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业质量监测
(
(A卷)
2025.07
)八年级语文
温馨提示:
1.本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不要在本试卷上答题,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答案分别填涂、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答题区。
3.考试开始前,请将姓名和考号写在指定位置;“语文答题卡”上的有关事项,按“特别注意”的要求填写。
祝同学们取得成功
一种情思,百样情怀。人的一生总与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也会在体悟情感中获取人生的哲思。八年级(1)班举办以“情与思”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板块一:山水草木寓情思
下面是小语撰写的活动宣传主持词初稿,请你帮他完善(1-4题)。(8分)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古人最喜在山水中寻得一种悦乐,观蜿yán ① 的山,看妩媚的水,沉淀生命思考。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一代代精神富裕、内心充实的文人们,用诗文、情怀、志趣浸润这方土地。他们创造出的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文章,令人 ⑤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他们(fù) ② 予土地以深层意义,(yùn) ③ 育出土地独特的文化底(yùn) ④ 。为了激发同学们欣赏山水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与班委讨论决定举行一次“通山水名篇,做诗意少年”的班级朗诵。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①蜿(yán) ②(fù) 予 ③(yùn) 育 ④底(yùn)
根据意思,写出正确的成语:⑤ 。(1分)
文中画“ ”线的句子中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
画横线句有语病,请写出正确的句子。(2分)
5.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阿来写的一篇游记。文章不仅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还谈到了丽江的历史和东巴文字,颇具文化气息。
B.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与韩愈并称“韩柳”。他的代表作《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
C.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杜甫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卖炭翁》是组诗《新乐府》中的一首,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
D.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虽有嘉肴》选自《礼记·学记》,《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
6.积累名句,完成默写。(12分)
阅读古诗文,灵动一颗心。走进古诗文,可欣赏陶渊明《桃花源记》中(1)“ ,
”的草色青青,落花纷飞;可品读李白《送友人》(2) , ”的青山与流水;行走在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曲折小径,可品味(3)“ ,
”的幽远与宁静;走进古诗文,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体味王勃 (4)“ , ”对友人虽隔千山犹在身边的真切宽慰;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察杜甫(5)“ , ” 由己及人的博大胸襟;走进古诗文,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感叹孟浩然借典故含蓄表达从政报国的深切愿望(6)“ , ”。阅读古诗文,不仅能让人陶醉于大自然而流连忘返,而且会令人精神丰盈,在感悟他人的艰辛与欢乐中,领略人间的真情大爱。
阅读与鉴赏(47分)
板块二:风物人情寄情思
(一)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小题。(10分)
①当黄胡子押送兵走到保尔跟前的时候,保尔猛然向他扑去,抓住他的步枪,狠命向下压。刺刀啪嗒一声碰在石头路面上,彼特留拉匪兵没有想到会有人袭击,愣了一下。他立刻尽全力往回夺枪。保尔把整个身子的重量都压在枪上,死也不松手。突然一声枪响,子弹打在石头上,蹦起来,落到路旁的壕沟里去了。
②A听到枪声,往旁边一闪,回过头来,看见押送兵正狂怒地从保尔手里往回夺枪。那家伙转着枪身,扭绞着少年的双手。但是保尔还是紧紧抓住不放。押送兵简直气疯了,猛一使劲把保尔摔倒在地。就是这样,枪还是没有夺走。保尔摔倒的时候,就势把那个押送兵也拖倒了。在这样的关头,简直没有什么力量能叫保尔撒开手里的武器。
