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章末达标检测卷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面四幅图分别为我国某四区域的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图甲所示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坡陡峰尖 B.山高谷深
C.流水潺潺 D.沙洲广布
2.下列地貌中,与图乙所示地貌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长江峡谷 B.三角洲
C.风蚀蘑菇 D.海蚀崖
3.下列地形区中,最可能广泛分布图丙所示地貌的是(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江南丘陵 D.云贵高原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高度约400千米的预定轨道。2021年7月4日空间站的航天员首次实现出舱,刘伯明、汤洪波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航天服进行舱外作业。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及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关于中国空间站所处的大气层,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B.大气平稳,有利于航空飞行
C.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表生物
D.存在若干电离层
5.不属于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功能的是( )
A.遮风挡雨 B.防强辐射
C.调节温度 D.提供氧气
冰雾是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俗称“冒白烟”。冬季,当近地面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微小冰晶便可形成冰雾。为减轻冰雾带来的灾害,当地因地制宜设计了高效日光温室,温室上覆盖材料包括透明薄膜和草盖。图1为大兴安岭冰雾日变化示意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6.一天中,冰雾高峰期出现在9时前后的原因是( )
①地面辐射最强 ②相对湿度大
③气温较低 ④风速较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冰雾出现日,为增强日光温室的效果,当地农民会在午后掀起草盖,目的是使(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增强
某大城市位于山区边缘的平原地区。山谷风为该地最主要的局地大气环流,谷风由平原吹向山区,山风则相反。工业污染源的输送及当地山谷风的扩散作用是影响当地PM2.5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下图示意2023年10月7日该城市风向(a)及PM2.5浓度(b)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该地谷风开始的时间为( )
A.5时左右 B.8时左右 C.12时左右 D.18时左右
9.该城市、污染源及山区的位置关系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下图为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0.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a不变 B.b增强 C.c增强 D.d减弱
11.城市大量设置植被浅沟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绿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白鲸集中分布于北冰洋地区,它们会成群地季节性迁徙。每年5月底开始,鲸群带着“幼子”随洋流(图中虚线所示)向圣劳伦斯湾聚集。读圣劳伦斯湾地理位置及洋流分布状况图,完成下面两题。
12.每年5月底开始,白鲸开始向圣劳伦斯湾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
A.浮游生物多,饵料丰富 B.水质优良,利于繁殖
C.海冰融化,水中氧气足 D.水温较高,利于生存
13.图中虚线所示洋流性质及其对白鲸迁徙作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暖流:提高白鲸运动速度 B.暖流:利于白鲸保持体温
C.寒流:为白鲸提供冷水环境 D.寒流:利于提供丰富饵料
下面左图为云南省示意图,甲、乙、丙、丁为该省四个著名景点。下面右图为板状树根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4.右图中的植被类型属于( )
A.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15.右图中的典型植被景观最可能出现在左图景点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大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节能建筑是指能够冬暖夏凉,通风日照合理,在能源使用上耗电、耗气更少,还能隔音降噪的建筑。下图为某节能房示意图。
(1)分别说明节能房中双层玻璃和鹅卵石的作用。(6分)
(2)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说明可控开关甲、乙、丙、丁在夏季时应如何控制,才能达到减少屋内耗能的目的。(4分)
(3)在图中横线处画上箭头,以表示冬季该节能房中的气流运动方向。(5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3分)
