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下)期末学业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龟裂(gui) 绌劣(zhuō) 矗立(chù) 格物致知(zhì)
B.追溯(sù) 绚丽(xuàn) 翩然(piān) 相辅相成(chéng)
C.归省(shěng) 苍劲(jìng) 霎时(shà) 名辐其实(fù)
D.浮躁(zào) 冗杂(yǒng) 宣腾(xuān) 轻歌曼舞(màn)
2.(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历史悠久的书法艺术,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 的中华美学精神。 是修长匀称的篆书、蚕头燕尾的隶书,还是狂放洒脱的草书、 的楷书,都体现了中华文化之美,具有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重要作用。因此,经典书法作品已成为学校开展德育、美育的重要 。
A.丰厚 无论 井然有序 方式
B.丰满 尽管 方正规矩 载体
C.丰满 尽管 井然有序 方式
D.丰厚 无论 方正规矩 载体
3.(2分)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 )
你的第一场阅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口也许是求知若渴的懵懂青春,也许是笃行精进的挑灯夜读……当你沉浸其中,感受阅读带来的能量,你能听到雨打芭蕉、花鸟蝉鸣,你能看到苍山万物与大地同辉。在书里,你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隅天地。它记载了宇宙运行的奥秘,①可以触及每一个自由的心灵;它藏有包罗万象的文明与智慧,②引发了对未来的无尽想象口它带你纵观世界体察万物,③延展人生的深度和厚度。去读书吧,这是与自己对话的最好方式。去读书吧,诗和远方一定不远……
A.“什么”“自己”词性不同,“懵懂青春”“宇宙运行”短语类型不同。
B.选文中两个口处应填入的标点符号分别是:逗号、句号。
C.画横线的句子中,“看到”作谓语,“苍山万物与大地同辉”作宾语。
D.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各句排序正确。
4.(5分)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的《逍遥游》。
B.铁头老生,是《社戏》里提到的人物。老生,戏曲行当之一,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小旦”“小丑”“老旦”也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年轻女子、滑稽人物、老年女子。
C.《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D.《格列佛游记》中,大人国里“高跟党”和“低跟党”的争斗,滑稽中充满讽刺意味。
(2)(3分)名著阅读
某中学要举办“阅读经典,走近英雄”名著阅读分享活动。
【片段一】
A说:“……现在全世界都燃起了熊熊烈火,奴隶们起来造反,他们要推翻旧世界。但是干这种事需要的是勇敢的阶级弟兄,而不是娇生惯养的公子哥;需要的是能够坚决斗争的钢铁战士,而不是那种遇到打仗就像蟑螂见到阳光马上往墙缝里钻的软骨头。”
【片段二】
一个星期后,第一次投入战斗,B就倒在了乌克兰秋天的原野上。
远处飞来一颗流弹,中弹后他哆嗦了一下。他向前迈了一步,胸口火辣辣地疼,仿佛被撕裂了一般。他没有喊叫,身子晃动了一下,双臂张开又合抱起来,紧紧捂住胸口,随后弯下腰,仿佛要一跃而起似的。他那僵硬的身体栽倒在地上,那对蓝色的眼睛定定地凝视着无边无际的原野。
【片段三】
1927年,C已全身瘫痪,接着又双目失明,肆虐的病终于把这个充满战斗激情的战士束缚在床榻上了。他也曾一度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他很快从低谷中走了出来。这个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并且没有丝毫写作经验的人,开始了他充满英雄主义的事业——文学创作。
阅读以上片段,你想分享ABC中哪一位英雄?他叫什么名字?请结合选段中的情节说说你的分享理由。
5.(6分)古诗文默写。
(1)蒹葭萋萋, 。(《诗经 蒹葭》)
(2)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水击三千里, 。(《北冥有鱼》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虽有嘉肴》)
(5)《桃花源诗》用“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表现桃源人们的幸福生活,《桃花源记》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句“ , ”。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3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题。
