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5*《刘姥姥进大观园》同步检测
(满分:50分 时间: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9分)
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chà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笑chà( )了气 揉揉( ) 蹲着(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2分)
(3)“薛姨妈也掌不住”句中“掌”的意思是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将画线句子改成肯定句。(2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那一天,阳光明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到处传递着幸福的味道。
B.暑假即将来临,许多资质不全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C.面对此情此景,他居然在心里无动于衷。
D.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夸夸其谈,赢得了全体师生热烈的掌声。
3.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________;梵·高的破碎,________;贝多芬的破碎,________。
①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
②源于她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和超脱
③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
A.③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②①③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项是( )(2分)
当年曹雪芹写完《红楼梦》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
①读过《红楼梦》的人,自能体会这两句诗的悲凉意味。
②是的,没有作者、读者的一路同行,我们怎能在这漫漫长途上走到今天?
③“字字看来皆是情,十年同路见真心。”
④“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⑤今天,编者如果学着曹雪芹写诗的话,最想说的是:
A.④①⑤③② B.③②⑤④① C. ③①⑤④② D.④②⑤③①
5.某班开展《刘姥姥进大观园》课本剧表演活动。下列有关人物的台词及舞台说明节选自同学改写的剧本,其中背离原作内容的一项是( )(2分)
A.刘姥姥(站起身,高声)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众人哈哈大笑,个个弯腰屈背,蹲着笑,喷出茶水来)
B.凤姐(微笑着,向着贾母)一两金子一个呢,你快尝尝,冷了就不好吃了。
C.贾母(看着大家)谁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筵席。都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
D.鸳鸯(也进来,笑着)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鸳鸯便骂人)为什么不倒茶给姥姥吃。(鸳鸯坐下。婆子们添上碗筷来)
6.九(2)班准备开展“走进大观园,品读《红楼梦》”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5分)
(1)大观园中的潇湘馆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宝鼎茶闲烟尚绿”,请你为其选择合适的下联( )(2分)
A.幽窗棋罢指犹凉 B.隔岸花分一脉香 C.桂殿兰宫妃子家 D.好云香护采芹人
(2)《红楼梦》中曲云:“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 ,“美玉无瑕”指的是 。 (2分)
(3)下面是大家积极讨论《红楼梦》第三回中的一段话。请仔细揣摩林黛玉的回话,从委婉、得体的角度做简要分析。(3分)
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迟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于是黛玉告辞。
(4)下面是艾红楼同学对《红楼梦》艺术价值的一段评论,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修改。(5分)
【甲】《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长篇章回体浪漫主义作品。【乙】它以宝黛二人的爱情故事为背景,描写了贾家宁、荣二府由盛而衰。在批判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的同时,歌颂了其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下层人民的反抗行为。【丙】全书规模宏大,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宽广的社会现实,而且广泛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一处文学常识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
②【乙】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 ”后面加上“ ”。
③【丙】处画线句子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 ”改为“ ”。
(5)你想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红楼梦》,于是为________(人物)写了一段推荐词:(3分)
二、阅读理解(18分)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节选)
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甲】凤姐儿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刘姥姥忙念佛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到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看着也不像。”凤姐儿笑道:“这话没的叫人恶心。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作了穷官儿,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俗语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何况你我。”说着,又问周瑞家的回了太太了没有。周瑞家的道:“如今等奶奶的示下。”凤姐道:“你去瞧瞧,要是有人有事就罢,得闲儿呢就回,看怎么说。”周瑞家的答应着去了。
只见周瑞家的回来,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
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日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刚说到这里,只听二门上小厮们回说:“东府里的小大爷进来了。”凤姐忙止刘姥姥:“不必说了。”一面便问:“你蓉大爷在那里呢 ”只听一路靴子脚响,进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刘姥姥此时坐不是,立不是,藏没处藏。凤姐笑道:“你只管坐着,这是我侄儿。”刘姥姥方扭扭捏捏在炕沿上坐了。
贾蓉笑道:“我父亲打发我来求婶子,说上回老舅太太给婶子的那架玻璃炕屏,明儿请一个要紧的客,借了略摆一摆就送过来。”凤姐道:“说迟了一日,昨儿已经给了人了。”贾蓉听着,嘻嘻的笑着,在炕沿上半跪道:“婶子若不借,又说我不会说话了,又挨一顿好打呢。婶子只当可怜侄儿罢!”【乙】凤姐笑道:“我们王家的东西都是好的不成 你们那里放着那些好东西,只是看不见,偏我的就是好的。”贾蓉笑道:“那里有这个好呢 只求开恩罢!”凤姐道:“若碰一点儿,你可仔细你的皮!”贾蓉喜的眉开眼笑,便起身出去了。
这里刘姥姥心神方定,才又说道:“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因问周瑞家的:“这姥姥不知可用了早饭没有 ”刘姥姥忙说道:“一早就往这里赶咧,那里还有吃饭的工夫咧。”凤姐听说,忙命快传饭来。
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馔摆在东屋里,过来带了刘姥姥和板儿过去吃饭。凤姐这里道:“周姐姐,好生让着些儿,我不能陪了。”一面又叫过周瑞家的来问道:“方才回了太太,太太怎么说了 ”周瑞家的道:“太太说,他们原不是一家子,不过因出一姓,当年又与太老爷在一处做官,偶然连了宗的。这几年不大走动。当时他们来了,却也从没空过的;如今来瞧我们,也是他的好意,别简慢了他。要有什么话,叫二奶奶裁度着就是了。”
说话间,刘姥姥已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舌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论起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我如今接着管事,这些亲戚们又都不大知道,况且外面看着虽是烈烈轰轰,殊不知大有大的难处,说给人也未必信。你既大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手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用罢。”
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钱,跟着周瑞家的来至外边。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
【古典小说·曲折情节】
7.从小说情节发展上看,王熙凤在对待刘姥姥的态度上产生多次延迟,请找出两处。(4分)
【古典小说·个性语言】
8.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是我们探究人物心理秘密与言说目的的切口。请你结合节选文字的具体语境分析:王熙凤为什么对这二十两银子来源进行交代 (4分)
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用罢。
【古典小说·鲜明形象】
9.“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小说中多处写到王熙凤的笑,请你结合【甲】【乙】两处语句,评析人物性格特征。(4分)
【古典小说·深厚主题】
