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任丘市麻家坞学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1.(2024六上·任丘期中)太空椒是用遨游过太空的青椒种子培育而成的。太空船中的青椒种子经太空 后,部分发生了遗传性 突变。
【答案】辐射;基因
【知识点】基因工程
【解析】【分析】太空环境和地球环境有很大不同,太空存在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等特殊条件。当青椒种子进入太空后,会受到这些特殊环境因素的“辐射” 等作用。这种太空环境的影响,会使青椒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也就是发生“基因”突变(这里说“遗传性基因突变” ,从小学科学角度,简单理解为种子内部控制生长等特征的遗传信息发生变化 )。经过这样的变化,再回到地球培育,就可能长出和原来青椒不同的太空椒,比如果实更大、口感更独特等。
所以依次填入:辐射;基因 (注:小学科学阶段,对于“遗传性突变”的本质,简化理解为基因层面变化,用“基因” 填空符合知识层次 ),即太空船中的青椒种子经太空辐射后,部分发生了遗传性基因突变 。
2.(2024六上·任丘期中)大约6亿年前,在海洋里出现了较为简单的 生物,在以后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逐渐演化成了体型大得多的生物,如结构简单有坚硬外壳的动物 。
【答案】单细胞;三叶虫
【知识点】进化论
【解析】【分析】大约6亿年前的海洋,生命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首先出现的是单细胞生物 。因为生命是从简单到复杂演化的,最初的生命形式结构简单,单细胞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具有生命特征的形式之一,它们个体微小,依靠单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在海洋环境中开启了生命演化的进程,所以第一空填单细胞 。在后续演化中,结构简单且有坚硬外壳的典型动物是三叶虫 。三叶虫是远古海洋中常见的生物,它们身体分为头、胸、尾三部分,外壳坚硬起到保护作用,在寒武纪等时期大量存在,是早期海洋生物演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符合“结构简单有坚硬外壳” 特征的动物,所以第二空填三叶虫 。
故答案依次为:单细胞;三叶虫 。
3.(2024六上·任丘期中)电磁铁通电后, 磁性;断电后,磁性 。
【答案】产生;消失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基于电流的磁效应。当给电磁铁通电时,电流通过线圈会产生磁场,使得电磁铁具备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磁性 ,所以电磁铁通电后,具有磁性;而断电后,电流消失,由电流产生的磁场也随之消失,电磁铁就不再具备吸引这些物质的能力,磁性消失 ,即断电后,磁性消失。
故答案依次为:产生;消失 。
4.(2024六上·任丘期中) 是最早被大规模开采的能源, 长期被用于为各种机器提供动力,还是火力发电的主要燃料,被称为 。
【答案】煤炭;工业的粮食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在人类能源利用历史里,煤炭 是最早被大规模开采的能源之一。在工业革命等阶段,煤炭就被广泛用于驱动蒸汽机等机器,为各种生产机器提供动力 ;同时火力发电主要是通过燃烧煤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在能源供应中长期占据重要地位。由于煤炭在工业发展、能源供应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它被形象地称为“工业的粮食” ,就像粮食对人类生存的基础性保障一样,煤炭对工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故答案依次为:煤炭;工业的粮食 。
5.(2024六上·任丘期中)绿色植物的叶和根吸收外界的 和水,并通过吸收阳光,在绿叶中制造其生存所需要的养分,同时放出 。
【答案】二氧化碳;氧气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第1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片上的气孔会吸收外界的二氧化碳,同时植物的根会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二氧化碳和水就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所以绿色植物的叶和根吸收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 ;
第2空:在绿叶中,借助阳光的能量,二氧化碳和水会发生化学反应,制造出植物生存所需的养分(主要是淀粉等有机物 ),同时会释放出氧气 ,这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所以放出氧气 。
故答案依次为:二氧化碳;氧气 。
6.(2024六上·任丘期中)( )被誉为当今世界的第一能源。
A.石油 B.煤炭 C.天然气
【答案】A
【知识点】化石燃料;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A:石油:在当今世界能源格局中,石油是极为重要的能源,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等众多领域,对全球经济发展影响深远,被誉为当今世界的第一能源;A 正确;
B:煤炭:虽然煤炭也是重要能源,但在应用的广度和对全球经济影响的综合层面,其地位不及石油,B 不符合题意;
C:天然气:天然气是重要能源之一,但在能源的整体影响力和应用规模等方面,不如石油在世界能源体系中占据的第一能源位置,C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7.(2024六上·任丘期中)我国的( )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A.水力 B.煤炭 C.石油
【答案】A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A:水力:我国西南地区河流众多,且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快,蕴含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像长江、雅砻江等流域,水力资源十分可观;A 符合题意
B:煤炭: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比如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西南地区煤炭资源相对较少;B 不符合题意;
C:石油:我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等地,如大庆油田、长庆油田等,西南地区石油资源不是主要分布区;C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8.(2024六上·任丘期中)下面 是后代与亲代的相似性, 是后代与亲代的差异性。
A.猫妈妈的皮毛是黄色的,猫宝宝的皮毛是花色的
B.狗宝宝和狗妈妈的耳朵形状相同
【答案】B;A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看 B 选项“狗宝宝和狗妈妈的耳朵形状相同” ,狗宝宝作为后代,耳朵形状和狗妈妈(亲代)一样,这展现了后代与亲代在外形特征上的相似,符合 “后代与亲代的相似性”,所以 B 对应 1 ;
看 A 选项“猫妈妈的皮毛是黄色的,猫宝宝的皮毛是花色的” ,猫宝宝(后代)皮毛颜色和猫妈妈(亲代)不同,呈现出后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的差异,符合 “后代与亲代的差异性”,所以 A 对应 2 。
综上,1 对应 B,2 对应 A ,即 1 填 B,2 填 A 。因为 B 体现后代(狗宝宝)和亲代(狗妈妈)耳朵形状相似,符合相似性;A 体现后代(猫宝宝)和亲代(猫妈妈)皮毛颜色差异,符合差异性 。
9.(2024六上·任丘期中)大约3亿年前,有些鱼开始爬向陆地生活,逐渐演变成了( )。
A.两栖动物 B.爬行动物
【答案】A
【知识点】进化论
【解析】【分析】A:大约 3 亿年前,部分鱼爬向陆地生活,逐渐进化出适应陆地和水域两种环境的特征,比如两栖动物的代表青蛙,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在陆地生活,用肺和皮肤呼吸,这类生物就是两栖动物,所以鱼演变成两栖动物是符合生物进化历程的,A 正确;
B: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完全摆脱了水的限制,相比从鱼类进化来的初始陆地生物,结构和生活习性更复杂,鱼类爬向陆地后先演变成的是两栖动物,并非直接到爬行动物,B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2024六上·任丘期中)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 )。
