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填一填。(每空2分,共24分)
1.(2024四上·庄浪期末)声音能在固体、 、 中传播。
2.(2024四上·庄浪期末)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 。
3.(2024四上·庄浪期末)水里的动植物呼吸的是溶解在水中的 。
4.(2024四上·庄浪期末)一杯水放在窗台上,几天后发现减少了,这是因为水 了。
5.(2024四上·庄浪期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 、 、脂肪、 、无机盐和水。
6.(2024四上·庄浪期末)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 。
7.(2024四上·庄浪期末)酒精灯的火焰分三层,其中温度最高的是 。
二、判一判。(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20分 )
8.(2024四上·庄浪期末)从西方向吹向东方向的风是东风。( )
9.(2024四上·庄浪期末)为了保证测量室内温度精确,一拿出温度计开始测量,就要立即读数。( )
10.(2024四上·庄浪期末)经常参加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 )
11.(2024四上·庄浪期末)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到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是不振动的。( )
12.(2024四上·庄浪期末)在过滤时漏斗中的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
13.(2024四上·庄浪期末)人从喉咙里发出声音,说明声带在发生振动。( )
14.(2024四上·庄浪期末)身体肢体的运动是由骨骼、关节、肌肉共同完成的。( )
15.(2024四上·庄浪期末)人只有老的时候,才能有可能丧失听力。
16.(2024四上·庄浪期末)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放入同样多的水中,放在热水中搅拌要比放在冷水中搅拌溶解得快。( )
17.(2024四上·庄浪期末)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不会影响消化,而且能节约时间。( )
三、选一选。(每题3分,共36分)
18.(2024四上·庄浪期末)下列器官中,不属于人体的呼吸器官的是( )。
A.气管 B.心脏 C.鼻腔
19.(2024四上·庄浪期末)越用力敲击音叉,我们听到的声音就越( )。
A.高 B.弱 C.强
20.(2024四上·庄浪期末)人体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21.(2024四上·庄浪期末)用纸卷一个“喇叭”,用这个纸喇叭听一听微弱的声音,我们发现听到的声音更强。这是因为纸喇叭放大了( )的作用,使其聚集声音的能力变强了。
A.耳道 B.耳郭 C.鼓膜
22.(2024四上·庄浪期末)用相同的力击打长短不同的三枚钉子,( )发出的声音最高。
A.最长的钉子 B.最短的钉子 C.长度居中的钉子
23.(2024四上·庄浪期末)小明在测肺活量时,需要深吸一口气,再用力吹出气体。吸入的气体从肺进入血液,再由( )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处。
A.胃 B.气管 C.心脏
24.(2024四上·庄浪期末)俗话说“风吹草动”,说明风具有( )。
A.太阳能 B.机械能 C.原子能
25.(2024四上·庄浪期末)我们玩滑梯时,向下滑时会感受到( )。
A.推力 B.弹力 C.摩擦力
26.(2024四上·庄浪期末)冰雪天气,司机会在车轮上绕上铁链。这是为了( )。
A.增大摩擦力,防止汽车打滑
B.减小摩擦力,防止汽车打滑
C.增大摩擦力,使汽车行驶得更慢
27.(2024四上·庄浪期末)营养要均衡。下列行为中,属于不注意营养均衡的是( )。
A.不挑食,愿意吃多种食物
B.经常吃白米饭、肉类和青菜,偶尔也吃玉米、番薯等粗粮
C.今天中午有烤鸭,别的菜就不吃了
28.(2024四上·庄浪期末)小然测了一下肺活量,发现偏小,要使肺活量增大的有效方法是( )。
A.多睡觉 B.多吃水果蔬菜 C.经常锻炼身体
29.(2024四上·庄浪期末)下列关于食物的吃法,不合理的是( )。
A.把土豆煮熟了吃 B.豆角拿来生吃 C.黄瓜做成凉拌菜
四、连线题。(共10分)
30.(2024四上·庄浪期末)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力?用线连起来。
汽车轮胎花纹
自行车的车轴 增大摩擦力
跑步用的钉鞋
旱冰鞋 减小摩擦力
拧瓶盖
五、综合。(共10分)
(2024四上·庄浪期末)均衡膳食,有利于健康。抗击疫情期间,小明在家网络学习,为了给自己增加营养制定了如下食谱。
主食 米饭
副食 清炖豆腐、花生米、清蒸鱼
饮料 牛奶
31.用你所学的知识,建议小明应该增加的食物是( )。
A.红烧肉 B.凉拌黄瓜 C.豆瓣酱
32.假如小明一日三餐不换食谱,这样会导致营养( )。
A.不均衡 B.均衡 C.丰富
33.(2024四上·庄浪期末)填图。
(1)指出各部分名称。
(2)这个实验器材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气体;液体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里传播,而在真空环境中则无法扩散。声音在不同物质里的传播快慢通常存在差异,其速度大小关系为:固体>液体>气体。
2.【答案】长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
【解析】【分析】弹簧测力计是专门用于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它的制作原理基于这样一个特性:在弹性的限定范围之内,弹簧所承受的拉力越大,其伸长的长度就越长。当弹簧测力计所受的拉力增大时,弹簧伸展的长度也会相应增加。
3.【答案】氧气
【知识点】动物的呼吸方式
【解析】【分析】动植物都会不断进行呼吸作用以维持生命,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水中其实溶解着一定量的氧气,这些氧气足以满足水生动植物的需求。由于长期受到生存环境的作用,水生植物都进化出了适应水中生活的特殊能力 —— 它们不仅能够汲取水中的氧气,即便在氧气含量较低的环境中,也能维持正常的呼吸活动。
4.【答案】蒸发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在常温下,会慢慢地变为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就叫蒸发。 一杯清水被置于窗台上,过了几天之后,人们会发现杯中的水量变少了,这是由于水发生了蒸发现象。
