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6.将 相 和
第二课时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
上
“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复习导入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回顾:本文写了哪三个小故事?
(1—9)
(10—14)
(15—17)
梳理课文内容,完成下表。
故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秦王想骗和氏璧
蔺相如勇斗秦王
完璧归赵,被封上大夫
秦王要赵王鼓瑟
针锋相对逼击缶
再立大功封上卿
廉颇不服欲羞辱
蔺相如回避,免冲突
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
将相之间是怎样由“不和”到“和”的?
这三个故事,存在怎样的逻辑关系?
起因
结果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讲故事时不能颠倒顺序。
蔺相如和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三个故事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说一说。(课后习题第4题)
谨慎、沉着、冷静
机智
完璧归赵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巧计要回和氏璧,机智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不畏强暴
机智勇敢
大方应对秦王,机智勇敢、足智多谋。
渑池会面
“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先礼
后兵
大义凛然
不顾个人安危
想一想: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什么性格特点?
因为秦王让赵王为他鼓瑟,并且让人记录下来,这实际上是秦王侮辱赵王,贬低了赵国的地位。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荣誉,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
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负荆请罪
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谦卑、礼让
胸襟开阔
顾全大局
从“负荆请罪”的故事中,找出描写廉颇言行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反映了廉颇怎样的性格特点。
“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居功自傲、耿直爽快。
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你觉得蔺相如和廉颇分别是怎样的人?
蔺相如:机智勇敢、爱国、大度。
廉颇:勇于改过、爱国、坦诚。
想一想:廉颇、蔺相如和好的表面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蔺相如博大的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态度。
表面原因
根本原因
他们都能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
板书设计
完璧归赵
机智勇敢斗秦王 完璧归赵封上大夫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以国为重
品德高尚
知错就改
勇气可嘉
将相和
针锋相对逼击缶
再立大功封上卿
廉颇不服相如忍
负荆请罪将相和
课外拓展
蔺相如阻用赵括
公元前259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军所厌恶忌讳的,就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赵王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赵王不听。后来,赵括果然惨败。
课后作业
阅读《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学习任务单
6、《将相和》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6、《将相和》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版本:统编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学习用“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来提高阅读速度。
2.能通过品味具体事例中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形象。
3.产生阅读《史记》的兴趣。
课前学习任务
借助小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 选一些词语或句子写在卡片上,同学之间,互相比一比,看谁一眼看完卡片上的所有内容。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走进廉颇”学习任务单
我筛选的重点段落
我聚焦的重点段落
我眼中的廉颇(填写关键词)
【学习任务二】 运用“连词成句”的方法,快速阅读关于廉颇的小故事,交流:廉颇为什么能位列“战国时期四大名将”?
推荐的学习资源
关于廉颇的小故事。 战国时期,悍将无数。可能够获得“战国四大名将”称谓的,唯有秦国的白起、王翦和赵国的廉颇、李牧四人。这四人,无不是身经百战,用兵如神。很多人都说,如果长平之战是廉颇迎战白起的话,秦国就未必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
公元前 266 年,秦国的国君秦昭王为了增强国力,采用了相国范雎“远交近攻”的建议。当时,临近秦国的国家中,以韩国的军事力量最为弱小。秦昭王感觉先打韩国的胜算较大,于是给大将白起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从秦军进攻韩国的那一刻起,廉颇就密切地关注着这场战争。接到赵王的命令后,廉颇迅速领军来到了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一带,阻挡了秦军前进的步伐。而秦国方面,秦昭王担心白起过于劳累,于是,用大将王龁换下了白起,让白起回后方休息。
秦昭王此举有两个用意:其一是让白起养精蓄锐;其二是让廉颇轻敌。
廉颇久经沙场,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军事家。几十年的战争岁月,早已把他磨砺地冷静而又慎重。他不会表现出毫无意义的骄纵,总能在具体的形势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秦国主帅的变更,没有在他的心中产生任何波澜。 来到阵前,经过几天对秦军近距离的观察,廉颇确定了以防御为主的作战方针。此论一出,赵国的几位将领纷纷提出异议。他们没日没夜地跟着来到长平,心中都憋着一股气,想要早日打退秦军,然后凯旋归国。如今主帅廉颇只守不攻,莫不是怕了王龁?