A.热能 B.电能 C.动能
【答案】B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A:热能是通过如燃烧、摩擦等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产生的能量形式。太阳能光伏发电过程中,没有直接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的关键环节,不是把光能转为热能,A 不符合题意;
B: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核心原理是,太阳能电池中的半导体材料在太阳光照射下,产生光生伏特效应,从而直接把太阳光能转变为电能,这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实际能量转化过程相符,B 正确;
C: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太阳能光伏发电中,不存在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动能的常规机制,不是转化为动能,C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2024六上·任丘期中)在冬天,同学们感觉手冷时常常会用两手互相摩擦,在这个过程中,( )。
A.热能转换为动能 B.动能转换为热能 C.没有发生能量转换
【答案】B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A:热能转换为动能是指原本具有的热能转化为物体运动的能量。而两手摩擦时,是因为手运动(有动能)才产生热,不是热能转动能,A 错误;
B: 两手互相摩擦,手要运动,这个运动具有动能,在摩擦过程中,动能通过做功的方式转化为热能,让手的温度升高,感觉暖和,符合能量转化实际情况,B 正确;
C: 摩擦过程中明显有能量变化,从动能变成热能,并非没有能量转换,C 错误;
故答案为:B。
12.(2024六上·任丘期中)下列装置中没有应用电磁铁的是( )。
A.电话 B.电铃 C.自行车
【答案】C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A:电话的听筒和话筒都用到了电磁铁。话筒将声音振动转化为变化的电流,听筒利用电磁铁,把变化的电流再转化为声音振动,从而实现声音传递,应用了电磁铁;A 不符合题意;
B:电铃工作时,电流通过电磁铁,电磁铁产生磁性吸引衔铁,使小锤敲击铃碗发声,同时电路断开,电磁铁失去磁性,衔铁回弹,电路又接通,如此反复,应用了电磁铁;B 不符合题意;
C:自行车的主要部件是车架、轮胎、车把、脚踏等,其工作依靠机械结构、人力驱动等,没有利用电磁铁的相关原理(电流产生磁性等)来工作,没应用电磁铁;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2024六上·任丘期中)太阳灶利用的能源是 ,转换成的能源是 。
A.风能 B.光能 C.热能
【答案】B;C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太阳能灶,从名称能看出,它是依靠太阳的能量来工作的。太阳发出的是光,所以太阳能灶利用的能源是太阳光的能量,也就是光能,对应 B 选项;
太阳能灶工作时,会把吸收的太阳光能进行转化,最终让物体获得热量,也就是转化成了热能,用来加热东西,对应 C 选项;而 A 选项风能,和太阳能灶的工作没有关系,太阳能灶不用风能。
所以,1 填 B(光能),因为太阳能灶靠太阳的光来工作;2 填 C(热能),因为太阳能灶把光能变成热能用于加热 。
故 1 填 B,2 为填C 。
14.(2024六上·任丘期中)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石油 B.风能 C.天然气
【答案】B
【知识点】新能源
【解析】【分析】A:石油是古代生物经过漫长地质年代形成的化石燃料,其形成过程非常缓慢,消耗后在短期内(人类可感知的时间尺度)无法自然恢复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A 不符合题意;
B:风能是因空气流动产生的能量,只要地球的大气环境存在,太阳照射引起温度差异导致空气流动,就会不断有风能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持续再生,属于可再生能源,B 符合题意;
C:天然气和石油类似,是古代生物沉积形成的化石能源,形成周期漫长,消耗后难以在短时间内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C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2024六上·任丘期中)燃气灶的开关是控制( )的装置。
A.热能 B.水能 C.磁能
【答案】A
【知识点】家庭生活中使用的能量
【解析】【分析】A:燃气灶工作时,通过开关控制燃气的通断,燃气燃烧释放热能用于加热。开关开启,燃气燃烧产生热能;关闭则停止产生热能,所以开关是控制热能产生与否的关键装置,A 符合题意;
B:燃气灶的工作过程中,不存在水能的参与和控制,水能一般在水力相关设备中涉及,B 不符合题意;
C:燃气灶工作依靠燃气燃烧,和磁能没有直接关联,磁能多在电磁设备(如电磁铁等)中体现,C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6.(2024六上·任丘期中)一头大蒜里蒜瓣的大小有所不同。(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 大蒜是由多个蒜瓣组成的,这些蒜瓣都生长在同一个蒜头上,相当于大蒜的 “种子”。在大蒜的生长过程中,每个蒜瓣获取的养分并不完全一样。靠近蒜头中心的蒜瓣,可能因为周围蒜瓣的挤压,生长空间较小,吸收的水分、养分相对少一些,长得就小一点;而靠近外层的蒜瓣,生长空间更充足,能吸收到更多的养分,往往长得大一些。就像我们平时吃大蒜时看到的那样,剥开一头蒜,里面的蒜瓣有的大、有的小,这是很常见的现象,是自然生长中环境差异导致的结果。
所以 “一头大蒜里蒜瓣的大小有所不同” 这一说法是符合实际观察的,答案为正确。
17.(2024六上·任丘期中)每个人的手指都是食指比无名指长。(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不同人的手指长度情况不一样。有的人食指比无名指长,可也有不少人是无名指比食指长,甚至还有食指和无名指长度相近的情况 。这是因为人体手指长度受遗传、发育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不是所有人都呈现 “食指比无名指长” 的固定特征,所以 “每个人的手指都是食指比无名指长” 这种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
18.(2024六上·任丘期中)始祖马被认为是马家族中最早的成员。(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对化石的发掘和研究,科学家发现了马的进化过程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始祖马生活在约 5000 万年前,它的体型很小,像狐狸一样,有四个脚趾(前足)和三个脚趾(后足),适合在森林中活动。经过漫长的时间,始祖马逐渐进化成了体型更大、脚趾逐渐减少(最后变成单蹄)、更适合在草原奔跑的现代马。在目前发现的马类化石中,始祖马是已知最早的马科动物化石,被认为是马家族的早期成员,是马进化链条的起点。这一结论是科学家通过大量化石证据和研究得出的,也是小学科学中关于生物进化部分会涉及的基础知识点,说明始祖马在马家族的演化中具有“最早成员”的地位。所以 “始祖马被认为是马家族中最早的成员” 这一说法是正确的,答案为正确。
19.(2024六上·任丘期中)能量可以使物体运动或发生变化。(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家庭生活中使用的能量
【解析】【分析】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任何生命活动和运动变化都需要消能量,没有能量就不会有生命活动很运动状态的改变,能量可以使物体工作、运动和发生变化。所以题目说法是正确的。
20.(2024六上·任丘期中)走马灯是把热能转化为动能的装置。(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走马灯的工作离不开热能的参与。通常,走马灯下方会有蜡烛或其他热源,当热源燃烧时,会释放出热能,使周围的空气受热膨胀。受热的空气密度变小,会向上流动,形成一股向上的气流。这股气流会冲击走马灯内部的叶轮(或扇叶),推动叶轮转动,而叶轮又连接着外面的灯壁,于是整个走马灯就跟着旋转起来,这时候热能就转变成了叶轮和灯壁转动的动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走马灯正是通过热源提供的热能,最终实现了转动的动能。因此,“走马灯是把热能转化为动能的装置” 这一说法正确,答案为正确。
