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日新班)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日新班)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4 18:1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日新班)试题
一、单选题
1.公元前6世纪中期,楚国国君熊通攻占了陈国的一块土地,按照周制,他应该把这块新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叔伯兄弟,而他却直接派自己人去开拓和经营这块土地。于是,这块土地上的产出,便可以尽归楚王所有。这块没有被分封出去的土地,便悬(古代通“县”字)挂在了那里,称之为“县”。县的出现( )
A.表明了分封制彻底瓦解 B.意味着宗法制面临挑战
C.是小农经济发展的结果 D.有利于集权政治的生成
2.列宁曾在评价西方的文官制度时说,“这支官吏队伍……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列宁意在说明西方文官制度( )
A.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 B.出现严重的争权夺利现象
C.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D.实际是资产阶级统治工具
3.大审,是明朝的会审制度之一。由皇帝命司礼监太监,会同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的长官,对累诉冤枉的囚犯进行复核审理。经大审,有人获减刑,有人因供养父母,以可矜的名义免除死罪发落。重罪、疑难案件仍须具疏上请,由皇帝决定如何处置。这反映了( )
A.皇权在司法领域的彰显 B.司法制度向近代化转型
C.儒家思想主导司法实践 D.司法审判的公正和独立
4.20世纪90年代,我国公司法、商业银行法、合伙企业法、证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法律接连出台。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制定的经济法数量,比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1/3,制定的民商法数量更是翻了一番。这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 )
A.法律制定遵循人民民主的原则 B.法治建设开始进入新的时期
C.广大民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法制建设
5.茶马交易在唐代是一种商业贸易活动,但是到了北宋,茶马交易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宋朝设置了专门的茶马司,通过开放边境互相贸易的形式,实现对少数民族的“羁縻”。据此,宋朝茶马互市( )
A.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 B.推动了边境互市规模的扩大
C.有助于边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D.消除了游牧农耕文明的差异
6.为结束三十年战争带来的巨大混乱,1648年欧洲国家达成《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彼此的主权和平等,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
A.已经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 B.谈判是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
C.近代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加强 D.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被打破
7.据统计,1975-1994年美国、德国(联邦德国)的货币在世界外汇储备总量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据此推知,产生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B.欧盟政治的影响力扩大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D.关贸总协定的成功建立
8.唐初,规定“民有见业农者,不得转为工贾。”唐朝中后期,出现了“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的情形。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重农政策的废除 B.赋税制度的演变 C.法律制度的约束 D.多种经营的出现
9.齐国管仲认为:“欲理其国者必先知其人,欲知其人者必先知其地。”《商君书》记载:“强国知十三数:境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由此可知,先秦时期户籍制度的设立( )
A.适应了社会转型需求 B.调适了社会秩序失衡
C.维护了中央集权制度 D.迟滞了小农经济发展
10.如表为中世纪中期西欧一些庄园的会计账簿简况。据此推知,当时西欧( )
序号 简况
① 收入慢慢地由实物转向货币
② 采用序时日记账,最后对每个单项进行结算汇总
③ 有双重会计度量单位—货币和实物
④ 采用繁琐的文字叙述记录信息
A.管家地位逐渐提高 B.庄园内部关系复杂
C.基层治理较为规范 D.世俗教育取得成就
11.下图为古罗马图拉真浴场的平面图。图中洗浴区位于中央,而其周围的房间曾被用于会议厅、演讲厅以及收藏希腊拉丁卷轴的图书馆,市民在这里可以阅读,也可以听演讲、参加讨论等。这反映出古罗马( )
A.公共设施建设助推文化发展 B.成为后世西方城市建设典范
C.城市管道系统发展趋于完备 D.公共卫生意识获得普遍提升
12.“县官”一词,传世文献中先秦时期仅有两例。秦汉以后文献中则大量出现“县官”一词,如《史记》中含注共出现36次,《汉书》中含注共出现82次,《后汉书》中含注共出现28次。这反映了( )
A.秦朝开始实行郡县制度 B.秦汉注重史学研究和编撰
C.商周时期中央集权弱化 D.秦汉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
1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对内实行币制改革,统一了货币的发行权;对外宣告关税自主,并多次通过改订税则,逐步提高了进口关税税率。这些措施( )