10.阅读选文、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刘姥姥三次进大观园的经历,探究作者塑造刘姥姥这一形象的意义。(6分)
链接材料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当刘姥姥得知贾府事败,王熙凤等人被关押在狱神庙饥寒交迫,生不如死之际,刘姥姥第一时间带着自己的外孙板儿前来探望。此时的王熙凤一心求死,唯一放不下的便是自己唯一的女儿巧姐。当得知巧姐被自己狠心的舅舅卖到瓜州,流落烟花之地的时候,刘姥姥毫不犹豫地答应去找她,卖房子卖地也要找到她。此时的王熙凤面对着刘姥姥,重重地跪了下来。
答案与部分解析
一、
1.(1)岔 róu dūn (2)座位 坐位 (3)“撑”,支撑,忍耐 (4)地下每一个都弯腰屈背。
2.A
3.C
4.A【解析】由①中的“这两句诗的悲凉意味”和④中的“皆是血”“辛苦可知,④应放在首句,承前亮出诗句①从诗句说开;⑤由这两句诗联系今天,引出编者最想说的话:③紧承⑤,是想说的话的内容;②2紧承③,是对③中诗句的解释,表现对作者与读者的一路同行的感激之情。因此最恰当的顺序应是④①⑤③②
5.B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与辨析。
B.结合原著“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冷了就不好吃了’”可知,选项“向着贾母”有误,应该是“向着刘姥姥”,“一两金子一个呢”有误,应该是“一两银子一个呢”;故选B。
6.(1) A
(2)林黛玉 贾宝玉
(3)林黛玉简短的回话中包含了三层意思:①充分肯定了对方的美意;②申述了自己离去的正当、充分的理由;③表示改日一定从命,请求对方谅解。黛玉的回话显得十分委婉、得体,得到了主人(邢夫人)的理解和尊重。
(4)①将“浪漫主义”改为“现实主义” ②”由盛而衰”后面加上“的过程” ③应将“宽广”改为“广阔”
(5)示例:林黛玉 她细心聪明,举止言谈不俗,兼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极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
二、
7.①贾蓉借玻璃炕屏出现第一次延迟。
②王熙凤命给刘姥姥传饭,说自己不能陪了,是第二次延迟。(共4分。每点2分)
8.①王熙凤想让刘姥姥知道在大家族管家的不容易,每一笔支出都是有明目的;②“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即这笔钱是太太的,也是自己的心意,如此,刘姥姥既念着太太的恩,也念着王熙凤的好;③强调“给我的”,含蓄地透露出自己在家中的“受宠”;④将王夫人赏予自己的钱,转赠刘姥姥,可以表现出自己的魄力,在家中的地位。(共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9.①【甲】处王熙凤语言尖酸刻薄,话里有话,此处的笑,体现了王熙凤笑里藏刀;②【乙】处王熙凤的话表面是说给贾蓉听的,实际上更是说给刘姥姥听的,此处的笑,体现出王熙凤人情练达。(共4分。每点2分)
10.【示例】刘姥姥一进大观园,是因为正值荒年,她为了家人放下自尊,可见其珍爱家人;二进大观园是为了感激贾府一家;第三次进大观园,是得知贾府遇难,探望王熙凤等人,并想方设法救下巧姐,可见其知恩图报。所以在刘姥姥身上,曹雪芹寄托了对辛酸而善良的底层人民的同情和赞赏。而刘姥姥见证了大观园由盛转衰的家族变迁,也进一步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没落。(共6分。每点2分)
知识卡片
所谓“延迟”,顾名思义,即在小说创作中,作者故意延迟故事发展的进程,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拖延读者到达故事结尾的时间。
①贾蓉借玻璃炕屏出现第一次延迟。
②王熙凤命给刘姥姥传饭,说自己不能陪了,是第二次延迟。(共4分。每点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5* 刘姥姥进大观园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疏通字词,了解文意,感知本文的结构。
3.把握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插播视频《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根据教学需要可适当截取)
有这样一本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它是——《红楼梦》。 有这样一位作者,半生锦衣半世贫,十年血字十载痴!他是——曹雪芹。有这样一个小人物,三进贾府惹啼笑,伏脉千里窥盛衰!她是——刘姥姥。《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在这部鸿篇巨制中,有一位小人物,她看似与贾府没有多大关联,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今天就来跟随着刘姥姥的脚步走进大观园,走进《红楼梦》。
二、新课学习
任务一:预习交流 积累字词
(一)预习交流
1.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2..作品简介。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庭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3.刘姥姥与贾家的渊源。
刘姥姥的女婿姓王,小名狗儿,祖上曾在京做小官,与王夫人之父连宗,此事只有“王夫人与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知有此连宗之族,余者皆不认识”!狗儿祖父只有一个儿子,已故。狗儿的父亲也只有狗儿一个儿子,因家业萧条,搬回原乡住。狗儿与嫡妻刘氏生有一子一女,刘氏便是刘姥姥的女儿了。刘姥姥“是个积年的老寡妇”,只有一女,女婿将刘姥姥接了来一起住,帮带带孩子。刘姥姥老来有所依靠,“遂一心一计,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4.背景链接。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原题是“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刘姥姥是从乡下来的贾家的一个远房亲戚,到贾府来谋求帮助。在作品《红楼梦》中,她曾先后三次进出荣国府,第一次是因为家里生活困难,进荣国府向凤姐讨要银钱以度日;第二次是在一个丰收年后向贾府送去些土产品作为远房亲戚的心意;第三次是贾府遭难没落后进贾府接走凤姐的遗孤巧姐回乡下避难。而作者在第四十回刘姥姥二进大观园里,对刘姥姥这个人物描写得最为生动。当时贾母借为史湘云还席的名义在大观园宴请一干亲戚,恰好刘姥姥送来些物品,于是贾母便一并邀请赴宴。
(二)字词积累
(1)订正字音。
蓼溆(liǎo xù) 麈尾(zhǔ) 戗金(qiàng) 篾片(miè) 银箸(zhù)
砒霜(pī) 调停(tiáo) 撮弄(cuō) 发怔(zhèng) 筵席(yán)
(2)词语释义。
一径:径直。
调停:安排处理。
蓼溆:水边有着许多花草的地方。文中指大观园中的一个景点。
捏丝戗金:把捏成各种图案花纹的金丝嵌在器物上。
相干:指相互间有联系,有关系、有牵涉,多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
仔细:小心,当心。
敁敠:通“掂掇”,估计,盘算。
撮弄:戏弄。
不伏手:不称手,不好用。
促狭鬼儿:爱作弄人的人。促狭,爱捉弄人。
任务二:自由读文 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文
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1)文中共出现了哪些人?你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2)这些人中重点写了哪几个人?你记得她们的姓名和居室名称吗?
(3)找出刘姥姥游赏大观园的游程路线。
(4)划分全文结构,梳理故事情节。
(二)整体感知
1.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吗?
明确:①贾母、刘姥姥
②王夫人、薛姨妈
③凤姐、李纨
④宝钗、黛玉、史湘云
⑤迎春、探春、惜春、宝玉
⑥鸳鸯、琥珀
2.刘姥姥的身世背景如何?
明确:一个老寡妇;王狗儿的岳母;巧姐的干娘;因乡味十足,在回目上被称为“村姥姥。”;被黛玉戏称为“母蝗虫”
3.找出刘姥姥观赏大观园的线路?
明确:(黛玉)潇湘馆→(迎春)紫菱洲→(探春)秋爽斋晓翠堂→用早饭
4.请找出文章当中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局。(屏显)
5.阅读课文,划分全文结构,梳理故事情节。
开端(1-3):饭前:凤姐、鸳鸯等人计划设局取笑刘姥姥。
发展、高潮(4-10):饭中:刘姥姥上演“笑”剧。
结局(11):饭后:凤姐和鸳鸯向刘姥姥赔不是,刘姥姥道明原委,甘被取笑,哄贾母开心。
三、本课小结
刘姥姥进大观园表演了一场笑剧,这场笑剧的导演是谁?刘姥姥被安排在一场闹剧里,她自己知道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下节课,我们接着再学。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曹雪芹,名____,字______,号______、 _______、 _______,清代______家。《红楼梦》是以_______ 、 _________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
霑 梦阮 雪芹 芹圃 芹溪 小说家 贾宝玉 林黛玉 贾 史 王 薛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贾母便笑道:“这屋里窄,再往别处逛( )去罢。”
(2)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 )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3)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cù xiá( )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
(4)天下没有不散的筵( )席。
(1)guàng (2)jiǎn (3)促狭 (4)yán
3.根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①篾片:______________ ②调停:______________ ③撮弄:______________
④不伏手:____________ ⑤操攮:_____________ ⑥促狭鬼:___________
①旧时称在豪富人家帮闲凑趣儿的人;②照料,安排;③摆布,戏弄;④不合手,不听使唤;⑤方言,这里是吃的意思。攮,刺,扎。⑥刁钻的人,爱捉弄人的人。促狭,刁钻,爱捉弄人。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和大家一块吃饭时出丑,逗得上上下下大笑不止。
二、继续学习
任务一:内容复述 评析形象
(一)内容复述
1.课文的标题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大观园成了她表演的舞台。你能找出课文中对“舞台”的描写吗?
