。这种运动物体的能量大小,与物体自身的质量以及运动速度紧密相关:当速度保持不变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拥有的能量就越大;而当质量相同时,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对应的能量也就越大。
(1)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所拥有的能量被称为动能。当小车在斜面上行驶时,其速度会逐渐加快。
(2)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小车向下滑动的速率就越迅猛,因此当小车碰撞木块的瞬间,其速度也会更为快捷。
(3)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所蕴含的能量被称作动能,物体的运动速度越是迅猛,其具备的动能也就越大。当小车的行驶速度加快时,它所拥有的能量也会随之增大。
27.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所拥有的能量被称为动能。当小车在斜面上行驶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其速度会逐渐加快。
28.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小车向下滑动的速率就越迅猛,小车的能量就越大,因此当小车碰撞木块的瞬间,其速度也会更为快捷。
29.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所蕴含的能量被称作动能,物体的运动速度越是迅猛,其具备的动能也就越大。当小车的行驶速度加快时,它所拥有的能量也会随之增大。
1 / 1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1.(2024四上·靖远期末)往自行车车轴处滴一些润滑油是为了   摩擦力,人们在鞋底设计了各种花纹是为了   摩擦力。(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减小;增大
【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摩擦力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有的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有的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例如自行车车轴上滴一些润滑油是为了减小摩擦力,减小车轴之间的摩擦,保护车轴及省力的作用,在鞋底上设计了各种花纹,是增大摩擦力,防止摔倒。
2.(2024四上·靖远期末)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的力,这个力叫   。
【答案】弹力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像橡皮筋、弹簧这类物品,当受到外部力量的作用时,其形态极易发生改变。而在形态产生变化的过程中,它们会生成一种试图回到原本状态的力量,这种力量被称为弹力。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正是借助了受力大,伸长长的弹力特性。
3.(2024四上·靖远期末)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来描述。
【答案】音量
【解析】【解答】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描述。
【分析】考查声音的变化。
4.(2024四上·靖远期末)口腔是人体的   器官,口腔里主要由   、   、唾液三部分组成,其中   在消化过程中承担了搅拌食物的作用。
【答案】消化;牙齿;舌头;舌头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分析】食物在口腔进行初步的消化,口腔里主要有牙齿、舌头、唾液三部分组成,其中牙齿切断磨碎食物的作用,舌头起到搅拌的作用,唾液里面有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转化成麦芽糖。
5.(2024四上·靖远期末)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物体发出声音的   。
【答案】高低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物体振动是声音产生的源头,而声音的高低可用音高来描述。音高的差异与物体振动的速率存在直接关联:当物体振动速度较快时,发出的声音音高就高;反之,物体振动速度较慢时,对应的声音音高则低。
二、辨一辨,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打“×”。(共10分)
6.(2024四上·靖远期末)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液体、固体等介质,传播到人的耳朵,耳朵通过转化,让人听到声音。
7.(2024四上·靖远期末)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不会影响消化,而且能节约时间。(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 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长期下来就有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的。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有的时候可能会影响到消化。
8.(2024四上·靖远期末)声音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形态呈现为波,我们称之为声波。当这种声波接触到物体时,会促使物体发生振动现象。而声音正是借助这样的方式,以各类物质作为传播的媒介,实现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传递。这一过程可以这样理解:发声体振动时,会带动周围的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也跟着振动,这种振动就像水波一样向四周扩散形成声波。比如我们说话时,声带振动引发空气振动形成声波,声波传播过程中遇到墙壁,墙壁会随之振动,若声波足够强,甚至能让墙壁附近的物体也产生轻微震动,这就是声波传递振动的直观体现。而当这些振动传递到人的耳朵时,会引起鼓膜振动,最终被大脑感知为声音,完成声音从发声源到接收者的传播。
9.(2024四上·靖远期末)安静状态下人每分钟呼吸20次左右。(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每分钟的呼吸次数被称为呼吸频率。经测量发现,呼吸频率会因年龄、性别以及活动状态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当人体活动变得剧烈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随之加大。在人处于安静的状态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通常在 20 次上下。上述内容的表述是准确的。
10.(2024四上·靖远期末)米饭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食物所包含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无机盐、维生素与水。不同种类的食物,其所含营养物质的类别和数量存在差异,米饭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属于糖类。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为鱼、虾、瘦肉、鸡蛋等。因此,题干的说法存在错误。
11.(2024四上·靖远期末)营养获取不均衡,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膳食均衡是指人类理想的膳食,也是营养科学的一个重要长远的目标。 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称得上是人类的均衡膳食,只有相互搭配的多种食物才可以构成实际生活中的均衡的膳食。 这就要求不挑食、不偏食,并且每天按时享用早中晚三餐,只有这样才能从食物里摄取到均衡的营养,这属于健康的饮食方式。一旦营养摄入失衡,人的身体健康就会受到不良影响。上述内容的表述是正确的。
12.(2024四上·靖远期末)唾液的主要功能是完全分解食物。(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分析】食物经过口腔进行初步消化,牙齿咀嚼食物,舌头进行充分搅拌和传输食物,唾液润滑食物,且唾液淀粉酶会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后形成麦芽糖。题干的表述存在错误。
13.(2024四上·靖远期末)吸收营养的最主要的消化器官是胃。(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的消化器官涵盖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其中,胃,肌肉发达,主要对食物进行充分研磨,变成食糜,再在小肠消化吸收,小肠是主要的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器官。但题干的这种说法存在错误。
