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3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3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4 09:0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标要求: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等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分析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通过了解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史实,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解,感受北伐将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团结合作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坚强意志。(家国情怀)
导入新课
1922年夏,李大钊到上海会见孙中山,讨论中国革命问题。孙中山热情邀请他加入国民党,李大钊表示自己已是共产党员。孙中山说,你尽管一面做共产党员,一面加入本党帮助我。于是,李大钊成为第一个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
思考:孙中山为什么邀请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 国共合作是如何实现的
上海孙中山故居会客厅
目 录
01
国共合作的实现
02
北伐胜利进军
03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感悟人生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原因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况国共合作的原因。
材料1: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材料2:“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议俄为师,断无成就。”——孙文
材料3:孙中山就是将共产党人作为救活垂危病人的新鲜血液,而将之输入国民党这一肌体中去的。 ——《宋庆龄选集》
①共产党需要同国民党合作,战胜强大的敌人。
②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屡遭挫折,国民党需要改组。
材料4:列宁领导的苏联也派人与孙中山联系,表示对他领导的革命斗争予以支持,并说服他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这些,使得处于困难和孤立境地的孙中山,豁然看到了光明。——陈伙成《国共合作北伐记》
③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
材料5:1922年6月15日 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主张》指出无产阶级在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必须用革命手段取消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肃清军阀,没收军阀官僚的财产,将他们的田地分给贫苦农民;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国民党等革命党派以及其他革命团体,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的双重压迫。
④根本原因:反帝反封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是国共两党的共同目标。
2.准备
1922年夏,李大钊到上海会见孙中山,讨论中国革命问题。孙中山热情邀请他加入国民党,李大钊表示自己已是共产党员。孙中山说,你尽管一面做共产党员,一面加入本党帮助我。于是,李大钊成为第一个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孙中山为什么邀请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 国共合作是如何实现的
中共三大
时间:
地点:
内容:
1923年6月
广州
(1)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2)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4)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统一战线就其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政治联盟或联合。
国共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3.实现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地点
中共代表
主要内容
意义
1924年1月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广州
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孙中山与代表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李大钊
林伯渠
毛泽东
瞿秋白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材料1: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国民革命,是指1924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国民大革命运动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有农民运动、工人起义和北伐战争等,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运动中的高潮事件。
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顺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在民生主义中确定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会后不久,孙中山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经过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被称为“新三民主义”。
旧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材料2: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
4.成果
黄埔军校的建立
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时间
地点
领 导 人
意义
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军校总理:孙中山
党代表:廖仲恺
校长: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孙中山
蒋介石
周恩来
材料3:“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材料4:革命者来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黄埔军校旨在培养不畏牺牲、有革命理想、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军人即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①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特点:政治教育与军事教育并重。




黄埔军校的人才
李宗仁
校务委员
白崇禧
校务委员
李济深
教练部主任
叶剑英
教授部副主任
陈毅
武汉分校政治部主任
聂荣臻
政治教官
何应钦
战术总教官
老 师
陈赓 1期
左权 1期
胡宗南1期
黄维 1期
杜聿明1期
优 秀 学 员
赵一曼6期
林彪4期
朱德 彭德怀 林彪 刘伯承 贺龙 陈毅 罗荣桓 徐向前 聂荣臻 叶剑英




黄埔军校为什么可以培养这么多人才?
材料5:节选自《莫斯科与黄埔军校的建立》
1924年,建校苏联即派出教官;
1925年,苏联向黄埔军校派出200人教官团;
1925年苏联援助10万卢布,后又追加45万卢布;
从1925—1927年,苏联共计援助260万卢布;
1924年,苏联援助步枪8000多支,子弹400万发;
1925年,苏联再次援助20, 000支步枪;
共产党在黄埔军校帮助建立政治部;
共产党员组织军校学生开展军政训练;
由优秀共产党员为军校制定和实施了科学的教育目标。
苏联
中国共产党
+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享年59岁。
孙中山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和平、奋斗、救中国。”
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感悟人生
二、北伐胜利进军:
1.开始
为了统一全国,1925年7月,在广州正式成立了国民政府,汪精卫任主席。国民政府将所辖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计划北伐。
材料7:国民革命,指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国内革命战争。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正式北伐。图为誓师大会,台上左一为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材料8: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2.概况
时间
目的
总司令
主要对象
主要战场
著名将领
著名战役
推进路线
战绩
1926年7月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蒋介石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湖南、湖北
叶挺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珠江流域
长江流域
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吴佩孚
兵力20万
孙传芳
兵力20万
张作霖
兵力35万
国民革命军兵力10万