明确:
“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那柜子比我们那一间房子还大还高。怪道后院子里有个梯子。我想并不上房晒东西,预备了梯子作什么?后来我想起来,定是为开顶柜收放东西,非离了那梯子,怎么得上去呢?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了!”
这一段几乎是刘姥姥的独白,以刘姥姥乡野村妇的视角,来巧妙衬托和表现大观园的宏大奢华。
2.联系后文,说一说:从刘姥姥的视角来看,贾府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在刘姥姥的眼里,贾府彰显了豪门的富贵,贾府之大、之显赫、之奢华无与伦比。在吃穿住行等方面,都令刘姥姥大开眼界,更加显现出当时两个阶层的巨大差别。
3.这是一场笑剧,这场笑剧的主角是_____,导演是________________,配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刘姥姥;凤姐和鸳鸯;贾母、史湘云、林黛玉、贾宝玉、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
4.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准备小组内复述笑剧表演的过程。复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层次:
(1)凤姐、鸳鸯密谋。
(2)鸳鸯给刘姥姥说戏。
(3)“筷子不伏手”。
(4)“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5)夹鸽子蛋。
(6)细说根由。
(二)评析形象
1.分析刘姥姥。
(1)小说人物,都是带着作者的情感倾向而存在于作品中。看主要人物身上体现着哪些性格特征或情感倾向,并说明理由。
先听其言。
请同学们看老师找到的三句话,准备畅所欲言:
刘姥姥:
①“姑娘说哪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
明确:大智若愚。对于凤姐和鸳鸯的安排,她其实是心知肚明的。
②“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
明确:淳朴节俭
③“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里都成了砒霜了。哪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
明确:率真自然
再观其行。
①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明确:淳朴风趣,憨态可亲。
②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哪里夹得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
明确:窘态十足,滑稽可笑。
小结:
刘姥姥:大智若愚,淳朴节俭,率真自然,风趣滑稽……
凤姐:聪敏,爱捉弄人……
贾母:仁慈……
(2)第二处既是动作描写,又是细节描写,动词使用很有独创,试加以分析。
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哪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
明确:这是凤姐让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情形:鸽子蛋本来就小,筷子沉且滑,刘姥姥对大观园这样的场合又很怯懦,于是吃鸽子蛋时的滑稽就可想可知。
“闹”“撮”两字写出了刘姥姥使不习惯沉且滑的筷子,夹不住鸽子蛋,以至于鸽子蛋满碗乱跑的情形,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夹鸽子蛋时的窘态;“伸着脖子”的“伸”字突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小心翼翼而又憨态可掬;“滑”和“滚”两字写出了筷子光滑、鸽子蛋小,且鸽子蛋掉下时速度之快。
(3)刘姥姥的这些言行与大观园无疑是格格不入的,曹雪芹在写作时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描写这位市井小民的呢?是嘲笑吗?
明确: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描写这位老人。
(4)他只是在刻画刘姥姥的形象吗?
明确:不,他还在通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贾府如今的景象。
小结:刘姥姥特点。
明确:识趣凑趣、知恩图报、有见识、讲义气。说话风趣幽默、言谈地道本分、装疯卖傻,但实际上很有心计,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世故、精明的农村老太太形象。
(5)刘姥姥表演的精彩不精彩,要看观众的反应如何。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观众”的反应。
明确: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地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2.分析他“笑”
(1)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各具情态的笑,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请说说主要人物的笑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①史湘云“掌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 反映出她的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
②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可见她的笑是极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
③宝玉笑时钻到贾母的怀里,反映出他的天真、孩子气,也写出了贾母爱孙之心;
④王夫人“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写出王夫人已知道是凤姐导演的,但又不便张扬的心理,也保持了雍容与尊贵;
⑤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反映了她的率真、爽朗,也可以看出她要强的个性;
⑥惜春笑得肚子疼,让奶姆给揉肠子,反映出她的娇气、孩子气;
⑦丫鬟仆人:笑得勉强,不敢伤俗越礼,还要尽奴才的职分。
(2)第七段中众人先是“发怔”,而后才大笑起来?
明确:因为众人从未听说过如此粗鄙的言语,所以“发怔”,后来细思起来,她的话虽粗鄙但生动形象,所以大笑。
(3)在这场“笑”剧中,作者几次写到贾母?为什么这么写?
明确:两次写到。
第一次是承接宝玉“笑”的结果写贾母搂着宝玉喊“心肝”;第二次是在写完众人后,写贾母“笑的眼泪出来”。
这样写,既表现了贾母对宝玉的溺爱,也显示贾母在家族中特殊的身份和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也说明鸳鸯和凤姐导演的这出戏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4)在这场笑剧中,凤姐、鸳鸯没有笑,这是为什么?
明确:凤姐和鸳鸯是这场闹剧的策划者、主持者,为讨贾母的欢心和收到最圆满的效果,她们二人还要继续导演下去,不能笑场。二人“还只管让刘姥姥”,如此戏弄人且开心而不露声色,可见非等闲之辈。
(5)作者在描写各种人物的“笑”时,少写了几个人,请与前后文对照一下,看谁没被写到,是作者的遗漏吗?为什么?
明确:宝钗在场而没有写。是不是作者有意冷落她,让她坐冷板凳呢?非也。这位“冷美人”乖巧持重,也未尝没有七情六欲。正是在不写中写出了她工于心计、故作端庄的大家风范,使人窥见了她未来女主人的面影!
迎春在场而没有写。迎春心如古井,无意于这宴席上的闹剧,不会跟着众人嬉笑。
李纨在场而没有写。李纨身为寡妇,平时敦厚朴实,对捉弄刘姥姥本就“不解”,所以没有笑。
这几个人没有写,不是作者的无意遗漏,而是作者的有意处理,都是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服务的。
(6)你觉得这段关于“笑”的描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段绘声绘色的关于“笑”的细节描写,把贾府中各色人等的身份、年龄、性格、气质统统“浮雕出来”,“使人感到充满了美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内容”。
一笑传神,不落闲笔。这笑声折射出封建规范之森严,长幼尊卑之有序。笑中有无耻,有不恭,有怨艾,有文章!可以说,这个笑的细节,是贾府,更是整个封建社会的一幅透视图!