5.【答案】蛋白质;糖类;维生素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食物的营养成分有利于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6.【答案】音量;强;弱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物体振动的幅度是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
7.【答案】外焰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酒精灯是一种以酒精作为燃料的加热器具,在实验室、工厂、医疗领域、科研场所等都有着广泛应用。它的火焰可分为外焰、内焰与焰心三个部分,外焰 因与空气接触充分,燃烧完全,温度最高(可达500-600℃),通常呈现 淡蓝色。
8.【答案】错误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风向的定义是风吹来的方向,而非风吹去的方向。比如东风,指的是风从东方(吹来的方向)出发,吹向西方向(吹去的方向);同理,西风则是风从西方(吹来的方向)出发,吹向东方向(吹去的方向)。题目中描述“从西方向吹向东方向的风”,按照“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这一规则,风的源头是西方向,因此这种风应该被称为“西风”,而不是“东风”。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9.【答案】错误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使用温度计的正确方式是:用手握住温度计的上端部分,确保视线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齐,待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再进行读数。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生命在于运动,多参加体育锻炼,会促进骨骼生长;运动通过增加肌细胞营养摄入,促使肌细胞变粗、肌肉体积增大,力量提升;运动通过增厚关节面软骨、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提升关节稳固性。同时,关节囊、韧带弹性增加,使关节运动幅度和灵活性显著提高。故而题干中的说法是准确的。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所有正在发出声音的物体必然处于振动状态。人们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到物体的振动,并非因为发声体没有振动,而是由于其振动速度极快,超出了人眼能够分辨的范围。比如用手敲击桌面时,我们能听到声音,若在桌面上撒些碎纸屑,会发现碎纸屑随之跳动,这一现象就直观地证明了发声的物体正在振动。因此,那种认为 “发声体不振动” 的说法是错误的。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过滤操作中的“一贴二低三靠”是实验规范,具体指:一贴为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为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为烧杯口靠玻璃棒、玻璃棒靠三层滤纸、漏斗下端靠烧杯内壁。因此题干中的描述是正确的。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在人体发声的过程中,喉咙内的声带是关键的发声器官。当人说话、唱歌时,肺部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使声带发生快速振动,这种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出去,就形成了人听到的声音。如果用手轻按喉咙部位说话,能明显感受到声带振动的触感,这也直接验证了声带振动是发声的原因。题目中“人从喉咙里发出声音,说明声带在发生振动”的描述,完全符合声音由振动产生的原理,以及人体发声的实际机制。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配合。骨骼有着支撑身体的重要作用:人体内不同的骨骼借助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整体,从而对身体起到支撑效果。身体四肢的活动,是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协同作用来完成的;而在进行各种不同的运动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活动状态也会有所差异。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听觉功能对每个人而言都至关重要。若能科学养护耳部及相关听觉组织,便能延缓其受损或老化的进程,进而避免听力过早衰退,让人得以维持高品质的生活状态。导致人丧失听力的因素多种多样,身体的自然衰老仅仅是其中之一。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通过加快溶解的方法可知,影响食盐溶解快慢因素有温度、是否搅拌、颗粒大小,可以通过对比试验得知。根据对溶解的认知,温度高,溶解的快。所以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放入同样多的水中,放在热水中搅拌要比放在冷水中搅拌溶解得快。故题干说法正确。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 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长期下来就有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的。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有的时候可能会影响到消化。
18.【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包含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共同组成,由鼻腔吸入通过气管、支气管到达肺,其中肺是最为关键的呼吸器官,它处在胸腔之中,是实现气体交换的地方。而心脏属于负责血液循环的器官,心脏不停地收缩扩张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所以,B 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能够用音量来表述,分贝是衡量音量的单位。音量的大小由物体振动的幅度所决定: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则越弱。当我们用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的幅度会变大,此时我们听到的声音也就更强。因此,C 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答案】B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A选项,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约占78%),但人体无法吸收和利用氮气,它既不参与人体的能量代谢,也不是运动时需要消耗的气体。因此该选项错误;
