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运动的描述 教案(表格式)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 运动的描述 教案(表格式)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13 17:0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教材解读  本节内容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是力学的基础知识。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教材中首先出示了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列举了一些机械运动的例子,说明了运动的普遍性;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了参照物的概念。
学 习 目 标 物理观念  从物理学视角认识机械运动,了解选择参照物的必要性和标准,应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
科学思维  能够通过运动的特点,辨识机械运动、优选参照物。
科学探究  通过模拟和观察生活中的各种机械运动现象,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感受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最终能够优选参照物并对机械运动进行分析或者解释。
科学态度 与责任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同时,通过了解中国航天航空事业中对“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这一知识的应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 难 点 处 理 重点  对机械运动的理解。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分析思考,理解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即它们的位置改变),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
难点  参照物概念的理解及参照物的判断。建议教师通过简单的实验及分析,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指导学生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教学方法  首先引领学生探讨“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是相对什么而言的”“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学生通过自主看书在头脑中形成初步感知,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学习,人人畅所欲言,教师在各组间巡视点拨。教师提前给每组发下一张表格,让各组归纳这节内容的知识要点。全班通过汇报、总结,教师做简单概述,并纠正交流中出现的片面认识,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就说它在运动”这种说法的不准确性,鼓励小组内讨论“怎样描述运动和静止才具有准确性”,学生从实例中得出答案。学生掌握了重点问题后,教师继续拓展延伸:为什么“飞机怕鸟” 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讨论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续表)
知识荟萃  歌词、诗词、成语、谚语中对物体运动的描述:  (1)月亮走,我也走。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5)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6)坐地日行八万里。  (7)水落石出,水涨船高。  (8)旭日东升。
典案一、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中国空间站的梦天实验舱发射入轨后,于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日4时27分,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彰显着中国力量。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思考在对接过程中和对接完成后,梦天实验舱是如何运动的 播放视频:梦天实验舱成功对接(见素材二)。 观看视频并思考 通过观察视频中梦天实验舱在对接过程中和对接完成后的运动情况,了解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科技前沿,激发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一、机械运动 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火箭拔地而起的运动,看到了梦天实验舱在对接过程中不断靠近核心舱,也看到了对接完成后,梦天实验舱和核心舱一起绕地运动,还看到了宇宙中各种天体的运转,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给出机械运动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运动呢,你能列举一些吗 教师对学生举例进行评价。 二、参照物 在大家的描述中,我们知道了机械运动在航天航空和生活生产中很常见,那么对机械运动的描述也非常重要,请你描述视频中,运载火箭的运动状态,以及对接完成后梦天实验舱的运动状态。 教师抓住学生的回答,引导思考: 生1和生2的回答谁正确,谁错误 请同学们思考生3的回答,他说“梦天实验舱和核心舱一起绕地运动”,那么如果同学们就在核心舱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梦天实验舱的位置于同学们而言变化了吗 小结: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作参照物。 分组讨论,归纳总结上述运动的共同特点: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发生变化。 思考举例 思考并回答问题。 可能的学生答案: 生1:运载火箭向上运动。 生2:运载火箭静止。 生3:梦天实验舱和核心舱一起绕地运动。 互相评价。 让学生通过归纳总结的科学思维,认识机械运动,并扩大评价主体,加深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行各类运动的辨析。 通过对比思考,使学生知道研究机械运动时选择参照物的必要性。
[学生体验]假设钢笔为梦天实验舱,课本为核心舱,课桌为地球,模拟对接过程和对接完成后,两者的运动情况,并选择恰当的参照物进行运动的描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在对接过程中: (1)选取课桌作为标准,钢笔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选取课本作为标准,钢笔和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选取钢笔作为标准,课本和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4)作为航天科学家,要研究对接过程中,梦天实验舱的运动情况,应该选择谁为参照物 分析得出: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标准,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我们发现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会发生变化,所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这样的体会在生活中也很常见。 三、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问题探究: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所示的对话。 为什么同一个人(乘客)相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司机、路旁的孩子们)来说,其运动情况截然不同 问题分析:这是由于两个不同的观察者以各自选定的不同参照物来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路旁的孩子们以地面为参照物,认为汽车、司机、乘客前进得快;司机以汽车为参照物,认为自己、乘客都没有动。 归纳总结: (1)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是运动着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2)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所以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关键是选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拓展教学: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的。例如,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以其中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则另一个是静止的,二者属于相对静止。 点拨:(1)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首先选择参照物。 (2)选取参照物的原则: ①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研究对象本身不能作为参照物。 ②一个物体一旦被选作参照物,我们就把它看作静止的,但并不说明物体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不动)。 体验、操作、思考,并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进行运动的描述。 思考、分析、交流、总结 亲身体验,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不同,并思考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如何优选参照物。 通过问题探究能够发现,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运动的情况是不同的,在研究过程中,对于物体的不同运动阶段,所选择的参照物可能不同。 通过问题探究能够发现,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运动的情况可能不同,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③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以地面或地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对同一物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即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在航天航空等领域中,无时不在应用着运动的相对性,人们的便捷生活,离不开科技力量,希望同学们能够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感受知识的力量! 课堂小结(略) 课堂练习(略) 布置作业(略) 听讲、思考 课堂思政,立德树人。
典案二、导学设计  
学点1:参照物
做一做:把课本放在桌子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
问题1:选择桌子作为标准,尺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答: 运动的 。
问题2:选择课本作为标准,尺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答: 静止的 。
问题3: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 参照物 。
学点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根据图1-2-3中所描绘的情境,讨论下列问题:
图1-2-3
问题1:图中小明(左)和小华(右)谁说得对 为什么
答: 小明以站台为参照物,说自己乘坐的火车是静止的;小华以另一列火车为参照物,说自己乘坐的火车是运动的。他们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说法都正确 。
问题2: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为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
问题3:我国已全面掌握大型加油机空中加油的技术。如图1-2-4所示,位于上面的是加油机,位于下面的是受油机。要实现空中加油,加油机和受油机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图1-2-4
答: 受油机相对于加油机静止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