任务二: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
(一)合作探究
1.凤姐、鸳鸯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因为凤姐、鸳鸯等人觉得刘姥姥的言行举止与大观园有些格格不入,于是就拿刘姥姥来取笑。在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塑造刘姥姥这位胼手胝足,换取温饱的市井小民形象;同时,作者也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进行了深重的谴责。
2.刘姥姥明知道鸳鸯等人要“拿她取个笑”,为什么还要积极配合呢?
明确:凤姐和鸳鸯要拿她取笑,她虽心知肚明,却仍积极配合,是因为她甘愿博众人一笑,这表现了刘姥姥的聪明、圆滑,深谙生存之道。当然,这种圆滑里面包涵深深的奴性。
3.探究主题思想。
本文记述了刘姥姥进入大观园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描写贾府的衣、食、住、行、玩等细节,对贾府的享乐奢华进行了全面展示,为日后贾府败落、巧儿被救埋下了伏笔。小说通过刘姥姥这面特殊的镜子,分别照出了贾府上下各自不同的特征,揭示了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也对贾府的腐败做出了深重的谴责。
(二)拓展延伸
1.刘姥姥在全书中的作用:
明确:第一、转换描写角度 。
第二、刘姥姥前后表现的对比。
第三、刘姥姥和四大家族的对比。
2.刘姥姥前后表现的对比。
明确:刘姥姥在前两次进贾府的表现可以说是可笑的,但她第三次出现救巧姐并收留她却是可敬的。前面越是可笑,后面就越是可敬。
有谁能想到之前在大观园内被众人取笑,被凤姐当猴儿耍的农村姥姥,竟然是巧姐的救命恩人呢?真是世事无常啊。
3.本文虽然是从长篇中节选的,但也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可见作者曹雪芹高超的水平。作者出神入化的描写功力对你写作文有怎样的启发?
示例:要善于观察周围人物,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详略的安排要根据表达的中心确定。
从整篇课文来说,本文的手法还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同时还有渲染与烘托的结合。
三、教师寄语
本文的艺术性堪称典范。人物语言描写精彩,人物行为描写精细,人物形象刻画精微,这三点让文章具有独到的艺术魅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当中,注意借鉴,让自己的笔下也出现生动的人物和优美的景致。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文,相信大家对文章情节及人物性格都有所了解,尤其是对刘姥姥的表现一定印象深刻,要想有更多的了解可以全面阅读《红楼梦》。
五、随堂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chà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笑chà(岔)了气 揉揉(róu) 蹲着(dūn)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座位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坐位 ”。
(3)“薛姨妈也掌不住”句中“掌”的意思是同“撑”,支撑,忍耐
(4)将画线句子改成肯定句。
地下每一个都弯腰屈背。
2.下面是《红楼梦》中的人物描写,请说说分别写的是谁?
(1)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王熙凤)
(2)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林黛玉)
(3)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面若银盆,眼如水杏。(薛宝钗)
(4)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晴雯)
3.指出下面的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1)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儿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
(语言描写)
(2)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神态、动作描写)
4.依照下列画横线的句子,再仿写两句以构成一组排比句。
阅读名著,可以欣赏到许多典型人物的个性特点。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红楼梦》,我们可以领略到黛玉葬花的哀愁情思;读《水浒传》,我们可以领略到鲁智深大智大勇的雄风。
示例:读《西游记》,我们可以领略到孙悟空斩妖除魔的威武;读《简·爱》,我们可以领略到简自尊自爱的傲骨。
六、作业布置(二选一)
1.读一读《红楼梦》中与刘姥姥有关的其他回目,为刘姥姥写一小传。
2.场面描写、人物描写,是作文技巧中较高级的技术手段。下面请同学学习和借鉴本文所学,完成一个由几个人物参与活动的场面描写,运用好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更为关键的是要用好烘托手法。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2张PPT)
《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
观看视频
有这样一本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它是——《红楼梦》。
有这样一位作者,半生锦衣半世贫,十年血字十载痴!
他是——曹雪芹。
有这样一个小人物,三进贾府惹啼笑,伏脉千里窥盛衰!
她是——刘姥姥。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在这部鸿篇巨制中,有一位小人物,她看似与贾府没有多大关联,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今天就来跟随着刘姥姥的脚步走进大观园,走进《红楼梦》。
新课导入
刘姥姥进大观园
学习目标
1. 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疏通字词,了解文意,感知本文的结构。
3.把握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刻画人
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第一课时
任务一:
预习交流 积累字词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玉食、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时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后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间,曹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太过伤感,于这年除夕病逝。《红楼梦》也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
半生锦衣半世贫,
十年血字十载痴!
走近作者
预习交流
走近作品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反抗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袭人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
全书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官制、礼仪、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题目是编者加的。原题是“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刘姥姥是从乡下来的贾家的一个远房亲戚,到贾府来谋求帮助。在作品《红楼梦》中,她曾先后三次进出荣国府,第一次是因为家里生活困难,进荣国府向凤姐讨要银钱以度日;第二次是在一个丰收年后向贾府送去些土产品作为远房亲戚的心意;第三次是贾府遭难没落后进贾府接走凤姐的遗孤巧姐回乡下避难。而作者在第四十回刘姥姥二进大观园里,对刘姥姥这个人物描写得最为生动。当时贾母借为史湘云还席的名义在大观园宴请一干亲戚,恰好刘姥姥送来些物品,于是贾母便一并邀请赴宴。
故事背景
积累字词
读准字音
蓼溆( ) 篾片( )
戗金( ) 银箸( ) 麈尾( ) 发怔( )
铁锨( ) 撮起( )
嬷嬷( ) 筵席( )
liǎo xù
qiànɡ
zhǔ
xiān
mó
miè
zhù
zhènɡ
cuō
yán
调停:
麈尾:
撮弄:
促狭:
筵席:
提丝戗金:
安排处理。
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用具。
戏弄。
爱捉弄人。
词语解释
酒席,宴会;亦指酒宴时的座位和陈设。
把捏成各种图案花纹的金丝嵌在器物上。
第一课时
任务二:
自由读文 整体感知
1. 文中共出现了哪些人?你知道他们之间的关 系吗?
2. 这些人中重点写了哪几个人?你记得她们的姓名和居室名称吗?
3. 找出刘姥姥游赏大观园的游程路线。
4.划分全文结构,梳理故事情节。
自由读文
1.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吗?
凤姐、李纨
宝钗、黛玉、史湘云
迎春、探春、惜春
贾母、刘姥姥
王夫人、薛姨妈
鸳鸯、琥珀
宝玉
整体感知
2.刘姥姥的身世背景?
一个老寡妇
王狗儿的岳母
巧姐的干娘
因乡味十足,在回目上被称为“村姥姥”
被黛玉戏称为“母蝗虫”
3.找出刘姥姥观赏大观园的线路?