③A两个箭步,蹿到他们跟前,他抡起拳头,朝押送兵的头上打去,紧接着,那个家伙的脸上又挨了两下铅一样沉重的打击。他松手放开躺在地上的保尔,像一只装满粮食的口袋,滚进了壕沟。还是那双强有力的手,把保尔从地上扶了起来。
7. 上面几段文字的作者是① 国的② ,选文中人物A是③ 。(3分)
8.保尔是这部小说重点塑造的人物,结合名著中写该人物的内容概括其人物形象。(4分)
9.请你从下列两幅画中选择合适的一幅,作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封面,并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阐释理由。(3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11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圣人无常①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②,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选自《师说》)
【注】①常:永久的,固定的。②徒:同一类的人。
10.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不知其旨也 其此之谓乎 其正色邪
B. 虽有至道 策之不以其道 志同道合
C. 能自反也 窥谷忘反 辗转反侧
D. 教学相长 相得益彰 鸡犬相闻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2. 【甲】文连用对偶句式,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3分)
13. 【乙】文内容,能不能证明【甲】文“教学相长”的观点?请简述理由。(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13分)
材料一:一篇优秀的演讲词是讲演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撰写演讲稿要有鲜明的观点、清晰的思路、充实的内容。在表达方式上,偏重叙述、议论和抒情。演说是给人听的,为了增强演讲的感染力、说服力,演说的语言要晓畅易懂、生动形象,少用或不用生僻怪异之词。好的演讲稿一般都会借助于语言技巧,比如引经据典、变化句式和使用修辞方法等,这样既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会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起到更好的演说效果。
材料二:林语堂先生指出,一个好的演说家,在他的演讲结束之后,他会感觉到他的演说有着四份的:一份是他原来预备好的稿子,一份是他实际讲出的,一份是在报刊上刊登的,还有一份就是他在回家途中想到当时应该怎样讲法的。因此,撰写演讲稿更应该有现场演讲时当面与听众交流的感觉。现场是“变”的,对策是“活”的,写作演讲稿最大的不同凡响就在于其“活”的特点。关注演讲场合,顺应环境;心中装着听众,倾注真情实感;胸中有演讲稿,但不生搬硬套,随机应变,形成现场演讲稿。
材料三:1945年5月4日,西南联大等校举行“五四”纪念会,突然下起大雨,不少人忙着去避雨,会场顿时一片混乱。这时,闻一多先生镇定从容地站起来,高声演讲:
热血的青年们过来!继承“五四”精神的热血青年站起来!怕雨吗?我来讲个故事:今天是天洗兵!武王伐纣那天,陈师牧野的时候,军队正要开拔,天下大雨,于是领头的人说,“此天洗兵”,把蒙在甲胄上的灰尘洗干净,好上战场攻打敌人。今天,我们集合起来纪念“五四”运动,天下雨了,这也是天洗兵,不怯弱的人上来!走近来!勇敢的人走拢来!
闻一多先生原本有自己准备好的演讲稿,然而,现场情况临时发生了变化。他临危不乱,从容进行激昂的演讲,唤起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材料四: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
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鼓掌)
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热烈的鼓掌)
14.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认为一篇好的演讲词不仅要观点鲜明、思路清楚,还要借助语言技巧增强演
说的的感染力。
B.材料二认为撰写演讲稿时应该预想有现场演讲时当面与听众交流的感觉。
C.综合上面材料可知,演讲是讲给人听的,只要做到“心中有听众”,就不必事先预
备演讲稿,也能达到良好的演讲效果。
材料四中的演讲极具有“现场感”,有鼓动性,能“抓牢”听众,有效调动听众的
情绪,从而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15.结合材料二,谈谈材料三中的事例体现了演讲的什么特点。(4分)
16.根据材料四,分析并填写本段演讲的构成要素。(2分)
演讲的构成要素 《最后一次讲演》
演讲者身份 闻一多,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演讲目的 (1)
演讲场合 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
演讲(情绪)口吻 (2)
17.材料四可谓是一篇战斗檄文,请从句式和语言方面分析这段演讲的表达效果。(4分)
(四)请你阅读《冬季到云南去看海》,完成问题。(13分)
冬季到云南去看海
梁衡
①年末深冬季节,到云南腾冲考察林业,主人却说,先领你去看热海。我心里一惊,这大山深处怎么会有海,而海又怎么会是热的?