A.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高度繁荣 B.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C.彻底收回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D.建立起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14.下图为陕西西安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该聚落遗址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这反映了( )
A.中华文化多元一体 B.母系氏族公社状况
C.国家阶级已经产生 D.原始农业生产状况
15.关于居住在澳门的华裔国籍问题,1986年中葡两国谈判后最后商定:中国政府同意持有葡萄牙护照的澳门华裔持葡方证件去其他国家和地区旅行,但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地区不得享受葡萄牙的领事保护,也不能将葡萄牙旅行证件传给第二代。这一处理方法( )
A.丰富了“一国两制”思想 B.显示出“另起炉灶”决心
C.损害了中国司法自主权 D.体现出“真实亲诚”理念
16.1970年6月,尼克松发表声明: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失败,这些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家庭援助计划是以四个基本原则为基础的:鼓励工作和训练的强烈动机;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尼克松此举意在( )
A.扩大社会保障范围 B.消除种族歧视影响
C.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D.改革社会福利政策
二、材料题
17.中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 华夏民族经过长期发展吸收融合,逐渐孕育汉民族实体
两汉 抗击匈奴,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
隋唐 隋朝册封百越首领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唐蕃会盟;文成公主入藏
辽宋夏金元 榷场贸易;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
明清 改土归流;社会上层各族间的通婚通行
——摘编自姜凯风《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民族史教学》
材料二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内容,作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建国初期,1954年宪法规定,国家在经济、文化建设中照顾各民族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康发展;十八大以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也为世界各国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借鉴。
——摘编自李正华、张金才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并说明推动该趋势形成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朝建立以后其财政制度和政策基本延续了唐后期的做法。此外,为应对日益增长的军费开支,真宗继位后即将专卖专利和征收商税作为农业两税补充的财政来源………以酒类为例,宋朝自始自终不仅没有禁酒,反而积极鼓励酿酒饮酒,增加酒课收入。伴随专卖禁榷进一步发展,宋朝政府将能否增加工商财税作为奖惩、升降、任免的依据,将追逐功利财经政策落实在对各级官吏的考核上。据统计,熙宁十年赋税收入里,两税收入约占国家赋税三分之一,其中部分以货币缴纳,其他税收也多以货币缴纳,充分说明此时北宋财政结构已经高度货币化。
——摘编自李华瑞《宋代的财经政策与社会经济》
材料二:下表1北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赋税收入统计表
税种 岁入(万贯) 占比(%)
两税(税钱) 736.4 12.9
两税(税物) 2026 35.4
商税(税钱) 1204 21
榷盐、茶、酒(税钱) 1583.6 27.7
金、银、铜、矾(税钱) 175.4 3.1
总计 5725.4 100
下表2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赋税收入统计表
税种 岁入(万贯) 占比(%)
两税(税钱) 558.6 7.9
两税(税物) 1604.2 22.3
榷盐、茶、酒(税钱) 2226.6 31.5
商税(税钱) 804.7 11.4
市易(税钱) 133.2 1.9
坊场钱(税钱) 602.7 8.5
市舶(税钱) 54 0.8
金、银、铜(税钱) 397.4 5.6
免役钱 392.7 5.6
青苗钱 300 4.3
总计 7074.1 100
——摘编自贾大泉《宋代赋税结构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中前期赋税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真宗至神宗时期赋税收入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乡里制度乃是“皇权”(君主制专制主义国家权力)渗透乡村区域、直接间接控制乡村区域及其民众的制度性安排。没有相对健全有效的乡里制度,王朝国家就不能有效地控制乡村民户、征发赋役,亦难以建立并维护相对稳定的乡村社会秩序。正因为此,历代封建王朝均不遗余力地制定适应其统治需要的乡里制度,并努力将其推行到其统治下的各地去。乡里制度的全面建立和实行,说明“皇权”程度不同地渗透到乡村区域,基本实现了对乡村区域与民众的控制。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历史上的“皇权”是“下县”的。自秦汉以来,虽然乡里制度屡有变革,但作为王朝国家的一种基层统治制度,却是一脉相承的、从未断绝。
