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3 17:0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建省仙游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万人,占总人口的22.0%;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023万人,占总人口的15.6%。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22.8%。全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9.0岁。
摘编自《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
材料二: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预测到2050年,将达到4.83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强调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面向老年人提供公平、全面、连续的养老服务。老年人居环境质量将显著影响城镇化的高质量转型。
然而,我国长期以来重视“发展规划”轻“布局规划”,造成老年人居服务设施体系建设缺少全面的空间响应。设施空间布局与老年人口错配、设施配套体系与连续性养老服务脱节等问题依然存在。传统的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呈现“自上而下”单向供给模式,忽视了老年群体需求、设施空间布局与差异化服务供给之间的互馈作用,引发养老服务设施资源总量足配与设施空间错配的矛盾。
通过老年人居服务设施体系将各项养老服务要素和规划内容在空间上加以落实,其过程不仅重视各系统内部的协调统一,还强调各系统之间的组织配合。
摘编自《我国老年人居服务设施体系研究进展与思考》
材料三:
近日,北城街道谢洋村老年活动中心改造工程圆满竣工,这座“幸福驿站”经过全方位升级,华丽变身为集休闲、健身、社交于一体的现代化“银发友好型”活动空间,成为老年人茶余饭后的热门打卡地,赢得村民们的交口称赞。据悉,谢洋村老年活动中心位于村部一楼,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按照功能分区科学规划,设有图书阅览区、棋牌娱乐区、健身活动区、观影区等多个功能区,充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走进活动中心,崭新的设施、明亮的空间、人性化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图书阅览区摆放着各类报刊书籍,方便老人阅读学习;棋牌娱乐区桌椅舒适,老人们可以在此切磋棋艺、闲话家常;健身活动区配备了专业器材,还有按摩椅帮助缓解疲劳;观影区定期播放经典老电影,勾起老人们的温馨回忆。
北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老年活动中心的升级改造是街道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具体实践。下一步,北城街道将持续聚焦群众需求,凝聚多方力量,从小切口入手,在细微处用力,推动更多暖心民生工程落地生根,以“小心愿”的实现撬动“大民生”的改善,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为打造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注入更多温情力量。
摘编自《一个中心,三个支撑》
1.下列关于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超过3亿,占总人口的22.0%。
B.2015-2024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比重均呈上升趋势。
C.2024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为22.8%,意味着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需抚养22.8名老年人。
D.全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9.0岁,这与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有一定关联。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4.83亿,且未来还将持续增长。
B.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这表明我国已解决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
C.我国养老服务设施存在空间布局与老年人口错配、配套体系与连续养老服务脱节等问题。