B选项,人体的生命活动(包括运动)需要能量,而能量的释放依赖于细胞的呼吸作用,细胞通过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氧气结合产生能量,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运动时,身体消耗的能量增多,对氧气的需求也会大幅增加(比如运动后会呼吸加快,就是为了吸入更多氧气)。因此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氧气的描述符合科学原理,该选项正确;
C选项,二氧化碳是人体呼吸作用的产物(细胞消耗氧气后产生的废气),需要通过呼吸排出体外,而不是运动时需要消耗的气体。运动时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会增多,但这是产生而非消耗。因此该选项错误。综上所述,答案应选B选项。
21.【答案】B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郭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声波。用纸张卷成一个 “喇叭”,再用这个纸喇叭去听微弱的声音,会感觉听到的声音比较清楚、洪亮;取下纸喇叭后再听,就会发现声音变得很轻,还很模糊。这里的 “纸喇叭” 其实是在模拟耳郭,而纸喇叭增强了耳郭原本的作用,让它聚集声音的能力变得更强了。耳道是狭长的管道,起到传递声波的作用,鼓膜薄而有弹性,往往用气球皮进行模拟。所以,B 选项是正确的。
22.【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高低和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快,声音高,振动慢声音低。当用同样的力度敲击三根长短不一的钉子时,其中最短的那根钉子振动频率最快,所发出的声音音调也最高。此题B选项正确。
23.【答案】C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人的呼吸过程本质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这一过程能让氧气进入血液,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人体所需的氧气经气管吸入后进入肺部,随后由心脏借助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24.【答案】B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能量是所有活动的根源,它有着丰富多样的存在形式,像热能、电能、动能等都属于其中,并且会以不同的方式被储存和转化。“风吹草动” 这一现象,表明草受到了风力的作用,由此可以证明风具备机械能这种能量形式。
25.【答案】C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解答】滑滑梯时的运动方式是滑动,在滑动时会受到摩擦力。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6.【答案】A
【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这种运动或趋势的力,这就是摩擦力。对于对我们有益的摩擦,需要想办法增大它,常见的增大方法包括增大物体间的压力、让接触面变得更粗糙等;而那些对我们有害的摩擦,则要尽量减小,减小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更光滑,或者用滚动的方式代替滑动等。在冰雪天气里,路面比较光滑,摩擦力容易不足,司机通常会在车轮上绕上铁链。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增大车轮与路面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提高摩擦力,从而防止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打滑。所以,A 选项是正确的。
27.【答案】C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保持一天三餐的规律进食,不暴饮暴食,在营养摄入上注重荤素合理搭配,不养成偏食的习惯,愿意尝试并摄入多种食物,实现膳食均衡,这样才有利于身体健康。比如平时经常吃白米饭、肉类和青菜,偶尔也适量吃些玉米、番薯等粗粮,就是很好的饮食习惯。由此来看,A、B 两种观点是正确的,而 C 观点存在错误,只吃烤鸭,只补充脂肪和蛋白质,营养不均衡不利于身体健康,应该搭配蔬菜和少量面食。
28.【答案】C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当人体吸入尽可能多的空气后,再将其全部呼出,这个呼出气体的总量就被称为肺活量。肺活量是衡量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不仅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还能够有效提升个人的肺活量。因此,C 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9.【答案】B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食物中的蛋白质与脂肪在经过加热处理后,会产生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使得它们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同时,经过烹饪的熟食物质地通常比较松软,这也让消化吸收过程变得更为轻松。不过,食物在这样的加工过程中,其含有的营养成分难免会有一些损失。相比之下,生的食物能更好地保留自身原有的营养,尤其是维生素,不会因为加热而遭到破坏。所以,采用生食的方式确实能够减少营养的流失,但在食用生食时,一定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因食物不洁引发健康问题。在实际饮食中,我们会根据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食用方式,比如土豆需要煮熟后再吃,黄瓜可以做成凉拌菜生食,而豆角则绝对不能生吃,因为生豆角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综合这些情况,B 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30.【答案】
