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13 16:50:44

文档简介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25四上·阳新期末)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特征的是(  )
A.身体表面有毛 B.用乳汁喂养后代 C.妈妈孵化长成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卵生;胎生;哺乳动物
【解析】【分析】 哺乳动物具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鸭嘴兽是特例),哺乳等特征。妈妈孵化属于卵生动物特征。
2.(2025四上·阳新期末)利用风来传播种子的特征是(  )。
A.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
B.有小刺或多肉好吃
C.轻,带翅或绒毛
【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传播
【解析】【分析】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的传播方式为弹力传播,有小刺或多肉主要是通过动物传播。依靠风力散播种子的植物,其种子往往有着独特的形态特征:要么质地轻盈,能轻易被气流带动;要么长有翅膀状的结构,或是布满纤细的绒毛,这些都能帮助种子更好地借助风的力量飘向远方,扩大生长范围。因此,正确答案是C。
3.(2025四上·阳新期末)下列做法中属于利用热胀冷缩的是(  )。
A.新买的饮料瓶中的饮料都是没装满的
B.铺地板砖时要留一定的缝隙
C.把煮好的鸡蛋用冷水冲泡后容易剥壳
【答案】C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固体的热胀冷缩;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 物体普遍存在一种基础特性,那就是在常规条件下,当它吸收热量时,其占据的空间会出现扩张;而当它处于低温环境、不断散失热量时,所占空间则会随之收缩。绝大多数物质都具备这样的特质。
A 选项所描述的现象与热胀冷缩原理相关:液体具备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特性。新买的饮料瓶往往不装满饮料,正是为了给液体预留受热膨胀的空间,避免因温度升高导致液体体积增大而撑破容器。因此,A 选项的说法是符合实际原理的,并非不符合题意。
B 选项体现了固体热胀冷缩的特性:固体在温度变化时会出现体积的膨胀或收缩。铺设地板砖时特意预留一定缝隙,就是为了应对夏季温度升高时地砖因受热而膨胀的情况,避免地砖相互挤压导致变形或损坏地面结构。所以,B 选项的描述符合这一物理原理,并非不符合题意。
C 选项的现象确实运用了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煮好的鸡蛋外壳和内部的蛋体都处于受热膨胀的状态,当用冷水冲泡时,外壳因温度骤降而迅速收缩,而内部蛋体由于被外壳包裹,降温收缩的速度较慢。这种内外收缩程度的差异,使得外壳与蛋体之间产生间隙,从而更容易剥壳。因此,C 选项的描述符合热胀冷缩原理,符合题意。
4.(2025四上·阳新期末)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
A.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凉降温
B.用洗衣水冲厕所
C.不间断放水刷牙
【答案】B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节约用水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无论是公共场所还是家庭生活中,都有许多科学的节水方法。在家庭用水方面,盆浴如果控制水量合理,相比长时间淋浴更节省用水;将洗衣后的废水用来冲马桶,实现了 “一水多用”,这些都是值得提倡的节水做法。而与之相反,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以及不间断放水刷牙,会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无意义消耗,属于明显的浪费行为。综合来看,B 选项所描述的内容符合节约用水的要求,因此答案是 B。
5.(2025四上·阳新期末)上课时老师的说话声能传入我们的耳朵,是利用了声音能在(  )中传播。
A.气体 B.液体 C.固体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它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类物质中进行传递。就像我们在课堂上能清晰听见老师讲课的声音,正是因为声音以空气作为传播介质,通过空气的振动传到了我们的耳朵里。这一现象体现了气体作为声音传播介质的典型应用:老师发声时,声带的振动引发周围空气的振动,这种振动以声波的形式在空气中扩散,当声波到达人耳时,会引起耳膜的振动,进而被听觉神经感知为声音。除了气体,固体传声的例子也很常见,比如趴在桌子上能听到远处敲击桌面的声音;液体传声则如潜水时能听到水中物体碰撞的声响,这些都印证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性。
6.(2025四上·阳新期末)以下乐器中,不属于靠弦的振动发声的是(  )
A.二胡 B.竖笛 C.小提琴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 A.二胡是弦乐器,是依靠弦的振动发声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竖笛属于管乐器,是依靠空气振动发声的,故B符合题意;
C.小提琴是弦乐器,也是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的,故C不符合题意。