甲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乙
野老歌①
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②。
西江贾客③珠百斛④,船中养犬长食肉。
【注释】①野老歌:一作《山农词》。②橡实:橡树的果实,荒年可充饥。③贾客:商人。④斛:容量单位。
6.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运用肖像描写,体现出劳动者生活的艰辛。
B.乙诗“岁暮锄犁傍空室”中,一个“空”字体现了老农辛苦一年,却颗粒无收,一无所获。
C.甲诗通篇叙事,乙诗则叙议结合,两首诗歌都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D.甲、乙两诗都运用对比,甲诗有卖炭翁与宫使的对比,乙诗还有人狗对比的悲惨情形。
(二)(14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晋平公浮①西河。中流而叹,曰:“嗟乎!安得贤士与共此乐乎?”船人固桑②进,对曰:“君言过矣。夫剑产于越,珠产于江汉,玉产于昆山。此三宝者,皆无足而至。今君苟好士,则贤士至矣。”平公曰:“固桑,来。吾门下食客三千余人,朝食③不足,暮收市租④;暮食不足,朝收市租。吾商可谓不好士乎?”固桑对曰:“今夫鸿鹄高飞冲天,然其所恃者六翩⑤耳。夫腹下之毳⑥,背上之毛,增去一把,飞不为⑦高下。不知君之食客六翮耶将腹背之毳也?”平公默默而不应焉。
(选自《新序 杂事一》)
【注释】①浮:行船,这里指乘船在水上游览。②固桑:人名。③朝(zhāo)食:早饭;下文“暮食”指晚饭。④市租:指市场交易税。⑤六翮:鸟类双翅上的正羽。毳(cuì):鸟兽的细毛。⑦不为:指不影响。
7.选出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得贤士与共此乐乎
B.食不饱,力不足/皆无足而至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吾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D.策之不以其道/背上之毛
8.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分)
②今君苟好士,则贤士至矣。(3分)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不 知 君 之 食 客 六 翮 耶 将 腹 背 之 毳 也?
10.甲乙两文的统治者在对待人才上,有什么不同?(4分)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8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沈阳有着悠久的历史,七千多年前,有中华民族的分支先民在此农耕渔猎,繁衍生息,创造出新乐文化。公元前300年,燕国将领秦开率军驱逐东胡,在此地筑候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沈阳隶属辽东郡望平县。两汉时期,已有史书称之为“候城”,隶属汉辽东郡望平县,为辽东郡中部都尉的治所。唐代时期,属于安东都护府“沈州”。金朝时期,完颜阿骨打攻占沈州,沿用“沈州”之名。元朝元贞三年(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沈州为沈阳路,归辽阳行省管辖。从此,“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于史料上,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
(《辽宁省志 文化志》)
【材料二】
“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2023年辽宁旅游宣传口号新鲜出炉。它包含以下三重意蕴:其一,辽宁山好水好、风光壮丽,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其二,辽宁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人文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其三,辽宁人重情重义、真诚热情,敞开怀抱喜迎八方来客。
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假日,沈阳真正成为黄金周期间的明星城市了,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219.55万人次。节日期间的沈城到处都是人山人海的热闹景象,沈阳的美食文化也吸引很多游客前来品尝,例如沈阳的烤肉、“老四季鸡架”、东北炖菜等都是人们必尝的美食。
(选自《辽宁日报》)
【材料三】
沈阳著名景区
景区 简介
新乐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聚落遗址。经过五次发掘发现新乐下层房址遗迹44处,出土各类遗物3000余件。新乐遗址的发现将沈阳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上溯到七千多年前,填补了辽河下游地区早期人类活动的空白。