材料一 2021 年2月下旬,“长赐号”货轮从台湾高雄出发,原计划途经青岛、上海、马六甲海峡至印度洋,于4月1日抵达荷兰港口鹿特丹(航行路线见下图)。但在埃及当地时间2021年3月23日,“长赐号”在苏伊士运河因故搁浅,造成运河堵塞。2021年3月29日(农历二月十七),经多艘拖轮和挖掘机等多日救援和“神秘力量”的帮助,在未卸货减轻自重的情况下,该船成功重新上浮摆正船身,恢复航行。
材料二 船体钢材长期浸泡在海水中易受腐蚀,其受腐蚀的强度与海水盐度、温度大致呈正相关。
(1)图示北太平洋等温线中数值最大的是 (填写序号), 影响其数值大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图中A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6分)
(2)按原计划“长赐号”货轮将途经甲、乙、丙三处海域。若仅考虑海水的盐度,货轮在 海域更易受腐蚀,概述该海域盐度高的主要原因。(8分)
(3)海水密度大小取决于盐度、 和 三个因素。(4分)
(4)材料中所提到的“神秘力量”,最可能是海水运动中的 。列举三项人类利用该海水运动方式的生产生活活动。(5分)
18.2021年12月5日世界土壤日的主题是“防止土壤盐渍化,提高土壤生产力”。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
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水的运动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也称盐碱化。位于华北平原的北丘洼地区,土壤普遍盐渍化。下图为土壤盐渍化形成过程示意图。
(1)北丘洼地区春季最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结合上图,说明原因。(3分)
(2)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会加剧土壤盐渍化程度,其主要原因是灌溉会使 上升,从而促使水中携带的 到达地表。(4分)
盐渍化导致该地土壤板结严重,肥力下降。
(3)说明土壤盐渍化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4分)
治理盐渍化土壤,经常采用的措施有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严格控制地下水位;通过深耕(深耕指一块田地播种、插秧之前,先须犁田,把田地深层的土壤翻上来,浅层的土壤覆下去)、增施有机肥等改善土壤成分和结构;种植和翻压绿肥牧草、秸秆还田、种植耐盐植物等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抑制返盐;施加石膏、黑矾等改良剂,改良土壤理化性质。近年来,北丘洼地区对盐渍化土壤进行了综合治理。下图示意两种治理盐渍化土壤的方法。
在农田中修建排水管渠
深耕土壤和覆盖秸秆
(4)说出图示方法在治理土壤盐渍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6分)
答案全解全析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1.B 图甲所示地貌为流水侵蚀形成的V形谷,河谷狭窄,河床较深,河水流速快,两岸山体海拔高,地势陡,B对;坡陡峰尖是角峰的特点,A错;流水潺潺说明河流流速慢,C错;河流流速慢,泥沙淤积,形成沙洲,D错。
2.D 图乙所示地貌为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拱桥,而海蚀崖也属于海蚀地貌,形成原因与海蚀拱桥相同,D正确。
3.D 图丙所示地貌为喀斯特地貌,我国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广,夏季高温多雨,流水溶蚀作用强,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
4.D 据材料可知,中国空间站所在高度为400千米,处于高层大气中,该层大气存在若干电离层,D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是对流层,A错;平流层大气平稳,有利于航空飞行,B错;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C错。
5.A 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主要在高层大气中使用,而风、雨主要发生在对流层,因此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不需要具有遮风挡雨功能。
6.B 结合材料可知,冰雾出现在冬季气温很低时,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的,所以②③正确。地面辐射最强的时段应接近地面吸收太阳辐射最多的时段,9时前后,太阳辐射较弱,导致地面辐射较弱,①错误;风速较强不利于冰雾的形成,④错误。故选B。
7.A 冰雾会削弱太阳辐射。午后冰雾出现概率极小,此时掀起草盖可以让更多太阳辐射进入日光温室,到达地表(即增强①),使地面增温,进而使地面辐射(③)增强,透明薄膜会阻挡地面辐射向外散发,利于日光温室内的大气吸收更多地面辐射增温,达到较好的效果,A正确。
8.C 结合图中10月7日的风向变化可推知,大约从0时到10时,该地山坡气温较低,气流下沉,此时应吹山风,而该时段该地一直吹偏北风,故该地山风风向为偏北风。进而可推知,该地谷风应为偏南风。图中显示,大约在12时左右,该地开始盛行偏南风,所以该地谷风开始的时间为12时左右,C正确。
9.C 结合上题分析及图中信息可知,约从8时至18时,该城市的PM2.5浓度逐渐上升,这说明此时污染源位于城市的上风向,而在此时间段内,以谷风(南风)为主,说明山区在最北侧,城市在中间,污染源在最南侧,对比四幅图可知,C符合题意。
10.C 读图可知,a代表蒸发,b代表地表径流,c代表下渗,d代表地下径流。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蒸发、下渗和地下径流增强,使地表径流减弱,C正确,A、B、D错误。
11.B 植被浅沟通过地势的倾斜收集雨水径流,其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减少地表径流,B正确;增加绿地、减少雨水的冲刷不必设置植被浅沟,植被浅沟多数时间是无地表水的,不是稳定的水生环境,A、C、D错误。