21.(2024六上·任丘期中)连接电池的节数改变后,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不会改变。(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多个因素有关,其中电流强弱是重要因素之一。电池为电磁铁提供电力,电流的大小会直接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当连接电池的节数改变时,电路中的总电压会发生变化:节数增多,电压增大,流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就会变强;节数减少,电压减小,电流则会变弱。在小学科学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同样的电磁铁,使用 2 节电池比使用 1 节电池时,能吸引的铁钉数量更多,说明磁力更大。这直接证明了电池节数改变(即电流强弱改变)会导致电磁铁磁力大小发生变化。因此,“连接电池的节数改变后,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不会改变” 这一说法错误,答案为错误。
22.(2024六上·任丘期中)百叶窗是控制水能的装置。(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家庭生活中使用的能量
【解析】【分析】百叶窗是生活中常见的装置,由许多可调节角度的叶片组成。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改变叶片的开合程度,来控制进入室内的光线多少 —— 叶片闭合时,光线被遮挡;叶片打开时,光线可以进入;调整叶片角度,还能调节光线的强弱。从能量角度看,百叶窗控制的是光能(光的传播和照射),而不是 水能(水的流动、水量等)。水能通常与水坝、水龙头等控制水流的装置相关,与百叶窗的功能毫无关联。在小学科学中,我们会学习不同装置的功能与它们所控制的能量形式,百叶窗的核心功能明确指向对光线的调节,与水能无关。因此,“百叶窗是控制水能的装置” 这一说法错误,答案为错误。
23.(2024六上·任丘期中)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使用生物资源能源取暖、做饭等。( )
【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生物资源能源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能源。
24.(2024六上·任丘期中)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已经完全取代煤和石油的使用。(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新能源;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天然气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粉尘等)比煤和石油少,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因此被认为是相对清洁的能源。但 “已经完全取代煤和石油的使用” 这一说法不符合实际情况。在现实生活中,煤和石油仍有广泛的用途:煤可以用于发电、冶金等工业领域;石油是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使用的汽油、柴油的主要来源,还能用于制造塑料、化肥等多种产品。小学科学中会介绍不同能源的特点和用途,强调目前多种能源并存使用的现状,天然气虽然清洁,但并没有完全取代煤和石油。因此“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已经完全取代煤和石油的使用” 这一说法错误,答案为错误。
25.(2024六上·任丘期中)潮汐能被科学家誉为“21世纪能源”。(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新能源
【解析】【分析】在小学科学拓展内容里,常提及“21世纪能源” 这一说法时,一般指向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 。它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有突出特点:一是储量丰富,能为人类长期能源需求提供大量支撑;二是能量密度高,燃烧释放热量远超传统化石燃料,利用效率优势显著;三是相对清洁,燃烧主要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污染小,契合未来清洁能源趋势 ,因此在科普中常被视为 “21世纪有望广泛应用的关键能源” 。
而潮汐能是借月球、太阳对地球海水引力形成潮汐,将海水涨落的动能、势能转化而来的海洋能 。它虽可再生、清洁,但存在明显局限:一方面分布受限,仅沿海潮差大的区域便于开发,适用范围窄;另一方面能量不稳定,随潮汐周期变化,难稳定持续供能,难以成为支撑21世纪能源体系的标志性主体能源 。
综上,因小学科学里 “21世纪能源” 的科普指向,更侧重可燃冰这类极具潜力、可弥补传统能源不足的新型关键能源,所以“潮汐能被科学家誉为‘21世纪能源’”的表述错误 。
26.(2024六上·任丘期中)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保护绿色植物。(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是地球上氧气的主要来源,为动物和人类提供了呼吸所需的气体;同时,它们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调节气候。绿色植物是食物链的基础,为动物提供食物,支撑着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转;许多植物还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此外,绿色植物为人类提供了木材、药材、纤维等多种资源,美化环境,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正因为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保护它们是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举措。因此,“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保护绿色植物” 这一说法正确,答案为正确。
27.(2024六上·任丘期中)发条玩具小汽车跑起来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馒头。(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发条玩具小汽车的能量转化过程是:首先,人通过转动发条储存弹性势能;松开发条后,弹性势能转化为汽车的动能,使汽车跑起来。人的能量来自哪里呢?人吃的馒头等食物中储存着化学能,这些化学能通过人体的新陈代谢转化为人体活动的能量(包括转动发条的能量)。进一步追溯,馒头中的化学能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主要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因此,发条玩具小汽车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而不是直接来源于馒头。从能量链条来看,馒头是能量传递中的一个环节,而非最终来源。因此,“发条玩具小汽车跑起来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馒头” 这一说法错误,答案为错误。
28.(2024六上·任丘期中)我国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西北地区。(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能源消费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工业活动等密切相关。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交通、居民生活等对能源的需求量很大。比如,东部的沿海省市有很多工厂、大量的汽车和密集的居民区,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电力、煤炭、石油等)。而西北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但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较少、工业规模较小等原因,能源消费量并不高,更多的是作为能源输出地区,将能源输送到东部等能源需求大的地区。因此,“我国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西北地区” 这一说法不符合实际情况,答案为错误。
29.(2024六上·任丘期中)2023年5月13日,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在河北保定江城机场开赛。参赛运动员展开了激烈的比赛。学生在现场制作了橡皮筋动力飞机,然后放飞飞机。你知道橡皮筋动力飞机是怎样飞起来的吗?
