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塑造地表的巧手 》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湘教版科五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5《塑造地表的巧手 》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湘教版科五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14 14:4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5《塑造地表的巧手》
一、知识盘点(每空1分,共20分)
1. 塑造地表的力量分为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两大类,二者共同雕刻着地球的面貌。
2. 流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方式改变地表形态,黄河下游的“地上河”就是其________作用的产物。
3. 风力既可把岩石“________”成蘑菇石,也能把沙粒“________”成沙丘。
4. 冰川像巨大的________,在移动过程中刨蚀出________谷,又在末端留下________碛。
5. 海浪日复一日拍击岸边,形成________、海蚀洞,最终崩塌成________。
6. 植物根系的“________”作用能把岩石胀裂,而苔藓分泌________加速岩石分解。
7. 人类活动也是塑造地表的“巧手”,例如修建________可截断河流,开采________会留下矿坑。
8. 在自然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外力往往需要漫长岁月,而一次地震或火山喷发却能在瞬间改换新颜。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 )9. 下列地貌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的是
A. 沙丘 B. 三角洲 C. 峡谷 D. 冰斗
( )10. “风蚀蘑菇”主要出现在
A. 湿润地区 B. 干旱地区
C. 高纬冰川区 D. 热带雨林
( )11. 冰川搬运的物质最终沉积形成
A. 冲积扇 B. 冰碛垄 C. 河口三角洲
风蚀柱
( )12. 下列人类活动中,最能体现“塑造地表巧手”的是
A. 砍伐森林 B. 修建梯田
C. 排放废气 D. 捕捞鱼虾
( )13. 海浪侵蚀海岸形成的典型地貌为
A. 海蚀柱 B. 沙丘
C. 峡谷 D. 冰斗
( )14. 植物根系对岩石的作用属于
A. 物理风化 B. 化学风化
C. 生物风化 D. 机械搬运
( )15. 下列现象全部属于沉积作用的是
A. 峡谷加深 B. 河口三角洲扩大
C. 岩石裂解 D. 蘑菇石形成
( )16. 在黄土高原修筑梯田主要是为了
A. 增加旅游景观 B. 减少流水侵蚀
C. 提高风速 D. 方便采矿
( )17. “水滴石穿”主要体现了流水的
A. 化学溶蚀 B. 机械侵蚀
C. 搬运作用 D. 沉积作用
( )18. 下列人类活动可能加剧地表侵蚀的是
A. 退耕还林 B. 修建水库
C. 过度放牧 D. 铺设草皮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 )19. 风力只能侵蚀岩石,不能沉积沙粒。
( )20. 冰川移动速度极慢,因此对地表几乎没有影响。
( )21. 海浪侵蚀与潮汐涨落无关。
( )22. 植物根系扩大岩石裂缝属于生物风化。
( )23.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 )24. 流水搬运物质的颗粒总是从大到小依次沉积。
( )25. 修筑梯田既利用又改造了地表形态。
( )26. 风蚀柱与风蚀蘑菇的成因完全相同。
( )27. 石灰岩易被流水化学溶蚀,形成喀斯特地貌。
( )28. 一次暴雨就能在山前形成冲积扇。
四、实验与探究(共30分)
(一)模拟流水侵蚀实验(10分)
29. 实验目的:探究流速与侵蚀强度的关系。
30. 实验材料:长水槽、细沙、小石子、________、量筒、记号笔。
31. 实验步骤:
(1) 在水槽一端铺设5 cm厚的沙石混合物,形成________度斜坡;
(2) 用不同流量的水(200 mL/s、400 mL/s)冲蚀5分钟;
(3) 测量并记录________和________的变化。
32. 实验现象:流量越大,沟谷________,沉积物________。
33. 实验结论:流速越大,流水侵蚀作用越________。
(二)风的力量——吹沙实验(10分)
34. 实验目的:观察风力搬运和沉积过程。
35. 实验器材:透明盒、干沙、小风扇、________。
36. 实验步骤:
(1) 在盒中均匀铺2 cm干沙,一端放置________作为障碍物;
(2) 用弱、中、强三档风吹2分钟;
(3) 测量沙粒在盒内的________分布。
37. 实验现象:风速越大,沙粒搬运距离越________,障碍物背风侧出现________。
38. 实验结论:风速影响搬运距离,障碍物后形成沉积。
(三)校园地表变化微调查(10分)
39. 调查目的:发现校园内“塑造地表巧手”的证据。
40. 调查工具:记录表、相机、________、卷尺。
41. 调查内容:
(1) 测量雨季前后操场边排水沟________的变化;
(2) 记录墙角________裂缝是否扩大;
(3) 拍摄新出现的________或________痕迹。
42. 调查结论:________作用正在悄悄改变校园地表。
43. 改进建议:在排水沟旁________,减少侵蚀。
五、综合应用(共20分)
44. 读图分析:某河流景观示意图(文字描述)
(1) 指出图中A、B、C三处分别代表的地貌名称。(3分)
(2) 简述A地貌的形成过程。(3分)
(3) 若上游修建水库,对C地貌可能产生什么影响?(2分) 45. 情景讨论:
某山区计划开发旅游,需在峡谷中建玻璃栈道。
(1) 开发前需要进行哪些地表稳定性评估?(写出两项)(4分)
(2) 如何在开发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出三条措施)(6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知识盘点
1. 内力;外力
2. 侵蚀;搬运;沉积;沉积
3. 磨蚀;堆积
4. 锉刀;U形;终碛
5. 海蚀崖;海蚀拱桥
6. 根劈;有机酸
7. 大坝;矿产
8. 风化;侵蚀;沉积
二、选择题
9.C 10.B 11.B 12.B 13.A 14.C 15.B 16.B 17.B 18.C
三、判断题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四、实验与探究
30. 可调节水阀
31. (1) 15° (3) 沟谷长度;深度
32. 加深;增多
33. 强
35. 小石块
36. (1) 铅笔 (3) 厚度
37. 远;沙丘
40. 记号笔
41. (1) 深度 (2) 砖缝 (3) 冲刷;剥落
42. 流水
43. 种草植树
五、综合应用
44. (1) A冲积扇;B河谷;C三角洲(3分)
(2) 山区洪水携带大量砾石泥沙,出山口后流速骤减,碎屑沉积形成扇形堆积体。(3分)
(3) 水库拦沙导致下游泥沙减少,三角洲可能停止增长甚至萎缩。(2分)
45. (1) 岩体风化程度调查;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估(合理即可,每项2分)
(2) ①采用轻型结构减少开挖;②设置排水系统防止冲刷;③施工后及时植被恢复;④定期监测维护;⑤限制游客数量(任写三条得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