7.(2025四上·阳新期末)如图,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使用温度计时,需遵循一系列规范操作:首先,温度计的玻璃泡必须完全浸没到被测液体里,确保能准确感知液体温度。同时,要避免玻璃泡接触容器的底部或侧壁,因为这些部位的温度可能与液体实际温度存在差异,会影响测量准确性。玻璃泡浸入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需要稍等片刻,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下来,也就是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再进行读取。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保持相平,这样才能避免因视线偏差导致的读数错误
8.(2025四上·阳新期末)如图是菜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①是种皮 B.胚由②③④组成 C.③是子叶
【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形态
【解析】【分析】种子的结构包含种皮与胚这两部分,而胚又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共同构成。在给出的菜豆种子示意图里,标注为①的部分是种皮起到保护作用,②所指的是子叶起到提供营养的作用,③有小锯齿代表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④成长圆柱状则是胚根发育成根,其中②、③、④这三个部分组合起来就形成了胚。由此可见,选项 C 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9.(2025四上·阳新期末)下列动物中,都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组是(  )。
A.鸽子、牛 B.蚯蚓、章鱼 C.鲸、企鹅
【答案】B
【知识点】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依据动物体内是否存在脊柱这一特征,我们可以将所有动物划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个大类。那些身体内部拥有脊椎的动物,被称作脊椎动物;而体内没有脊椎的动物,则被称为无脊椎动物。在具体的动物实例中,蚯蚓和章鱼都属于无脊椎动物的范畴;而鸽子、牛、鲸以及企鹅,都归属于脊椎动物。
10.(2025四上·阳新期末)下面关于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的水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0%
B.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C.地球上的水很多,我们不需要节约用水
【答案】B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区域都被海洋所覆盖,其中海洋面积大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陆地面积则29%。由此可见,A 的表述是不正确的。当水凝结成冰之后,其空隙增加,体积会出现增大的情况。所以,B 的说法是正确的。地球上的水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大部分都是无法直接饮用的海水,而我们能够加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因此我们应当节约用水。显然,C 的说法存在错误。
11.(2025四上·阳新期末)对着装有半瓶水的瓶口的水平方向吹气,我们能听到声音,这声音是(  )产生的。
A.水的振动 B.瓶子的振动 C.空气的振动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考查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 对着装有半瓶水的瓶口的水平方向吹气,我们能听到声音 ,是因为向瓶中吹气时瓶中的空气产生了振动,产生了声音。
12.(2025四上·阳新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完全浸没在水中的种子可能不会萌发
B.缺乏阳光照射的种子不会萌发
C.只有埋在土壤中的种子才能萌发
【答案】A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的萌发离不开外部环境与自身状态的双重满足。就外部而言,需要有合适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足够的空气;从自身来看,则得具备结构完整且有活性的胚,以及能供给胚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具体分析相关说法:A 的表述正确:若把种子泡在水里,过多的水分会挤占空气的空间,导致种子因缺乏充足空气而无法萌发。B 的说法有误:光照并非种子发芽的必要因素,很多种子在无光环境中,只要其他条件达标,照样能发芽。C 的观点不对:土壤也不是种子萌发的必备条件,不少种子在湿润的纸巾等环境中,只要温度、水分、空气合适,就能顺利发芽。
13.(2025四上·阳新期末)下列动物中,属于卵生动物的是(  )。
A.鲸 B.袋鼠 C.鸭
【答案】C
【知识点】卵生
【解析】【分析】动物繁衍后代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类,即 “卵生” 和 “胎生”。所谓卵生动物,指的是通过产卵来完成繁殖的动物,像鸭子就属于这类;而胎生动物则是依靠胎生这种方式进行繁殖的,比如鲸和袋鼠都属于胎生动物。卵生和胎生在繁殖过程上有明显区别:卵生动物的胚胎发育主要在卵内完成,依靠卵自身储存的营养物质生长,孵化后成为幼体;胎生动物的胚胎则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通过胎盘等结构从母体获取营养,发育成熟后由母体产出。除了这两种主要方式,还有一些特殊的繁殖方式,比如有些动物是卵胎生,即卵在母体体内孵化,幼体产出后就已成形,这是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的一种形式,如某些鲨鱼和爬行动物。
