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课时三 洞察与思考
学科:历史
年级:高一(下学期)
单元主题:逆光而行:从“他者”到主体
——亚非拉视角下的殖民与独立叙事重构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课时三 洞察与思考
【学习目标】
1.时空观念:通过思维导图梳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理清历史事件发展脉络,理解知识内在逻辑;
2.唯物史观:能够分析史料,概括出殖民扩张的必然性;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辩证认识殖民扩张的影响;
3.历史解释:结合时间轴梳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的过程,概括各个阶段发展特征;
4.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历史图片与表格,多角度分析殖民国家间的矛盾及冲突;
5.家国情怀:感悟亚非拉地区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精神,了解亚非拉地区国家不同的命运与走向,树立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一、学思淬炼——思维导图、总结提升
二、思维碰撞——小组合作、成果汇报
三、深思明悟——终途尚远、道阻且长
【目 录】
一、学思淬炼——
思维导图、总结提升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总结提升】
二、思维碰撞——
小组合作、成果汇报
1.近代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阶段划分?划分依据?
2.近代西方列强不同时期殖民扩张的方式和特点?影响其变化的原因?
3.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主要特征?殖民体系建立后世界发生的变化
4.近代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必然性?亚非拉地区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可能性?
5.一战前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与局限?
6.一战前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有何共性与差异?独立运动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1组、2组、3组、4组、5组
问题采摘园
任务回眸:各小组可任择其一合作探究;亦可提出新问题交流分享
小组合作 成果汇报
之
殖民扩张中的方式和特点
材料一 18世纪中后期,英国加紧了对印度的侵略,蚕食土地,抢掠财富,扩大殖民地......1757年,克莱武指挥英国殖民军队侵占了孟加拉,放手让部下抢劫,他自己一人就从当地土王的金库中抢夺了价值23万英镑的金银财宝。……英国议会因克莱武“对国家作出巨大的贡献”对他予以表彰。据统计,1757—1815年间,英国从印度攫取的财富不下10亿英镑。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1页
材料二 ……农村村社赖以存在的基础——农业和手工业——两大支柱被摧毁,到19世纪中叶农村村社基本上瓦解了,英国价格低廉的工业产品很快占领了印度市场,传统的手工业部门被冲垮,印度也由棉纺织品的输出国变为输入国。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材料三 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庚子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
——陈争平《中国近代经济史教材》
直接掠夺财富(重商主义时代)
商品输出为主(工业资本时代)
资本输出为主(垄断资本时代)
请同学们以亚洲为例,思考: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方式有何变化?
根本原因:与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15世纪
新航路开辟
18世纪60年代
工业革命开始
早期殖民扩张
工业时期殖民扩张
垄断时期殖民扩张
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完成
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美洲沦为殖民地
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亚洲、非洲沦为殖民地
1. 15世纪末至18世纪中期,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推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主要目标是掠夺黄金和白银。
2.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欧美国家进一步对外殖民扩张,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推动了世界联系加强。
3. 19 世纪中期以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掀起了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具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②资本主义对当时来说具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产力的先进性。
特点:①殖民手段多样,殖民范围广泛,殖民体系遍及全球。
②明显的阶段性,殖民体系形成与世界市场形成同步;
③殖民国家增多,以欧洲国家为主导;
④殖民地政治的复杂性;殖民地经济的单一性和工业的落后性。
原因,特点
汇报 来啦
从美国对外政策看殖民国家间的矛盾及冲突
1823年,美国第5任总统门罗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美国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1904年美国第26任总统罗斯福提出和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主张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循规蹈矩”,听命于美国。
20世纪初美国第27任总统塔夫脱提出“用美元代替子弹”,鼓励和支持银行家扩大海外投资,以实现向外扩张的外交政策,将附带苛刻条件的投资渗透进拉美。
从柏林会议看殖民国家间的矛盾及冲突
从德国扩张野心看殖民国家间的矛盾及冲突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美德力量对比排名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6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1 2 3 4
191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3 4 1 2
1910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1 2 4 5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殖民体系下的抗争】
倾听历史上抗争者的呐喊……
1.近代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阶段划分?划分依据?