【答案】当我们玩橡皮筋动力飞机时,用力拨动螺旋桨,连接螺旋桨的橡皮筋就被绕紧,这样橡皮筋就储存了一定的能量,当它放松时,能量释放出来成为动能,使飞机飞起来。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橡皮筋动力飞机能飞起来,是一系列能量转化和力的作用的结果:第一步:储存能量
同学们在制作时,会用力转动飞机的螺旋桨,这时连接螺旋桨的橡皮筋会被拧紧,像被 “拉长” 的弹簧一样储存了弹性势能(就像我们把弹弓拉开时,弹弓也储存了这种能量)。
第二步:能量转化与产生动力
当松开螺旋桨,被拧紧的橡皮筋会 “想” 变回原来的样子,于是带动螺旋桨快速转动。这时,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螺旋桨的动能(运动的能量)。转动的螺旋桨会向后 “推” 空气,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就像我们游泳时向后划水,水会推我们前进),空气会给螺旋桨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这就是飞机前进的动力。
第三步:克服重力升空
随着飞机向前运动,机翼会切割空气。机翼的形状是 “上凸下平” 的,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快、压强小,下方空气流动速度慢、压强大,这种压强差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升力。当升力大于飞机自身的重力时,飞机就会向上飞起来啦!
简单来说,橡皮筋动力飞机的飞行过程就是:橡皮筋储存能量→带动螺旋桨转动产生向前的力→机翼产生升力→飞机升空并飞行。
30.(2024六上·任丘期中)实验名称:研究失火报警装置
组装好下图的实验模型后,用酒精灯加热时观察有什么现象?
(1)铁钉受热后会 ,使开关自动 电源,灯 发出警报。
(2)停止加热后,铁钉冷却后 ,开关自动 电源,灯 警报停止。
(3)联系上面实验说一说失火报警器是怎样工作的。
【答案】(1)膨胀;接通;亮
(2)收缩;切断;灭
(3)失火报警装置,就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有火情时加热了其内部的温控开关,连通电路警铃响起。
【知识点】电路连接图;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1)当用酒精灯加热铁钉,根据热胀冷缩原理,铁钉受热后体积变大会膨胀 ,膨胀的铁钉推动开关,让原本断开的电路连接起来,也就是自动接通电源;电路接通后,电流能通过,灯就会亮 ,这样就模拟发出了火警警报 。所以第 1 空填膨胀,第 2 空填接通,第 3 空填亮。
(2)停止加热后,铁钉温度降低,体积变小会收缩 ;收缩的铁钉不再推动开关,开关就会自动切断电源,电路断开;电路断开没有电流,灯就灭 ,警报也就停止了 。所以第 1 空填收缩,第 2 空填切断,第 3 空填灭。
(3)正常情况下,报警器里的 “类似铁钉的金属部件” 处于常温,体积稳定,电路是断开的,灯不亮。当发生火灾,周围温度升高,金属部件像实验里的铁钉一样受热膨胀 ,推动开关接通电源 ,电路形成通路,灯就会亮起来,以此发出火警警报;火灾被扑灭,温度降低,金属部件冷却收缩 ,开关自动切断电源 ,警报停止。这样就实现了 “检测高温(火灾)→触发警报→警报解除” 的工作过程,利用热胀冷缩让电路通断,达到报警目的 。
31.(2024六上·任丘期中)六(1)班同学到小区调查小区里都使用了哪些科技产品?它们各利用了哪些能源?你能结合下面图片说一说吗?(至少写出4种)
【答案】运行的汽车和工作的割草机利用的能源是汽油和电,燃烧的炉火利用的能源是天然气,运行的空调利用的能源是电,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电池利用的是太阳能,风力发电机利用的是风能。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新能源
【解析】【分析】电动汽车:它利用的能源是电能。电动汽车依靠电池储存电能,通过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行驶,实现了电能到机械能的转化,减少了对传统燃油的依赖,较为环保 。路灯:其利用的能源常见的有电能。路灯通过连接电线,将电能转化为光能,为小区夜间照明,方便居民出行,是电能在生活中照明应用的体现 。电梯:它利用电能工作。电梯通过电机带动轿厢运行,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居民在楼层间的上下运输,是电能驱动机械装置完成特定功能的典型例子 。太阳能热水器:利用的能源是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通过集热管吸收太阳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把水加热,供居民使用,是对清洁、可再生太阳能的有效利用 。
32.(2024六上·任丘期中)煤炭、石油的开采和利用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请你填写下表。
煤炭的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石油的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
【知识点】保护环境;新能源
【解析】【分析】煤炭的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土地资源破坏:开采煤炭需要挖掘地表,会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和破坏。比如露天煤矿开采,直接剥离地表土层,使原本的耕地、森林等植被覆盖的土地变成矿坑,影响土地的原有功能,植被被破坏后,土地肥力下降,难以再恢复成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 。
水土流失与生态失衡:煤炭开采过程中,地表植被被铲除,土壤结构被破坏,在降雨等情况下,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没有了植被的固土作用,土壤被雨水冲刷到河流等地方,还会导致周边生态系统失衡,一些依赖原有土地和植被生存的动物、植物,因为栖息地被破坏,数量减少甚至消失 。
粉尘与大气污染:开采煤炭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弥漫在空气中,不仅会降低空气质量,影响周边居民和动植物的呼吸健康,粉尘还可能长期漂浮,参与大气循环,影响更大范围的大气环境 。
水资源污染:煤炭开采过程中会产生矿井水,这些水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像煤粉、矿物质等,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周边的河流、地下水等水资源,导致水资源无法正常使用,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也会让人类可利用的清洁水资源减少 。
石油的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海洋生态破坏:如果是海上石油开采,钻井平台等设施可能会破坏海洋的生态环境。比如石油开采过程中发生泄漏,石油会在海面形成油膜,阻止海水与空气的气体交换,导致海水溶解氧减少,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油膜还会粘在海洋生物(像鱼类、海鸟等)身上,影响它们的呼吸、游动、飞行等,使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破坏海洋生态链 。
土地污染:陆地石油开采,会有石油泄漏到土壤中的风险。石油中的有害物质会渗透到土壤里,破坏土壤的结构和肥力,让土壤无法正常种植植物,而且这些有害物质可能会随着雨水渗透到地下水,进一步污染水资源 。
大气污染:石油开采过程中,会有一些挥发性的物质(如烃类气体)排放到大气中,这些气体不仅有异味,还可能参与大气化学反应,比如形成光化学烟雾等,影响大气质量,对人体健康(刺激呼吸道等)和动植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
生态栖息地破坏:陆地石油开采需要建设钻井、道路等设施,会直接破坏当地的生态栖息地,像草原、沙漠边缘等地区的石油开采,会让原本生活在那里的动物(如沙漠里的蜥蜴、草原上的小型哺乳动物等)失去栖息地,被迫迁移或死亡,影响生态平衡 。
1 / 1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任丘市麻家坞学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1.(2024六上·任丘期中)太空椒是用遨游过太空的青椒种子培育而成的。太空船中的青椒种子经太空 后,部分发生了遗传性 突变。
2.(2024六上·任丘期中)大约6亿年前,在海洋里出现了较为简单的 生物,在以后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逐渐演化成了体型大得多的生物,如结构简单有坚硬外壳的动物 。
3.(2024六上·任丘期中)电磁铁通电后, 磁性;断电后,磁性 。
4.(2024六上·任丘期中) 是最早被大规模开采的能源, 长期被用于为各种机器提供动力,还是火力发电的主要燃料,被称为 。
5.(2024六上·任丘期中)绿色植物的叶和根吸收外界的 和水,并通过吸收阳光,在绿叶中制造其生存所需要的养分,同时放出 。
6.(2024六上·任丘期中)( )被誉为当今世界的第一能源。
A.石油 B.煤炭 C.天然气