14.(2025四上·阳新期末)暖气片一般应该安装在房间的(  )
A.高处 B.中间 C.低处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空气温度高,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空气密度小,重量轻,所以热空气向上升。冷空气温度低,空气受热体积收缩,空气密度大,重量重,所以冷空气向下走。因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所以为了室内取暖,暖气片应该安装在房屋的下方。
15.(2025四上·阳新期末)体温计的使用是利用了(  )的热胀冷缩性质。
A.液体 B.固体 C.气体
【答案】A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热胀冷缩作为物质普遍存在的一种基础特性,展现为绝大多数物体在常规条件下的状态变化:当它们吸收热量时,体积会出现膨胀现象;而处于低温环境、不断失温时,体积则会相应收缩。这一特性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比如我们常用的体温计,其工作原理正是借助了液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的特性来实现温度测量的。
二、判断题
16.(2025四上·阳新期末)乐器产生的声音都是乐音。(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乐音的诞生源于发声体遵循规律的振动,与之相对,噪音则是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振动时产生的声响。当乐器依照特定的旋律规则被演奏时,所发出的往往是悦耳动听的乐音;可要是毫无章法地胡乱弹奏,乐器传出的声音就很可能变成刺耳难耐的噪音。由此可见,这种说法并不正确。
17.(2025四上·阳新期末)海滨地区白天与夜晚的风向相同。(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风;对流
【解析】【分析】夏日的白天,陆地受热后温度会比海洋高。此时,陆地上的热空气会向上攀升,而海洋上的冷空气便会朝着陆地流动以填补空缺,这就形成了海风。到了夜晚,情况则发生反转:陆地的温度下降速度较快,海洋的温度下降却相对迟缓,导致海洋上空气的温度高于陆地。这时,海洋上的空气会上升,陆地上的空气随之过来补充,进而产生了陆风。
18.(2025四上·阳新期末)埙是我国最古老的弦乐器之一
【答案】错误
【知识点】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
19.(2025四上·阳新期末)莲藕是靠风力传播种子的。
【答案】错误
【知识点】种子的传播
【解析】【分析】 藕传播种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莲藕根部发芽传播,一种是莲子老后掉入水中发芽生长。
20.(2025四上·阳新期末)啤酒瓶不装满是为了避免夏天气温高爆瓶了。(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物体受热时体积变大、遇冷时体积缩小,这是它们普遍具备的一种基础特性,也就是常说的热胀冷缩,绝大多数物质都存在这样的现象。以啤酒瓶、饮料瓶为例,当外界温度较高时,瓶内的啤酒、饮料会吸收热量,液体体积随之膨胀。若是灌装得过于饱满,膨胀的液体就可能撑破容器,导致瓶子炸裂。
21.(2025四上·阳新期末)大熊猫是中国的特有珍稀动物,被称为“国宝”。(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珍稀动物
【解析】【分析】 大熊猫堪称全球最珍稀的物种之一,其栖息地主要集中在我国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境内的部分深山险岭之中。由于现存数量极为有限,它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更被誉为我国的 “国宝”。
22.(2025四上·阳新期末)能飞的动物都是鸟类,在水中生活的动物都是鱼类。(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鸟类凭借翅膀拥有了飞行的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会飞的动物都属于鸟类。像蝙蝠,虽然能够在空中翱翔,却隶属于哺乳动物;而蝗虫同样具备飞行能力,实则是昆虫的一种。鱼类依靠鳃进行呼吸,一生都在水中栖息,不过生活在水里的生物也并非全是鱼类。例如鲸,它长期生活在水中,却有着胎生、哺乳的特点,因此属于哺乳动物。由此可见,题干中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23.(2025四上·阳新期末)钢琴 吉他等乐器都是利用琴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当物体受到外部力量作用时,未必会发出声响,唯有使其产生振动,才能形成声音。像钢琴、吉他这类乐器,它们发声的原理正是借助了琴弦的振动。
24.(2025四上·阳新期末)营养繁殖包括:根繁殖、茎繁殖、叶繁殖。(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植物的繁殖方式
【解析】【分析】大部分植物通过种子繁殖,但有的植物借助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繁衍后代,因为根茎叶是营养器官,其繁殖方式被称为营养繁殖。基于此,无论是利用根来繁殖,还是通过茎、叶进行繁殖,都归属于营养繁殖的范畴。
25.(2025四上·阳新期末)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昆虫
【解析】【分析】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两对翅、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说法正确。