沈阳故宫:始建于清太祖天命十年,建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总占地面积63272平方米,建筑面积18968平方米。它不仅是中国仅存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关外唯一的一座皇家建筑群。
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是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张氏帅府始建于民国三年,总占地3.6万平方米,建筑风格有中国传统式、中西合璧式、罗马式、北欧式、日本式。主要有大青楼、小青楼、西院红楼群及赵四小姐楼等建筑。
沈阳冰雪大世界:通过几年来的打造,现已发展成为雪地摩托车、雪上飞机、马爬犁等20余个冰上娱乐项目,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冰上娱乐活动;雪上活动区在开展高山滑雪、雪圈等项目的同时,又打造了U型槽、猫跳等项目,极大地丰富了冰雪旅游活动的内容。
沈阳老北市:最早可追溯到1636年,皇太极敕建莲花净土实胜寺,到现在已有近400年的渊源。与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因庙而兴,被誉为沈阳民俗文化的“清明上河图”。如今老北市被打造成东北首个24小时不夜城,凤舞老北市一度引爆全网。这里延续着盛京文化香火,吸引中外游客打卡流连。
【材料四】
2023年沈阳再次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沈阳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化的城市风貌。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沈阳注重城市更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因此沈阳再次获此殊荣,这不仅是对沈阳这座城市的肯定,也是对沈阳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认可。
总之,沈阳被选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是对沈阳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肯定。这将激励沈阳继续努力提升城市品质和人民幸福感,打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
(《瞭望东方周刊》)
11.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唐代时期,沈阳属于安东都护府“沈州”。金朝时期,归辽阳行省管辖,不久改沈州为沈阳路。从此,“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于史料上。
B.新乐遗址的发现将沈阳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上溯到七千多年前,它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母系氏族聚落遗址。经过五次发掘出土各类遗物大约3000件。
C.2023年沈阳再次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殊荣,这不仅是对沈阳这座城市的肯定,也是对沈阳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认可。
D.沈阳真正成为黄金周期间的明星城市了,累计接待国内国外游客1219.55万人次,沈阳的烤肉、“老四季鸡架”、东北炖菜等都是人们喜欢的美食。
12.沈阳可以游玩的景点不胜枚举,请结合下面三位好友的要求,你变身为“小导游”,根据材料三的内容,为他们中的一位推荐符合其旅程的景点,并阐述理由。(3分)
小青:来自广东,喜欢运动,没见过东北的大雪。
小兰:来自西安,喜欢历史,想了解七千多年前的沈城。
小米:来自宁夏,曾经去过北京故宫。
13.材料二中,2023年辽宁旅游宣传口号新鲜出炉: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该宣传语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请分别从内容、结构、语言方面分析它的精妙之处。(3分)
(二)(17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老汪和他的街道
秦亮
①刺骨的风刮过布满枯叶的街道,卷起“飒飒”声响。大街上行人或急匆匆地跑着,或优哉地踱着步,每个人都怀揣着不同的心事。每个人都追逐着不同的梦。但当冷风再次呼啸而过,所有人又不约而同裹紧了身子。明明昨日还有小孩穿着单衣在路上玩耍,今天的天气却如此让人难以忍耐,但不论怎么说,人们都清楚知道,寒冬确实来到了这条街道。