潇湘馆
黛玉
迎春
探春
用早饭
紫菱洲
秋爽斋
晓翠堂
4.请找出文章当中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局。
时间
早上
地点
起因
经过
结局
秋爽斋、晓翠堂
凤姐、鸳鸯合谋取笑刘姥姥
刘姥姥故意出洋相让众人笑
凤姐鸳鸯赔不是
5.阅读课文,划分全文结构,梳理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 ①- ③)
饭前:凤姐、鸳鸯等人计划设局取笑刘姥姥。
第二部分( ④-⑩ )
饭中:刘姥姥上演“笑”剧。
第三部分( )
饭后:凤姐和鸳鸯向刘姥姥赔不是,刘姥姥道明原委,甘被取笑,哄贾母开心。
开端
发展、高潮
结局
本课小结。
刘姥姥进大观园表演了一场笑剧,这场笑剧的导演是谁?刘姥姥被安排在一场闹剧里,她自己知道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下节课,我们接着再学。
随堂练习
1.填空。
曹雪芹,名____,字______,号______、 _______、 _______,清代______家。《红楼梦》是以_______ 、 _________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
霑 梦阮 雪芹 芹圃 芹溪 小说家 贾宝玉 林黛玉 贾 史 王 薛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贾母便笑道:“这屋里窄,再往别处逛( )去罢。”
(2)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 )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3)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cù xiá( )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
(4)天下没有不散的筵( )席。
(1)guàng (2)jiǎn (3)促狭 (4)yán
3.根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①篾片:______________
②调停:______________
③撮弄:______________
④不伏手:____________
⑤操攮:_____________
⑥促狭鬼:___________
①旧时称在豪富人家帮闲凑趣儿的人;
②照料,安排;
③摆布,戏弄;
④不合手,不听使唤;
⑤方言,这里是吃的意思。攮,刺,扎。
⑥刁钻的人,爱捉弄人的人。促狭,刁钻,爱捉弄人。
第二课时
任务一:
内容复述 评析形象
1.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示例: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和大家一块吃饭时出丑,逗得上上下下
大笑不止。
。内容复述
2.课文的标题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大观园成了她表演的舞台。你能找出课文中对“舞台”的描写吗?
“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那柜子比我们那一间房子还大还高。怪道后院子里有个梯子。我想并不上房晒东西,预备了梯子作什么?后来我想起来,定是为开顶柜收放东西,非离了那梯子,怎么得上去呢?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了!”
这一段几乎是刘姥姥的独白,以刘姥姥乡野村妇的视角,来巧妙衬托和表现大观园的宏大奢华。
3.联系后文,说一说:从刘姥姥的视角来看,贾府具有怎样的特点?
(1)居室威武(柜子比我们一间房子还大);
(2)饮食奢侈(一两银子一个的鸽子蛋);
(3)富而好礼(礼出大家)。
4.这是一场笑剧,这场笑剧的主角是_____,导演是________________,配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准备小组内复述笑剧表演的过程。复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层次:
(1)凤姐、鸳鸯密谋。
(2)鸳鸯给刘姥姥说戏。
(3)“筷子不伏手”。
(4)“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5)夹鸽子蛋。
(6)细说根由。
刘姥姥;凤姐和鸳鸯;贾母、史湘云、林黛玉、贾宝玉、
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
评析形象
一、分析刘姥姥
1.小说人物,都是带着作者的情感倾向而存在于作品中。看主要人物身上体现着哪些性格特征或情感倾向,并说明理由。
(1)先听其言。
请同学们看老师找到的三句话,准备畅所欲言:
刘姥姥:
①“姑娘说哪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
(大智若愚。对于凤姐和鸳鸯的安排,她其实是心知肚明的。)
②“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淳朴节俭)
③“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里都成了砒霜了。哪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率真自然)
(2)再观其行。
①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淳朴风趣,憨态可亲。)
②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哪里夹得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
(窘态十足,滑稽可笑。)
小结:
刘姥姥:大智若愚,淳朴节俭,率真自然,风趣滑稽……
凤姐:聪敏,爱捉弄人……
贾母:仁慈……
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
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
写出刘姥姥使用沉且滑的筷子,夹不住鸽子蛋,以至于鸽子蛋满碗乱跑的情形。
突出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小心翼翼而又憨态可掬。
写出筷子光滑、鸽子蛋小,且鸽子蛋掉下时速度之快。
2.第二处既是动作描写,又是细节描写,动词使用很有独创,试加以分析。
3.刘姥姥的这些言行与大观园无疑是格格不入的,曹雪芹在写作时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描写这位市井小民的呢?是嘲笑吗?
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描写这位老人。
4.他只是在刻画刘姥姥的形象吗?
不,他还在通过刘姥姥的眼睛
映射贾府如今的景象。
5.刘姥姥表演的精彩不精彩,要看观众的反应如何。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观众”的反应。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地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人物 笑态 性格特点
史湘云
一口茶都喷出来
率真、爽朗
林黛玉
笑岔了气
含蓄而有教养,谨慎
宝玉
滚到贾母怀里
天真,顽皮
贾母
搂着宝玉叫“心肝”;眼泪流了出来
慈爱、惜老怜贫
王夫人
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
懂得克制,稳重
薛姨妈
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
不受拘束
探春
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
干脆、直爽
惜春
拉着奶母叫揉肠子
稚气,娇柔
1.其他人物的笑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二、分析他“笑”
2.在这众多的笑声中,没有写到哪些人?分析其原因。
凤姐不仅没笑,“还只管让刘姥姥”,如此捉弄人而不露声色,说明她非等闲之辈。
鸳鸯知道内情,所以“掌着”不笑,可见她的老练稳重。
迎春在贾府中本来就是一个没有存在感的人,人称“二木头”,所以她自然而然被忽略了。
宝钗明明在场,作者却没有提到她。这位冷美人乖巧持重,也未尝没有七情六欲。正是在不写中写出了她的工于心计、故作端庄的大家风范,使人窥见了她未来女主人的面影!
李纨没有笑,一来合适她心如“槁木死灰”的形象,二来也与前文中李纨劝阻凤、鸳二人捉弄刘姥姥的情节相契合。
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暖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3.这场笑剧妙在何处?
‖
‖
概括到具体
个体到群体
难以克制大笑—笑兼有克制—努力克制不笑
②妙在层次分明,笑而不乱!
①妙在形神兼备,笑而不同!
③妙在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4.你觉得这段关于“笑”的描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绘声绘色的关于“笑”的细节描写,把贾府中各色人等的身份、年龄、性格、气质统统“浮雕出来”,“使人感到充满了美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内容”。
一笑传神,不落闲笔。这笑声折射出封建规范之森严,长幼尊卑之有序。笑中有无耻,有不恭,有怨艾,有文章!可以说,这个笑的细节,是贾府,更是整个封建社会的一幅透视图!
第二课时
任务二:
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
1.凤姐、鸳鸯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因为凤姐、鸳鸯等人觉得刘姥姥的言行举止与大观园有些格格不入,于是就拿刘姥姥来取笑。在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塑造刘姥姥这位胼手胝足,换取温饱的市井小民形象;同时,作者也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进行了深重的谴责。
合作探究
2.刘姥姥明知道鸳鸯等人要“拿她取个笑”,为什么还要积极配合呢?
