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根据今年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IOM)发布的《2024世界移民报告》显示:目前世界上的国际移民数量已达2.81亿国际移民,占全球总人口比重的3.6%。也就是说,大约在全球每30个人里面,就有1个人是移民人士。相较于30年前的1990年,当时国际移民数量为1.53亿,现已增加约1.28亿人。
《2024世界移民报告》出炉!?
这2.81亿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身份是什么?
第8课:现代篇——都市摩天楼里的多元文化
【课程标准】
了解现代世界各地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人口迁徙,认识人口迁徙对人类文化和变迁的影响以及人口迁移和移民社会中出现的文化认同问题。
第8课:现代篇——都市摩天楼里的多元文化
三、钢结构的灵魂战---谁的天空?谁的故乡?
一、玻璃幕墙下的折叠城市---经济引力与移民分层栖息?
二、水泥丛林里的文化嫁接--移民如何改写城市基因?
思考:古代、近代移民者的身份分别是什么?人口迁徙的方向分别是什么?
时间 类型 方向
公元前2千纪 游牧民族 东欧平原至西起欧洲东到印度
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8世纪 游牧民族 亚欧大陆北部到西迁,南迁
新航路开辟后 黑人奴隶 欧洲移民 非洲至美洲
欧洲至美洲
工业革命后 近代华工 欧洲移民 亚洲至美洲、大洋洲、东南亚
欧洲至美洲、大洋洲、亚洲
二战后 ? ?
20C70、80S以后 ? ?
方向: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国迁移。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地区迁移
方向:游牧区域向农耕区域
一、玻璃幕墙下的折叠城市---经济引力与移民分层栖息?
思考:现代社会的移民会以什么身份迁徙?迁徙的方向是什么?
游牧民族
黑人奴隶
欧洲移民
近代华工
2010 -2015年全球人口流动地图
蓝色:迁入地 红色:迁出地
根据地图并结合课本,思考:二战后人口迁徙的类型和方向?
时间 类型 方向
黑人奴隶
欧洲移民
非洲至美洲
欧洲至美洲
近代华工
欧洲移民
亚洲至美洲、大洋洲、东南亚
欧洲至美洲、大洋洲、亚洲
劳动力移民
亚非拉等至西欧、北美、大洋洲
(70、80S)非洲至中东;亚非至新兴工业国
劳动力移民
知识移民增多
东欧国家至西欧、北美
发展中国家留学生至发达国家
新航路开辟后
工业革命后
二战后
20C70、80S以后
方向: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国迁移。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地区迁移
方向: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人口迁徙
一、玻璃幕墙下的折叠城市---经济引力与移民分层栖息?
根据地图并结合课本,思考:现代社会移民的身份是什么?迁徙的方向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
(迁入地)经济发展需要
移民政策
(迁入地)政治局势
国际政治局势
近现代人口迁徙
(迁出地)政治经济局势
推
拉
推动
20C70、80S以后
合作探究一:二战后人口迁徙的的原因?
一、玻璃幕墙下的折叠城市---经济引力与移民分层栖息?
原因:
国际:经济全球化
迁入地:经济发达
政局稳定
移民政策
迁出地:经济落后
政局动荡
建筑是人口迁徙与文化交融的活化石,记录文明发展轨迹 。建筑风格不仅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历史、宗教和社会结构,还通过其独特的设计和构造,增强了文化认同,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
理论升华
第8课:现代篇——都市摩天楼里的多元文化
二、水泥丛林里的文化嫁接--移民如何改写城市基因?
二、水泥丛林里的文化嫁接--移民如何改写城市基因?
材料一:贝聿铭(美籍华裔土木专家)用苏州园林线条切割巴黎卢浮宫金字塔。
合作探究二:如何理解“城市像一块乐高积木板,移民把故乡的碎片(飞檐/香料摊/礼拜声)”拼进现代主义方格子。
1981年,法国总统密特朗直接委托贝聿铭设计卢浮宫改造,引发法国民众和专家们的质疑。面对这些质疑,贝聿铭在电视讲话中坚定地回应:“我来自拥有古老文明的中国,我的设计将始终尊重法国的历史。”1989年,改造后的卢浮宫获得全世界的高度评价,贝聿铭得到法国的认可和奖励。
材料二:唐人街中式牌楼,
传统建筑(岭南风格)
美国曼哈顿摩天大楼
华人移民迁徙美国,保留传统文化建筑,同时融入现代都市。
人口迁徙如同地球的“文化血液循环”,其方式越多元,文明肌体越具活力——理解迁移模式,实则是理解人类突破边界、重塑世界的永恒冲动。
迁徙是文明的催化剂还是文化的毁灭者?