【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存在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这种运动或趋势的力,这就是摩擦力。对于那些对我们有益的摩擦,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增大它。常见的增大摩擦的方法包括:一是增大物体间的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往往越大;二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摩擦效果越明显。而对于有害的摩擦,我们则要设法减小。减小摩擦的方法主要有:减小物体间的压力;让接触面变得更光滑,即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此外,用滚动的方式代替滑动,也能有效减小摩擦,因为滚动时的摩擦通常远小于滑动摩擦。生活中有很多利用摩擦特性的例子:汽车轮胎上的花纹,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让车辆行驶更稳定;跑步用的钉子鞋,钉子能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帮助运动员发力;拧紧瓶盖时,我们需要增大手与瓶盖间的摩擦,才能将其拧紧,这些都属于需要增大摩擦力的情况。相反,自行车的车轴处通常会安装滚珠,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让车轮转动更顺畅;旱冰鞋底部的轮子也是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与地面的摩擦,使滑行更省力,这些则是需要减小摩擦力的例子。
【答案】31.B
32.A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人体必需的各类营养物质,大多能从食物中获取,其中最主要的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以及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我们从多样的食物里摄取这些营养成分,而所谓营养均衡,指的是这些营养必须经过科学合理的搭配,才能支撑我们日常的生活运转与身体生长。在一日三餐的安排上,也有讲究:早晨的饭要注重质量,保证营养充足且易吸收;中午的饭要保证食量,为下午的活动提供足够能量;晚上的饭则要控制分量,同时保证精致易消化。
(1)合理的膳食营养搭配需要遵循多项原则,包括荤素搭配以保证营养均衡,粗细粮搭配能补充不同的营养素,食物种类要多样化以摄入全面营养,同时每日还应食用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结合这些原则来看,优优的饮食中若缺少蔬菜类食物,就需要及时补充。而凉拌黄瓜属于蔬菜类,符合增加蔬菜摄入的需求,因此凉拌黄瓜是符合题意的选择。
(2)如果小明一日三餐长期不更换食谱,每餐都吃固定的几种食物,会使得身体摄入的营养素种类受限。人体正常运转需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素,而不同食物所能提供的营养成分各不相同。比如,长期只吃米饭、肉类和少数几种蔬菜,可能会缺乏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 C、B 族维生素等)或膳食纤维,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营养单一、不均衡的问题,进而可能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免疫力下降,甚至引发一些健康隐患。因此,饮食应注重多样化,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食物,才能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31.合理的膳食营养搭配需要遵循多项原则,包括荤素搭配以保证营养均衡,粗细粮搭配能补充不同的营养素,食物种类要多样化以摄入全面营养,同时每日还应食用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结合这些原则来看,优优的饮食中若缺少蔬菜类食物,就需要及时补充。而凉拌黄瓜属于蔬菜类,符合增加蔬菜摄入的需求,因此凉拌黄瓜是符合题意的选择。
32.如果小明一日三餐长期不更换食谱,每餐都吃固定的几种食物,会使得身体摄入的营养素种类受限。人体正常运转需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素,而不同食物所能提供的营养成分各不相同。比如,长期只吃米饭、肉类和少数几种蔬菜,可能会缺乏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 C、B 族维生素等)或膳食纤维,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营养单一、不均衡的问题,进而可能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免疫力下降,甚至引发一些健康隐患。因此,饮食应注重多样化,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食物,才能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33.【答案】(1)
(2)酒精灯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酒精灯是实验室里常用的加热器具,主要用于对物体进行加热操作。它的构造包含灯体、灯芯管和灯帽这几个部分。在加热温度方面,酒精灯能达到 400 到 500 摄氏度,这种温度范围比较适合那些对加热温度要求不高的实验使用。
(1)图中的实验器材为酒精灯,其构成部分包括灯体、灯芯以及酒精。酒精灯的火焰可以划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个部分,其中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加热时的效果也最为理想,所以在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会使用酒精灯的外焰来对物体进行加热。
(2)图中所示的这种实验器具,名称是酒精灯。
(1)图中实验器材是酒精灯,由灯体、灯芯、酒精组成。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效果最好,一般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2)这个实验器材是酒精灯。