②车出县城便一头扎进山肚子里。【A】公路成“之”字形,车子不紧不慢,一折一折地往上爬,走一程是山,再走一程还是山;一眼望去是树,再看还是树。只见一条条绿色的山脊,起起伏伏,一层一层,黛绿、深绿、浅绿,由近及远一直伸到天边。
③走了些时候,渐渐车前车后就有了些轻轻的雾,再看对面的林子里也飘起一些淡淡的云。我说:“今天真算是上得高山了。”主人笑道:“正好相反,你现在是已下到热海了。”我才知道,那缥缈,穿林裹树的并不是云,也不是雾,竟是些热腾腾的水汽,我们车如船行,已是荡漾在热海之上了。
④所谓热海,是一个方圆八平方公里的地热带。腾冲是一个休眠火山区。多少年前,这里曾经火山喷发,现在地面上仍留有许多旧痕。最奇的是地下的热海。【B】大约火山熄灭后还是不死心,便试探着要找一个出口,地下的岩浆,就悄悄地摸到这里,一直窜到离地表还有七八公里处,用炽热的火舌不停地向上喷舔着地面。于是这八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成了台巨大的锅炉,地下水被煮得滚烫,一个名副其实的热海。
⑤热海虽名海,但我们并不能像苏东坡那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也不能如曹操那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因为这海是藏在地下的,我们只能去找几个海眼“管中窥豹”。最大的一个海眼就是著名的“大滚锅”,单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它的威力。要看这口大锅先得爬上一个高高的“锅台”。我们拾级而上,还未见锅就已听到滚滚的沸水之声,头上热气逼人。上到锅台一看,这口石砌的大锅,直径三米,深一米五,沸腾的热浪竟有尺许之高。由于长年累月的滚煮,锅沿上已结了一层厚厚的水碱,真是一口老锅。大锅前又开出一条数米长二尺来宽的石槽,亦是水沸有声,热气腾腾,槽上架着一排竹篮,里面蒸着土豆、鸡蛋、花生等物。这恐怕是我见过的最奇特的蒸笼了。
⑥游人可以上去随意品尝这地心之火与山泉之水的杰作,就像在城市路边的早点摊上吃小笼包子。我们看惯了日夜奔流不息的江河,可谁又见过这无年无月翻滚不止的开水大锅呢?
⑦因为地处热海之上,山上山下温泉就随处可见。这泉水都脱不了一个“热”字,于是就利用来做浴池。浴池一个个挂在半壁,绿风白云,我环顾四周,做一回精神上的沐浴。我凭栏遥望着对面林梢上升起的轻轻的雾和脚下谷底游走的云,竟有一种将军阅兵式的自豪,然后翻身入水畅游其中,我又仰望蓝天白云,觉得自己就是一条天上之鱼。天下真有这样的海吗?
⑧下山时我就留心起这山上的植被。我知道榕树喜热,多见于福建、广东,或者西双版纳,现在能现身于偏北的腾冲定是得了地下的热气。这么一想,果然发现这方圆远近处的树的确特别,既有许多亚热带的芭蕉、棕榈,又有本地的松、柏、杉、樟,还有远古时期留存下来的曾与恐龙为伴的黑桫椤树。现在科学家已经弄清热海的来历,是这满山的绿树饱饱地蓄足了水,然后再慢慢地渗入地下,经地火加热后又悄悄送回地面,这个过程七十五年一个周期,循环往复,湍流不息。
⑨这么说来,我们现在既是行在密林之中,又是站在历史的河岸上。这块神奇的土地,我已说不清到底该叫它热海还是绿海,抑或岁月之海。其实它就是一个为地热所蒸腾,绿树所覆盖,岁月所打造的令人陶醉的生态之海。
(选自《绿色时报》,有删改)
18. 游记类文章经常会用到移步换景的手法。请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3分)
所至 山肚子 ② 下山路
所见 ① “大滚锅”和温泉 ③
19. 本文语言生动而有韵味,请从A、B两句中选择一句,自选角度做批注。(3分)
A.公路成“之”字形,车子不紧不慢,一折一折地往上爬,走一程是山,再走一程还是山;一眼望去是树,再看还是树。只见一条条绿色的山脊,起起伏伏,一层一层,黛绿、深绿、浅绿,由近及远一直伸到天边。
B.大约火山熄灭后还是不死心,便试探着要找一个出口,地下的岩浆,就悄悄地摸到这里,一直窜到离地表还有七八公里处,用炙热的火舌不停地向上喷舔着地面。
20. 下面两位同学对本文第④段有不同理解,你赞同谁的看法?请说明理由。(3分)
(
我认为删去文章第④段,能使内容更紧凑
小文
我不这么认为,这是作者精心设计的
小语
)
编者在将本文编入《中学生散文读本》时,将题目改成了“岁月之海”,你认为与
本文题目相比哪个更好?请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写作(共50分)
板块三:妙笔生花寄情思
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阿来)
责任心是现代人素质的标志。(吴玉妍)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梁启超)
(1)请以“这是我的责任”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6感: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在主题班会上发言。
要求:①内容充实,有说服力感染力;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业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4分)蜒 赋 孕 蕴
2.(1分)叹为观止
3.(1分)“人文山水”后面的句号放引号外面。
4.(2分)老师与班委讨论决定举行一次“诵山水名篇,做诗意少年”的班级朗诵活动。
5.C(3分)
6. (12分)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7. (3分) 苏联 奥斯特洛夫斯基 朱赫来