1 / 1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25四上·阳新期末)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特征的是(  )
A.身体表面有毛 B.用乳汁喂养后代 C.妈妈孵化长成
2.(2025四上·阳新期末)利用风来传播种子的特征是(  )。
A.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
B.有小刺或多肉好吃
C.轻,带翅或绒毛
3.(2025四上·阳新期末)下列做法中属于利用热胀冷缩的是(  )。
A.新买的饮料瓶中的饮料都是没装满的
B.铺地板砖时要留一定的缝隙
C.把煮好的鸡蛋用冷水冲泡后容易剥壳
4.(2025四上·阳新期末)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
A.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凉降温
B.用洗衣水冲厕所
C.不间断放水刷牙
5.(2025四上·阳新期末)上课时老师的说话声能传入我们的耳朵,是利用了声音能在(  )中传播。
A.气体 B.液体 C.固体
6.(2025四上·阳新期末)以下乐器中,不属于靠弦的振动发声的是(  )
A.二胡 B.竖笛 C.小提琴
7.(2025四上·阳新期末)如图,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8.(2025四上·阳新期末)如图是菜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①是种皮 B.胚由②③④组成 C.③是子叶
9.(2025四上·阳新期末)下列动物中,都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组是(  )。
A.鸽子、牛 B.蚯蚓、章鱼 C.鲸、企鹅
10.(2025四上·阳新期末)下面关于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的水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0%
B.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C.地球上的水很多,我们不需要节约用水
11.(2025四上·阳新期末)对着装有半瓶水的瓶口的水平方向吹气,我们能听到声音,这声音是(  )产生的。
A.水的振动 B.瓶子的振动 C.空气的振动
12.(2025四上·阳新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完全浸没在水中的种子可能不会萌发
B.缺乏阳光照射的种子不会萌发
C.只有埋在土壤中的种子才能萌发
13.(2025四上·阳新期末)下列动物中,属于卵生动物的是(  )。
A.鲸 B.袋鼠 C.鸭
14.(2025四上·阳新期末)暖气片一般应该安装在房间的(  )
A.高处 B.中间 C.低处
15.(2025四上·阳新期末)体温计的使用是利用了(  )的热胀冷缩性质。
A.液体 B.固体 C.气体
二、判断题
16.(2025四上·阳新期末)乐器产生的声音都是乐音。(  )
17.(2025四上·阳新期末)海滨地区白天与夜晚的风向相同。(  )
18.(2025四上·阳新期末)埙是我国最古老的弦乐器之一
19.(2025四上·阳新期末)莲藕是靠风力传播种子的。
20.(2025四上·阳新期末)啤酒瓶不装满是为了避免夏天气温高爆瓶了。(  )
21.(2025四上·阳新期末)大熊猫是中国的特有珍稀动物,被称为“国宝”。(  )
22.(2025四上·阳新期末)能飞的动物都是鸟类,在水中生活的动物都是鱼类。(  )
23.(2025四上·阳新期末)钢琴 吉他等乐器都是利用琴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
24.(2025四上·阳新期末)营养繁殖包括:根繁殖、茎繁殖、叶繁殖。(  )
25.(2025四上·阳新期末)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卵生;胎生;哺乳动物
【解析】【分析】 哺乳动物具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鸭嘴兽是特例),哺乳等特征。妈妈孵化属于卵生动物特征。
2.【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传播
【解析】【分析】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的传播方式为弹力传播,有小刺或多肉主要是通过动物传播。依靠风力散播种子的植物,其种子往往有着独特的形态特征:要么质地轻盈,能轻易被气流带动;要么长有翅膀状的结构,或是布满纤细的绒毛,这些都能帮助种子更好地借助风的力量飘向远方,扩大生长范围。因此,正确答案是C。
3.【答案】C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固体的热胀冷缩;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 物体普遍存在一种基础特性,那就是在常规条件下,当它吸收热量时,其占据的空间会出现扩张;而当它处于低温环境、不断散失热量时,所占空间则会随之收缩。绝大多数物质都具备这样的特质。
A 选项所描述的现象与热胀冷缩原理相关:液体具备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特性。新买的饮料瓶往往不装满饮料,正是为了给液体预留受热膨胀的空间,避免因温度升高导致液体体积增大而撑破容器。因此,A 选项的说法是符合实际原理的,并非不符合题意。
B 选项体现了固体热胀冷缩的特性:固体在温度变化时会出现体积的膨胀或收缩。铺设地板砖时特意预留一定缝隙,就是为了应对夏季温度升高时地砖因受热而膨胀的情况,避免地砖相互挤压导致变形或损坏地面结构。所以,B 选项的描述符合这一物理原理,并非不符合题意。
C 选项的现象确实运用了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煮好的鸡蛋外壳和内部的蛋体都处于受热膨胀的状态,当用冷水冲泡时,外壳因温度骤降而迅速收缩,而内部蛋体由于被外壳包裹,降温收缩的速度较慢。这种内外收缩程度的差异,使得外壳与蛋体之间产生间隙,从而更容易剥壳。因此,C 选项的描述符合热胀冷缩原理,符合题意。