2.近代西方列强不同时期殖民扩张的方式和特点?影响其变化的原因?
3.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主要特征?殖民体系建立后世界发生的变化
4.近代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必然性?亚非拉地区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可能性?
5.一战前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与局限?
6.一战前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有何共性与差异?独立运动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1组、2组、3组、4组、5组
问题采摘园
任务回眸:各小组可任择其一合作探究;亦可提出新问题交流分享
请 接 收
殖民体系下的
命运与走向
欧洲列强掌握“财富密码”的背后,是亚非拉人民的血与泪。
不
平
等
条
约
黑奴贸易!
奴役!
掠夺!
屠杀!
马克思: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拉丁美洲完全处于
欧洲列强的统治之下
柏林会议
欧洲列强瓜分非洲
鸦片战争之后
列强侵入中国
殖民体系基本形成
18
世
纪
20
世
纪
初
19
世
纪
19
世
纪
中后期
15
世
纪
末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拉开序幕
财富之线与罪恶之线
18世纪
美洲
非洲
亚洲
“破坏的使命”
“建设的使命”
19世纪
海地、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玻利维亚等国纷纷独立
印度反英斗争
中国义和团运动
埃及抗英斗争
苏丹马赫迪起义
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启·迪
号·角
鼓·舞
黑暗与曙光交织的时代
独立风暴席卷大地
反抗之光点点闪烁
发愤冲决殖民堤坝
亚
非
拉
反
殖
民
进
程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以亚洲为例,全面理解“双重使命学说”
殖民主义对被统治国家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殖民主义对被统治国家既有破坏又有改造作用。一方面,殖民统治把被统治国家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在摧毁这些国家现有文明、财富的同时,会瓦解这些国家自然经济的根基,使旧社会结构瓦解。这是破坏性使命的含义;另一方面,在宗主国工业有相当发展后,殖民剥削也必然要不自觉地起一种建设性作用,为建设使命的含义。“双重使命”是同一方向的两个步骤,是破和立的关系。
一边是殖民者暴力劫掠巨额财富
一边是船舱里奴隶的血和泪
一边是殖民地政经发展畸形
一边是西方列强经济的快速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主宰、掠夺奴役亚非拉人民的不平等体系
西方列强
破坏性:
引发激烈争夺,导致冲突战争
建设性:
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转型
亚非拉
破坏性:
带来沉重灾难,导致贫困落后
(客观)建设性:
冲击落后体制,传播资本主义文明
世界
建设性:
世界市场与整体世界形成
破坏性:
西方文明中心化与非西方文明边缘化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国际秩序霸凌)
小组讨论
交流释疑
任务一:评选最优团队奖、最具深度奖、最佳潜力奖,说出你们的理由。
任务二:针对以上学习问题,互帮互助解决存在疑惑。
任务三:基于上述学习,你是否还有新的疑惑?