D.传统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的“自上而下”模式能很好地满足老年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3.下列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应对措施的看法,与材料态度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B.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需得到高度重视。
C.传统养老服务设施规划模式已完全不适应当前需求,应彻底摒弃。
D.地方政府推进的老年活动中心改造等民生工程,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4.三则材料围绕“人口老龄化”展开,侧重点各有何不同?
5.结合三则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拯救东风240
孙晓青
经年累月,新藏线上那一串珍珠般的小兵站,沉淀了不少故事。一天,我和某边防团团长同行,上山看望执行任务的部队。投宿库地兵站那天,我把王祥约到我的房间,和他进行了一番夜谈。
王祥是四川蒲江人,中学毕业后去学了汽车修理,1993年12月应征入伍来到南疆。边防团编有汽车连,王祥因为有修车的专长,被安排去学开车。出徒后第一次跟着师父上山,师父就向连里建议:“这个兵可以放单了。”于是,连队将一台运输车交给他,让他在山下负责拉煤。这是他在同年兵中冒尖的开始。1995年6月山上换防,汽车连领导对王祥寄予厚望,特意把他分配到最艰苦的天文点边防连,进行重点培养锻炼。
库地的冬夜,万籁俱寂。我静听王祥讲述他的传奇经历——
那一年,天文点气候反常,10月份就开始下雪。进入12月,气温一度降至零下30℃,连队前面的小河全结了冰,我们只能到33公里外的冰湖去拉水。
连队的水车是东风240牵引车,车厢上背着一个容量为5吨的储水罐。两名排长带队,我们午饭后出发,乘车来到海拔5000多米的湖边。那个季节,湖水已经退下去不少,露出二三十米的滩涂。我把车停在离湖50米开外的地方,让战士们下去提水。
这时,下雪了。看到战士们破冰打水,又提着桶一趟一趟走得很累,不时大口大口地喘气,我犹豫了一会儿,决定把车开过去。这样就方便多了,大家一字排开,一桶一桶地传递,又快又省劲,半个小时就把储水罐灌满了。
可没想到,当战士们爬上车招呼我启动车时,车轮下陷,车动不了了。如果当时果断地把水放掉,车还是能够开出来的,但我不忍心放水,这是大家一桶一桶灌进去的啊!有的人手上沾了水,手冻在桶把上,皮都被撕掉了。
可不管我怎么挂挡加油,战士们怎么使劲推,车都纹丝不动,反而越陷越深。没办法,我们只好放水,放完水,车还是不能出来。折腾到夜里11点,却毫无效果,车子的3个桥全陷进去了。我让排长给我留4个兵,其他10个人先回去。
我们留下的5个人,挤在驾驶室里过了一夜。第二天天一亮,我去爬电杆,卸下来6根钢丝,想借助车前的驱动绞盘把汽车绞出来。然而还是不行,几根钢丝全被绞断了。
没办法,只好先回连队。走到天黑,我们又冷又饿又害怕。那一带有狼,我们每人捡了一根棍子,手拉着手走。回到连队,已经是第二天下午6点多了。
这次陷车,主要责任在我,我好心办了坏事,心里特别难受。冬防检查组来到连队。他们有两台牵引车,得知我的车陷住以后说:“没问题,我们去拖出来就是了。”谁知第二天过去后,发现那辆车已经被冻在冰面上了。我们用十字镐刨,刨了一天也没刨下去10厘米,而轮子在土里陷得还挺深。当晚回到连队,宋副团长对我说:“这车不行了,坦克也拉不出来,只能报废。”我压力更大了。领导那么信任我,而我却把一辆车报废在山上。我整天琢磨着该怎么办。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拆车,把零件弄出来再组装。
连长听完我的想法后断然否决,说:“这是天方夜谭!”我说:“我完全有这个能力,连长,你就让我当兵的经历中少一点遗憾吧。”我磨了连长一个晚上,最后他终于松口。于是,我拨通防区指挥部蒋主任的电话,说了天暖救车的意思,蒋主任最后说了一句:“让你们连长讲话。”我把听筒递给连长。连长说:“天暖了些,连队周围的冰化了,我们想去试一试。”屋里很静,我能听到从听筒里传出的蒋主任的声音:“可以,但是不要蛮干。”
已经是12月中旬了,团里新调上来的车到位了,我便每天开着这辆车,拉着几个兵去冰湖,开始救车。我仔细观察过,车陷得很深,但还有操作空间。第1天,我们顺利卸下大车厢板,抬到岸上干燥的地方。第2天,我们拆卸驾驶室时,6颗大螺丝锈死了,我用喷灯烧,再用扳手卸,整个过程只损坏了一扇窗玻璃。
……
第11天,我们把后桥装好,刹车管接好,但是由于没有中桥,车子没有刹车,也没有电灯。我让战士用手电照明,我慢慢把车往连队开。
第12天,爬上天文点达坂时,全连官兵在门口迎接,拼命鼓掌,跳着,喊着:“这是我们的车!这是我们的车!”
第13天,没几天,团里的菜车送菜时,把中桥带上来了,我把它装好,这台车的功能就全部恢复了。在这之前,团后勤处杨处长听说我陷车的事,非常生气,在团里的大会小会上点了我几次名。不久他上山检查工作,看见这辆车便问:“这是谁的车?”连长说:“就是王祥那辆拆了又装起来的车。”杨处长不相信,围着车转了几圈,又直盯着我看,说道:“你小子行啊!我本来想把你调到山下,让你喂猪去呢。没想到你还能把这么大的家伙组装起来。好样的!”
我哭了,说不清是高兴还是伤心。1997年,就是这个杨处长,把我调到了团小车班,后来我又入了党。故事结束,屋里出现一阵短暂的静默。“这么好的故事,你没有给别人讲过吗?”我问。“没啥可讲的。”王祥想了想又说,“别的兵虽然没有遇到这种事,但吃过的苦不比我少。没必要跟他们讲。”夜深了,我却久久不能入睡。每天迎来送往的兵站,究竟隐藏着多少戍边故事呢?