1 / 1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填一填。(每空2分,共24分)
1.(2024四上·庄浪期末)声音能在固体、 、 中传播。
【答案】气体;液体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里传播,而在真空环境中则无法扩散。声音在不同物质里的传播快慢通常存在差异,其速度大小关系为:固体>液体>气体。
2.(2024四上·庄浪期末)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 。
【答案】长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
【解析】【分析】弹簧测力计是专门用于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它的制作原理基于这样一个特性:在弹性的限定范围之内,弹簧所承受的拉力越大,其伸长的长度就越长。当弹簧测力计所受的拉力增大时,弹簧伸展的长度也会相应增加。
3.(2024四上·庄浪期末)水里的动植物呼吸的是溶解在水中的 。
【答案】氧气
【知识点】动物的呼吸方式
【解析】【分析】动植物都会不断进行呼吸作用以维持生命,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水中其实溶解着一定量的氧气,这些氧气足以满足水生动植物的需求。由于长期受到生存环境的作用,水生植物都进化出了适应水中生活的特殊能力 —— 它们不仅能够汲取水中的氧气,即便在氧气含量较低的环境中,也能维持正常的呼吸活动。
4.(2024四上·庄浪期末)一杯水放在窗台上,几天后发现减少了,这是因为水 了。
【答案】蒸发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在常温下,会慢慢地变为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就叫蒸发。 一杯清水被置于窗台上,过了几天之后,人们会发现杯中的水量变少了,这是由于水发生了蒸发现象。
5.(2024四上·庄浪期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 、 、脂肪、 、无机盐和水。
【答案】蛋白质;糖类;维生素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食物的营养成分有利于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6.(2024四上·庄浪期末)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 。
【答案】音量;强;弱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物体振动的幅度是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
7.(2024四上·庄浪期末)酒精灯的火焰分三层,其中温度最高的是 。
【答案】外焰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酒精灯是一种以酒精作为燃料的加热器具,在实验室、工厂、医疗领域、科研场所等都有着广泛应用。它的火焰可分为外焰、内焰与焰心三个部分,外焰 因与空气接触充分,燃烧完全,温度最高(可达500-600℃),通常呈现 淡蓝色。
二、判一判。(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20分 )
8.(2024四上·庄浪期末)从西方向吹向东方向的风是东风。(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风向的定义是风吹来的方向,而非风吹去的方向。比如东风,指的是风从东方(吹来的方向)出发,吹向西方向(吹去的方向);同理,西风则是风从西方(吹来的方向)出发,吹向东方向(吹去的方向)。题目中描述“从西方向吹向东方向的风”,按照“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这一规则,风的源头是西方向,因此这种风应该被称为“西风”,而不是“东风”。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9.(2024四上·庄浪期末)为了保证测量室内温度精确,一拿出温度计开始测量,就要立即读数。(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使用温度计的正确方式是:用手握住温度计的上端部分,确保视线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齐,待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再进行读数。
10.(2024四上·庄浪期末)经常参加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生命在于运动,多参加体育锻炼,会促进骨骼生长;运动通过增加肌细胞营养摄入,促使肌细胞变粗、肌肉体积增大,力量提升;运动通过增厚关节面软骨、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提升关节稳固性。同时,关节囊、韧带弹性增加,使关节运动幅度和灵活性显著提高。故而题干中的说法是准确的。
11.(2024四上·庄浪期末)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到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是不振动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所有正在发出声音的物体必然处于振动状态。人们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到物体的振动,并非因为发声体没有振动,而是由于其振动速度极快,超出了人眼能够分辨的范围。比如用手敲击桌面时,我们能听到声音,若在桌面上撒些碎纸屑,会发现碎纸屑随之跳动,这一现象就直观地证明了发声的物体正在振动。因此,那种认为 “发声体不振动” 的说法是错误的。
12.(2024四上·庄浪期末)在过滤时漏斗中的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过滤操作中的“一贴二低三靠”是实验规范,具体指:一贴为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为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为烧杯口靠玻璃棒、玻璃棒靠三层滤纸、漏斗下端靠烧杯内壁。因此题干中的描述是正确的。