——摘编自鲁西奇《“下县的皇权”:中国古代乡里制度及其实质》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受新自由主义影响,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条道路兴起……社区重新进入政府的决策视野,积极的公民权利和社会融合成为公共政策的主旋律。“政府大幅削减公共开支,积极推进公共部门的私有化,政府对社区服务的投入急剧下降”“政府逐渐从服务供给的垄断者身份转变为服务购买的最大雇主,形成了以社区为依托的社区照顾政策”。发达国家的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空间得以扩大,在美国发展出一些以发展经济为重点的“社区发展公司”……在英国,一些社区志愿者组织相继出现,陆续进入社区治理领域。
——摘编自吴晓琳、郝丽娜《“社区复兴运动”以来国外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西方城市社区治理的变化。
20.【中外法律制度】
中国 西方
公元前536年,《铸刑书》: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引发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公元前450年左右,《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一定程度上维护平民的利益。
公元7世纪,《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是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 公元6世纪,《罗马民法大全》:蕴含平等、公正、保护私有财产等内容,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
1374年,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特别重视“例”。 1215年,英国《大宪章》:确立法律至上、王权有限的原则
1646年,沿袭《大明律》,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以德教化,以刑粥教”,要求立法用刑宽严适中。 1689年,《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制度,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外法律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D
2.D
3.A
4.D
5.C
6.C
7.B
8.B
9.A
10.C
11.A
12.D
13.B
14.B
15.A
16.D
17.(1)趋势:民族不断交融;大一统国家不断巩固;方式:和亲;册封;战争;设置专门机构;贸易往来;会盟。
(2)意义:维护国家集中统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发展;以立法形式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为其他国家解决民族关系提供借鉴。
18.(1)特点:重视商业税的征收;赋税征收高度货币化;政策制定实施具有明显功利思想;政府管理控制力度加强。(任意答出3点即可)
(2)变化:岁入数额大幅提升;两税税收减少,工商业税收增加;税种数量增加;国家专卖税收增加;(答出两点即可)
原因:国家专卖范围扩大;海外贸易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王安石变法的推动。(答出两点即可)
19.(1)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为征发赋役提供了保障;稳定了地方秩序,巩固了封建统治;推动了乡村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积累了基层自治经验。(任答三点)
(2)变化:强调公民的自为和积极参与;政府减少对社区治理的干预;社区治理走向市场化;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空间扩大;政府从垄断服务转向鼓励发展志愿服务。(任答三点)
20.示例1:东西方法律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古代东方法律和近代西方法律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中国古代法律为封建皇权服务,从《唐律疏议》到《大清律》从重刑法、轻民法,人治色彩强烈、突出儒家教化作用;西方法律:从《权利法案》到1787年宪法,继承罗马法自然法精神,延续《英国大宪章》限制王权的传统,本质为资产阶级服务,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坚持程序公正、无罪推定等原则。
东西方法律不同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欧洲: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较快、程度较高;欧洲君主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人文主义精神不断发展;重视维护个人利益的法律传统。中国: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礼法结合是中国古代法律的重要传统。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与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根源在于东西方不同的经济基础、政治体制和历史传统。
示例2:近代中国法律受到西方法律的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从学习器物到主张君主立宪,再到主张民主共和,是在西学东渐下中国近代化不断深入的过程。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借鉴了西方法律思想与内容,《临时约法》的自由平等体现了罗马法蕴含的自由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等自然法精神,借鉴了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三权分立,实现三权分立的制度;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借鉴了西方的责任内阁制用以限制总统的权力。《临时约法》是近代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法律在借鉴西方法律基础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但受制时代局限性作用有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