12.A 该地位于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浮游生物多,饵料丰富,为白鲸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吸引白鲸前来觅食,A正确;材料“鲸群带着‘幼子’”说明白鲸向圣劳伦斯湾集聚不是为了繁殖,B错误;海冰不是全部在5月底开始融化,部分海冰会在5月底之前融化,C错误;白鲸集中分布于北冰洋地区,说明其喜冷水环境,D错误。
13.C 图中虚线所示洋流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水温比流经海区低,为寒流,A、B错误;白鲸喜冷水环境,寒流能为白鲸提供冷水环境,C正确;能为白鲸提供丰富饵料的是圣劳伦斯湾海域,而非寒流,D错误。
14.D 右图中植被具有板状根,这是热带雨林的特有现象,故选D。
15.D 右图中的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属热带植被,左图中显示丁景点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且海拔最低,最可能出现热带雨林,故选D。
16.答案 (1)双层玻璃:双层玻璃中间存在一个空气层,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双层玻璃进入阳台,但地面长波辐射不能透过玻璃,起到了保温作用(关键词:太阳短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保温作用);同时能够减轻噪声污染。(4分) 鹅卵石:鹅卵石比热容较小,白天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快。(2分) (2)甲、丙、丁打开,(2分)乙关闭。(2分)
(3)箭头如下所示:(5分)
解析 (1)双层玻璃一般中间存在一个空气层,空气层阻挡热量传导的能力较玻璃强,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双层玻璃进入阳台,但地面长波辐射不能透过玻璃,更利于室内取暖,实现节能;双层玻璃隔音效果更好,能够减轻噪声污染。鹅卵石比热容较小,白天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快,向外辐射的能量多,能使空气升温快。(2)鹅卵石比热容较小,夏季受热升温快,空气受热上升至丙处,丙打开,乙关闭,热空气流出;甲、丁打开,气流从室外经甲流向丁,再流向鹅卵石上方,形成热力环流,可以降低夏季屋内的制冷能耗。(3)冬季主要考虑室内取暖。由于鹅卵石比热容较小,白天吸收太阳辐射后升温快,空气受热上升,此时关闭丙、打开乙,使热空气进入室内,关闭甲、打开丁,形成室内热力环流。
17.答案 (1)①(2分) 纬度(太阳辐射)(2分) 增温加湿(2分) (2)乙(2分) 降水少,蒸发量大;淡水注入少;海域较封闭。(每点2分,共6分) (3)温度(2分) 压力(2分) (4)潮汐(2分) 潮汐发电、船舶利用潮汐进出港口、赶海。(每项1分,共3分)
解析 (1)纬度越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水温越高。①纬度最低,等温线数值最大,主导因素是纬度。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则A洋流水温高于流经海区水温,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加湿作用。(2)船体钢材受腐蚀的强度与海水盐度大致呈正相关。乙海域位于副热带海区,沿岸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周边多沙漠,河流少,淡水注入少;面积小且封闭,与外界水体交换少。故该海域盐度高于其他海域,因此若仅考虑海水的盐度,货轮在该海域更易受腐蚀。(3)海水密度大小取决于温度、盐度和压力三个因素。(4)农历十五之后的一到两天会出现天文大潮,“神秘力量”出现在农历二月十七,可能为大潮,海水上涨幅度大。人类利用潮汐的生产生活活动有海水养殖、晒盐、赶海、潮汐发电、船舶利用潮汐进出港口等。
18.答案 (1)春季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土壤中水分蒸发旺盛,盐分易聚集于地表。(3分) (2)地下水位(2分) 盐分(2分) (3)土壤板结,阻碍作物根系生长;(2分)土壤肥力下降,造成农作物养分不足;(2分)等。(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4)修建排水管渠,可以排出一部分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从而抑制土壤盐渍化;(2分)深耕土壤能够疏松土壤,把含盐分相对较少的下层土壤翻到上层来,改善土壤特性;(2分)覆盖秸秆能够隔断土壤表面与大气的接触,抑制蒸发,减少盐分在地表的聚集。(2分)
解析 (1)从气候上看,华北平原北丘洼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7、8月,由于雨水的下渗,地下水中溶解了很多盐分;而春季降水较少,气温却回升较快,土壤中水分蒸发旺盛,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沿土壤孔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便聚集于地表。(2)大水漫灌会使地下水位上升,而地下水中溶解了大量盐分;此时蒸发旺盛,促使地下水中携带的盐分向上移动,到达地表并积累下来,加剧土壤盐渍化程度。(3)材料显示,盐渍化导致该地土壤板结严重,肥力下降。土壤板结硬化,阻碍作物根系向下生长;土壤肥力下降,使农作物养分供应不足。(4)在农田中修建排水管渠,可以排出一部分含盐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减弱地下水向上的移动,达到抑制土壤盐渍化的作用;深耕土壤能把含盐分相对较少的下层土壤翻到上层来,改善土壤理化特性,疏松土壤,将土壤毛细管切断,减弱土壤中含盐分水的向上移动;覆盖秸秆能够隔断土壤表面与大气的接触,抑制蒸发,减少盐分在地表的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