13.(2024四上·庄浪期末)人从喉咙里发出声音,说明声带在发生振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在人体发声的过程中,喉咙内的声带是关键的发声器官。当人说话、唱歌时,肺部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使声带发生快速振动,这种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出去,就形成了人听到的声音。如果用手轻按喉咙部位说话,能明显感受到声带振动的触感,这也直接验证了声带振动是发声的原因。题目中“人从喉咙里发出声音,说明声带在发生振动”的描述,完全符合声音由振动产生的原理,以及人体发声的实际机制。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14.(2024四上·庄浪期末)身体肢体的运动是由骨骼、关节、肌肉共同完成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配合。骨骼有着支撑身体的重要作用:人体内不同的骨骼借助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整体,从而对身体起到支撑效果。身体四肢的活动,是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协同作用来完成的;而在进行各种不同的运动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活动状态也会有所差异。
15.(2024四上·庄浪期末)人只有老的时候,才能有可能丧失听力。
【答案】错误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听觉功能对每个人而言都至关重要。若能科学养护耳部及相关听觉组织,便能延缓其受损或老化的进程,进而避免听力过早衰退,让人得以维持高品质的生活状态。导致人丧失听力的因素多种多样,身体的自然衰老仅仅是其中之一。
16.(2024四上·庄浪期末)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放入同样多的水中,放在热水中搅拌要比放在冷水中搅拌溶解得快。(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通过加快溶解的方法可知,影响食盐溶解快慢因素有温度、是否搅拌、颗粒大小,可以通过对比试验得知。根据对溶解的认知,温度高,溶解的快。所以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放入同样多的水中,放在热水中搅拌要比放在冷水中搅拌溶解得快。故题干说法正确。
17.(2024四上·庄浪期末)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不会影响消化,而且能节约时间。(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 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长期下来就有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的。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有的时候可能会影响到消化。
三、选一选。(每题3分,共36分)
18.(2024四上·庄浪期末)下列器官中,不属于人体的呼吸器官的是( )。
A.气管 B.心脏 C.鼻腔
【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包含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共同组成,由鼻腔吸入通过气管、支气管到达肺,其中肺是最为关键的呼吸器官,它处在胸腔之中,是实现气体交换的地方。而心脏属于负责血液循环的器官,心脏不停地收缩扩张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所以,B 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2024四上·庄浪期末)越用力敲击音叉,我们听到的声音就越( )。
A.高 B.弱 C.强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能够用音量来表述,分贝是衡量音量的单位。音量的大小由物体振动的幅度所决定: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则越弱。当我们用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的幅度会变大,此时我们听到的声音也就更强。因此,C 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24四上·庄浪期末)人体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答案】B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A选项,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约占78%),但人体无法吸收和利用氮气,它既不参与人体的能量代谢,也不是运动时需要消耗的气体。因此该选项错误;
B选项,人体的生命活动(包括运动)需要能量,而能量的释放依赖于细胞的呼吸作用,细胞通过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氧气结合产生能量,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运动时,身体消耗的能量增多,对氧气的需求也会大幅增加(比如运动后会呼吸加快,就是为了吸入更多氧气)。因此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氧气的描述符合科学原理,该选项正确;
C选项,二氧化碳是人体呼吸作用的产物(细胞消耗氧气后产生的废气),需要通过呼吸排出体外,而不是运动时需要消耗的气体。运动时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会增多,但这是产生而非消耗。因此该选项错误。综上所述,答案应选B选项。
21.(2024四上·庄浪期末)用纸卷一个“喇叭”,用这个纸喇叭听一听微弱的声音,我们发现听到的声音更强。这是因为纸喇叭放大了( )的作用,使其聚集声音的能力变强了。
A.耳道 B.耳郭 C.鼓膜
【答案】B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郭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声波。用纸张卷成一个 “喇叭”,再用这个纸喇叭去听微弱的声音,会感觉听到的声音比较清楚、洪亮;取下纸喇叭后再听,就会发现声音变得很轻,还很模糊。这里的 “纸喇叭” 其实是在模拟耳郭,而纸喇叭增强了耳郭原本的作用,让它聚集声音的能力变得更强了。耳道是狭长的管道,起到传递声波的作用,鼓膜薄而有弹性,往往用气球皮进行模拟。所以,B 选项是正确的。
22.(2024四上·庄浪期末)用相同的力击打长短不同的三枚钉子,( )发出的声音最高。