第8课:现代篇——都市摩天楼里的多元文化
三、钢结构的灵魂战---谁的天空?谁的故乡?
同一城市,劳工宿舍无空调,8人挤在10平米房间,用桶装水洗澡。
迪拜的哈利法塔每增高1米,就有一名劳工因酷热晕倒;这里的七星级酒店每铺一块金砖,就有一名外籍工人被克扣工资。迪拜总人口中,外籍劳工占比高达88%
专家尖锐批评:经济学家萨米尔·阿明:“迪拜的经济奇迹,本质是新殖民主义的变种。”
迪拜的悖论警示全球:任何以牺牲人性为代价的发展,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正如一名巴基斯坦劳工的涂鸦所写:“我们的血是混凝土,但尊严永不凝固。”
案例1:迪拜劳工
迪拜本地人享受免费教育、医疗和免税政策,甚至能免费分得土地。但这一切都建立在外籍劳工的牺牲之上
思考:现代移民带来的问题有哪些?实质是什么?
案例2:洛杉矶暴乱
思考:现代移民带来的问题有哪些?实质是什么?
现代美国文化的特点:
“大熔炉”说反映了美国自建国以来形成的美利坚民族的统一性和美国主流文化的“一体性”。
“大拼盘”说反映了美国族群关系中长期存在的深层“矛盾”。
“多元”非“一体”
种族歧视、族群冲突
思考:当今移民国家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理?
新加坡文化的特点:
从小学开始,每一天早晨的晨会上,所有同
学都会在唱完国歌后宣读《新加坡国家信约》:
我们是新加坡公民,誓愿不分种族、言语、宗教,
团结一致,建设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并为实现
国家之幸福、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
思考:当今移民国家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理?
多元文化和谐发展,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推出各民族都能接受的国家意识和共同价值观
1991年,新加坡政府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推出了各民族不同信仰的民众均能接受的国家意识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小 结
古人类迁徙
推动地域文化形成与发展
亚欧游牧民族
新民族、新国家
近代迁徙
欧洲殖民扩张
新的族群形成
新的文化认同
地区文化重构
现代迁徙
经济全球化
跨国公司
全球劳动力
市场流动
移民文化
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包容性、凝聚性
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 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人口迁徙与文化交融的演进史,实则是人类从血缘部落---地缘国家--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升级。其核心矛盾永恒存在,当代人类的智慧,在于寻找动态平衡的第三条路。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
时间 类型 方向 原因? 影响?
公元前2千纪 游牧民族 东欧平原至西起欧洲东到印度
前2世纪到公元8世纪 游牧民族 亚欧大陆北部到西迁,南迁
新航路开辟后 黑人奴隶 欧洲移民 非洲至美洲 欧洲至美洲
工业 革命后 近代华工 欧洲移民 亚洲至美洲、大洋洲、东南亚 欧洲至美洲、大洋洲、亚洲
二战后 劳动力移民 亚非拉等至西欧、北美、大洋洲
20C70、80S以后 劳动力移民 知识移民 (70、80S)非洲至中东;亚非至新兴工业国; 东欧国家至西欧、北美。发展中国家留学生至发达国家。
方向:从宗主国向殖民地附属国。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地区
方向: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
作业布置:以“人口迁徙在文化交融与认同中的‘变’与‘不变’为题,写一则短文。
3.食物/生存---土地/矿产资源---经济利益
方向: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
1.技术决定交流深度:
古代马匹、车轮、帆船---区域交融
近代蒸汽船、铁路、印刷术---全球交融
现代互联网、航空、基因技术---实时全球文化杂交
4.被动迁徙----自愿迁徙
5.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对抗-----种族主义制度化----身份政治激化、恐怖主义
2.权力主导交融方向:
古代:点状接触--缓慢渗透
近代殖民:欧洲文化中心—边缘单项输出为主,强制文化认同。
现代:网状互动→双向重构
非西方文化反向传播,文明对话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