【小组讨论——成果检验】
素养目标 我学到了 我的疑问 努力方向
1.时空观念:通过思维导图梳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理清历史事件发展脉络,理解知识内在逻辑;
2.唯物史观:能够分析史料,概括出殖民扩张的必然性;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辩证认识殖民扩张的影响);
3.历史解释:结合时间轴梳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的过程,概括各个阶段发展特征;
4.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历史图片与表格,多角度分析殖民国家间的矛盾及冲突;
5.家国情怀:感悟亚非拉地区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精神,了解亚非拉地区国家不同的命运与走向,树立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小组讨论——互评环节】
1 2 3 4 5
最具深度奖
最佳潜力奖
最有团队奖
第1小组
第2小组
第3小组
第4小组
第5小组
1 2 3 4 5
最具深度奖
最佳潜力奖
最有团队奖
1 2 3 4 5
最具深度奖
最佳潜力奖
最有团队奖
1 2 3 4 5
最具深度奖
最佳潜力奖
最有团队奖
1 2 3 4 5
最具深度奖
最佳潜力奖
最有团队奖
三、深思明悟——
终途尚远、道阻且长
政治独立之路已然完成
发展中国家的出路
民族问题
前路维艰
沙特愿景2030
越南“革新开放”
中国制造2025
国际经济旧秩序
经济独立之路依然遥远
政局动荡
贫富分化
立新之成
发展中国家的出路
路在何方
从
卢旺达大屠杀到
非洲
明珠
中国智慧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民族复兴之路必然实现
七十七国集团(G77)
“一带一路”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摩洛哥
埃塞俄比亚
埃及
中国
印度
越南
伊拉克
黎巴嫩
叙利亚
墨西哥
【青春视角】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几个瞬间,人类群星闪耀,照亮了整个世界。在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过程中,同样涌现出众多为民主自由、国家发展而做出贡献的追光英雄。作为新时代青年,你将如何传承这种精神、勇担时代责任?请谈谈看法。
追光英雄
历史回眸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随后葡萄牙和西班牙侵入拉丁美洲,开始了拉美殖民统治时代。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争取独立运动兴起;从西班牙和葡萄牙统治下获得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后来又受到美、英等国的控制和掠夺。
二战后,美国逐渐加强了对拉丁美洲经济、政治以及军事上的控制。
捍卫民族主权
卡斯特罗
【观看视频——神入古巴革命】
①领导者?②胜利时间?③革命对象?④革命结果?
古巴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Cuba))
首都:哈瓦那 (La Habana)
国庆日:1月1日(1959年)
古巴革命胜利后,革命政府努力发展经济,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大庄园制,没收美国垄断资本家在古巴的工矿企业,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挫败了美国的封锁和雇佣军入侵,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我眼中的巴拿马运河------
【绘制年表——探寻巴拿马运河的前世今生】
先
巴拿马大事年表
1、1501年巴拿马沦为西班牙殖民地。
2、1903年11月3日在美国策动下巴拿马独立。
3、1903年美巴签订《巴美条约》,美国获得开凿运河和“永久使用、占领和控制”运河及运河区的权利。
4、1904年美国开凿运河,1914年完工,1920年正式开放。
5、1977年9月,巴美签署《巴拿马运河条约》。
6、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收回运河全部主权。
7、2017年6月13日,巴拿马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巴拿马领导人:托里霍斯
目睹一个外国国旗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谁能忍受这种屈辱呢?
既不左,也不右,走巴拿马自己的路。
2004年巴拿马英雄纪念碑揭幕,以纪念40年前因在运河区悬挂巴拿马国旗而被美国军警杀害的学生
1999.12.14. 巴拿马运河主权交接仪式
一支日益崛起的政治力量
“第三世界”这一概念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广为流传。通常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取得民族独立的发展中国家。
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水平上看,它们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正在奋起,正在发展,所以也称作“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
亚非拉奋起历程中,哪些瞬间让你印象深刻?亚非拉不断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亚非拉奋起历程中,哪些瞬间让你印象深刻?亚非拉不断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习近平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共4张PPT)
汇报
一战前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共性与差异
亚洲的
非洲的
觉醒
抗争
拉美的
独立
自身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土著集团的先进分子领导
民族独立成为其首要任务
资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
新的阶级力量参加斗争
进入民族民主革命阶段
经济具有较强的依附性
领导多是传统社会阶层
仍属于旧式的民族斗争
由于各个地区、国家的社会发展程度不平衡,外来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的新的经济因素或强或弱,阶级结构的变化有大有小,因而不同地区和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斗争水平高低各异,形式和性质也不尽相同。
教材中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表达的词语各有不同,请你简要分析原因?