A.最长的钉子 B.最短的钉子 C.长度居中的钉子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高低和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快,声音高,振动慢声音低。当用同样的力度敲击三根长短不一的钉子时,其中最短的那根钉子振动频率最快,所发出的声音音调也最高。此题B选项正确。
23.(2024四上·庄浪期末)小明在测肺活量时,需要深吸一口气,再用力吹出气体。吸入的气体从肺进入血液,再由( )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处。
A.胃 B.气管 C.心脏
【答案】C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人的呼吸过程本质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这一过程能让氧气进入血液,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人体所需的氧气经气管吸入后进入肺部,随后由心脏借助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24.(2024四上·庄浪期末)俗话说“风吹草动”,说明风具有( )。
A.太阳能 B.机械能 C.原子能
【答案】B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能量是所有活动的根源,它有着丰富多样的存在形式,像热能、电能、动能等都属于其中,并且会以不同的方式被储存和转化。“风吹草动” 这一现象,表明草受到了风力的作用,由此可以证明风具备机械能这种能量形式。
25.(2024四上·庄浪期末)我们玩滑梯时,向下滑时会感受到( )。
A.推力 B.弹力 C.摩擦力
【答案】C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解答】滑滑梯时的运动方式是滑动,在滑动时会受到摩擦力。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6.(2024四上·庄浪期末)冰雪天气,司机会在车轮上绕上铁链。这是为了( )。
A.增大摩擦力,防止汽车打滑
B.减小摩擦力,防止汽车打滑
C.增大摩擦力,使汽车行驶得更慢
【答案】A
【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这种运动或趋势的力,这就是摩擦力。对于对我们有益的摩擦,需要想办法增大它,常见的增大方法包括增大物体间的压力、让接触面变得更粗糙等;而那些对我们有害的摩擦,则要尽量减小,减小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更光滑,或者用滚动的方式代替滑动等。在冰雪天气里,路面比较光滑,摩擦力容易不足,司机通常会在车轮上绕上铁链。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增大车轮与路面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提高摩擦力,从而防止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打滑。所以,A 选项是正确的。
27.(2024四上·庄浪期末)营养要均衡。下列行为中,属于不注意营养均衡的是( )。
A.不挑食,愿意吃多种食物
B.经常吃白米饭、肉类和青菜,偶尔也吃玉米、番薯等粗粮
C.今天中午有烤鸭,别的菜就不吃了
【答案】C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保持一天三餐的规律进食,不暴饮暴食,在营养摄入上注重荤素合理搭配,不养成偏食的习惯,愿意尝试并摄入多种食物,实现膳食均衡,这样才有利于身体健康。比如平时经常吃白米饭、肉类和青菜,偶尔也适量吃些玉米、番薯等粗粮,就是很好的饮食习惯。由此来看,A、B 两种观点是正确的,而 C 观点存在错误,只吃烤鸭,只补充脂肪和蛋白质,营养不均衡不利于身体健康,应该搭配蔬菜和少量面食。
28.(2024四上·庄浪期末)小然测了一下肺活量,发现偏小,要使肺活量增大的有效方法是( )。
A.多睡觉 B.多吃水果蔬菜 C.经常锻炼身体
【答案】C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当人体吸入尽可能多的空气后,再将其全部呼出,这个呼出气体的总量就被称为肺活量。肺活量是衡量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不仅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还能够有效提升个人的肺活量。因此,C 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9.(2024四上·庄浪期末)下列关于食物的吃法,不合理的是( )。
A.把土豆煮熟了吃 B.豆角拿来生吃 C.黄瓜做成凉拌菜
【答案】B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食物中的蛋白质与脂肪在经过加热处理后,会产生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使得它们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同时,经过烹饪的熟食物质地通常比较松软,这也让消化吸收过程变得更为轻松。不过,食物在这样的加工过程中,其含有的营养成分难免会有一些损失。相比之下,生的食物能更好地保留自身原有的营养,尤其是维生素,不会因为加热而遭到破坏。所以,采用生食的方式确实能够减少营养的流失,但在食用生食时,一定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因食物不洁引发健康问题。在实际饮食中,我们会根据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食用方式,比如土豆需要煮熟后再吃,黄瓜可以做成凉拌菜生食,而豆角则绝对不能生吃,因为生豆角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综合这些情况,B 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四、连线题。(共10分)
30.(2024四上·庄浪期末)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力?用线连起来。
汽车轮胎花纹
自行车的车轴 增大摩擦力
跑步用的钉鞋
旱冰鞋 减小摩擦力
拧瓶盖
【答案】
