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探究小说的标题、主题意蕴
关键
能力六
体系构建
突破一 探究标题的意蕴及作用
小说标题的常见类型及作用
类型 典例 标题内涵或作用
人物类 《哦,香雪》 突出主要人物形象,表达作者对香雪的欣赏、赞叹之情,凸显主题。
物件 (物象) 类 《百合花》 象征了纯洁的感情,也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美好品质的象征,揭示文章主题。
《促织》 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人物的命运随着“促织”而起伏摇摆,揭示了人不如虫的悲惨现实,凸显主题。
事件类 《复活》 指聂赫留朵夫精神和道德的“复活”,玛丝洛娃人性和尊严的“复活”,同时,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地点、 环境类 《荷花淀》 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让人物在优美的环境中活动,更能突出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精神主题。
回扣教材1
《祝福》讲述的是一出人间悲剧,为什么要用“祝福”二字作为标题
答案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渲染气氛。“祝福”的场景为人物活动、事件发
生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背景,在这“祝福”的风情画里,笼罩着封建礼教的浓重阴
影。②串联小说的情节。小说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祝福”
是小说的线索,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悲惨命运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③突
出了小说的主题。祥林嫂死在“天地圣众”“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
祝福中,祥林嫂的悲惨和“祝福”的喜庆形成强烈的对比,这就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
剧性,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典例1 (2019浙江,T13)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磨房里外”还是“冯歪嘴
子” 为什么 (6分)[文本见第一讲关键能力一突破三典例2《呼兰河传》(节选)]
答案 选“磨房里外”。
理由: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空间。
②小说通过“磨房里外”来架构故事情节。
③富有意蕴:磨房外的后园是个童话般的美好世界,磨房内则是艰难的现实世界,但
“我”与冯歪嘴子能够友好相处。
选“冯歪嘴子”。
理由:①他是本文的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
②本文通过冯歪嘴子这一形象牵出小说其他人物,串联故事情节。
③关涉小说主旨:寄托了对善良又寂寞的底层劳动者的亲近和同情。
解题示范
这两个标题一个是以地点为题,一个是以人物为题,各有其好处。不论选哪一个标题,一
般都可从标题对环境、人物、情节、主题的作用等角度来分析。
标题 思考角度 对应分析
磨房 里外 环境角度 交代故事发生的空间。
情节角度 “磨房里外”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场所,可以作为一个结构“容器”,架构故事情节。
主题角度 磨房外的后园是个童话般的美好世界,磨房内则是艰难的现实世界,但“我”与冯歪嘴子能够友好相处,使整个故事富有意蕴。
冯歪 嘴子 人物角度 冯歪嘴子是小说的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他的形象特征。
情节角度 小说由冯歪嘴子引出“我”、祖父、母亲等人,可见有串联故事情节的作用。
主题角度 冯歪嘴子属于社会底层劳动人民,“我”与他的友好相处,寄寓了作者对和他一样的底层劳动者的亲近和同情。
类题延读 (2016全国Ⅱ《战争》)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
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 观点一:合适。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是故事
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
战争的“失望”与反思。
观点二:不合适。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②小说的艺
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③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
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
方法小结
1.探究标题意蕴“三步骤”
2.探究标题作用“五角度”
突破二 探究主题意蕴
小说的主题就是作者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所揭示的人性善恶、人生哲理、
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所在,也是作品的意义所在。
小说的主题往往带有隐蔽性、多义性和不确定性。
小说的主题意蕴具体包括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两个方面: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
出来的思想意义,主要指文本带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重在理解小说的思想性、认识性;
