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能力四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高考真题练
一、(2024全国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
吕本中
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
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一枝栖②。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
却讶探骊人不至③,清樽画舫倩分题④。
[注] 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骊:这里指精通写诗作文。④分题: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开篇写春水、草色,围绕色彩落笔,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
B.春水新涨,水面辽阔宽广,在波间漂浮的船只显得如同蜉蝣一样细小。
C.斥见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
D.诗歌的尾联写到了“分题”,以此收束,与题目中的“次韵”形成照应。
2.(赏析炼字)颈联中“软”“低”二字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请简要赏析。(6分)
1.C
2.答案 ①“软”字形象地写出桥边柔软的柳枝在微风吹拂下轻轻飘动,令人感受到春色的温柔;②“低”字表现了在夕阳的余晖中,栏杆旁花丛的光彩映照到水面,给人以柔和亲近之感。
二、(2023全国甲)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
临江仙
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2.(赏析炼句)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1.A
2.答案 ①景物描写的画面感强:低垂的柳条在江水中映出倒影,雪中盛开的梅花也开始凋落,正是一派美丽的春日风光;②以虚景写真情:这里的美景并非写实,而是词人心境的外部投射,词人与友人感情深厚,想到能与友人相聚便心生欢喜。(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2021全国乙)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2.(赏析语言风格)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
1.D
2.答案 ①使用对话口吻,浅近直白,通俗易懂;②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每点3分)
高考模拟练
一、(2024浙江台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9分)
捣 衣
杜 甫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
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①辞捣熨倦,一寄塞垣②深。
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注] ①宁:岂,怎能。②塞垣:指丈夫征戍之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戍不返”既指戍边秋至不能返家,也含难以生还之意,沉痛悲凉之意毕现。
B.颈联“深”字既写戍地遥远,又写思念之深,一语双关,还呼应了首句“不返”。
C.尾联写妇人用力捣衣,声音响彻云外,而丈夫也听到了这饱含浓浓思念的捣衣声。
D.诗歌借捣衣妇之口,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细小片段,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2.(赏析炼字)诗中句首大量运用虚字,如“亦”“已”“况”“宁”等,前人评价这些虚字,“曲而弥挚”“何等宛转呜咽”。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这些虚字运用的妙处。(6分)
1.C
2.答案 ①起句“亦”字下得极为沉痛,因为战乱,“戍不返”已是常态,“亦知”两字,深深表达了思妇的苦痛、无奈之情。②颔联“已”“况”两字把天冷与久别连缀叠加,强化了思妇捣衣时内心之苦。③颈联写思妇为做棉衣,不辞辛劳。一个“宁”字,表达出对丈夫深深的爱。④这些虚字既连通了思妇内心情感脉络,又强化了思妇的苦痛和思念之情,使得全诗的情感婉转而深挚。(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二、(2025届湖北孝感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开学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冬后三日陪丁元珍游东山寺[注]
欧阳修
幕府文书日已稀,清樽岁晏喜相携。
寒山带郭穿松路,瘦马寻春踏雪泥。
翠藓苍崖森古木,绿萝盘石暗深溪。
为贪赏物来犹早,迎腊梅花吐未齐。
[注] 本诗作于欧阳修被贬夷陵时期。丁元珍,欧阳修挚友。东山寺,古时“夷陵八景”之一,风景优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值年末,官府的公事愈发稀疏,作者得闲与友人备齐酒食,共赴东山寺游山玩水。
B.颔联叙事写景交融,作者骑马穿梭雪中山路,交代所到之处的同时刻画典型的冬景。
C.颈联移步换景,描绘了翠藓、苍崖、古树、绿萝等多重意象,营造清幽静谧的氛围。
D.尾联抒写时节犹早而未得赏梅的遗憾,暗含生不逢时、被贬此地的悲叹,意蕴深沉。
2.(赏析诗眼)本诗首联中有一字统摄全篇,请找出该字,并结合全诗分析其具体表现。(6分)
1.D
2.答案 “喜”字统摄全篇。①因公事渐少,与友郊游而喜。诗题中的“陪丁元珍游东山寺”点明了好友相伴的愉悦,首联表现了清闲出游的畅快。②因景色宜人,充满生机而喜。颔联、颈联描绘丰富的意象,以鲜艳的绿色为主,刻画出了冬季难得的生机与色彩。③因梅花将放,未来可盼而喜。尾联虽写梅花尚未齐放,却以“迎”字体现了梅花对腊月寒冬的期盼,同时也暗含作者对美景将至的乐观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