凤姐和鸳鸯要拿她取笑,她虽心知肚明,却仍积极配合,是因为她甘愿博众人一笑,这表现了刘姥姥的聪明、圆滑,深谙生存之道。当然,这种圆滑里面包涵深深的奴性。
刘 姥 姥
1.迂回战术,拐弯抹角。
2.伺机索求报答,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3.逢场作戏,随机应变,自轻自贱。
4.少见多怪,老露憨相,出尽洋相。
奴 性
可见刘姥姥是一个识趣凑趣、知恩图报、有见识、讲义气、说话风趣幽默、言谈地道本分,表面装疯卖傻,但实际上很有心计,善于察言观色、世故、精明的农村老太太形象。
主题思想
本文记述了刘姥姥进入大观园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描写贾府的衣、食、住、行、玩等细节,对贾府的享乐奢华进行了全面展示,为日后贾府败落、巧儿被救埋下了伏笔。小说通过刘姥姥这面特殊的镜子,分别照出了贾府上下各自不同的特征,揭示了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也对贾府的腐败做出了深重的谴责。
拓展延伸
刘姥姥在全书中的作用:
第一、转换描写角度 。
第二、刘姥姥前后表现的对比。
第三、刘姥姥和四大家族的对比。
刘姥姥在前两次进贾府的表现可以说是可笑的,但她第三次出现救巧姐并收留她却是可敬的。前面越是可笑,后面就越是可敬。
有谁能想到之前在大观园
内被众人取笑,被凤姐当猴儿
耍的农村姥姥,竟然是巧姐的
救命恩人呢?真是世事无常啊。
刘姥姥前后表现的对比。
本文虽然是从长篇中节选的,但也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可见作者曹雪芹高超的水平。作者出神入化的描写功力对你写作文有怎样的启发?
示例:要善于观察周围人物,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详略的安排要根据表达的中心确定。
从整篇课文来说,本文的手法还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同时还有渲染与烘托的结合。
教师寄语
本文的艺术性堪称典范。人物语言描写精彩,人物行为描写精细,人物形象刻画精微,这三点让文章具有独到的艺术魅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当中,注意借鉴,让自己的笔下也出现生动的人物和优美的景致。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文,相信大家对文章情节及人物性格都有所了解,尤其是对刘姥姥的表现一定印象深刻,要想有更多的了解可以全面阅读《红楼梦》。
随堂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chà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笑chà(岔)了气 揉揉(róu) 蹲着(dūn)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座位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坐位 ”。
(3)“薛姨妈也掌不住”句中“掌”的意思是同“撑”,支撑,忍耐
(4)将画线句子改成肯定句。 地下每一个都弯腰屈背。
2.下面是《红楼梦》中的人物描写,请说说分别写的是谁?
(1)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2)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3)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面若银盆,眼如水杏。
(4)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王熙凤
林黛玉
薛宝钗
晴雯
3.指出下面的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1)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儿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 )
(2)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
语言描写
神态、动作描写
示例:读《西游记》,我们可以领略到孙悟空斩妖除魔的威武;读《简·爱》,我们可以领略到简自尊自爱的傲骨。
4.依照下列画横线的句子,再仿写两句以构成一组排比句。
阅读名著,可以欣赏到许多典型人物的个性特点。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红楼梦》,我们可以领略到黛玉葬花的哀愁情思;读《水浒传》,我们可以领略到鲁智深大智大勇的雄风。
作业布置
读一读《红楼梦》中与刘姥姥有关的其他回目,为刘姥姥写一小传。
场面描写、人物描写,是作文技巧中较高级的技术手段。下面请同学学习和借鉴本文所学,完成一个由几个人物参与活动的场面描写,运用好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更为关键的是要用好烘托手法。
(二选一)
板书设计
刘姥姥进大观园
设局取笑——故意出丑
上演“笑”剧——众人笑态
告知实情——圆滑、奴性
谴责上层腐败生活
悲悯刘姥姥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5* 《刘姥姥进大观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疏通字词,了解文意,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学习重点:
1.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
2.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1.把握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学法指导:
1.根据文后“阅读提示”读文,概括本文的结构层次。
2.了解背景,梳理文中对人物的刻画,着重抓住对人物“笑”的刻画。品味“笑”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预习案】
一、新知认知
《红楼梦》经典语句:
(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3)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4)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5)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6)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7)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8)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9)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10)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二、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完成文中的批注。记下自己的疑难问题。
2.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1)文中共出现了哪些人?你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2)这些人中重点写了哪几个人?你记得她们的姓名和居室名称吗?
(3)找出刘姥姥游赏大观园的游程路线。
(4)划分全文结构,梳理故事情节。
三、预习检测
1.填空。
曹雪芹,名____,字______,号______、 _______、 _______,清代______家。《红楼梦》是以_______ 、 _________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
2.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贾母便笑道:“这屋里窄,再往别处逛( )去罢。”
(2)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 )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3)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cù xiá( )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
(4)天下没有不散的筵( )席。
3.根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①篾片:______________ ②调停:______________ ③撮弄:______________
④不伏手:____________ ⑤操攮:_____________ ⑥促狭鬼:___________
4.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学习案】
一、整体感知
1.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
2.找出刘姥姥观赏大观园的线路?
明确:
3.把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文中标记)
4.课文的标题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大观园成了她表演的舞台。你能找出课文中对“舞台”的描写吗?
(文中勾画)
5.联系后文,说一说:从刘姥姥的视角来看,贾府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
6.这是一场笑剧,这场笑剧的主角是_____,导演是________________,配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二、人物形象
(一)分析刘姥姥形象
1.小说人物,都是带着作者的情感倾向而存在于作品中。看主要人物身上体现着哪些性格特征或情感倾向,并说明理由。
(1)先听其言。
请同学们看老师找到的三句话,准备畅所欲言:
刘姥姥:
①“姑娘说哪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
明确:
②“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
明确:
③“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里都成了砒霜了。哪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
明确:
(2)再观其行。
①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明确:
②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哪里夹得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
明确:
小结:
刘姥姥:大智若愚,淳朴节俭,率真自然,风趣滑稽……
凤姐:聪敏,爱捉弄人……
贾母:仁慈……
2.第二处既是动作描写,又是细节描写,动词使用很有独创,试加以分析。
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哪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
明确:这是凤姐让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情形:鸽子蛋本来就小,筷子沉且滑,刘姥姥对大观园这样的场合又很怯懦,于是吃鸽子蛋时的滑稽就可想可知。
“闹”“撮”两字写出了刘姥姥使不习惯沉且滑的筷子,夹不住鸽子蛋,以至于鸽子蛋满碗乱跑的情形,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夹鸽子蛋时的窘态;“伸着脖子”的“伸”字突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小心翼翼而又憨态可掬;“滑”和“滚”两字写出了筷子光滑、鸽子蛋小,且鸽子蛋掉下时速度之快。
3.刘姥姥的这些言行与大观园无疑是格格不入的,曹雪芹在写作时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描写这位市井小民的呢?是嘲笑吗?
明确:
4.他只是在刻画刘姥姥的形象吗?
明确:
小结:刘姥姥特点。
明确:识趣凑趣、知恩图报、有见识、讲义气。说话风趣幽默、言谈地道本分、装疯卖傻,但实际上很有心计,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世故、精明的农村老太太形象。
5.刘姥姥表演的精彩不精彩,要看观众的反应如何。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观众”的反应。(文中勾画)
(二)说说他人的“笑”
1.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各具情态的笑,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请说说主要人物的笑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勾画批注)
2.第七段中众人先是“发怔”,而后才大笑起来?
明确:
3.在这场“笑”剧中,作者几次写到贾母?为什么这么写?
明确:
4.在这场笑剧中,凤姐、鸳鸯没有笑,这是为什么?
明确:
5.作者在描写各种人物的“笑”时,少写了几个人,请与前后文对照一下,看谁没被写到,是作者的遗漏吗?为什么?
明确:宝钗在场而没有写。是不是作者有意冷落她,让她坐冷板凳呢?非也。这位“冷美人”乖巧持重,也未尝没有七情六欲。正是在不写中写出了她工于心计、故作端庄的大家风范,使人窥见了她未来女主人的面影!