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倾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重在理解作者的倾向性。
回扣教材2
1.请简要分析《阿Q正传》(节选)的主题意蕴。
答案 小说节选部分通过语言、心理、行为等的描写,刻画了凭“精神胜利法”立身
的阿Q这一典型人物,反映了当时国民普遍存在的病态心理,深刻地揭示了国民的“劣
根性”,意在“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暴露国民的弱点”,揭露当时的病态
社会,“引起疗救的注意”。
2.简要分析《大卫·科波菲尔》(节选)中作者流露出的对社会现实的态度。
答案 ①小说自始至终贯穿着作者揭恶扬善的精神追求,课文从童年大卫的视角,发
现、讴歌了善良正直、仁爱宽容等一切善行美德。②小说暴露了许多社会问题,如社
会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着贫富悬殊问题,底层民众如米考伯先生、霍普金斯船长等,他们
境遇凄惨。③资本家雇佣大量童工,这些孩子生活悲惨,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早早步
入社会劳作谋生。作者希望通过极尽真实的描绘,引起人们对孤儿、童工问题的广泛
关注。
典例2 (2018江苏,T16)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
情感态度。(6分)(文本见第一讲关键能力四突破一典例1《小哥儿俩》)
答案 对童真童趣的欣赏;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对母爱的颂扬;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
对善良人性的礼赞。
解题示范
思考角度 分析
抓标题 标题“小哥儿俩”口语化,暗含作者对童真童趣的欣赏。
抓人物 形象 ①文中对大乖、二乖的动作、语言等描写细致逼真,二人可爱的形象活灵活现,这表现了作者对儿童成长的关注。
②作者对“妈”的着墨虽然不多,但都是在关键处,如“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大乖、二乖的快乐成长与母亲的关爱是分不开的,这些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颂扬。
③文中“爸爸、叔叔、妈、厨子”,大家都是善良和蔼的,他们共同为孩子创造了快乐温馨的成长环境。
典例3 (2020浙江,T13)钢琴的修复在作品中有哪些寓意 试加以分析。(6分)(文本见
第一讲关键能力二突破一典例1《雪》)
答案 ①心理创伤的修复。受伤的心灵就像小说中那架走了调的钢琴,钢琴修复寓有
人们的心理创伤得到修复并重新奏响心灵的美好乐章之意。
②爱情的修复。战争背景下被冲淡的爱情乐章重新奏响。
③战后家园与生活的重建。战后家园重建与美好生活的乐章重新奏响。
解题示范
“钢琴的修复”这一细节内蕴深刻,富有象征意味。题干要求分析其寓意,实际上是考
查对小说主题意蕴的理解。
思考角度 分析
抓情节 钢琴的修复,在小说中仅仅是一个代表,文中还有多处事物的“修复”,如旧亭子的小径被打扫干净、门铃被修好、蜡烛被插上烛台等。这些事物的修复,沟通了男女主人公的心灵,使爱情得以修复。
抓人物形象 彼得洛芙娜离婚后,受伤的心灵就像小说中那架走了调的钢琴。她看了波塔波夫中尉的信后,改变了自己。“重遇”彼得洛芙娜,让波塔波夫中尉因失去亲人而受伤的心灵得到抚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所以,小说中钢琴修复寓意心理创伤的修复。
抓作者的思 想倾向、抓 环境描写 故事以战争为背景,小城因战争而空旷,花园因战争而凋零,在此背景下,作者以女歌唱家和海军中尉为主人公,通过写“钢琴的修复”,预示战后家园重建与美好生活的乐章重新奏响。
方法小结 从两个层面探究小说的主题意蕴
(1)文本层面
抓标题 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等,往往隐含着小说的主旨。
抓情节 小说塑造人物离不开情节,而情节常常有揭示主旨的作用。情节的发展是矛盾发展的体现,抓住矛盾就可挖掘小说揭示的主旨。
抓人物 形象 在小说中,作者浓墨重彩塑造的主要人物就是“主题性人物”,他的际遇、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把握其典型性格及其生成的历史,即可窥见作品的主题。
抓作者 的思想 倾向 ①抓文本里不同的人、事、物,分别探究作者对他们或它们的情感态度。②抓小说中流露作者思想倾向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
抓环境 描写 ①分析环境的特点。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揭示主旨内涵。②抓背景介绍。思考文本产生的时代,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反映出的时代特征,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达到探究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的目的。
(2)文外层面
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时代精神、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折射。因此,在探究小说
思想意蕴时,还要走出文本,把文本中呈现出来的人或事抽象化,从个别看到一般,从普
通看到特殊,获得更丰富的普遍适用的思想意蕴。就文学性文本而言,将事物抽象化是
指关注人、事、物、景中蕴含的文化、人性(人情)、生命、历史、自然、故乡、祖
国、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具体而言,小说的思想意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
挖掘:①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分析小说的环境观;②从人与历史的角度分析小说体现的民
族心理与传统文化;③从人与人的角度分析小说的人生启示;④从人与时代的角度分析
小说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