(摘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祥被分配到天文点边防连,既体现了连队对他的信任与培养,也暗示了该连队环境的艰苦。
B.王祥决定把车开近冰湖,是为了让战士们少受累,这一细节展现了他对战友的体恤。
C.宋副团长认为“坦克也拉不出来”,既说明陷车情况严重,也为后文王祥拆车组装的艰难做铺垫。
D.杨处长从“想把王祥调去喂猪”到称赞他“好样的”,主要是因为王祥最终没有让车辆报废。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夜谈”形式展开叙事,通过第一人称“我”的视角串联故事,既增强了真实感,也便于通过“我”的反应烘托王祥的形象。
B.文中多次提及自然环境的恶劣,如“零下30℃”“海拔5000多米”“有狼”等,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典型背景,反衬出戍边军人的坚韧。
C.连长“断然否决”拆车想法与蒋主任“不要蛮干”的叮嘱,形成了对王祥的压力,推动了情节发展,也侧面表现了任务的艰巨性。
D.结尾“每天迎来送往的兵站,究竟隐藏着多少戍边故事呢?”以反问收束,既呼应开头“小兵站沉淀了不少故事”,又留下留白,引人深思。
8.小说中王祥的“哭”蕴含着复杂的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9.伏契克认为好的题目是很难确定的,只有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才能为文章找到一个美好、生动、有力而又适度的题目,小说以“拯救东风240”为题,有何深层意蕴?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摘自北宋苏舜钦《沧浪亭记》)
【注】苏舜钦遭贬谪到苏州后,他买下一处五代废园,傍水筑亭他在此园度过约三年退隐生活,创作了不少相关诗作,还与欧阳修等友人以诗唱和,使沧浪亭名声大振。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
杠A之南B其地C益阔D旁E无民F居G左右皆林木H相亏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僦舍以处”中“舍”指房屋、屋子,与《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舍相如广成传”的“舍”含义不同。
B.“崇阜广水”中“阜”指土山,与“物阜民丰”中“阜”(丰富)的含义不同。
C.“水之阳又竹”中“阳”指水的北岸,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D.“幅巾以往”中“幅巾”指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这里指穿着正式礼服,体现庄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因获罪被贬,在吴中租房居住,盛夏时苦于居所狭小闷热,渴望寻找高爽开阔之地。
B.郡学东侧的弃地曾是钱氏王朝近戚的池馆,三面环水,林木掩映,作者因喜爱而购得。
C.作者在沧浪亭宴饮长啸,与鱼鸟同乐,认为这种身心舒适的状态远胜于官场的名利追逐。
D.作者认为人难免被外物牵累,而仕途对人的腐蚀最深,古代才哲多因失志而死,可悲可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2)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
14.作者为何将亭命名为“沧浪”?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庙
唐代·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魂销”二字生动描绘了苏武在汉使面前悲喜交加的情态,“古祠高树两茫然”则营造出时空悠远、物是人非的苍凉感。
B.颔联“云边雁断”“陇上羊归”选取典型场景,既呼应苏武牧羊、雁书传信的史实,又以“胡天月”“塞草烟”渲染边塞的孤寂。
C.颈联“回日楼台非甲帐”暗指汉武帝已逝,“去时冠剑是丁年”则强调苏武出使时的年轻有为,两相对比凸显岁月的无情。
D.全诗情感以“悲”贯穿,既悲苏武十九年的艰辛与归国后的物是人非,也悲汉武帝未及见证其归来的遗憾,更悲历史洪流中个人命运的渺小,最终落脚于对苏武未得封侯的愤懑。
16.这首诗如何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情感?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 , ”两句,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着笔,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悲苦之情。
(2)《琵琶行》中,白居易借江月景色烘托琵琶女演奏结束后听众仍沉浸其中的怅惘心境的两句是:“ , 。”
(3)月亮最广为人知的象征意义是“思乡”与“念远”,请你写出含有“月”字的诗句,如“ , ”。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史上最为炎热的三伏天的到来,全国用电需求急剧攀升,电力供应面临严峻考验。8月4日,我国电力负荷峰值达到14.65亿千瓦,这一数字远超美国,稳居全球首位。
在这场“电力大战”中,火力发电再次彰显了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占据了全国发电量的六成以上。而就在这一关键时刻,国能浙江北仑电厂传来捷报,其8号机组于8月6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年发电量足以满足2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待9号机组建成后,北仑电厂总装机容量将达到7340兆瓦左右,届时将超越内蒙古大唐托克托电厂,成为全球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之一。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电力大战”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他曾说过,自己最喜欢的职业是“教书匠”,因为能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
