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关键
能力三
体系构建
突破一 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另一类
是抒情主人公形象,即诗人形象。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是把握形象的特征,
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类别 示例
藐视权贵、 傲岸不羁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忧国忧民、 心系社稷 如杜甫。“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诗人在岳阳楼上倚窗眺望时心中想的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是国家的不安宁,禁不住老泪纵横。衰老多病的躯体中,跳动着一颗忧国忧民的至诚之心。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历经磨难、 坚持追求 如屈原《离骚》(节选)中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展现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真理的志士形象。
羁旅他乡、 思念故乡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塑造了一个思念故乡与亲人的诗人形象。
驰骋沙场、 保家卫国 如岳飞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表达了诗人矢志抗金,一心收复失地、报仇雪耻的壮志宏图,塑造了一个爱国英雄将领的形象。
矢志报国、 慷慨愤世 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却不被重用的苦闷情感。
爱恨情长、 多愁善感 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形象。
典例1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其 一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其 二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答案 ①行为洒脱:“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
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②情趣高雅:“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
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解题示范
读注释 注释①“居士:指文人雅士”表示“陈居士”应是一个有着高雅情趣的文人。
看描写 第一首诗的第一句和第四句直接描写陈居士:喝酒喝到大醉三日,站在亭角临风寻诗。第二首诗的前三句直接描写陈居士:饮酒时喜欢用天然粗陋的酒器,烦恼时喝酒大睡,醒来推窗赏着月色寻诗。由陈居士喜爱饮酒,可见其性格的洒脱;“亭角寻诗”和“推户寻诗”则表现了其高雅的情趣。
方法小结 把握人物形象“五角度”
角度 阐释
读标题、 注释 ①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如《最爱东山晴后雪》,通过标题就可以揣摩出,本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景的诗人形象。
②有的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如《劳停驿》(欧阳修)的注释“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据此可以揣摩出,本诗大体塑造的是被贬蛮荒、漂泊在外的人物形象。
赏景物 (意象) 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意象)来分析人物形象。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三径”
“柴门”等意象,则可能塑造的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
看描写 抓住诗歌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如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用动作描写“扣”“啸”写出了词人豪迈、洒脱的气概。
联背景 如盛唐诗人在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多是豪迈乐观的,表达的是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南宋初期的诗人多借诗歌中的形象表达爱国情怀,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早年的杜甫身处盛世,衣食无忧,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多是豪迈的;晚年的杜甫遭遇国仇家恨,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多表达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感情。
析典故 如曹操的《短歌行》中引用了周公的典故,由此可推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求贤若渴、渴望建功立业者;再如杜甫的《蜀相》中引用了诸葛亮的典故,从中可以看到功业未成、壮志难酬者的形象。
突破二 鉴赏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作者常通
过对这种象征性的物象的描写来表现自己的品格节操和思想感情。“托物言志”和
“借物抒情”是其常运用的表达技巧,因此,明确“物”的特征,找出“志”“情”的内
容,是鉴赏事物形象的两个关键点。
典例2 [2021天津,T14(3)]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念奴娇 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宋]朱熹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 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注]山头仙客。绝艳谁
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
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
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注] 姑射:神话中的山名,神仙所居之处。
(分析物象的内涵)请指出词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人格。(3分)
答案 天性高洁,保持本心,特立独行,不同流俗。
解题示范
第一步,把握物象的外在特征 勾画体现梅花特征的词句。词作开篇以问句点明梅花在群芳中保持“真香纯白”;然后指出其“独立无朋”的特点;说其宁可“与尘缘隔”,也要“真心自保”以及其“天然殊胜”;下阕说其不同于桃李等俗艳花朵招蜂引蝶,只在清澈溪水中映照芳姿。
第二步,挖掘物象的内涵 由物及人,将梅花的特征延展到人身上,这就是词人所寄托的理想人格。“真香纯白”
“天然殊胜”象征人的“天性高洁”;“真心自保”“与尘缘隔”象征人的“保持本
心”“不同流俗”;“独立无朋”“溪水映姿”象征人的“特立独行”“不同流俗”。
典例3 (2020全国Ⅲ,T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苦 笋
陆 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 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
觉得他很妩媚。
(比较分析物象与人物形象)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 请简要分
析。(6分)