迎春在场而没有写。迎春心如古井,无意于这宴席上的闹剧,不会跟着众人嬉笑。
李纨在场而没有写。李纨身为寡妇,平时敦厚朴实,对捉弄刘姥姥本就“不解”,所以没有笑。
这几个人没有写,不是作者的无意遗漏,而是作者的有意处理,都是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服务的。
6.你觉得这段关于“笑”的描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
三、合作探究
1.凤姐、鸳鸯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2.刘姥姥明知道鸳鸯等人要“拿她取个笑”,为什么还要积极配合呢?
明确:
3.探究主题思想。
本文记述了刘姥姥进入大观园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描写贾府的衣、食、住、行、玩等细节,对贾府的享乐奢华进行了全面展示,为日后贾府败落、巧儿被救埋下了伏笔。小说通过刘姥姥这面特殊的镜子,分别照出了贾府上下各自不同的特征,揭示了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也对贾府的腐败做出了深重的谴责。
四、拓展延伸
1.刘姥姥在全书中的作用:
明确:第一、转换描写角度 。
第二、刘姥姥前后表现的对比。
第三、刘姥姥和四大家族的对比。
2.刘姥姥前后表现的对比。
明确:刘姥姥在前两次进贾府的表现可以说是可笑的,但她第三次出现救巧姐并收留她却是可敬的。前面越是可笑,后面就越是可敬。
有谁能想到之前在大观园内被众人取笑,被凤姐当猴儿耍的农村姥姥,竟然是巧姐的救命恩人呢?真是世事无常啊。
3.本文虽然是从长篇中节选的,但也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可见作者曹雪芹高超的水平。作者出神入化的描写功力对你写作文有怎样的启发?
示例:要善于观察周围人物,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详略的安排要根据表达的中心确定。
从整篇课文来说,本文的手法还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同时还有渲染与烘托的结合。
【巩固案】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凤姐听说,便回身同了探春、李纨、鸳鸯、琥珀带着端饭的人等,抄着近路到了秋爽斋,就在晓翠堂上调开桌案。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李纨是个厚道人,听了不解。凤姐儿却知是说的是刘姥姥了,也笑说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的商议。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很不与你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着丫鬟端过两盘茶来,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掂掇人位,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近我这边坐着。”众人听说,忙抬了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那牡 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人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鸳鸯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刘姥姥道:“姑娘放心。”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文中划线句子所表述的内容也是凤姐等人取笑刘姥姥的组成部分,它与下文哪句话相照应?
2.为什么要写众人发笑以前“先是发怔”?
3.笑声中可看出人物的个性,请任意选取两个人物加以分析。
4.凤姐、鸳鸯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刘姥姥明知道鸳鸯等人要“拿她取个笑”,为什么还要积极配合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5*《刘姥姥进大观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疏通字词,了解文意,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学习重点:
1.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
2.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1.把握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学法指导:
1.根据文后“阅读提示”读文,概括本文的结构层次。
2.了解背景,梳理文中对人物的刻画,着重抓住对人物“笑”的刻画。品味“笑”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预习案】
一、新知认知
《红楼梦》经典语句:
(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3)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4)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5)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6)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7)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8)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9)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10)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二、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完成文中的批注。记下自己的疑难问题。
2.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1)文中共出现了哪些人?你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2)这些人中重点写了哪几个人?你记得她们的姓名和居室名称吗?
(3)找出刘姥姥游赏大观园的游程路线。
(4)划分全文结构,梳理故事情节。
预习检测
1.填空。
曹雪芹,名____,字______,号______、 _______、 _______,清代______家。《红楼梦》是以_______ 、 _________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
霑 梦阮 雪芹 芹圃 芹溪 小说家 贾宝玉 林黛玉 贾 史 王 薛
2.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贾母便笑道:“这屋里窄,再往别处逛( )去罢。”
(2)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 )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3)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cù xiá( )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
(4)天下没有不散的筵( )席。
(1)guàng (2)jiǎn (3)促狭 (4)yán
3.根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①篾片:______________ ②调停:______________ ③撮弄:______________
④不伏手:____________ ⑤操攮:_____________ ⑥促狭鬼:___________
①旧时称在豪富人家帮闲凑趣儿的人;②照料,安排;③摆布,戏弄;④不合手,不听使唤;⑤方言,这里是吃的意思。攮,刺,扎。⑥刁钻的人,爱捉弄人的人。促狭,刁钻,爱捉弄人。
4.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学习案】
一、整体感知
1.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和大家一块吃饭时出丑,逗得上上下下大笑不止。
2.找出刘姥姥观赏大观园的线路?
明确:(黛玉)潇湘馆→(迎春)紫菱洲→(探春)秋爽斋晓翠堂→用早饭
3.把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开端(1-3)饭前:凤姐、鸳鸯等人计划设局取笑刘姥姥。
第二部分发展、高潮(4-10)饭中:刘姥姥上演“笑”剧。
第三部分结局(11)饭后:刘姥姥感慨,凤姐、鸳鸯等以实情相告。
4.课文的标题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大观园成了她表演的舞台。你能找出课文中对“舞台”的描写吗?
明确:
“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那柜子比我们那一间房子还大还高。怪道后院子里有个梯子。我想并不上房晒东西,预备了梯子作什么?后来我想起来,定是为开顶柜收放东西,非离了那梯子,怎么得上去呢?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了!”
这一段几乎是刘姥姥的独白,以刘姥姥乡野村妇的视角,来巧妙衬托和表现大观园的宏大奢华。
5.联系后文,说一说:从刘姥姥的视角来看,贾府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在刘姥姥的眼里,贾府彰显了豪门的富贵,贾府之大、之显赫、之奢华无与伦比。在吃穿住行等方面,都令刘姥姥大开眼界,更加显现出当时两个阶层的巨大差别。
6.这是一场笑剧,这场笑剧的主角是_____,导演是________________,配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刘姥姥;凤姐和鸳鸯;贾母、史湘云、林黛玉、贾宝玉、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
二、人物形象
(一)分析刘姥姥形象
1.小说人物,都是带着作者的情感倾向而存在于作品中。看主要人物身上体现着哪些性格特征或情感倾向,并说明理由。
(1)先听其言。
请同学们看老师找到的三句话,准备畅所欲言:
刘姥姥:
①“姑娘说哪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
明确:大智若愚。对于凤姐和鸳鸯的安排,她其实是心知肚明的。
②“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
明确:淳朴节俭
③“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里都成了砒霜了。哪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
明确:率真自然
(2)再观其行。
①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明确:淳朴风趣,憨态可亲。
②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哪里夹得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
明确:窘态十足,滑稽可笑。
小结:
刘姥姥:大智若愚,淳朴节俭,率真自然,风趣滑稽……
凤姐:聪敏,爱捉弄人……
贾母:仁慈……
2.第二处既是动作描写,又是细节描写,动词使用很有独创,试加以分析。
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哪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
明确:这是凤姐让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情形:鸽子蛋本来就小,筷子沉且滑,刘姥姥对大观园这样的场合又很怯懦,于是吃鸽子蛋时的滑稽就可想可知。
“闹”“撮”两字写出了刘姥姥使不习惯沉且滑的筷子,夹不住鸽子蛋,以至于鸽子蛋满碗乱跑的情形,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夹鸽子蛋时的窘态;“伸着脖子”的“伸”字突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小心翼翼而又憨态可掬;“滑”和“滚”两字写出了筷子光滑、鸽子蛋小,且鸽子蛋掉下时速度之快。
3.刘姥姥的这些言行与大观园无疑是格格不入的,曹雪芹在写作时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描写这位市井小民的呢?是嘲笑吗?