B.古人写文章讲究“有物有序”,“有物”指内容充实,“有序”指条理清晰。
C.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攻克了这个被称为“硬骨头”的技术难题。
D.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研究人员发现,那些食用更多非油炸鱼和金枪鱼的人,恶性黑色素瘤及原位黑色素瘤的风险较高。
研究人员认为, ① ,特别是砷、汞和多氯联苯等重金属污染,这些污染物的摄入增加了,人们的健康风险也会 A 地增加。尽管这项研究提供了关于鱼肉消费与特定癌症类型之间关联的数据,但专家们指出,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可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关联,但不能证明因果关系,也就是说, ② 。此外,研究中也不能充分控制所有潜在的干扰变量,例如受试者的生活方式、其他食物摄入习惯及环境因素等,这些 B 的因素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我们在阅读这类研究报告时,应该有批判性思维,考虑到这些局限性。
20.请根据语境,在文中字母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请在文中序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简述文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次给年轻人做演讲时,文艺评论家苏珊·桑塔格说:“要运用注意力。”她当时谈的是艺术创作,但这个建议同样适用于生活。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观点和态度。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C 3.C 4.①材料一用统计数据说明老龄化现状;②材料二分析设施规划问题与改进方向;③材料三以案例展示基层养老实践成果。 5.①完善设施体系;② 推动“自下而上”需求反馈机制;③ 推广“银发友好型”改造。
6.D 7.B 8.①压力释放的宣泄;
②价值认可的感动;
③军人荣誉的自豪;
④成长蜕变的感慨。 9.(1)表层:指王祥团队抢救军用卡车东风240的具体事件。
(2)深层:①军人责任感的拯救;②职业尊严的拯救;③戍边精神的象征。
10.BDG 11.D 12.D 13.(1)沿水而行在繁花修竹间发现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块荒地,长宽约五六十寻,三面环水。
(2)我遭贬后获得此境,安于淡泊旷达,不与众人追逐,因而能明白内外得失的本源,豁然有得,笑悟千古。 14.①地理特征,即临水而建。
②隐喻“沧浪之水”的隐逸文化。
③寄托超脱荣辱的精神追求。
15.D 16.①实写:古祠高树、塞草烟云等眼前景。
②虚写:“魂销汉使前”的历史场景与 “甲帐”“丁年”的时空对比。
③效果:虚实交织强化沧桑感,突出“忠贞不被见证”的悲怆。
17.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C 19.修改:待9号机组建成后,北仑电厂总装机容量将达到7340兆瓦,届时将超越内蒙古大唐托克托电厂,成为全球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20.A与日俱增
B错综复杂 21.①可能与鱼类蓄积的污染物有关
②不能确定鱼肉直接导致癌症 22.研究显示食用鱼类可能增加黑色素瘤风险,但该结论受观察性研究局限,需考虑其他干扰因素。
23.例文:
在信息洪流中锚定注意力
苏珊 桑塔格在演讲中那句“要运用注意力”,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当代人精神生活的褶皱。当我们的目光在手机弹窗与短视频间飞速切换,当“碎片化”成为生活的默认模式,重新审视注意力的价值,实则是在寻找人与世界对话的正确姿态。
注意力是认知的聚光灯,决定着我们能从世界中截取多少真实。艺术创作中,画家需要凝视模特眼角的细纹,诗人必须捕捉风穿过松林的震颤,这种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让艺术作品得以承载超越表象的深意。生活亦然:父母凝视孩子蹒跚学步时的专注,能读懂跌撞背后的勇气;匠人打磨器物时的凝神,能让每道纹路都浸透着温度。正如现象学家梅洛-庞蒂所言,“眼睛与世界的相遇,是注意力编织的第一重关系”,失去这份专注,我们便只能在生活的表面滑行。
然而在算法构筑的信息茧房里,注意力正沦为被收割的商品。短视频平台用每秒20帧的视觉冲击制造成瘾性,社交媒体以红点提示不断掠夺我们的目光,当“刷手机”占据每日三分之一的时间,我们看似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实则陷入了注意力被碎片化切割的困境。就像置身于狂欢节的迷宫,每个转角都有新奇的诱惑,却再也走不到能静心思考的空地。这种被动的注意力消耗,不仅削弱了深度思考的能力,更让我们在海量信息中迷失了自我的坐标。
运用注意力,本质上是对生命自主权的捍卫。哲学家汉娜 阿伦特提出“积极生活”的概念,强调人应当主动构建与世界的联结,而注意力正是这种主动性的核心。敦煌研究院的樊锦诗在莫高窟坚守六十载,用一生的专注破解壁画中的文明密码;翻译家许渊冲深耕文学翻译领域,以“三美论”重铸唐诗宋词的神韵,他们的生命厚度,正是由持续聚焦的注意力累积而成。当我们学会对无关信息说“不”,将目光投向真正值得关注的事物,便是在为生命注入深度与力量。
站在信息爆炸的十字路口,每个人都需要重建注意力的秩序。这不仅需要抵制诱惑的定力,更需要明确方向的智慧——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才能不为沿途的风景所迷惑。让注意力成为照亮生命的火炬,而非随风摇曳的烛火,我们才能在纷繁世界中,真正触摸到存在的质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