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学设计
一、教学依据及分析
“那次玩得真高兴” 这一习作,要求学生记录一次玩耍的过程并抒发当时的快乐心情,鼓励他们不拘形式地写下真实的经历与感受;教材第一部分用问题引发学生兴趣,带出习作话题,还配上 4 幅场景图,涵盖校内校外及与不同对象相处的情况,贴近学生生活,能唤醒他们对快乐往事的记忆,为选材做准备,第二部分明确写一次玩的过程这一任务,并指导学生用 “放电影”、看照片、与人交流等方式回忆情景,助力选择内容和梳理顺序,第三部分则给出交流评价建议,让学生通过朗读、分享和同伴反馈来修改作品,学会写得更清楚;三年级学生虽处于写作起步阶段,对记事写作接触少,缺乏清晰思路和方法,但他们玩耍经历丰富,有一定表达能力,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这些都为本次习作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目标设计
按事情先后顺序把玩的过程写清,学会使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掌握梳理事情顺序和表达情感的方法。在小组合作与全班交流中,提升修改习作能力。感受写作乐趣,表达自己真实经历与感受。体验分享快乐的喜悦,培养积极乐观生活态度。
三、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按事情先后顺序写清楚玩的过程,学会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
(二)教学难点
将当时玩得高兴的感受生动地表达出来。
四、方法运用
情境教学法:展示图片、描述场景等方式,创设与习作相关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经历想法,互相启发。
评价法: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帮学生发现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并修改完善。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一)导入新课
播放色彩鲜艳、充满童趣的玩耍场景图片。
教师引导:看图片里的小朋友玩得多开心。你肯定也有很多这样让人笑出声的玩耍经历,我们一起来说说‘那次玩得真高兴’的事儿,再把它写到纸上,让这份快乐一直保存下来。
(设计意图:明确本次习作话题,用 “保存快乐” 这样表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他们觉得写作是一件有意义、有趣的事。)
(二)指导审题与选材
1.审题
教师引导:大家仔细看看这个题目,有没有发现哪些词特别重要呀。
预设:高兴——‘高兴’是一种心情,习作就要把这种心情写出来
那次——‘那次’说明是过去发生的事,而且是一件具体的事,不能写好几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题目,明确习作的核心要求 ——写一件过去的、能体现高兴心情的玩耍事件,培养审题能力。)
教师补充:‘玩’这个字,告诉我们写的事情得是玩耍相关的,比如做游戏、去游玩等,而且必须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样写出来才真实可信。
(设计意图:进一步明确写作内容的范围和真实性要求,避免学生出现选材偏离的情况。)
2.选材
展示那 4 幅场景图,逐一介绍:和同伴掰手腕,脸上的表情多紧张又多兴奋;和爸爸妈妈去旅行,身后的风景很美;和爷爷钓鱼,爷爷手把手教的样子是温馨的;在游乐场玩过山车,那尖叫里一定藏着不少快乐。
(设计意图:借助教材中的图片,为学生提供具体的选材方向,让他们明白玩耍的场景可以多种多样,既有和同龄人的互动,也有和长辈的相处。)
“快乐分享会”: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用 3 分钟时间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玩耍经历,要说清楚在哪里玩、和谁玩、玩了什么。小组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听完后用 “我觉得你说的 ×× 地方很有趣” 来回应。
(设计意图:小组分享,学生在轻松交流中互相启发,拓宽选材思路,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为后续写作积累素材。)
每组推荐 1 名同学在全班分享,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针对性点评,引导学生发现哪些素材更适合写作,即那些有具体细节、体现高兴心情的经历,帮他们筛选出优质素材。)
(三)例文研究
展示例文:
【上个周末,我和表妹在乡下外婆家“跳房子”,现在想起来还忍不住笑呢!首先我们在院子里用粉笔在地上画出了格子,每个格子里还写上了 1 到 8 的数字。表妹踮着脚看我画,嘴里不停地催:“快点快点,我都等不及了!” 接着我先跳,把石子扔进格子 1,单脚跳着把石子踢到格子 2,可石子不听话,一下子跑到了格子外面,表妹笑得直拍手:“姐姐输啦!” 然后轮到表妹,她像只小麻雀一样,灵活地在格子里跳来跳去,石子被她稳稳地踢到了格子 5,我在旁边使劲喊:“加油加油!” 最后表妹一口气跳到了格子 8,她叉着腰说:“我赢啦!” 我们俩抱在一起笑得直不起腰,外婆在屋里听见了,也出来笑着说:“慢点笑,小心肚子疼。”】
1.教师引导:这篇例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找找里面表示顺序的词。(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握例文的主要内容,明白习作要围绕一件具体的事展开。学生关注到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如 “首先、接着、然后、最后”,为他们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这些词做示范。)
2.教师引导: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玩得很高兴
预设: “忍不住笑”“抱在一起笑得直不起腰” 等
教师总结:作者通过写自己和表妹的动作、语言,还有外婆的话,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高兴,这就是把心情写出来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达高兴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说 “很高兴”,突破习作的难点。)
