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2.3《水沸腾了》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水沸腾了》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水》单元第3课,在前两课学习基础之上,进一步聚焦水的沸腾现象 ,深入探究 加热过程中温度与现象的变化规律 及 “白气”的本质,为后续理解 汽化、液化 等物态变化奠定基础。 本课围绕 “水沸腾时的特征及‘白气’是什么” 展开,通过 实验探究、现象分析、联系应用 三个层次推进: 首先,从实验操作规范与安全建构方面,认识酒精灯结构;明确酒精灯使用规则。 指导学生规范测量,强调实验安全。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与科学实验习惯,为后续探究提供保障。 其次,实验探究水沸腾过程,记录水从 “常温→沸腾” 过程中的现象变化,定时记录水温变化,填写实验表格。学生经历 “预测→观察→测量→记录” 完整探究流程,发现 “水温先持续上升,沸腾后保持稳定” 的规律;对比 “沸腾前” 与 “沸腾时” 的现象差异,建立 “沸腾是剧烈汽化” 的直观认知。以 “实证观察” 为核心,培养学生定量分析与定性观察的能力,渗透 “规律探究需证据支撑” 的科学思维。 最后,在现象研讨与知识拓展方面,分析数据,明确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约 100℃,即沸点);突破“白气不是水蒸气”认知误区。结合 “蒸汽机” 案例,讲解 “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如何转化为机械动力”,关联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作用,体会科学对人类生产的推动。 通过 “概念拆解 + 实例拓展”,帮助学生建构 “沸腾的科学本质”,同时感悟 “科学 — 技术 — 社会” 的关联,提升科学态度与应用意识。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沸腾这一剧烈汽化现象 仅停留在生活感知层面,如烧水冒气,对温度变化规律、“白气” 本质缺乏科学认知。三年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初次接触酒精灯的使用,许多操作规范细节还不明确,实验安全意识需要强化。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 (1)知道水受热到达一定温度时会沸腾,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体积会变大。 科学思维:通过交流、分析、概括等方法,知道水沸腾的规律和条件。 探究实践: (1)能够正确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 (2)能用口述、图文结合、数据分析等方式描述水加热过程、水沸腾时观察到的现象。 态度责任: (1)形成实事求是、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以及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2)体会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水加热和沸腾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难点:水沸腾现象的实验和分析。
5.教学策略
6.学习活动设计 (一)情景导入 1. 生活中,烧水是十分常见的活动。你烧过水吗?给水加热时会出现哪些现象? 回答:炉火上的水过一段时间就沸腾了,冒出大量的“白气”。 2. 针对给水加热时出现的现象,你有哪些疑问需要回答? 整理学生疑问要点: (1)水在加热到沸腾的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白气”? (2)“白气”是什么? (二)酒精灯及其使用方法 1. 酒精灯是一种常用的实验仪器。看图说说酒精灯的结构包括哪些? 学生看图回答:外焰、內焰、焰心、灯芯、灯壶、酒精、灯帽。 2. 猜一猜,酒精灯各部分火焰的温度一样吗? 学生猜测后整理: (1)外焰,温度最高 (2)焰心,温度最低 (3)內焰,温度居中 通常用外焰进行加热。 3. 教师演示与学生操练: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方法 (1)点燃酒精灯 用火柴(点火枪)点燃,不能用燃烧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2)熄灭酒精灯 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两次,不可用嘴吹灭。 (三)“水沸腾”实验 1. 认识实验器材 酒精灯、三脚架、陶土网(使物体受热均匀)、铁架台、烧杯与水、水温计、点火枪、计时器(秒表)、护目镜、带孔硬纸板(可以避免温度计碰到烧杯壁)等。 2. 边讲解边指导学生实验操作 (1)播放动画,按顺序组装实验装置。注意:温度计不要触碰容器。 (2)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内的水。注意:正确使用酒精灯;加热过程中不要触碰容器,加热结束时,也不要马上触碰器材,以免烫伤。 (3)观察并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①观察水从常温到沸腾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并记录。 ②测量并记录水从常温到沸腾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3. 提示学生实验时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读数时眼睛要平视。 ②实验时戴上护目镜,以免液体飞溅到眼中。 ③小组分工:一人记录,一人计时,一人观察水温变化,一人观察气泡变化。 4. 指导实验记录填写 (三)“水沸腾”实验 1. 水从常温到沸腾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有什么变化?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再次回顾实验现象,回答: 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水壶底部开始冒气泡。随着温度不断升高,出现的气泡明显增多,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随着水温继续升高,气泡越来越大,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并在水的表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来,整个水面翻腾作响并产生大量气泡,水开始沸腾了。 2. 水从室温到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有什么规律吗?温度为多少的时候会出现沸腾现象?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再次回顾实验现象,回答: 水的温度不断升高,到100 ℃时开始沸腾。沸腾时,温度不变。 3. 沸腾时产生的大量“白气”是什么? 学生回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4. 指导学生继续实验:撤掉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温度和水的变化。 明确:水停止沸腾,温度开始下降。 5. 指导学生熄灭酒精灯。 (四)拓展 用烧水壶烧水,水沸腾时会向外喷出大量水蒸气,甚至可以将水壶盖子掀开。瓦特就利用这种原理改良了蒸汽机,改良后的蒸汽机成为早期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 请学生讲述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 PKAI智能体:AI智能体在线实时讲述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 (五)课堂练习 1. 在 “探究水的沸腾” 实验时,同学们观察到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这些气泡是( )。 A. 热气泡 B. 空气泡 C. 水蒸气 2. 下列是同学们在课堂上分别测量不同温度的水的情景,你认为测量过程中温度计读数最高的是( )。 A. 自来水的温度 B. 温水的温度 C. 热水瓶里开水的温度 3. 水在加热过程中,出现( )现象表示水沸腾了。 4. 给沸腾的水持续加热,水温的变化情况是( )。 A. 保持不变 B. 一直上升 C. 先上升后下降 5. 当水温达到 100℃的时候( )。 A. 水温会继续升高 B. 水沸腾 C. 水开始蒸发 参考答案 CCCAB
7.教学成效及特色亮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