7.(2024六上·任丘期中)我国的( )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A.水力 B.煤炭 C.石油
8.(2024六上·任丘期中)下面 是后代与亲代的相似性, 是后代与亲代的差异性。
A.猫妈妈的皮毛是黄色的,猫宝宝的皮毛是花色的
B.狗宝宝和狗妈妈的耳朵形状相同
9.(2024六上·任丘期中)大约3亿年前,有些鱼开始爬向陆地生活,逐渐演变成了( )。
A.两栖动物 B.爬行动物
10.(2024六上·任丘期中)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 )。
A.热能 B.电能 C.动能
11.(2024六上·任丘期中)在冬天,同学们感觉手冷时常常会用两手互相摩擦,在这个过程中,( )。
A.热能转换为动能 B.动能转换为热能 C.没有发生能量转换
12.(2024六上·任丘期中)下列装置中没有应用电磁铁的是( )。
A.电话 B.电铃 C.自行车
13.(2024六上·任丘期中)太阳灶利用的能源是 ,转换成的能源是 。
A.风能 B.光能 C.热能
14.(2024六上·任丘期中)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石油 B.风能 C.天然气
15.(2024六上·任丘期中)燃气灶的开关是控制( )的装置。
A.热能 B.水能 C.磁能
16.(2024六上·任丘期中)一头大蒜里蒜瓣的大小有所不同。( )
17.(2024六上·任丘期中)每个人的手指都是食指比无名指长。( )
18.(2024六上·任丘期中)始祖马被认为是马家族中最早的成员。( )
19.(2024六上·任丘期中)能量可以使物体运动或发生变化。( )
20.(2024六上·任丘期中)走马灯是把热能转化为动能的装置。( )
21.(2024六上·任丘期中)连接电池的节数改变后,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不会改变。( )
22.(2024六上·任丘期中)百叶窗是控制水能的装置。( )
23.(2024六上·任丘期中)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使用生物资源能源取暖、做饭等。( )
24.(2024六上·任丘期中)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已经完全取代煤和石油的使用。( )
25.(2024六上·任丘期中)潮汐能被科学家誉为“21世纪能源”。( )
26.(2024六上·任丘期中)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保护绿色植物。( )
27.(2024六上·任丘期中)发条玩具小汽车跑起来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馒头。( )
28.(2024六上·任丘期中)我国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西北地区。( )
29.(2024六上·任丘期中)2023年5月13日,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在河北保定江城机场开赛。参赛运动员展开了激烈的比赛。学生在现场制作了橡皮筋动力飞机,然后放飞飞机。你知道橡皮筋动力飞机是怎样飞起来的吗?
30.(2024六上·任丘期中)实验名称:研究失火报警装置
组装好下图的实验模型后,用酒精灯加热时观察有什么现象?
(1)铁钉受热后会 ,使开关自动 电源,灯 发出警报。
(2)停止加热后,铁钉冷却后 ,开关自动 电源,灯 警报停止。
(3)联系上面实验说一说失火报警器是怎样工作的。
31.(2024六上·任丘期中)六(1)班同学到小区调查小区里都使用了哪些科技产品?它们各利用了哪些能源?你能结合下面图片说一说吗?(至少写出4种)
32.(2024六上·任丘期中)煤炭、石油的开采和利用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请你填写下表。
煤炭的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石油的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辐射;基因
【知识点】基因工程
【解析】【分析】太空环境和地球环境有很大不同,太空存在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等特殊条件。当青椒种子进入太空后,会受到这些特殊环境因素的“辐射” 等作用。这种太空环境的影响,会使青椒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也就是发生“基因”突变(这里说“遗传性基因突变” ,从小学科学角度,简单理解为种子内部控制生长等特征的遗传信息发生变化 )。经过这样的变化,再回到地球培育,就可能长出和原来青椒不同的太空椒,比如果实更大、口感更独特等。
所以依次填入:辐射;基因 (注:小学科学阶段,对于“遗传性突变”的本质,简化理解为基因层面变化,用“基因” 填空符合知识层次 ),即太空船中的青椒种子经太空辐射后,部分发生了遗传性基因突变 。
2.【答案】单细胞;三叶虫
【知识点】进化论
【解析】【分析】大约6亿年前的海洋,生命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首先出现的是单细胞生物 。因为生命是从简单到复杂演化的,最初的生命形式结构简单,单细胞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具有生命特征的形式之一,它们个体微小,依靠单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在海洋环境中开启了生命演化的进程,所以第一空填单细胞 。在后续演化中,结构简单且有坚硬外壳的典型动物是三叶虫 。三叶虫是远古海洋中常见的生物,它们身体分为头、胸、尾三部分,外壳坚硬起到保护作用,在寒武纪等时期大量存在,是早期海洋生物演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符合“结构简单有坚硬外壳” 特征的动物,所以第二空填三叶虫 。
故答案依次为:单细胞;三叶虫 。
3.【答案】产生;消失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基于电流的磁效应。当给电磁铁通电时,电流通过线圈会产生磁场,使得电磁铁具备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磁性 ,所以电磁铁通电后,具有磁性;而断电后,电流消失,由电流产生的磁场也随之消失,电磁铁就不再具备吸引这些物质的能力,磁性消失 ,即断电后,磁性消失。
故答案依次为:产生;消失 。
4.【答案】煤炭;工业的粮食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在人类能源利用历史里,煤炭 是最早被大规模开采的能源之一。在工业革命等阶段,煤炭就被广泛用于驱动蒸汽机等机器,为各种生产机器提供动力 ;同时火力发电主要是通过燃烧煤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在能源供应中长期占据重要地位。由于煤炭在工业发展、能源供应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它被形象地称为“工业的粮食” ,就像粮食对人类生存的基础性保障一样,煤炭对工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故答案依次为:煤炭;工业的粮食 。
5.【答案】二氧化碳;氧气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第1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片上的气孔会吸收外界的二氧化碳,同时植物的根会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二氧化碳和水就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所以绿色植物的叶和根吸收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 ;
第2空:在绿叶中,借助阳光的能量,二氧化碳和水会发生化学反应,制造出植物生存所需的养分(主要是淀粉等有机物 ),同时会释放出氧气 ,这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所以放出氧气 。
故答案依次为:二氧化碳;氧气 。
6.【答案】A
【知识点】化石燃料;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A:石油:在当今世界能源格局中,石油是极为重要的能源,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等众多领域,对全球经济发展影响深远,被誉为当今世界的第一能源;A 正确;
B:煤炭:虽然煤炭也是重要能源,但在应用的广度和对全球经济影响的综合层面,其地位不及石油,B 不符合题意;
C:天然气:天然气是重要能源之一,但在能源的整体影响力和应用规模等方面,不如石油在世界能源体系中占据的第一能源位置,C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7.【答案】A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A:水力:我国西南地区河流众多,且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快,蕴含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像长江、雅砻江等流域,水力资源十分可观;A 符合题意