探究对比
拉美的独立 亚洲的觉醒 非洲的抗争
原 因 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和灾难
特 点 范围广、时间长、成果丰硕 范围广、各国相互支持、彼此协作 有组织、规模大且持久的武装斗争
领导力量 土著地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 资产阶级、工农力量 力量多样,包括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
代表运动
意 义
海地独立、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的斗争、巴西建立共和国、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立宪革命
中国辛亥革命
埃及抗英斗争
苏丹马赫迪起义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
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探究对比(共4张PPT)
小组合作 成果汇报
之
殖民扩张中的方式和特点
材料一 18世纪中后期,英国加紧了对印度的侵略,蚕食土地,抢掠财富,扩大殖民地......1757年,克莱武指挥英国殖民军队侵占了孟加拉,放手让部下抢劫,他自己一人就从当地土王的金库中抢夺了价值23万英镑的金银财宝。……英国议会因克莱武“对国家作出巨大的贡献”对他予以表彰。据统计,1757—1815年间,英国从印度攫取的财富不下10亿英镑。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1页
材料二 ……农村村社赖以存在的基础——农业和手工业——两大支柱被摧毁,到19世纪中叶农村村社基本上瓦解了,英国价格低廉的工业产品很快占领了印度市场,传统的手工业部门被冲垮,印度也由棉纺织品的输出国变为输入国。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材料三 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庚子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
——陈争平《中国近代经济史教材》
直接掠夺财富(重商主义时代)
商品输出为主(工业资本时代)
资本输出为主(垄断资本时代)
请同学们以亚洲为例,思考: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方式有何变化?
根本原因:与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15世纪
新航路开辟
18世纪60年代
工业革命开始
早期殖民扩张
工业时期殖民扩张
垄断时期殖民扩张
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完成
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美洲沦为殖民地
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亚洲、非洲沦为殖民地
1. 15世纪末至18世纪中期,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推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主要目标是掠夺黄金和白银。
2.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欧美国家进一步对外殖民扩张,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推动了世界联系加强。
3. 19 世纪中期以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掀起了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具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②资本主义对当时来说具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产力的先进性。
特点:①殖民手段多样,殖民范围广泛,殖民体系遍及全球。
②明显的阶段性,殖民体系形成与世界市场形成同步;
③殖民国家增多,以欧洲国家为主导;
④殖民地政治的复杂性;殖民地经济的单一性和工业的落后性。
原因,特点(共5张PPT)
展示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拓展1】拉美民族运动的特点?
特点:
①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
②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的独立过程
③革命任务具有反封建反殖民压迫双重性
④由外来移民及其后裔领导
⑤独立后各国相继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迟缓,资产阶级还十分软弱,各国政权都落到了克列奥人(即土生白人)地主手中,殖民时期的封建结构被保存下来,大土地所有制得到继续发展。在整个19世纪,拉丁美洲各国大土地所有者兼并的土地等于以前3个世纪的总和。在巴西,有些地产面积和英国一样大,2000户地主占有的土地比意大利、荷兰、比利时、丹麦四国总和还大。墨西哥的纳瓦罗家族在1848年占有的土地竟达1600万英亩。
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各国(除巴西)形式上都建立了共和政治,颁布宪法、成立议会,但实际上都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普遍出现了军事独裁统治,即考迪罗统治,其实质是独立后的各国地主阶级借以维护其统治的一种工具。他们取得政权既非来自世袭,也不是通过选举,而是武装政变。据统计。墨西哥在1824-1848年间,发生约250次军事叛变,更换了31个总统。
1826—1850年,英国对拉丁美洲各国贷款和投资总额达1亿美元……1850年以后,英国在拉丁美洲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例如建筑港口、铁路、开辟轮船航线、低价收购土地和利用廉价劳动力开发矿产等。英国资本先后控制了巴西的棉花、阿根廷的谷物和肉类贸易,墨西哥的银矿生产以及大多数国家的交通、铁路和港口等企业。
军事独裁:阻碍资产阶级民主的实现
封建经济: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外部渗透:经济命脉受控,国家主权受威胁
◎詹姆斯·门罗
“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美国的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
【思考】概述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存在的问题
亚洲的觉醒(19世纪末20世纪初)
【拓展2】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特点:
(1)新兴的资产阶级掌握了革命领导权,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提出了革命纲领。
(2)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开始在不同程度上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
(3)各国的工农运动从自发斗争逐步转向自觉斗争,尤其是亚洲的工人阶级表现了革命的彻底性。
(4)亚洲各国革命者在斗争中相互支持、彼此激励,并开始进行联合尝试。
非洲的抗争
【拓展3】非洲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有何特点?