【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存在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这种运动或趋势的力,这就是摩擦力。对于那些对我们有益的摩擦,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增大它。常见的增大摩擦的方法包括:一是增大物体间的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往往越大;二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摩擦效果越明显。而对于有害的摩擦,我们则要设法减小。减小摩擦的方法主要有:减小物体间的压力;让接触面变得更光滑,即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此外,用滚动的方式代替滑动,也能有效减小摩擦,因为滚动时的摩擦通常远小于滑动摩擦。生活中有很多利用摩擦特性的例子:汽车轮胎上的花纹,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让车辆行驶更稳定;跑步用的钉子鞋,钉子能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帮助运动员发力;拧紧瓶盖时,我们需要增大手与瓶盖间的摩擦,才能将其拧紧,这些都属于需要增大摩擦力的情况。相反,自行车的车轴处通常会安装滚珠,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让车轮转动更顺畅;旱冰鞋底部的轮子也是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与地面的摩擦,使滑行更省力,这些则是需要减小摩擦力的例子。
五、综合。(共10分)
(2024四上·庄浪期末)均衡膳食,有利于健康。抗击疫情期间,小明在家网络学习,为了给自己增加营养制定了如下食谱。
主食 米饭
副食 清炖豆腐、花生米、清蒸鱼
饮料 牛奶
31.用你所学的知识,建议小明应该增加的食物是( )。
A.红烧肉 B.凉拌黄瓜 C.豆瓣酱
32.假如小明一日三餐不换食谱,这样会导致营养( )。
A.不均衡 B.均衡 C.丰富
【答案】31.B
32.A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人体必需的各类营养物质,大多能从食物中获取,其中最主要的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以及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我们从多样的食物里摄取这些营养成分,而所谓营养均衡,指的是这些营养必须经过科学合理的搭配,才能支撑我们日常的生活运转与身体生长。在一日三餐的安排上,也有讲究:早晨的饭要注重质量,保证营养充足且易吸收;中午的饭要保证食量,为下午的活动提供足够能量;晚上的饭则要控制分量,同时保证精致易消化。
(1)合理的膳食营养搭配需要遵循多项原则,包括荤素搭配以保证营养均衡,粗细粮搭配能补充不同的营养素,食物种类要多样化以摄入全面营养,同时每日还应食用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结合这些原则来看,优优的饮食中若缺少蔬菜类食物,就需要及时补充。而凉拌黄瓜属于蔬菜类,符合增加蔬菜摄入的需求,因此凉拌黄瓜是符合题意的选择。
(2)如果小明一日三餐长期不更换食谱,每餐都吃固定的几种食物,会使得身体摄入的营养素种类受限。人体正常运转需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素,而不同食物所能提供的营养成分各不相同。比如,长期只吃米饭、肉类和少数几种蔬菜,可能会缺乏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 C、B 族维生素等)或膳食纤维,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营养单一、不均衡的问题,进而可能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免疫力下降,甚至引发一些健康隐患。因此,饮食应注重多样化,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食物,才能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31.合理的膳食营养搭配需要遵循多项原则,包括荤素搭配以保证营养均衡,粗细粮搭配能补充不同的营养素,食物种类要多样化以摄入全面营养,同时每日还应食用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结合这些原则来看,优优的饮食中若缺少蔬菜类食物,就需要及时补充。而凉拌黄瓜属于蔬菜类,符合增加蔬菜摄入的需求,因此凉拌黄瓜是符合题意的选择。
32.如果小明一日三餐长期不更换食谱,每餐都吃固定的几种食物,会使得身体摄入的营养素种类受限。人体正常运转需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素,而不同食物所能提供的营养成分各不相同。比如,长期只吃米饭、肉类和少数几种蔬菜,可能会缺乏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 C、B 族维生素等)或膳食纤维,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营养单一、不均衡的问题,进而可能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免疫力下降,甚至引发一些健康隐患。因此,饮食应注重多样化,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食物,才能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33.(2024四上·庄浪期末)填图。
(1)指出各部分名称。
(2)这个实验器材是 。
【答案】(1)
(2)酒精灯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酒精灯是实验室里常用的加热器具,主要用于对物体进行加热操作。它的构造包含灯体、灯芯管和灯帽这几个部分。在加热温度方面,酒精灯能达到 400 到 500 摄氏度,这种温度范围比较适合那些对加热温度要求不高的实验使用。
(1)图中的实验器材为酒精灯,其构成部分包括灯体、灯芯以及酒精。酒精灯的火焰可以划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个部分,其中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加热时的效果也最为理想,所以在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会使用酒精灯的外焰来对物体进行加热。
(2)图中所示的这种实验器具,名称是酒精灯。
(1)图中实验器材是酒精灯,由灯体、灯芯、酒精组成。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效果最好,一般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2)这个实验器材是酒精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