B:煤炭: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比如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西南地区煤炭资源相对较少;B 不符合题意;
C:石油:我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等地,如大庆油田、长庆油田等,西南地区石油资源不是主要分布区;C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8.【答案】B;A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看 B 选项“狗宝宝和狗妈妈的耳朵形状相同” ,狗宝宝作为后代,耳朵形状和狗妈妈(亲代)一样,这展现了后代与亲代在外形特征上的相似,符合 “后代与亲代的相似性”,所以 B 对应 1 ;
看 A 选项“猫妈妈的皮毛是黄色的,猫宝宝的皮毛是花色的” ,猫宝宝(后代)皮毛颜色和猫妈妈(亲代)不同,呈现出后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的差异,符合 “后代与亲代的差异性”,所以 A 对应 2 。
综上,1 对应 B,2 对应 A ,即 1 填 B,2 填 A 。因为 B 体现后代(狗宝宝)和亲代(狗妈妈)耳朵形状相似,符合相似性;A 体现后代(猫宝宝)和亲代(猫妈妈)皮毛颜色差异,符合差异性 。
9.【答案】A
【知识点】进化论
【解析】【分析】A:大约 3 亿年前,部分鱼爬向陆地生活,逐渐进化出适应陆地和水域两种环境的特征,比如两栖动物的代表青蛙,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在陆地生活,用肺和皮肤呼吸,这类生物就是两栖动物,所以鱼演变成两栖动物是符合生物进化历程的,A 正确;
B: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完全摆脱了水的限制,相比从鱼类进化来的初始陆地生物,结构和生活习性更复杂,鱼类爬向陆地后先演变成的是两栖动物,并非直接到爬行动物,B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B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A:热能是通过如燃烧、摩擦等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产生的能量形式。太阳能光伏发电过程中,没有直接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的关键环节,不是把光能转为热能,A 不符合题意;
B: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核心原理是,太阳能电池中的半导体材料在太阳光照射下,产生光生伏特效应,从而直接把太阳光能转变为电能,这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实际能量转化过程相符,B 正确;
C: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太阳能光伏发电中,不存在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动能的常规机制,不是转化为动能,C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答案】B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A:热能转换为动能是指原本具有的热能转化为物体运动的能量。而两手摩擦时,是因为手运动(有动能)才产生热,不是热能转动能,A 错误;
B: 两手互相摩擦,手要运动,这个运动具有动能,在摩擦过程中,动能通过做功的方式转化为热能,让手的温度升高,感觉暖和,符合能量转化实际情况,B 正确;
C: 摩擦过程中明显有能量变化,从动能变成热能,并非没有能量转换,C 错误;
故答案为:B。
12.【答案】C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A:电话的听筒和话筒都用到了电磁铁。话筒将声音振动转化为变化的电流,听筒利用电磁铁,把变化的电流再转化为声音振动,从而实现声音传递,应用了电磁铁;A 不符合题意;
B:电铃工作时,电流通过电磁铁,电磁铁产生磁性吸引衔铁,使小锤敲击铃碗发声,同时电路断开,电磁铁失去磁性,衔铁回弹,电路又接通,如此反复,应用了电磁铁;B 不符合题意;
C:自行车的主要部件是车架、轮胎、车把、脚踏等,其工作依靠机械结构、人力驱动等,没有利用电磁铁的相关原理(电流产生磁性等)来工作,没应用电磁铁;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答案】B;C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太阳能灶,从名称能看出,它是依靠太阳的能量来工作的。太阳发出的是光,所以太阳能灶利用的能源是太阳光的能量,也就是光能,对应 B 选项;
太阳能灶工作时,会把吸收的太阳光能进行转化,最终让物体获得热量,也就是转化成了热能,用来加热东西,对应 C 选项;而 A 选项风能,和太阳能灶的工作没有关系,太阳能灶不用风能。
所以,1 填 B(光能),因为太阳能灶靠太阳的光来工作;2 填 C(热能),因为太阳能灶把光能变成热能用于加热 。
故 1 填 B,2 为填C 。
14.【答案】B
【知识点】新能源
【解析】【分析】A:石油是古代生物经过漫长地质年代形成的化石燃料,其形成过程非常缓慢,消耗后在短期内(人类可感知的时间尺度)无法自然恢复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A 不符合题意;
B:风能是因空气流动产生的能量,只要地球的大气环境存在,太阳照射引起温度差异导致空气流动,就会不断有风能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持续再生,属于可再生能源,B 符合题意;
C:天然气和石油类似,是古代生物沉积形成的化石能源,形成周期漫长,消耗后难以在短时间内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C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答案】A
【知识点】家庭生活中使用的能量
【解析】【分析】A:燃气灶工作时,通过开关控制燃气的通断,燃气燃烧释放热能用于加热。开关开启,燃气燃烧产生热能;关闭则停止产生热能,所以开关是控制热能产生与否的关键装置,A 符合题意;
B:燃气灶的工作过程中,不存在水能的参与和控制,水能一般在水力相关设备中涉及,B 不符合题意;
C:燃气灶工作依靠燃气燃烧,和磁能没有直接关联,磁能多在电磁设备(如电磁铁等)中体现,C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 大蒜是由多个蒜瓣组成的,这些蒜瓣都生长在同一个蒜头上,相当于大蒜的 “种子”。在大蒜的生长过程中,每个蒜瓣获取的养分并不完全一样。靠近蒜头中心的蒜瓣,可能因为周围蒜瓣的挤压,生长空间较小,吸收的水分、养分相对少一些,长得就小一点;而靠近外层的蒜瓣,生长空间更充足,能吸收到更多的养分,往往长得大一些。就像我们平时吃大蒜时看到的那样,剥开一头蒜,里面的蒜瓣有的大、有的小,这是很常见的现象,是自然生长中环境差异导致的结果。
所以 “一头大蒜里蒜瓣的大小有所不同” 这一说法是符合实际观察的,答案为正确。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不同人的手指长度情况不一样。有的人食指比无名指长,可也有不少人是无名指比食指长,甚至还有食指和无名指长度相近的情况 。这是因为人体手指长度受遗传、发育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不是所有人都呈现 “食指比无名指长” 的固定特征,所以 “每个人的手指都是食指比无名指长” 这种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对化石的发掘和研究,科学家发现了马的进化过程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始祖马生活在约 5000 万年前,它的体型很小,像狐狸一样,有四个脚趾(前足)和三个脚趾(后足),适合在森林中活动。经过漫长的时间,始祖马逐渐进化成了体型更大、脚趾逐渐减少(最后变成单蹄)、更适合在草原奔跑的现代马。在目前发现的马类化石中,始祖马是已知最早的马科动物化石,被认为是马家族的早期成员,是马进化链条的起点。这一结论是科学家通过大量化石证据和研究得出的,也是小学科学中关于生物进化部分会涉及的基础知识点,说明始祖马在马家族的演化中具有“最早成员”的地位。所以 “始祖马被认为是马家族中最早的成员” 这一说法是正确的,答案为正确。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家庭生活中使用的能量