14.(2024四上·靖远期末)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肺是人体呼吸系统中最为关键的器官,其主要作用是实现气体的交换。当空气进入肺部后,在肺泡这一部位会发生重要的气体交换过程:空气中的氧气会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与此同时,血液里的二氧化碳也会以扩散的方式排出到吸入的空气中。正是这一过程,保证了人体能够与外界环境持续进行气体交换,为身体各组织器官提供所需的氧气,并及时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15.(2024四上·靖远期末)在一定限度内,弹簧拉得越长,产生的弹力越大。(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诸如橡皮筋、弹簧这类物件,当受到外部作用力时,其形态很容易发生改变。而在形态改变的过程中,它们会生成一种想要恢复原本模样的力,这种力被称作弹力。在特定的范围之内,弹簧被拉得越长,所产生的弹力也就越大。但超过限度,弹簧被拉伸后将不再恢复原来形状,弹性被破坏。上述内容的表述是正确的。
三、选一选,把正确选项填到括号里。(共20分)
16.(2024四上·靖远期末)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A.水 B.空气 C.真空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可以在液体、固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7.(2024四上·靖远期末)增大肺活量的有效方法是(  )。
A.经常锻炼 B.勤奋学习 C.常睡懒觉
【答案】A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经常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肺活量。
18.(2024四上·靖远期末)我们耳朵里的(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A.听小骨 B.鼓膜 C.耳蜗
【答案】B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考查耳朵的功能,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的耳郭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引起听小骨振动,传到耳蜗,将振动转化成电信号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19.(2024四上·靖远期末)小明在(  )呼吸会加快。
A.写作业时 B.睡觉时 C.运动后
【答案】C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人在平静状态下呼吸次数约60次每分钟,在运动后呼吸次数会增加。
20.(2024四上·靖远期末)下列行为能保护呼吸器官的是(  )。
A.经常挖鼻孔
B.经常蒙头睡觉
C.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佩戴口罩出行
【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佩戴口罩出行有利于保护我们呼吸系统。经常挖鼻孔会破坏鼻腔粘膜,经常蒙头睡觉对大脑有害。
21.(2024四上·靖远期末)防止龋齿有效的方法是(  )。
A.每天刷牙 B.睡前吃甜食 C.饭后不漱口
【答案】A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考查牙齿的保护,睡觉前吃甜食,饭后不漱口都容易损坏牙齿,我们要做到每天刷牙,少吃甜食等。
22.(2024四上·靖远期末)消化和吸收营养的最主要的消化器官是(  )。
A.胃 B.小肠 C.大肠
【答案】B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考查消化系统的功能。口腔食物初步消化;食道输送食物到胃部;胃部肌肉发达,有胃酸,把食物变成食糜;小肠5-7米长,有很多消化液,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储存食物残渣,并吸收少量水分。
23.(2024四上·靖远期末)熟透了的苹果离开树枝,总是落向地面,这是由于苹果受到(  )的作用。
A.拉力 B.弹力 C.重力
【答案】C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考查力的作用,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是受到重力的作用。
24.(2024四上·靖远期末)靠气球反冲力运动的小车,它的运动方向与气球喷气方向(  )。
A.相同 B.相反 C.不一定
【答案】B
【知识点】反冲力
【解析】【分析】考查反冲力的知识。 靠气球反冲力运动的小车,它的运动方向与气球喷气方向是相反的。
25.(2024四上·靖远期末)古人能“弯弓射大雕”,箭能射向高空中,主要是弯弓产生的(  )作用。
A.重力 B.弹力 C.拉力
【答案】B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弓箭之所以可以将箭射出去是因为弓弦产生的弹力。
26.(2024四上·靖远期末)将人体消化器官与它们的功能用线连起来。
口腔 从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中吸收水分
食道 把食物变成糊状
胃 食物经过的通道
小肠 吸收其中的大部分营养
大肠 搅拌食物,咀嚼、磨碎食物
【答案】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消化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多个器官共同构成。口腔是食物进入人体的入口,牙齿负责将食物咀嚼粉碎,舌头则通过搅拌让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且起到传输食物的作用,唾液中的消化酶会对食物里的淀粉进行初步分解且对食物进行润滑,三者共同对食物起到初步消化的作用;食道通过有节律的蠕动,把食物推送至胃部;胃会对食物进行挤压、研磨和搅拌,同时对其中的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将食物变成食糜;到了小肠,食物会得到进一步消化,转化为人体能够吸收的营养物质,随后被吸收进入血液,小肠很长,且有大量的小肠绒毛,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剩余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后,吸收水分,逐渐形成粪便,最终由肛门排出体外。
四、探究题。(共6分)
(2024四上·靖远期末)从不同坡度的斜面上的同一位置释放小车,撞击木块(如下图)。
27.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速度(  )。
A.不变 B.越来越慢 C.越来越快
28.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撞击木块时的速度(  )。
A.越慢 B.越快 C.不变
29.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具有的能量(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答案】27.C
28.B
29.A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所携带的能量名为动能。这种运动物体的能量大小,与物体自身的质量以及运动速度紧密相关:当速度保持不变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拥有的能量就越大;而当质量相同时,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对应的能量也就越大。
(1)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所拥有的能量被称为动能。当小车在斜面上行驶时,其速度会逐渐加快。
(2)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小车向下滑动的速率就越迅猛,因此当小车碰撞木块的瞬间,其速度也会更为快捷。
(3)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所蕴含的能量被称作动能,物体的运动速度越是迅猛,其具备的动能也就越大。当小车的行驶速度加快时,它所拥有的能量也会随之增大。
27.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所拥有的能量被称为动能。当小车在斜面上行驶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其速度会逐渐加快。
28.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小车向下滑动的速率就越迅猛,小车的能量就越大,因此当小车碰撞木块的瞬间,其速度也会更为快捷。
29.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所蕴含的能量被称作动能,物体的运动速度越是迅猛,其具备的动能也就越大。当小车的行驶速度加快时,它所拥有的能量也会随之增大。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