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文学性文本阅读 5.关键能力五 鉴赏小说的语言(真题练习)---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二文学性文本阅读 5.关键能力五 鉴赏小说的语言(真题练习)---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4 10:1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关键能力五 鉴赏小说的语言
高考真题练
(2020新高考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8分)
大师(节选)
双雪涛
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着板凳。母亲常说:儿子,你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 我说:妈,作业也写完了,去看大人玩,算个什么事儿啊。你好好活着。就背上板凳跟着父亲走。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只是看了两年,父亲的棋路还没看懂,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看父亲下棋,大多是赢,有时也输,一般都输在最后一盘。终于有一天,我好像明白了一些,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雪,我把板凳抱在怀里,肩膀靠着父亲的后背。我说:爸,最后一盘你那个“仕”支得有毛病。到了家,父亲拿出象棋,说:咱俩来三盘,不能缓棋,否则不下。那次我输了个痛快,每一盘棋都没有超过十五分钟,我心中所想好像全被父亲洞悉,而父亲看起来的闲手全都藏着后续的手段,每个棋子底下好像都藏着一个刺客。父亲说:现在来看,附近的马路棋都赢不了你,但你还是个臭棋,奇臭无比。今天教你仕的用法。
现在我回想起来,那个夜晚特别长。
从那以后出去,背上了两个板凳。我十一岁的时候,有人从新民来找父亲下棋。那人坐了两个小时的长途车,到父亲常去的大树底下找他。“黑毛大哥,在新民听过你棋好,来找你学学。”那人戴着个眼镜,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穿着白色的衬衫,汗把衬衫的领子浸黄了,用一块手帕不停地擦着汗。
眼镜不是第一个。从各个地方来找父亲下棋的人很多,高矮胖瘦,头发白的黑的,西装革履,背着蟑螂药上面写着“蟑螂不死,我死”的,什么样子的都有。有的找到棋摊,有的径直找到家里。找到家里的,父亲推开一条门缝,说:辛苦辛苦,咱外面说。然后换身衣服出去。一般都是下三盘棋,都是两胜一负,最后一盘输了。有的人下完之后说:知道了,还差三十年。然后握了握父亲的手走了。有的说:如果那一盘那一步走对了,输的是你,我们再来。父亲摆摆手说:说好了三盘,不能再下了。不行,对方说,我们来挂点东西。挂,就是赌。所谓棋手,无论是入流的还是不入流的,都有人愿意挂,小到烟酒,大到房子、金子和存款,一句话就订了约的有,找个证人签字画押的也有。父亲说:朋友,远道而来别的话不多说了,我从不在棋上挂东西,你这么说,以后我们也不能再下了,刚才那三盘棋算你赢,你就去说,赢了黑毛。说完父亲就站起来走。还有的人,下完棋,不走,要拜父亲当师傅,有的第二天还拎着鱼来,父亲不收,说自己的棋,下可以,教不了人,瞧得起我就当个朋友,师徒的事儿就说远了。
那天眼镜等到父亲,拿手帕擦着汗,说要下棋,旁边的人渐渐围过。父亲坐在板凳上,树上的叶子哗啦哗啦地响,他指着自己的脑袋说:老了,酒又伤脑子,不下了。那年父亲四十岁,身上穿着我的校服,胡须长了满脸,比以前更瘦,同时期下岗的人,有的人已经做生意发达了,他却变成一个每天喝两顿散白酒,在地上捡烟蒂抽的人,话也比过去少多了,只是终日在棋摊泡着,确实如他所说,半年来只是坐在板凳上看,不怎么出声,更不下场下棋。
眼镜松开一个纽扣说:我扔下学生,坐了两小时汽车,又走了不少路,打听了不少人,可是你不下了。父亲说:是,脑袋坏了,下也没什么用。眼镜用手帕擦着汗,看着围着的人,笑了笑,说:如果新民有人能和我下,我不会来的。父亲想了想,指着我说:朋友,如果你觉得白来了的话,可以和他下。眼镜看了看我,说:你儿子 父亲说:是。眼镜在眼镜后面眨了眨眼,说:你什么意思 父亲说:他的棋是我教的,你可以看看路子,没别的意思,现在回去也行,我不下了。脑子坏了。眼镜又看了看我,用手摸了摸我的脑袋说:你几岁了 我说:十一。他说:你的棋是你爸教的 我说:教过一次,教过仕的用法。大伙儿笑了。眼镜也笑了,说:行嘞,我让你一匹马吧。我说:别了,平下吧,才算有输赢。大伙儿又笑了。眼镜蹲下,我把板凳拉过去,把棋子摆上。到了残局,我一车领双兵,他马炮单兵缺仕象,被我三车闹仕赢了。眼镜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放在我手上,说:收着吧,自己买点钢笔水,可以记点东西。父亲说: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下棋。眼镜看了看父亲,把钢笔重新放进兜里,走了。