(四)拟题目列提纲
1.拟题目
教师引导:已经选好了要写的事,现在给这件事起个好听的题目。就像给小狗起名字一样,要让人一听就知道它可爱在哪里。
举例:比如刚才那篇写跳房子的例文,题目可以叫《院子里的笑声 —— 记一次跳房子游戏》,也可以叫《和表妹玩跳房子真开心》
(设计意图:用生动的比喻让学生明白题目与内容的关系,鼓励他们发散思维,拟出既贴合内容又有新意的题目。)
给学生时间,在练习本上写下 3 个自己觉得合适的题目,同桌互看,说说最喜欢对方的哪个题目,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同伴间的交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题目,提高拟题的质量。)
2.列提纲:教师拿着一张提前画好的提纲示例表,展示给学生看:
(设计意图:用表格这种直观的形式展示提纲的结构,让学生清楚知道提纲需要包含哪些内容,以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学生仿照示例,在练习本上为自己的习作列提纲。
教师巡视:对提纲不完整的学生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列提纲,培养学生的写作构思能力,让他们在动笔前就对习作的整体框架有清晰的把握,避免写作时思路混乱。)
第二课时(例文赏析)
(一)例文评析,借鉴优点
教师将上节课使用的优秀例文和另外两篇不同场景的优秀习作(如写 “家庭猜谜比赛”“和同学踢毽子”)打印出来,分发给每个小组。
教师引导:一起读文章,讨论: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用了哪些词表示顺序?你从哪些句子里感受到了作者的高兴?把这些地方用波浪线画出来。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评析例文,学生在互动中深入学习优秀习作的优点,清晰的顺序、生动的情感表达等,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评析。
(设计意图:具体句子分析明白如何将情感表达得更生动,为修改提供具体借鉴方向。)
(二)展示习作,合作评析修改
教师挑选 3 篇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其中 1 篇优秀、1 篇基本符合要求但细节不足、1 篇顺序稍显混乱。将习作投影到屏幕上,隐去作者姓名。
1.全班一起朗读优秀习作,提问:这篇文章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引导学生从顺序、情感表达、用词等方面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同伴的优秀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魅力,激发他们向榜样学习的动力。)
2.对于细节不足的习作
预设:这篇文章大家觉得哪里可以再写得详细点,让我们更能感受到他们的高兴呢?可以怎么写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习作中的不足,并思考修改方法,培养他们的评改能力,同时让有类似问题的学生受到启发。)
3.对于顺序混乱的习作,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投影上标注出表示时间的词,如 “后来、一开始、接着”,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顺序问题。
(设计意图: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顺序对文章的重要性,学会用修改符号调整语序,提高修改能力。)
(三)欣赏名家作品,学习写作技巧
教师选取老舍《小坡的生日》中描写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的片段:“孩子们像一群刚破壳的小鸡,叽叽喳喳地在院子里跑。有的追着蝴蝶跑,裙角飞起来像小旗子;有的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手指点着地面,嘴里还念叨着什么;还有的举着竹竿打枣,枣子掉下来,砸在头上,也不疼,只是咧着嘴笑。”
(设计意图:引入名家作品,让学生感受经典文字的魅力,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明白写作可以有更丰富的表达方式。)
带领学生朗读,提问:这段文字里,作者写了哪些孩子的动作?这些动作让你觉得他们玩得开心吗?引导学生体会动作描写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名家作品中学习具体的写作技巧,如通过多样化的动作描写展现快乐心情,为自己的习作修改提供更高层次的借鉴。)
(四)组内修改,评定等级
“修改小贴士”:
检查事情的顺序是否清晰,有没有用上表示顺序的词;
看看有没有写出高兴的感受,能不能加上一些动作、神态描写;
标点符号有没有用对。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具体的修改标准,让他们的修改有章可循,提高修改的有效性。)
学生根据小贴士和之前的评析内容,先自己修改习作,在小组内交换修改。修改时用不同颜色的笔。
(设计意图:通过自改和互改,让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写作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
修改完成后,小组内进行等级评定。
教师提前制定评定标准:
优秀(顺序清晰,情感表达生动,标点正确);
良好(顺序基本清晰,能表达出高兴的感受,标点错误少);
合格(能写出玩的过程和大致心情)。
评定后,每组将优秀习作贴在教室后面的 “快乐作文墙” 上。
(设计意图:通过等级评定,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习作水平,同时用 “快乐作文墙” 这样的展示方式,激励学生积极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播放玩耍场景视频、开展 “快乐分享会” 等活动,有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积极分享自身玩耍经历;例文研究和列提纲环节设计,直观掌握了按先后顺序写作的方法,在习作中正确使用连接词,清晰呈现玩的过程;小组合作评析与展示优秀习作环节,在互相学习中借鉴优点, “快乐作文墙” 中增强写作成就感,为后续习作积累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