②清晨,远处的天际泛起江霞,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土地上,这条街道就从沉睡中苏醒了。走出小区,沿着马路走向公交车站,街边排列着一个个早点小摊,炸油条的“滋滋”声不绝于耳,蒸笼里的热气一冒出蒸笼就化作一团团白雾,还有一个个小板凳立在各个摊位前,那些都是“小面”摊子,行色匆匆的人们总会被高汤的香气吸引,忍不住停下脚步端上一碗“小面”,开始“哧溜哧溜”地吃起来。湿面烫上两分钟,加上特制香料熬煮成的红汤,撒上一把绿油油的葱花,小街人们的一天便从一碗红绿相间的小面开始。
③街道的尽头是一个十字路口,一位穿着志愿者红衣的老伯正站在马路上,手持一把小旗,不时地吹两声口中的哨子。
④那是老汪,听周围的街坊邻居闲聊时了解到的,他也住在这条街道,自春天以后,就自愿来到这里做起了交通协管员的志愿工作。人们都很纳闷:你说他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不在家里好好待着享清福,成天到马路上风吹日晒的,真不知道他脑袋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当有人好奇这么问起他的时候,他总是笑呵呵不说话,才经历一个炽夏的脸庞显得黝黑泛光。
⑤他每天天不亮就到这儿了,然后每天下午五点才回家,天知道他每天起床有多早。话虽如此,可老汪的人缘并不好,街道的大妈闲聊时总会不时地提起他,仿佛每次聊天里,不对老汪的行为批判一遍就会少了些什么。
⑥至于原因嘛,大概跟他古板的性格有关。老汪所在的路口车流量和人流量都比较大,在老汪上岗之前,时不时会发生车辆剐蹭行人的事件。归根结底,跟这边的交通信号灯设置有关,为了防止交通堵塞现象的出现,有关部门把人行道的绿灯时间设置很短,往往错过一个15秒的绿灯,你就不得不再等待个一分半,对于赶时间的、特别是早上赶公交的上班族来说,这谁等得起啊!左看看,右盼盼,只要见没啥车了,管他是不是红灯,低头就直接闯过去。
⑦可老汪就见不得这样的不文明行为,上岗第一天就把一个个赶去接小孙子、小孙女的大妈拦在了路边,说什么都不让她们过去,还不依不饶地拉着她们一顿批评教育:“你晓不晓得啥子叫作行人基本礼仪?你晓不晓得闯红灯有危险?你晓不晓得这个地方以前出了好多事故?车儿开过去开过来的,你是拿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在开玩笑,你们也是这么大的人了,晓得事情的厉害。”老汪一边说着,一边指着车来车往的马路,严肃的脸上不带一丝笑意。
⑧不仅如此,等待红灯的时候一直盯着手机也不为老汪所接受,只要让老汪看见了,那就是一顿批评教育。这下可好,几天过去,老汪就把周边的街坊得罪了个遍,自此,老汪成了周围大妈的心头之“恨”,一个个巴不得老汪早点走人。
⑨可是第二天还是能看见老汪站在路口旁,还是对于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零容忍。最开始的那个月,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老汪在路口“教育”人,看到这一幕,周围的人都在暗暗发笑。你惹谁不好,偏偏犯在老汪的手里,不知道老汪出了名的油盐不进吗?笑归笑,但自那以后,街道的人们都熟知了老汪的怪脾气,都不愿去找老汪的不快。
⑩日子一天天过去,在这个路口低头横闯红灯的人变少了,人车事故发生的频率也降低了。街道居民的心里都对老汪报以感激之情,也少有大妈议论老汪的不好,反而夸他无私奉献的居多。
有次老汪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出现在路口,下次他值班的时候,就会有不少人专程守在路边向老汪嘘寒问暖,还有人专门给老汪送了一个小椅子,怕他站久了对脊椎不好。对此,老汪自是哭笑不得,不得已向人们一遍又一遍解释:“谢谢大家的关心。不过我真的没事儿,只是因为家里。”
进入隆冬,天气越发寒冷,白天的时间也变得越来越短,公交车发车的时间没有改变,街道的人们却都不自觉地将出行的时间延后了一些。
还是一个清晨,天还没亮,阳光不见踪影。乌云却在天空堆积,而后便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老汪早已经来到了平时值班的路口,滴滴哒哒的雨声在街道回荡,无人的街道显得有些寂寥。
裹着大衣的老汪在路灯的照耀下更显肥大,他戴着一顶厚厚的帽子,是那种可以盖着耳朵的。街道刮过的冷风如刀子般锋利,把老汪的脸庞割得通红,好似一条条血迹。
可能是没来得及吃早餐吧,只见他从平时背的黑色双肩包里掏出几个热气腾腾的包子,估计是来的时候在街边的早点摊那买的。紧接着老汪又戴上了一副宽大的手套,捧着包子一口一口地吃着,不时从口中哈出的热气在空中瞬间冷凝成了白雾,快速地吃完了包子,缓缓拧开保温杯盖子,小心喝上两口热水。老汪布满皱纹的脸上顿时露出一丝惬意。沧桑的眼中再次换发光彩。
紧接着,老汪挺了挺略带佝偻的身躯,收起保温杯,将双肩包挂在了路口的户外遮阳伞上,披上他的小红马甲,戴上一个小小的哨子,又从包里拿出一面指挥旗,便直直地伫立在了马路一侧,等待着街道的苏醒。
街道慢慢复苏,车辆渐渐变多了,碾过马路时,溅起一串水花。人们撑着各色的伞陆陆续续地到达那个由老汪把守的路口。街道的人们都已经熟知老汪的品格,都老老实实地在斑马线前等候着绿灯。随后,红灯变绿灯,只听连绵不绝的雨声中传出一声刺耳的哨响,人们便井然有序地通过了路口,住在这条街道的人都挥手向老汪打招呼,向这位无怨无悔地守护了他们一个春秋的老者致谢。老汪口含哨子,手持小旗,向跟他打招呼的人一一回以微笑,老汪一天的工作这才开始了。
日暮时分,持续半日的细雨终于停了,深橘色的余晖从天空倾泻进来,街道上密密麻麻的摊点都淹没在建筑的阴影里。马路上一片静谧,仿佛时间的流逝都变得迟缓了,雨后的街道散发着粼粼波光,所有的颜色都在天上汇成水彩的丝带,空气如薄荷般清爽,路旁榕树的新绿在微风中荡漾。