回家的路上,我在后座上想着那支钢笔,问:爸,你真不下了 父亲说:不下了,说过的话当然是真的。又说,你这棋啊,走得太软,应该速胜,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在学校不要下棋,能分得开吗 我说:能,是个玩嘛。父亲没说话,继续骑车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开头母子之间的对话,间接表明父母的关系已因父亲痴迷于下棋而变得紧张。
B.父亲下棋多在街头,这表现出一个民间高手始终得不到正式认可的郁郁不得志。
C.“我”拒绝“眼镜”让马,表现的是孩子下棋时的心理,既充满自信,又在意输赢。
D.“眼镜”是个温和友善的人,又是个和父亲一样的棋痴,他们相互理解彼此尊重。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写回忆父亲教“我”用仕的“那个夜晚特别长”,表述虽然平淡,却写出了“我”的心理感觉,以及对父子雪夜论棋那一场景深深的怀念。
B.本文在“眼镜不是第一个”话头之后,插入一段下棋人众生相的描写,烘托了父亲的“大师”形象,为下文“眼镜”与父亲对弈的高潮做了铺垫。
C.父亲评价儿子的棋“走得太软”,但又说这样也好,看似不无矛盾的态度中,包含着父亲对儿子下棋之道及处世之道的指点。
D.本文的叙述整体而言沉静克制,偶尔出现的幽默语句,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写出了追忆中的少年时光那不乏温情轻松的一面。
3.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这里“板凳”的用意。(6分)
4.(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 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6分)
1.B 
2.B 
3.答案 ①板凳作为普通家常用品,与父亲形象、身份及街头下棋场景相符,写出了日常生活气息,凸显了父亲亲和、自然、淡泊、随性的个性特征;②“我”背着板凳跟父亲去下棋的情形,既是儿子又像徒弟,包含着“我”对父亲又敬又爱的情感;③雪夜学棋之后背着两个板凳出去,暗示着“我”正式成为一个真正的棋手,也暗示“我”在棋艺方面得到了父亲认可,为后续父亲让“我”和“眼镜”对弈做好了铺垫。
4.答案 ①父亲追求下棋的纯粹性,绝不拿棋艺换取世俗利益,这既关乎下棋之道,又关乎做人之道;②父亲这话既是说给“眼镜”听,以拒绝对方馈赠,也是说给儿子听,有言传身教、教导“我”为人处世之道的意味。
高考模拟练
(2025届湖南师大附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6分)
陈奂生上城
高晓声
“漏斗户主”陈奂生,今日悠悠上城来。
一次寒潮刚过,天气已经好转,陈奂生肚里吃得饱,身上穿得新。 上城三十里,经不起他几晃荡;往常挑了重担都不乘车,今天等于是空身,自更不用说。
他到城里去卖自己做的油绳,一共六斤,卖完了,稳赚三元钱。 赚了钱打算买一顶簇新的、呱呱叫的帽子。上两趟寒流来,他就伤风打喷嚏,非买一顶帽子不行。 好在这也不是大事情,现在活路大,这几个钱,上一趟城就赚到了。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投机倒把,卖一点农副产品罢了。
走到县城的时候,还只下午六点不到。他就着茶摊,出一分钱买了杯热茶,啃了随身带着当晚餐的几块僵饼,填饱了肚子,然后向火车站走去。 十点半以后,他的油绳都卖光了。他一站起来,竟是浑身无力。
一觉醒来,天光已经大亮,陈奂生一翻身,竟浑身颤了几颤,发现自己睡在一张棕绷大床上。他吃了一惊,好不容易才想起昨晚县委书记吴楚送他就医又安排他住招待所的事情。
他和吴楚之间,要说有什么私人交往,平生只有一次。 记得秋天吴楚在大队蹲点,有一天突然到他家来吃了一顿便饭,还带来了一斤块块糖,给孩子们吃。 细算起来,等于两顿半饭钱。
陈奂生想罢,心头暖烘烘,眼泪热辣辣,在被口上拭了拭,便睁开来细细打量这住的地方,却又吃了一惊。 原来这房里的一切,都新堂堂、亮澄澄,平顶(天花板)白得耀眼,四周的墙,用青漆漆了一人高,再往上就刷刷白,地板暗红闪光,照出人影子来;紫檀色五斗橱,嫩黄色写字台,更有两张出奇的矮凳,比太师椅还大,里外包着皮,也叫不出它的名字来。再看床上,垫的是花床单,盖的是新被子,雪白的被底,崭新的绸面,呱呱叫三层新。 陈奂生不由自主地立刻在被窝里缩成一团,他知道自己身上(特别是脚)不大干净,生怕弄脏了被子……随即悄悄起身,悄悄穿好了衣服,不敢弄出一点声音来,好像做了偷儿,被人发现就会抓住似的。他下了床,把鞋子拎在手里,光着脚跑出去;又眷顾着那两张大皮椅,走近去摸一摸,轻轻捺了捺,知道里边有弹簧,却不敢坐,怕压瘪了弹不饱。然后才真的悄悄开门,走出去了。
到了走廊里,脚底已冻得冰冷,一瞧别人是穿了鞋走路的,知道不碍,也套上了鞋。心想吴书记照顾得太好了,这哪儿是我该住的地方!一向听说招待所的住宿费贵,我又没处报销,这样好的房间,不知要多少钱,闹不好,一夜天把顶帽子钱住掉了,才算不来呢。
他走到门口柜台处,朝里面正在看报的大姑娘说:“同志,算账。”大姑娘把开好的发票交给他。接到发票,低头一看,陈奂生便像给火钳烫着了手。他认识那几个字,却不肯相信。 “多少 ”他忍不住问,浑身燥热起来。
“五元。”
“一夜天 ”他冒汗了。
“是一夜五元。”
“我的天!”他想,“我还怕困掉一顶帽子,谁知竟要两顶!”