答案 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
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
得到认可。
解析 本题要求找出魏征和苦笋之间的相似点。历史上的魏征直言敢谏,人多认为其
“言行无礼”,难以接受,和苦笋的“苦”有相似之处。诗歌颔联“极知耿介种性别,苦
节乃与生俱生”,指出苦笋的“苦节”是与生俱来的,它象征着耿介的性格,这里表达了
诗人对苦笋品质的认可和赞美。颈联中“我见魏征殊媚妩”引唐太宗的话表达其对
魏征方正人格的认可和欣赏。由此可知,苦笋的“苦节”所象征的耿介性格与魏征的
方正人格相似,应得到认可。
方法小结 鉴赏物象“两关键”
把握物象的外在特征 结合诗歌中体现事物特征(形态、色泽及所处的环境等)的词语及评价事物的词句,概括其外在特征。
挖掘物象的内涵 由表及里,由物及人,联系作者的经历、情感或写作背景,找出“物”与“人”的连接点,从而把握物象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品格节操和志趣追求。
突破三 鉴赏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既有单一景物形象(即意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
成的意境。意境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
成的艺术境界。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主要是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典例4 [2021天津,T14(2)](描述画面、意境)“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
样的画面 (2分)(文本见关键能力三突破二典例2《念奴娇 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
韵》)
答案 黄昏时分,梅花闲展芳姿,月色清凉,倒映在澄莹的溪水中。描绘了一幅清雅幽静
的画面。
解题示范
第一步,描图景
“黄昏闲弄影”,写梅花在黄昏时分闲展芳姿;“清浅一溪霜月”,写月色清凉,梅
花的美好姿态倒映在澄莹的溪水中。
第二步,点氛围
“梅花”“溪水”“霜月”等意象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清雅幽静的氛围。
典例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金陵望汉江
李 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 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
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
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
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分析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6
分)
答案 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
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解析 诗的前四句寓情于景:汉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
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南地区,波涛汹涌,迅疾奔流。写出了远去的汉江气势浩大,特
别是三、四句用江水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来写前期国运不兴,为后文歌颂当下
盛世蓄势。
典例6 (2019全国Ⅱ,T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 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分析景物形象的作用)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
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6分)
答案 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
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
致。(每点3分)
解题示范
思考角度 分析
情感表达 题干中“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提示我们颈联是间接抒情,结合诗句内容来看,颈联描写了“雨中垂钓”和“风传雁魂”两个脱俗的具体场景,诗人的情感自然地融入形象的场景中。
结构安排 纵览全诗,前两联是直白式的叙述,而第三联融情于景的表达则较为委婉,这就使得诗歌的节奏有了舒缓,整首诗显得委婉从容,余味十足。
方法小结
1.把握景物(意象)特点“五关注”
关注点 阐释
修饰词 找出描写意象的动词、形容词。动词要从动态感、形象感、包孕性上体味;形容词要抓住形容描摹的声、形、色、味等体味。
季节和 地域 不同季节的意象所呈现的特征,尤其是情感特征一般是不同的;意象所处的地域,也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其特征。
色彩 意象的色彩有明暗、冷暖、浓淡之分,意象的不同色彩传递着作者不同的情感体验,抓住意象的色彩,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组合 方式 关注意象之间的关系,进而连缀意象、组合画面,沿着诗歌思绪的来龙去脉,全面把握诗歌的情思。古代诗歌中意象的常见组合方式及其作用如下:并列式意象组合——开拓画面、渲染情思;对比式意象组合——对比反衬、强化情感;主次式意象组合——烘托陪衬、丰富意蕴。
共性与 个性 古代诗歌中的大部分意象都有其固定的内涵。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共性,又要深入分析诗歌意境,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个性。
2.积累常见意境特点术语
意境分类 特点术语
豪放类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
清幽类 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
伤感类 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
婉约类 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
超脱类 超然自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俗、风致雅洁。
华美类 富丽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
3.分析景物形象(物象)作用“四角度”
角度 作用
营造意境 渲染了某种气氛,奠定了某种感情基调。
表情达意 写景还有寄情、寓理、显志等方面的作用。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包孕着对晚唐衰败的叹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蕴含着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哲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显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衬托人物 一是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和背景,二是衬托人物的节操或品格。
结构方面 ①开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蓄势。
②中间:承转过渡;舒缓节奏。
③结尾:照应开头,使结构更完整;以景结情,含蓄蕴藉,回味无穷。
4.鉴赏景物形象“三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