老汪站在遮阳伞下,看着街道无声无息地改变,他忽然察觉到,寒风凛冽的冬天结束。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4.阅读选文⑦~ 段,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事件 街道居民对老汪的感情
① 怨恨
路口闯红灯的人变少,事故发生的频率也降低了。 ②
③ 关心
住在这条街道的人们通过路口时都挥手向老汪打招呼。 ④
15.选文为什么写老汪的人缘不好,成了周围大妈的心头之“恨”?(3分)
1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 段画线的句子。(3分)
街道刮过的冷风如刀子般锋利,把老汪的脸庞割得通红,好似一条条血迹。
17.选文第 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老汪布满被纹的脸上顿时露出一丝惬意,沧桑的眼中再次焕发光彩。
18.请分析选文第 段画波浪线句的含义。(3分)
(三)(11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树叶为何天冷才变红?
①眼下,多地出现漫山红叶的美景,令人赏心悦目。为何天变冷树叶才会变得有红有黄、色彩斑斓?原来,树叶变色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光照和气温条件起着重要作用。
②深秋到初冬时节,白昼缩短、日照减少、气温下降,植物无法形成新的叶绿素。随着叶绿素减少,叶黄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其他色素作用开始显露,树叶逐渐变黄变红。一般来讲,当日最低气温小于或等于2摄氏度的天数达到3天及以上,我国大部分红叶树种的叶子就会开始变红。此外,昼夜温差大于10摄氏度也有利于红叶“上妆”。
③树叶变色也与树种密切相关,不同树种树叶的变色时间和颜色都有所不同。深秋、初冬时节,银杏、胡杨、悬铃木等的叶片会变为金黄色或橙色;而五角枫、鸡爪槭、漆树等树种的叶片会变为红色,这是树种自身的生理特性和外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气象条件差异明显,树叶变色现象有所不同。秋冬季北方降温较快、昼夜温差大、光照强度减弱,有利于叶绿素的分解和花青素的生成,导致树叶变黄、变红;南方降温较慢、昼夜温差较小,树叶变红的现象相对较少。不过,只要气象要素变化满足树叶变色条件;南方地区也会出现红叶景观,只是红叶的最佳观赏期比北方略晚。
⑤我国红叶观赏地非常广泛,北至东北大小兴安岭、南至海南五指山都可以观赏到红叶。9月底至10月上旬,新疆北部、内蒙古大部、东北地区中北部,能看到万山红遍;进入10月中下旬,华北地区以及南方高纬度地区的红叶逐渐出现;11月中下旬至12月初,江苏南京栖霞山、湖南长沙岳麓山等地都是观赏红叶的好去处。我国最南端的红叶观赏地是海南五指山,当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时,这里依然可以观赏到漫山红叶。
⑥全球变暖会不会对树叶变色产生影响呢!目前尚不存在树叶变色现象明显向更北地区移动的情况。这是因为相比全球气候变化,树木生长地的局地小气候因素对树叶变色的影响更大。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深秋、初冬时节城区街道的气温高于远郊。昼夜温差相对较小,温差无法达到10摄氏度以上时,这些区域红叶树种的叶子很难呈现出鲜艳的红色。
⑦目前,很多地方的气象部门推出了红叶观赏预报服务,就当地红叶景观的最佳观赏期和观赏地点给出预报,同时结合气温、风力、降水等天气要素,预测当天观赏红叶是否适宜出行,为公众出游提供参考。
(选自《人民日报》)
19.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分)
20.第②段加点词语“上妆”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3分)
21.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2.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3分)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12月22日01版)【大美中国】 近日,湖南祁东县白地市镇白地市村的水杉林色彩斑斓,美如画卷,而此时的辽宁已白雪皑皑,辽宁观赏红叶的最佳时间是在10月上旬,产生南北不同观赏红叶时间的原因是地理上① 因素差异造成的(结合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中影响气候的因素来回答)。影响树叶变色的内部原因主要是由于树叶中含有② ;影响树叶变色的外界原因是③ 。
四、写作。(50分)
23.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1)生活中,总有一些美妙的声音萦绕着我们。山泉叮咚,是来自自然的悦耳之音;生命拔节,是来自成长的顽强之音;关爱叮咛,是来自师长的幸福之音;强国有我,是来自青年的奋进之音……