8.(4分)示例:保尔——①意志坚定:四次死里逃生;②勇敢无畏:在朱赫来被捕后他勇敢地救出朱赫来;③意志顽强: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他冲锋在前,不幸被炮弹击中头部,差点失去生命,但伤好后又立刻投入到战斗中。④有正义感:对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和剥削阶级充满了愤怒,积极投身革命,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摆脱压迫和苦难而奋斗。
9.(3分)示例一:我认为图一合适。图一画的是保尔在病床上仍然坚持写作的场景。小说中写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开始文学创作,在与疾病的搏斗中,多次令死神望而却步,体现出钢铁般的意志。
示例二:我认为图二合适。图二展现的是保尔上阵杀敌的场景,保尔策马举刀的姿势体现了他勇敢无畏、敢于为革命献身的宝贵精神。
D (3分)
(2分) 《兑命》中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2. (3分)示例:文章连用三组对偶句式。“虽有……,弗……,不知……”一组,类比论证,导出议题;“……然后知………”一组,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两种困境;“知……然后能……”一组,进一步论述“学”与“教”的情境。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强化了说理的效果。
13.(3分) 示例:不能。甲文“教学相长”是指教与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乙文中孔子拜郯子等人为师,是为了说明“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学生可以超过老师”的道理,没有谈到教与学的相互关系,不能证明甲文的观点。
C (3分)
(4分)材料三中闻一多先生从当时天下雨的实际情况出发讲了武王伐纣“天洗兵”的事例,鼓励广大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唤起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中国事例体现了演讲“关注演讲场合,顺应环境;心中装着听众,倾注真情实感;胸中有演讲稿,但不生搬硬套,随机应变”的“活”的特点。
(2分)①悼念李公朴②爱憎分明、慷慨激昂
(4分)材料四交替使用大量的设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等,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使观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以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语言运用上,不断变换人称,有力地配合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如“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连用三个“无耻”,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直接向敌人发起挑战和攻击。再如,“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连用三个“光荣”赞美李公朴的牺牲精神,“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一句的“必须”鼓励昆明的青年团结斗争。这篇演讲极具感染力,可谓是一篇战斗檄文。
(3分)热海 绿色的山脊 植被
(3分)【示例一】选A句:“一折一折”“一条条”“一层一层”等叠词,增加了句子的韵律美。“黛绿、深绿、浅绿”从色彩着笔,由远及近,体现了森林的层次美,突出了山脊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去看海的从容、悠闲、享受的心情(愉悦、好奇也可以)
【示例二】选A句:这句话以短句的形式,句断意连,描绘了车子爬山的过程及作者所见,使人身临其境。同时,从视觉角度写出山脊绿意盗然、生机勃勃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去看海的从容、悠闲、享受的心情(愉悦、好奇也可以)
【示例三】选B句:运用拟人的修辞,将岩浆人格化,“不死心”“试探”“悄悄地”“不停地”“喷舔”等词,一方面写出火山的活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对热海形成的浪漫想象。
(3分)【示例】我赞同男孩的看法,不能删。第④段从科学角度介绍了热海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丰富了文章了内涵,提升了阅读价值;同时,写热海之热,使下文写“大滚锅”“温泉”在逻辑上合理化,也为表达对自然鬼斧神工的哲理性思考做铺垫。
(4分)示例:原题更好。首先,原题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和地点,更一目了然;其次,“冬季”“去看海”,更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再次,作者写山脊之绿,热海之热,植被之奇,表达了游热海的惬意闲适,对自然的哲理性思考,对自然鬼斧神工的敬畏。所以,这既是冬季仍郁郁葱葱的“绿海”,也是地热形成的“热海”,更是大自然的“岁月之海”,而“绿海”“热海”“岁月之海”共同组成了当地独特的生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