有组织、规模大、持久的武装反抗,甚至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卫国战争
规模
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是主要形式,斗争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主要是旧式民族运动
形式
领导力量多样,有宗教领袖、国王、资产阶级等;宗教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领导
反抗的过程和结果有所不同,但都是争取民族独立
结果(共7张PPT)
请 接 收
殖民体系下的
命运与走向
欧洲列强掌握“财富密码”的背后,是亚非拉人民的血与泪。
不
平
等
条
约
黑奴贸易!
奴役!
掠夺!
屠杀!
马克思: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拉丁美洲完全处于
欧洲列强的统治之下
柏林会议
欧洲列强瓜分非洲
鸦片战争之后
列强侵入中国
殖民体系基本形成
18
世
纪
20
世
纪
初
19
世
纪
19
世
纪
中后期
15
世
纪
末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拉开序幕
财富之线与罪恶之线
18世纪
美洲
非洲
亚洲
“破坏的使命”
“建设的使命”
19世纪
海地、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玻利维亚等国纷纷独立
印度反英斗争
中国义和团运动
埃及抗英斗争
苏丹马赫迪起义
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启·迪
号·角
鼓·舞
黑暗与曙光交织的时代
独立风暴席卷大地
反抗之光点点闪烁
发愤冲决殖民堤坝
亚
非
拉
反
殖
民
进
程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以亚洲为例,全面理解“双重使命学说”
殖民主义对被统治国家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殖民主义对被统治国家既有破坏又有改造作用。一方面,殖民统治把被统治国家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在摧毁这些国家现有文明、财富的同时,会瓦解这些国家自然经济的根基,使旧社会结构瓦解。这是破坏性使命的含义;另一方面,在宗主国工业有相当发展后,殖民剥削也必然要不自觉地起一种建设性作用,为建设使命的含义。“双重使命”是同一方向的两个步骤,是破和立的关系。
一边是殖民者暴力劫掠巨额财富
一边是船舱里奴隶的血和泪
一边是殖民地政经发展畸形
一边是西方列强经济的快速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主宰、掠夺奴役亚非拉人民的不平等体系
西方列强
破坏性:
引发激烈争夺,导致冲突战争
建设性:
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转型
亚非拉
破坏性:
带来沉重灾难,导致贫困落后
(客观)建设性:
冲击落后体制,传播资本主义文明
世界
建设性:
世界市场与整体世界形成
破坏性:
西方文明中心化与非西方文明边缘化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国际秩序霸凌)(共4张PPT)
汇报 来啦
从美国对外政策看殖民国家间的矛盾及冲突
1823年,美国第5任总统门罗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美国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1904年美国第26任总统罗斯福提出和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主张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循规蹈矩”,听命于美国。
20世纪初美国第27任总统塔夫脱提出“用美元代替子弹”,鼓励和支持银行家扩大海外投资,以实现向外扩张的外交政策,将附带苛刻条件的投资渗透进拉美。
从柏林会议看殖民国家间的矛盾及冲突
从德国扩张野心看殖民国家间的矛盾及冲突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美德力量对比排名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6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1 2 3 4
191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3 4 1 2
1910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1 2 4 5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仲裁裁定
新的外交手段
将你的麻
烦(问题
)
告诉警察
EUROPE
CHINA DAILY
0
☆
柏林会议
柏林会汉指1884年1月15用
也德国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