4.【答案】B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节约用水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无论是公共场所还是家庭生活中,都有许多科学的节水方法。在家庭用水方面,盆浴如果控制水量合理,相比长时间淋浴更节省用水;将洗衣后的废水用来冲马桶,实现了 “一水多用”,这些都是值得提倡的节水做法。而与之相反,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以及不间断放水刷牙,会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无意义消耗,属于明显的浪费行为。综合来看,B 选项所描述的内容符合节约用水的要求,因此答案是 B。
5.【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它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类物质中进行传递。就像我们在课堂上能清晰听见老师讲课的声音,正是因为声音以空气作为传播介质,通过空气的振动传到了我们的耳朵里。这一现象体现了气体作为声音传播介质的典型应用:老师发声时,声带的振动引发周围空气的振动,这种振动以声波的形式在空气中扩散,当声波到达人耳时,会引起耳膜的振动,进而被听觉神经感知为声音。除了气体,固体传声的例子也很常见,比如趴在桌子上能听到远处敲击桌面的声音;液体传声则如潜水时能听到水中物体碰撞的声响,这些都印证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性。
6.【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 A.二胡是弦乐器,是依靠弦的振动发声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竖笛属于管乐器,是依靠空气振动发声的,故B符合题意;
C.小提琴是弦乐器,也是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的,故C不符合题意。
7.【答案】C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使用温度计时,需遵循一系列规范操作:首先,温度计的玻璃泡必须完全浸没到被测液体里,确保能准确感知液体温度。同时,要避免玻璃泡接触容器的底部或侧壁,因为这些部位的温度可能与液体实际温度存在差异,会影响测量准确性。玻璃泡浸入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需要稍等片刻,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下来,也就是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再进行读取。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保持相平,这样才能避免因视线偏差导致的读数错误
8.【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形态
【解析】【分析】种子的结构包含种皮与胚这两部分,而胚又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共同构成。在给出的菜豆种子示意图里,标注为①的部分是种皮起到保护作用,②所指的是子叶起到提供营养的作用,③有小锯齿代表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④成长圆柱状则是胚根发育成根,其中②、③、④这三个部分组合起来就形成了胚。由此可见,选项 C 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9.【答案】B
【知识点】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依据动物体内是否存在脊柱这一特征,我们可以将所有动物划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个大类。那些身体内部拥有脊椎的动物,被称作脊椎动物;而体内没有脊椎的动物,则被称为无脊椎动物。在具体的动物实例中,蚯蚓和章鱼都属于无脊椎动物的范畴;而鸽子、牛、鲸以及企鹅,都归属于脊椎动物。
10.【答案】B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区域都被海洋所覆盖,其中海洋面积大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陆地面积则29%。由此可见,A 的表述是不正确的。当水凝结成冰之后,其空隙增加,体积会出现增大的情况。所以,B 的说法是正确的。地球上的水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大部分都是无法直接饮用的海水,而我们能够加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因此我们应当节约用水。显然,C 的说法存在错误。
11.【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考查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 对着装有半瓶水的瓶口的水平方向吹气,我们能听到声音 ,是因为向瓶中吹气时瓶中的空气产生了振动,产生了声音。
12.【答案】A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的萌发离不开外部环境与自身状态的双重满足。就外部而言,需要有合适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足够的空气;从自身来看,则得具备结构完整且有活性的胚,以及能供给胚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具体分析相关说法:A 的表述正确:若把种子泡在水里,过多的水分会挤占空气的空间,导致种子因缺乏充足空气而无法萌发。B 的说法有误:光照并非种子发芽的必要因素,很多种子在无光环境中,只要其他条件达标,照样能发芽。C 的观点不对:土壤也不是种子萌发的必备条件,不少种子在湿润的纸巾等环境中,只要温度、水分、空气合适,就能顺利发芽。