明确: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描写这位老人。
4.他只是在刻画刘姥姥的形象吗?
明确:不,他还在通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贾府如今的景象。
5.刘姥姥表演的精彩不精彩,要看观众的反应如何。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观众”的反应。
明确: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地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二)说说他人的“笑”
1.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各具情态的笑,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请说说主要人物的笑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①史湘云“掌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 反映出她的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
②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可见她的笑是极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
③宝玉笑时钻到贾母的怀里,反映出他的天真、孩子气,也写出了贾母爱孙之心;
④王夫人“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写出王夫人已知道是凤姐导演的,但又不便张扬的心理,也保持了雍容与尊贵;
⑤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反映了她的率真、爽朗,也可以看出她要强的个性;
⑥惜春笑得肚子疼,让奶姆给揉肠子,反映出她的娇气、孩子气;
⑦丫鬟仆人:笑得勉强,不敢伤俗越礼,还要尽奴才的职分。
2.第七段中众人先是“发怔”,而后才大笑起来?
明确:因为众人从未听说过如此粗鄙的言语,所以“发怔”,后来细思起来,她的话虽粗鄙但生动形象,所以大笑。
3.在这场“笑”剧中,作者几次写到贾母?为什么这么写?
明确:两次写到。
第一次是承接宝玉“笑”的结果写贾母搂着宝玉喊“心肝”;第二次是在写完众人后,写贾母“笑的眼泪出来”。
这样写,既表现了贾母对宝玉的溺爱,也显示贾母在家族中特殊的身份和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也说明鸳鸯和凤姐导演的这出戏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4.在这场笑剧中,凤姐、鸳鸯没有笑,这是为什么?
明确:凤姐和鸳鸯是这场闹剧的策划者、主持者,为讨贾母的欢心和收到最圆满的效果,她们二人还要继续导演下去,不能笑场。二人“还只管让刘姥姥”,如此戏弄人且开心而不露声色,可见非等闲之辈。
5.作者在描写各种人物的“笑”时,少写了几个人,请与前后文对照一下,看谁没被写到,是作者的遗漏吗?为什么?
明确:宝钗在场而没有写。是不是作者有意冷落她,让她坐冷板凳呢?非也。这位“冷美人”乖巧持重,也未尝没有七情六欲。正是在不写中写出了她工于心计、故作端庄的大家风范,使人窥见了她未来女主人的面影!
迎春在场而没有写。迎春心如古井,无意于这宴席上的闹剧,不会跟着众人嬉笑。
李纨在场而没有写。李纨身为寡妇,平时敦厚朴实,对捉弄刘姥姥本就“不解”,所以没有笑。
这几个人没有写,不是作者的无意遗漏,而是作者的有意处理,都是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服务的。
6.你觉得这段关于“笑”的描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段绘声绘色的关于“笑”的细节描写,把贾府中各色人等的身份、年龄、性格、气质统统“浮雕出来”,“使人感到充满了美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内容”。
一笑传神,不落闲笔。这笑声折射出封建规范之森严,长幼尊卑之有序。笑中有无耻,有不恭,有怨艾,有文章!可以说,这个笑的细节,是贾府,更是整个封建社会的一幅透视图!
三、合作探究
1.凤姐、鸳鸯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因为凤姐、鸳鸯等人觉得刘姥姥的言行举止与大观园有些格格不入,于是就拿刘姥姥来取笑。在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塑造刘姥姥这位胼手胝足,换取温饱的市井小民形象;同时,作者也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进行了深重的谴责。
2.刘姥姥明知道鸳鸯等人要“拿她取个笑”,为什么还要积极配合呢?
明确:凤姐和鸳鸯要拿她取笑,她虽心知肚明,却仍积极配合,是因为她甘愿博众人一笑,这表现了刘姥姥的聪明、圆滑,深谙生存之道。当然,这种圆滑里面包涵深深的奴性。
3.探究主题思想。
本文记述了刘姥姥进入大观园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描写贾府的衣、食、住、行、玩等细节,对贾府的享乐奢华进行了全面展示,为日后贾府败落、巧儿被救埋下了伏笔。小说通过刘姥姥这面特殊的镜子,分别照出了贾府上下各自不同的特征,揭示了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也对贾府的腐败做出了深重的谴责。
四、拓展延伸
1.刘姥姥在全书中的作用:
明确:第一、转换描写角度 。
第二、刘姥姥前后表现的对比。
第三、刘姥姥和四大家族的对比。
2.刘姥姥前后表现的对比。
明确:刘姥姥在前两次进贾府的表现可以说是可笑的,但她第三次出现救巧姐并收留她却是可敬的。前面越是可笑,后面就越是可敬。
有谁能想到之前在大观园内被众人取笑,被凤姐当猴儿耍的农村姥姥,竟然是巧姐的救命恩人呢?真是世事无常啊。
3.本文虽然是从长篇中节选的,但也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可见作者曹雪芹高超的水平。作者出神入化的描写功力对你写作文有怎样的启发?
示例:要善于观察周围人物,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详略的安排要根据表达的中心确定。
从整篇课文来说,本文的手法还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同时还有渲染与烘托的结合。
【巩固案】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凤姐听说,便回身同了探春、李纨、鸳鸯、琥珀带着端饭的人等,抄着近路到了秋爽斋,就在晓翠堂上调开桌案。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李纨是个厚道人,听了不解。凤姐儿却知是说的是刘姥姥了,也笑说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的商议。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很不与你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着丫鬟端过两盘茶来,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掂掇人位,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近我这边坐着。”众人听说,忙抬了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那牡 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人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鸳鸯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刘姥姥道:“姑娘放心。”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文中划线句子所表述的内容也是凤姐等人取笑刘姥姥的组成部分,它与下文哪句话相照应?
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2.为什么要写众人发笑以前“先是发怔”?
这一“发怔“细节写得尤为传神,特别真实,这个看似无声的间歇时间,实际上是为后面写众人大笑作铺垫。
3.笑声中可看出人物的个性,请任意选取两个人物加以分析。
史湘云性格率直,最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最先喷饭;林黛玉身体娇弱,所以一笑便“岔了气”;宝玉是贾母的心肝宝贝,一向在贾母面前自恃宠撒娇,自然会“滚到贾母怀里”……(任举两例即可)
4.凤姐、鸳鸯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因为凤姐、鸳鸯等人觉得刘姥姥的言行举止与大观园有些格格不入,于是就拿刘姥姥来取笑。在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塑造刘姥姥这位胼手胝足,换取温饱的市井小民形象;同时,作者也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进行了深重的谴责。
5.刘姥姥明知道鸳鸯等人要“拿她取个笑”,为什么还要积极配合呢?
明确:凤姐和鸳鸯要拿她取笑,她虽心知肚明,却仍积极配合,是因为她甘愿博众人一笑,这表现了刘姥姥的聪明、圆滑,深谙生存之道。当然,这种圆滑里面包涵深深的奴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