【解析】【分析】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任何生命活动和运动变化都需要消能量,没有能量就不会有生命活动很运动状态的改变,能量可以使物体工作、运动和发生变化。所以题目说法是正确的。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走马灯的工作离不开热能的参与。通常,走马灯下方会有蜡烛或其他热源,当热源燃烧时,会释放出热能,使周围的空气受热膨胀。受热的空气密度变小,会向上流动,形成一股向上的气流。这股气流会冲击走马灯内部的叶轮(或扇叶),推动叶轮转动,而叶轮又连接着外面的灯壁,于是整个走马灯就跟着旋转起来,这时候热能就转变成了叶轮和灯壁转动的动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走马灯正是通过热源提供的热能,最终实现了转动的动能。因此,“走马灯是把热能转化为动能的装置” 这一说法正确,答案为正确。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多个因素有关,其中电流强弱是重要因素之一。电池为电磁铁提供电力,电流的大小会直接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当连接电池的节数改变时,电路中的总电压会发生变化:节数增多,电压增大,流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就会变强;节数减少,电压减小,电流则会变弱。在小学科学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同样的电磁铁,使用 2 节电池比使用 1 节电池时,能吸引的铁钉数量更多,说明磁力更大。这直接证明了电池节数改变(即电流强弱改变)会导致电磁铁磁力大小发生变化。因此,“连接电池的节数改变后,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不会改变” 这一说法错误,答案为错误。
22.【答案】错误
【知识点】家庭生活中使用的能量
【解析】【分析】百叶窗是生活中常见的装置,由许多可调节角度的叶片组成。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改变叶片的开合程度,来控制进入室内的光线多少 —— 叶片闭合时,光线被遮挡;叶片打开时,光线可以进入;调整叶片角度,还能调节光线的强弱。从能量角度看,百叶窗控制的是光能(光的传播和照射),而不是 水能(水的流动、水量等)。水能通常与水坝、水龙头等控制水流的装置相关,与百叶窗的功能毫无关联。在小学科学中,我们会学习不同装置的功能与它们所控制的能量形式,百叶窗的核心功能明确指向对光线的调节,与水能无关。因此,“百叶窗是控制水能的装置” 这一说法错误,答案为错误。
23.【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生物资源能源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能源。
24.【答案】错误
【知识点】新能源;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天然气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粉尘等)比煤和石油少,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因此被认为是相对清洁的能源。但 “已经完全取代煤和石油的使用” 这一说法不符合实际情况。在现实生活中,煤和石油仍有广泛的用途:煤可以用于发电、冶金等工业领域;石油是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使用的汽油、柴油的主要来源,还能用于制造塑料、化肥等多种产品。小学科学中会介绍不同能源的特点和用途,强调目前多种能源并存使用的现状,天然气虽然清洁,但并没有完全取代煤和石油。因此“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已经完全取代煤和石油的使用” 这一说法错误,答案为错误。
25.【答案】错误
【知识点】新能源
【解析】【分析】在小学科学拓展内容里,常提及“21世纪能源” 这一说法时,一般指向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 。它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有突出特点:一是储量丰富,能为人类长期能源需求提供大量支撑;二是能量密度高,燃烧释放热量远超传统化石燃料,利用效率优势显著;三是相对清洁,燃烧主要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污染小,契合未来清洁能源趋势 ,因此在科普中常被视为 “21世纪有望广泛应用的关键能源” 。
而潮汐能是借月球、太阳对地球海水引力形成潮汐,将海水涨落的动能、势能转化而来的海洋能 。它虽可再生、清洁,但存在明显局限:一方面分布受限,仅沿海潮差大的区域便于开发,适用范围窄;另一方面能量不稳定,随潮汐周期变化,难稳定持续供能,难以成为支撑21世纪能源体系的标志性主体能源 。
综上,因小学科学里 “21世纪能源” 的科普指向,更侧重可燃冰这类极具潜力、可弥补传统能源不足的新型关键能源,所以“潮汐能被科学家誉为‘21世纪能源’”的表述错误 。
26.【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是地球上氧气的主要来源,为动物和人类提供了呼吸所需的气体;同时,它们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调节气候。绿色植物是食物链的基础,为动物提供食物,支撑着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转;许多植物还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此外,绿色植物为人类提供了木材、药材、纤维等多种资源,美化环境,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正因为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保护它们是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举措。因此,“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保护绿色植物” 这一说法正确,答案为正确。
27.【答案】错误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发条玩具小汽车的能量转化过程是:首先,人通过转动发条储存弹性势能;松开发条后,弹性势能转化为汽车的动能,使汽车跑起来。人的能量来自哪里呢?人吃的馒头等食物中储存着化学能,这些化学能通过人体的新陈代谢转化为人体活动的能量(包括转动发条的能量)。进一步追溯,馒头中的化学能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主要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因此,发条玩具小汽车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而不是直接来源于馒头。从能量链条来看,馒头是能量传递中的一个环节,而非最终来源。因此,“发条玩具小汽车跑起来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馒头” 这一说法错误,答案为错误。
28.【答案】错误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能源消费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工业活动等密切相关。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交通、居民生活等对能源的需求量很大。比如,东部的沿海省市有很多工厂、大量的汽车和密集的居民区,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电力、煤炭、石油等)。而西北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但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较少、工业规模较小等原因,能源消费量并不高,更多的是作为能源输出地区,将能源输送到东部等能源需求大的地区。因此,“我国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西北地区” 这一说法不符合实际情况,答案为错误。
29.【答案】当我们玩橡皮筋动力飞机时,用力拨动螺旋桨,连接螺旋桨的橡皮筋就被绕紧,这样橡皮筋就储存了一定的能量,当它放松时,能量释放出来成为动能,使飞机飞起来。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橡皮筋动力飞机能飞起来,是一系列能量转化和力的作用的结果:第一步:储存能量
同学们在制作时,会用力转动飞机的螺旋桨,这时连接螺旋桨的橡皮筋会被拧紧,像被 “拉长” 的弹簧一样储存了弹性势能(就像我们把弹弓拉开时,弹弓也储存了这种能量)。
第二步:能量转化与产生动力
当松开螺旋桨,被拧紧的橡皮筋会 “想” 变回原来的样子,于是带动螺旋桨快速转动。这时,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螺旋桨的动能(运动的能量)。转动的螺旋桨会向后 “推” 空气,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就像我们游泳时向后划水,水会推我们前进),空气会给螺旋桨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这就是飞机前进的动力。
第三步:克服重力升空
随着飞机向前运动,机翼会切割空气。机翼的形状是 “上凸下平” 的,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快、压强小,下方空气流动速度慢、压强大,这种压强差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升力。当升力大于飞机自身的重力时,飞机就会向上飞起来啦!