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广东惠阳客家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 、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早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曾任孙中山警卫营营长。1924年赴苏联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作为北伐军的主力先锋,叶挺率领的独立团所向披靡,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美誉。叶挺也因此成为北伐名将。
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 1946年4月8日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
3.胜利原因
结合材料,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材料9: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合作,发动了1924~1927年的革命。……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这是两党结成了统一战线的结果。——《毛泽东选集》
材料10:根据敌我双方的军力情况,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首先以主力指向湖南、湖北战场……再集中兵力转向东南各省……最后进入长江以北地区。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11: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援助,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12:叶挺独立团一营接受攻打武昌任务后,全营官兵都很高兴。第一营大部分官兵都自动给家里写信,留下自己的物品。第一营官兵在攻城时个个奋勇杀敌,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在北伐先锋叶挺独立团,有85%的官兵是共产党员。——《铁军的秘密》
材料13:组织起来的农民……为北伐军递送情报和充当向导支援北伐军。……上海市内的共产党领导人在争取群众的支持下……起义导致数十万工人进行政治性斗争……——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14:从军队数量说,北洋军阀大大超过了国民革命军。但他们反动腐朽,祸国殃民,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三大派之间矛盾重重,不可能协同作战。——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都武汉
1927年1月武汉民众欢庆北伐胜利和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国共两党合作,齐心协力(根本原因)
北伐目的明确,方针正确
北伐将士英勇作战,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北伐具正义性,广大工农群众支持
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北洋军阀不得民心,各自为战
4. 工农革命运动
农民运动
湖南农民协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群众组织)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地主,土豪,劣绅被打倒,农会成了唯一的权力机关,封建势力被极大地遏制。
材料15:
材料16:农民运动:湖南农民协会组织会员人数由107万增至200万。
湖北农民协会组织会员人数由3万增至20万。
工人运动
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农民运动讲习所
农民运动讲习所是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学校。北伐军占领武汉后,1927年3月至6月,在武昌举办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在这一时期,其他许多地方如广西、湖南、福建等也举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或农民运动讲习班。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主要由毛泽东主持实际工作,农讲所教员大多由共产党人担任,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农运的发展。
材料17:
感悟人生
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材料18: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内部反动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毛泽东《“糟得很”和“好得很”》
材料19:目前农民运动的兴起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材料20:在北伐节节胜利的时候,帝国主义日益不安……力主拉拢蒋介石为帝国主义“维持秩序”,“镇压暴行”,并帮助蒋介石巩固地位.帝国主义列强公然鼓动蒋介石“迅速而果断地行动起来”,“使长江以南地区免于沦入共产党之手”。——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①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②帝国主义为确保在华利益分裂国共


(1)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另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政府。
上海街头悬挂被杀害者的头颅
上海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蒋介石下令大肆捕杀共产党和革命人士
(2)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会议,决定“分共”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材料21:宁可枉杀千人,
不可使一人漏网。
——汪精卫
材料22:在国民党的残暴统治下,大批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工农群众和其他革命者、民主人士被杀害。从1927年到1928年上半年,就有33万多人被杀。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李大钊就义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策划上海流氓武装袭击工人纠察队。随后,蒋介石军队以“工人内讧”为由,强行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枪支,打死打伤工人300多人。第二天,上海工人举行总罢工,十几万工人、学生、市民上街游行。游行队伍在宝山路遭到蒋介石军队血腥屠杀,死亡100多人。蒋介石下令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几天内,就有300多人遇难,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




为什么会出现“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
北伐战争和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严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三者形成了反革命力量,支持国民党右派破坏革命;
共产党力量的壮大引起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的不满,欲排挤共产党以实现军事独裁。蒋介石成为帝国主义在华新的代理人。




李大钊,字守常,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人。李大钊在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面前,严守党的机密,始终坚贞不屈。4月28日,奉系军阀对李大钊等人处以绞刑。李大钊慷慨激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之后第一个走向绞刑架,慷慨赴死,表现了对党无限忠诚的崇高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陈延年(陈独秀长子)
(1898年—1927年)
陈乔年(陈独秀次子)
(1902年—1928年)
材料23:1927年春夏,国民党清党反共,国共合作关系宣告破裂。国民党随后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共产党则转入地下。对中共来说,大革命已经失败。革命失败,责任谁负?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应负而不负,只好让陈独秀“背黑锅”,当替罪羊,将全部责任加诸陈独秀一身,并命名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投降主义”,被撤职。陈独秀深感冤屈却无处申诉。
——《一位悲情的革命家》
2.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927年4月18日
蒋介石
南京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时间
人物
地点
性质
统治政策
“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
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1912.4
1912.1
1949
1927
1927年的中国局势
宁汉合流
1927年形势
国民政府
张作霖
3.二次北伐与统一
(1)1928年4月,蒋介石继续北伐
(2)1928年6月,北伐攻占北京
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
张作霖退回东北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3)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
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至此,北洋军阀政府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1925年7月
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称“宁汉合流”
汪精卫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
1927年
1927年4月18日
1928年底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全国
1927年9月
南京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
材料24:日本帝国主义者已摸清革命内部的矛盾和蒋介石的真实态度…力主拉拢蒋介石为帝国主义“维持秩序”,并帮助他巩固地位。——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25:“1926年9月,英国军舰公然炮击进攻武汉的北伐军……各帝国主义集结在上海……随时准备进攻北伐军。”
材料26:共产党在陈独秀的领导下,下令将工人纠察队全体解散,所有枪支交存国民党政府,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北伐胜利:
北伐的目的是打到北洋军阀,实现了全国统一。
国民革命失败:
旧北洋军阀被打垮,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失败原因:
客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帝国主义的干涉。
主观:共产党缺乏革命经验;共产党没有独立的革命武装。
教训:
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启示: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合作才能共赢。
课堂总结
兴起
失败
国共合作实现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高潮
北伐胜利进军
国民革命(1924-1927)
国民党一大
召开
创建黄埔军校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分共”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