13.【答案】C
【知识点】卵生
【解析】【分析】动物繁衍后代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类,即 “卵生” 和 “胎生”。所谓卵生动物,指的是通过产卵来完成繁殖的动物,像鸭子就属于这类;而胎生动物则是依靠胎生这种方式进行繁殖的,比如鲸和袋鼠都属于胎生动物。卵生和胎生在繁殖过程上有明显区别:卵生动物的胚胎发育主要在卵内完成,依靠卵自身储存的营养物质生长,孵化后成为幼体;胎生动物的胚胎则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通过胎盘等结构从母体获取营养,发育成熟后由母体产出。除了这两种主要方式,还有一些特殊的繁殖方式,比如有些动物是卵胎生,即卵在母体体内孵化,幼体产出后就已成形,这是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的一种形式,如某些鲨鱼和爬行动物。
14.【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空气温度高,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空气密度小,重量轻,所以热空气向上升。冷空气温度低,空气受热体积收缩,空气密度大,重量重,所以冷空气向下走。因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所以为了室内取暖,暖气片应该安装在房屋的下方。
15.【答案】A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热胀冷缩作为物质普遍存在的一种基础特性,展现为绝大多数物体在常规条件下的状态变化:当它们吸收热量时,体积会出现膨胀现象;而处于低温环境、不断失温时,体积则会相应收缩。这一特性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比如我们常用的体温计,其工作原理正是借助了液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的特性来实现温度测量的。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乐音的诞生源于发声体遵循规律的振动,与之相对,噪音则是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振动时产生的声响。当乐器依照特定的旋律规则被演奏时,所发出的往往是悦耳动听的乐音;可要是毫无章法地胡乱弹奏,乐器传出的声音就很可能变成刺耳难耐的噪音。由此可见,这种说法并不正确。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风;对流
【解析】【分析】夏日的白天,陆地受热后温度会比海洋高。此时,陆地上的热空气会向上攀升,而海洋上的冷空气便会朝着陆地流动以填补空缺,这就形成了海风。到了夜晚,情况则发生反转:陆地的温度下降速度较快,海洋的温度下降却相对迟缓,导致海洋上空气的温度高于陆地。这时,海洋上的空气会上升,陆地上的空气随之过来补充,进而产生了陆风。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种子的传播
【解析】【分析】 藕传播种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莲藕根部发芽传播,一种是莲子老后掉入水中发芽生长。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物体受热时体积变大、遇冷时体积缩小,这是它们普遍具备的一种基础特性,也就是常说的热胀冷缩,绝大多数物质都存在这样的现象。以啤酒瓶、饮料瓶为例,当外界温度较高时,瓶内的啤酒、饮料会吸收热量,液体体积随之膨胀。若是灌装得过于饱满,膨胀的液体就可能撑破容器,导致瓶子炸裂。
21.【答案】正确
【知识点】珍稀动物
【解析】【分析】 大熊猫堪称全球最珍稀的物种之一,其栖息地主要集中在我国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境内的部分深山险岭之中。由于现存数量极为有限,它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更被誉为我国的 “国宝”。
22.【答案】错误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鸟类凭借翅膀拥有了飞行的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会飞的动物都属于鸟类。像蝙蝠,虽然能够在空中翱翔,却隶属于哺乳动物;而蝗虫同样具备飞行能力,实则是昆虫的一种。鱼类依靠鳃进行呼吸,一生都在水中栖息,不过生活在水里的生物也并非全是鱼类。例如鲸,它长期生活在水中,却有着胎生、哺乳的特点,因此属于哺乳动物。由此可见,题干中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23.【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当物体受到外部力量作用时,未必会发出声响,唯有使其产生振动,才能形成声音。像钢琴、吉他这类乐器,它们发声的原理正是借助了琴弦的振动。
24.【答案】正确
【知识点】植物的繁殖方式
【解析】【分析】大部分植物通过种子繁殖,但有的植物借助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繁衍后代,因为根茎叶是营养器官,其繁殖方式被称为营养繁殖。基于此,无论是利用根来繁殖,还是通过茎、叶进行繁殖,都归属于营养繁殖的范畴。
25.【答案】正确
【知识点】昆虫
【解析】【分析】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两对翅、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说法正确。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