“你的病还没有好,还正在出汗呢!”大姑娘惊怪地说。
“我是半夜里来的呀!”
大姑娘立刻看出他不是一个人物,她不笑了,话也不甜了:“不管你什么时候来,横竖到今午十二点为止,都收一天钱。”
陈奂生只得抖着手伸进袋里去摸钞票交给大姑娘。
他本想一走了之,想到旅行包还丢在房间里,就又回过来。
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愤愤想道:“出了五块钱呢!”再也不怕弄脏,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
他饿了,摸摸袋里还剩一块僵饼,拿出来啃了一口,看见了热水瓶,便去倒一杯开水和着饼吃。 回头看刚才坐的皮凳,竟没有瘪,便故意立直身子,扑通坐下去……试了三次,也没有坏,才相信果然是好家伙。 便安心坐着啃饼,觉得很舒服。 头脑清爽,热度退尽了,分明是刚才出了一身大汗的功劳。他是个看得穿的人,这时就有了兴头,想道:“这等于出晦气钱——譬如买药吃掉!”
啃完饼,想想又肉痛起来,究竟是五元钱哪! 他昨晚上在百货店看中的帽子,实实在在是二元五一顶,为什么睡一夜要出两顶帽钱呢 连沈万山都要住穷的;他一个农业社员,去年工分单价七角,困一夜做七天还要倒贴一角,这不是开了大玩笑! 从昨半夜到现在,总共不过七八个钟头,几乎一个钟头要做一天工,贵死人!
刚才出了汗,吃了东西,脸上嘴上,都不惬意,想找块毛巾洗脸,却没有。 心一横,便把提花枕巾捞起来干擦了一阵,然后衣服也不脱,就盖上被头困了,这一次再也不怕弄脏了什么,他出了五元钱呢。——即使房间弄成了猪圈,也不值!
可是他睡不着,他想起了吴书记。这个好人,大概只想到关心他,不曾想到他这个人经不起这样高级的关心。不过人家忙着赶火车,哪能想得周全! 千怪万怪,只怪自己不曾先买帽子,才伤了风,才走不动,才碰着吴书记,才住招待所,才把油绳的利润搞光,连本钱也蚀掉一块多……那么,帽子还买不买呢 他一狠心:买,不买还要倒霉的!
他直奔百货公司,把剩下来的油绳本钱,买了一顶帽子,立即戴在头上,飘然而去。
他想到此趟上城,有此一番动人的经历,这五块钱花得值透。 试问,全大队的干部、社员,有谁坐过吴书记的汽车 有谁住过五元钱一夜的高级房间 他可要讲给大家听听,看谁还能说他没有什么讲的! 看谁还能说他没见过世面 看谁还能瞧不起他,唔! 他划着快步,像一阵清风荡到了家门……
(选自《人民文学》1980年第2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挑重担都不乘车、步行三十里上城卖油绳、用水和饼吃等情节,都体现出陈奂生的勤劳俭朴。
B.花了五元后,陈奂生对招待所物品的态度由爱惜变成了故意作践,说明他有狭隘暴戾的一面。
C.陈奂生和阿Q有着相似之处,“五块钱花得值透”和“儿子打老子”都是精神胜利法的体现。
D.小说歌颂了改革开放的政策给农民的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也批判了农民身上遗留的落后思想。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按时间顺序描述了陈奂生上城的一段奇遇,并补叙了陈奂生和吴楚的一次交往。
B.小说中帽子多次出现,既是重要的线索,也象征着陈奂生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C.小说借吴楚的行为推动关键情节的发展,借此讽刺当时的干部不能真心为人民服务。
D.小说多次出现各类物品的价格,既体现时代风貌,也便于读者理解五元住宿费之高。
3.得知住招待所一夜需要五元后,陈奂生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4分)
4.(综合赏析语言特点)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6分)
1.B 
2.D 
3.答案 ①震惊愤怒。住宿费超乎他的想象,他再进房时不再脱鞋,大胆坐下。②稍感舒畅。他享受了招待所的设施,饥饿暂解,身体舒爽。③心痛自责。他还是难以接受这巨大的损失,泄愤后陷入自责。④自豪愉快。他决心将此番经历当作惹人艳羡的谈资。(一点1分)
4.答案 ①多用叠词,如“暖烘烘”“热辣辣”等,有音韵美。②多用颜色词、形容词和动词,描写细致,形象贴切,如“雪白”“崭新”等词表现出招待所的整洁,“拎”“跑”“摸”等动词贴切地描绘了陈奂生的小心翼翼。③大量使用短句,活泼明快,节奏感强。④多用口语,如“呱呱叫”“弹不饱”等,通俗鲜活。(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