请以“最美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根据要求写作。
妈妈看到孩子正在用几倍速模式观看一部电影。
妈妈:“你不慢慢欣赏,会错过很多精彩的。”
孩子:“这样可以节省出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妈妈和孩子的话,似乎都有道理。
请根据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024-2025学年度(下)期末学业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A.“龟裂”的“龟”应读“jūn”,“绌劣”应为“拙劣”;C.“归省”的“省”应读“xǐng”,“名辐其实”应为“名副其实”;D.“冗杂”的“冗”应读“rǒng”,“宣腾”应为“喧腾”。】
2.D
3.C【A.“什么”是疑问代词,“自己”是人称代词,二者词性相同。“懵懂青春”是偏正短语,“宇宙运行”是主谓短语,短语类型不同。
B.第一个“□”处,“你的第一场阅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疑问句,句末应该用问号;第二个“□”处,“引发了对无尽想象”句子表达不完整,此处不应该用句号。
D.按照逻辑,应先“引发了对无尽想象”,再“可以触及每一个自由的心灵”,最后“延展人生的深度和厚度”,原句画波浪线句子排序错误。】
4.(1)D【《格列佛游记》中,“高跟党”和“低跟党”的争斗发生在利立浦特(小人国),而非大人国,该表述混淆了国家与事件的对应关系,不正确】
(2)示例:A朱赫来 B谢廖沙 C保尔
选C保尔。保尔是“影响了几代先进青年的英雄”。他在苦难中长大,受尽凌辱,却学会了坚强;少年时为救地下党而遭毒打,参军后多处受伤,他依然选择战斗;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却用生命写成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5.(1)白露未晞(注意“晞”的书写)
(2)海内存知己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注意“抟”的书写)
(4)教然后知困
(5)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注意“髫”的书写)
6.C
7.A【都是怎能,怎么。】
8.①喂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②现今如果您真的爱好人才的话,那么贤士自然都会到您的门下。
9.不知君之食客/六翮耶/将腹背之毳也?
10.【甲】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乙】不识真正的人才,滥用人才。
11.C
12.示例:向小青推荐沈阳冰雪大世界。理由:小青没见过东北的大雪,喜欢运动。沈阳冰雪大世界有高山滑雪、雪圈、U型槽、猫跳等雪上项目。
13.示例:①这则宣传语意在告诉人们:辽宁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人文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辽宁人欢迎游客到来;②宣传语语句简短,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③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辽宁的山海有情意,表现出辽宁人的重情重义、真诚热情。
14.①老汪批评教育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街道居民。②感激 ③老汪因家事原因没有出现在路口值班。④感谢
15.欲扬先抑,写老汪最初不被理解,与后来受到街道居民感激、夸赞形成对比,突出老汪无私奉献的形象。
16.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街道寒风的冷硬,体现老汪对工作尽职尽责。
17.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汪的苍老、疲惫及吃完早饭后的愉悦、对志愿工作的积极、热情。
18.表层含义是寒冬即将结束,春天即将来临;深层含义是人们理解老汪并感激他的辛苦付出,人与人之间的这份暖意,驱散了寒风凛冽的冬天。
19.树叶天冷才变红的原因
20.“上妆”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说明了昼夜温差大于10摄氏度也有利于红叶变红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21.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准确地说明了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区街道红叶树种的叶子很难呈现出鲜艳的红色的原因。
22.①纬度②叶黄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其他色素③光照和气温条件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