简单来说,橡皮筋动力飞机的飞行过程就是:橡皮筋储存能量→带动螺旋桨转动产生向前的力→机翼产生升力→飞机升空并飞行。
30.【答案】(1)膨胀;接通;亮
(2)收缩;切断;灭
(3)失火报警装置,就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有火情时加热了其内部的温控开关,连通电路警铃响起。
【知识点】电路连接图;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1)当用酒精灯加热铁钉,根据热胀冷缩原理,铁钉受热后体积变大会膨胀 ,膨胀的铁钉推动开关,让原本断开的电路连接起来,也就是自动接通电源;电路接通后,电流能通过,灯就会亮 ,这样就模拟发出了火警警报 。所以第 1 空填膨胀,第 2 空填接通,第 3 空填亮。
(2)停止加热后,铁钉温度降低,体积变小会收缩 ;收缩的铁钉不再推动开关,开关就会自动切断电源,电路断开;电路断开没有电流,灯就灭 ,警报也就停止了 。所以第 1 空填收缩,第 2 空填切断,第 3 空填灭。
(3)正常情况下,报警器里的 “类似铁钉的金属部件” 处于常温,体积稳定,电路是断开的,灯不亮。当发生火灾,周围温度升高,金属部件像实验里的铁钉一样受热膨胀 ,推动开关接通电源 ,电路形成通路,灯就会亮起来,以此发出火警警报;火灾被扑灭,温度降低,金属部件冷却收缩 ,开关自动切断电源 ,警报停止。这样就实现了 “检测高温(火灾)→触发警报→警报解除” 的工作过程,利用热胀冷缩让电路通断,达到报警目的 。
31.【答案】运行的汽车和工作的割草机利用的能源是汽油和电,燃烧的炉火利用的能源是天然气,运行的空调利用的能源是电,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电池利用的是太阳能,风力发电机利用的是风能。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新能源
【解析】【分析】电动汽车:它利用的能源是电能。电动汽车依靠电池储存电能,通过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行驶,实现了电能到机械能的转化,减少了对传统燃油的依赖,较为环保 。路灯:其利用的能源常见的有电能。路灯通过连接电线,将电能转化为光能,为小区夜间照明,方便居民出行,是电能在生活中照明应用的体现 。电梯:它利用电能工作。电梯通过电机带动轿厢运行,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居民在楼层间的上下运输,是电能驱动机械装置完成特定功能的典型例子 。太阳能热水器:利用的能源是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通过集热管吸收太阳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把水加热,供居民使用,是对清洁、可再生太阳能的有效利用 。
32.【答案】
【知识点】保护环境;新能源
【解析】【分析】煤炭的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土地资源破坏:开采煤炭需要挖掘地表,会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和破坏。比如露天煤矿开采,直接剥离地表土层,使原本的耕地、森林等植被覆盖的土地变成矿坑,影响土地的原有功能,植被被破坏后,土地肥力下降,难以再恢复成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 。
水土流失与生态失衡:煤炭开采过程中,地表植被被铲除,土壤结构被破坏,在降雨等情况下,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没有了植被的固土作用,土壤被雨水冲刷到河流等地方,还会导致周边生态系统失衡,一些依赖原有土地和植被生存的动物、植物,因为栖息地被破坏,数量减少甚至消失 。
粉尘与大气污染:开采煤炭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弥漫在空气中,不仅会降低空气质量,影响周边居民和动植物的呼吸健康,粉尘还可能长期漂浮,参与大气循环,影响更大范围的大气环境 。
水资源污染:煤炭开采过程中会产生矿井水,这些水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像煤粉、矿物质等,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周边的河流、地下水等水资源,导致水资源无法正常使用,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也会让人类可利用的清洁水资源减少 。
石油的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海洋生态破坏:如果是海上石油开采,钻井平台等设施可能会破坏海洋的生态环境。比如石油开采过程中发生泄漏,石油会在海面形成油膜,阻止海水与空气的气体交换,导致海水溶解氧减少,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油膜还会粘在海洋生物(像鱼类、海鸟等)身上,影响它们的呼吸、游动、飞行等,使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破坏海洋生态链 。
土地污染:陆地石油开采,会有石油泄漏到土壤中的风险。石油中的有害物质会渗透到土壤里,破坏土壤的结构和肥力,让土壤无法正常种植植物,而且这些有害物质可能会随着雨水渗透到地下水,进一步污染水资源 。
大气污染:石油开采过程中,会有一些挥发性的物质(如烃类气体)排放到大气中,这些气体不仅有异味,还可能参与大气化学反应,比如形成光化学烟雾等,影响大气质量,对人体健康(刺激呼吸道等)和动植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
生态栖息地破坏:陆地石油开采需要建设钻井、道路等设施,会直接破坏当地的生态栖息地,像草原、沙漠边缘等地区的石油开采,会让原本生活在那里的动物(如沙漠里的蜥蜴、草原上的小型哺乳动物等)失去栖息地,被迫迁移或死亡,影响生态平衡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