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2章 2.1 分式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第1课时 分式的概念
授课教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1.理解分式的含义,能区分整式与分式. 2.理解分式中分母不能为零,会求分式中字母满足什么条件分式有意义. 二、1.通过分式与分数的类比,发展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能力. 2.通过思考、观察、归纳等活动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归纳推理能力. 3.通过分式概念的实际背景,体会数学概念来源于实际,发展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学生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是否有意义的条件.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分式值为零时的条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类比引入 我们已经知道,6=3×2,于是6÷3=2. 类似地,由于x2-1=(x+1)(x-1),因此(x2-1)÷(x+1)=x-1. 由于8=3×2+2,于是8不能被3整除,可把8除以3的结果记作. 类似地,由于x2+1=(x+1)(x-1)+2,因此x2+1不能被x+1整除,把x2+1除以x+1的结果记作. 分式的概念:设f和g都是多项式,其中g不为0.我们把f除以g的结果记作,称是分式,其中f称为分子,g称为分母. 练一练:下列式子中哪些是整式? ,,,-,. 【说明】因为分式概念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式与整式的区别从而获得的,所以必须熟练掌握整式的概念. 2.讲授新课 例1 已知分式. (1)当x取哪个数时,的值不存在? (2)当x取哪个数时,的值等于0? 解 (1)由题意可得,若分母2x-3的值为0,则分式的值不存在,解方程2x-3=0,得x=,因此当x取时,的值不存在. (2)由题意可得,若分子x-2的值为0,则分式的值为0,解方程x-2=0,得x=2.又因为此时分母2x-3的值为2×2-3=1≠0,于是当x取2时,的值等于0. 议一议: (1)当x取哪个数时,分式的值不存在? (2)分式的值可能等于0吗?为什么? 与例1比较,类比得出结论. 例2 (1)当x取3时,分式的值是多少? (2)当x取-0.4时,分式的值是多少? 解 (1)将x用3代入,则的值为=-. (2)将x用-0.4代入,则的值为== . 3.实际应用 (1)某长方形画的面积为S m2,长为8 m,则它的宽为_____m. (2)某长方形画的面积为S m2,长为x m,则它的宽为_____m. (3)如果两块面积为x公顷,y公顷的稻田,分别产稻谷a kg,b kg,那么这两块稻田平均每公顷产稻谷________kg. 4.课堂小结 (1)知识内容小结:要点由学生共同来总结. (2)学习方法小结:总结什么是分式?分式的值存在的条件,分式的值不存在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5.板书设计 分式
教学设计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观察、类比(分数)、猜想、归纳,经历数学概念的生成过程.通过实例强调分式的值为0应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分子等于0而分母不等于0,这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