面对部下的不解,廉颇耐心地予以解释。廉颇认为,秦军刚刚大败韩军,士气正旺,己方很难占到便宜。而且,赵军长途跋涉,秦军以逸待劳,还未开战己方便输了三分。更为重要的是,赵军驻扎的地方山峦耸立,尽是些崎岖的山间小路。身处这样的地形,进军则行动
缓慢,固守则事半功倍。赵军如果坚守不出,只派小股部队骚扰的话,王龁定然是苦不堪言。
听完廉颇对整个战局的看法,大家茅塞顿开,这才明白了为何要以防御为主。见将士们明白了自己的良苦用心,廉颇微微一笑,接着低声说道:“秦军虽然兵锋正盛,但他们战线拉的过长,粮草要从很远的地方才能运过来。王龁几十万大军,每日都要耗费大量的粮食。
仅从粮食补给方面而言,秦军断然耗不过我们。”
此后,任凭王龁如何挑衅,赵军就是坚守不出。王龁无奈,只得不断地派遣小股部队前去骚扰,想要把赵军的精锐勾引过出来。但是,王龁的这点心思,廉颇早已看透。他宁可吃些小亏,也决不动用主力部队。王龁费尽了心机,只不过制造了几场小打小闹的摩擦,对整
个战局几乎没有影响。等到王龁率军撤退的时候,他郁闷地发现,赵军方面的防御工事似乎修建的更加牢固了。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6、《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6、将相和 单元 二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
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一个流传千年的动人故事,课文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过程,赞扬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为国家利益顾全大局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知错能改的精神,以及他们的爱国思想。三个小故事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全文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性格鲜明,很受学生的喜欢。
学习 目标 1.了解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 2.复述故事,弄清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3.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重点 1.复述故事,弄清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2.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难点 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 1.“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设计意图:设置复习检查这个环节,可以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同时引出这节课要讲的内容。】
二、品读课文,教师引导,进入新课。 1.梳理课文内容,完成下表。(出示课件) 小组讨论完成、汇报。
故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完璧归赵 秦王想骗和氏璧 蔺相如勇斗秦王 完璧归赵,被封上大夫
渑池会面 秦王要赵王鼓瑟 针锋相对逼击缶 再立大功封上卿
负荆请罪 廉颇不服欲羞辱 蔺相如回避,免冲突 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
2.将相之间是怎样由“不和”到“和”的? 学生叙述故事内容。 这三个故事,存在怎样的逻辑关系?(出示课件) 生:完璧归赵、渑池会面是起因,负荆请罪是结果。注意讲故事时不能颠倒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主旨,既能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提高参与度,同时还能让学生从别人身上学到解决这类题目的方法。】 3.蔺相如和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三个故事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说一说 (课后习题第4题)(出示课件) 小组讨论找出相应的句子并汇报。 4.从“负荆请罪”的故事中,找出描写廉颇言行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反映了廉颇怎样的性格特点。(出示课件) 小组讨论找出相应的句子并汇报。 5.你觉得蔺相如和廉颇分别是怎样的人?(出示课件) 蔺相如:机智勇敢、爱国、大度。 廉颇:勇于改过、爱国、坦诚。 6.想一想:廉颇、蔺相如和好的表面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出示课件) 表面原因:蔺相如博大的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态度。 根本原因:他们都能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 【设计意图:用先把握内容,再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把握人物的性格。】
三、课外拓展 蔺相如阻用赵括:公元前259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军所厌恶忌讳的,就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赵王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赵王不听。后来,赵括果然惨败。
四、课后作业 阅读《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课外延伸,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6) 搭石是一些普普通通的石头,但它们又极不普通。在大家的心目中,搭石又是什么呢?拿起笔来,写一写你心中的搭石吧! 【设计意图:作业的布置能巩固所学知识,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6、将相和 完璧归赵—机智勇敢 将相和 渑池之会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负荆请罪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 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知错就改
教学反思
1.《将相和》这篇文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故事不是难点,结合课文实际,我确定了廉颇和蔺相如由“不和”到“和”的发展过程和内在原因为学习的重点。难点定为理解三个小故事各自的起因和结果以及这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学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快速默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然后再精读各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的主要人物,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学习,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点: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这一节分析课,我抓住教学的重、难点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给予鼓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足之处:分析较多,读得太少,淡化了语文的感悟,出现了忽略语言学习的倾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做好自己的主导地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6、《将相和》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字词。
1.他向我们xǔ nuò( )一定会带礼物回来。
2.我们对fàn zuì( )分子绝不姑息,一定要严惩。
3.他们liǎ( )非常胆小,一到这个时候就露qiè( ),真让人无奈。
4.当年,在天安门jǔ xíng( )的开国dà diǎn( ),非常壮观。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赵王接到信后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
2.秦王双手捧住和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 )
3.秦王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用关联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理直气壮”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颇将军吗?”(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内容梳理。
《将相和》这篇文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件事,展现了蔺相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廉颇的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本文告诉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重点段落品析。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严厉 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须 必然 )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划去文中括号内错误的词语。
2.文中对蔺相如的描写主要运用了( )。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3.从“负荆请罪”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廉颇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六、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或听说过廉颇或蔺相如这样的人?举个例子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许诺 2犯罪 3.俩 怯 4.举行 大典
二、1.商量 2.赞美 3.许诺
三、1.我所以这样做,为的是让他明白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2.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3.弟弟理直气壮地要求妈妈给他买玩具。
4.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不会怕廉颇将军。
四、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 识大体顾大局 知错就改 热爱国家,顾全大局
五、1.严厉 必须
2.A
3.识大体顾大局 知错就改
六、示例:现实生活中,我也遇到过像廉颇这样性格直爽、知错就改的人。那是我的邻居张大叔,他脾气有点暴躁。有一次,他看到我们单元门口的自行车被砸坏了,非说是我干的坏事,直凶我。后来,经过了解情况,发现是别人而不是我干的。为了这个,张大叔还专门到我家来给我道歉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