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古代诗歌阅读 2.关键能力二 分析诗歌情感,评价观点态度(真题练习)---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四古代诗歌阅读 2.关键能力二 分析诗歌情感,评价观点态度(真题练习)---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4 11:0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关键能力二 分析诗歌情感,评价观点态度
高考真题练
一、(2023新课标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 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2.(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1.A 
2.答案 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花虽然美丽,但已失去根基,只有枝头树梢上的花朵才能使人感受到它的生机活力;②读书治学不能满足于道听途说,要认真阅读原典,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
(每点3分,第①点阐明名言的含意,第②点结合魏了翁名言与林诗的相似之处进行分析,意思对即可)
二、(2021新高考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 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 ①江州白司马: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2.(评价他人的观点态度)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 请简要分析。(6分)
1.B 
2.答案 (示例1)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
(示例2)①第二句用“惠远”“东林”来表现高僧的淡泊遁世的态度,“惠远东林住得无 ”以问句的形式,委婉地表达了对白居易出入佛寺的关切以及劝告,含蓄地劝诫友人不要轻易产生逃避情绪而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
高考模拟练
一、(2025届福建漳州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
新荷叶·薄露初零
李清照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①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
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②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③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注] ①芝兰:香草,喻指佳子侄。②东山:东晋名士谢安隐居会稽东山,这里用来比喻寿星。③安石:谢安的字。他隐居后屡诏不仕,时人因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两句意谓身处环水而起、高耸入云的亭台楼阁之内,宛如来到了传说中的海上仙岛蓬莱、瀛洲一般。
B.“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两句描绘了一个细节:侍女们像花一般柔媚,像玉一样晶莹,她们双手捧着酒杯穿行于席间,向客人劝酒。
C.“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两句表明,寿星的品德、学问历来独领风骚,名噪京城,刻画了一位德高望重、受人景仰的人物形象。
D.这首词上片寥寥数语,将良辰、美景、主贤、宾嘉烘托了出来;下片全部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词人对寿星的祝愿,情感流露真诚。
2.(分析整体情感)有人说,李清照的这首词是一首为好友祝寿的词,但又并非一般的歌功颂德的庸俗之作。请结合全词内容对此说法简要分析。(6分)
1.D 
2.答案 ①这首词是一首祝寿词。“芝兰为寿”指寿星优秀的子侄们前来祝寿;“鹤瘦松青”,鹤因长寿而被称为仙鹤,松柏常年青翠,故二者被用来作为祝寿之辞。②这首词虽然极尽褒誉,却流露出了忧国忧民之情。词人运用典故,希望寿星不要像谢安那样继续隐居不出,而应为“天下苍生”复出做官,体现了词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心,可见这首词不是一般的歌功颂德的庸俗之作。(每点3分)
二、(2024山东青岛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9分)
罢还边将
雍 陶
白须虏将[注]话边事,自失公权怨语多。
汉主岂劳思李牧,赵王犹是用廉颇。
新鹰饱肉唯闲猎,旧剑生衣懒更磨。
百战无功身老去,羡他年少渡黄河。
  [注] 虏将:出身北方少数民族的将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交代了边将的现状,“白须”状其年老,“失公权”意为失去了朝廷授予的职权。
B.颔联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均用廉颇的典故抒怀,但情感不尽相同。
C.颈联写边将的日常生活:无所事事,喂饱鹰隼,悠闲狩猎;宝剑生锈,懒于磨砺。
D.全诗融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于一体,语言凝练隽永,富有深意,耐人寻味。
2.(分析整体情感)本诗写出了“边将”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1.C 
2.答案 ①被免职后的失落;②不被任用的怨愤;③一生征战却功业未成的不甘;④年华逝去的慨叹。(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三、(2024河南五市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呈小村①
文天祥
万里飘零命羽轻,归来喜有故人迎。
雷潜九地声元在,月暗千山魄再明。
疑是仓公②回已死,恍如羊祜③说前生。
夜阑相对真成梦,清酒浩歌双剑横。
  [注] ①小村,即刘沐,原是文天祥的邻居和好友。文天祥在被元军押往北方途中逃出,回到南方,揭起抗元旗帜。德祐二年,诗人由南剑州进兵汀州,见刘沐等从江西起兵来迎,遂赋此诗。②仓公,汉代名医,医术高超,与扁鹊并称。③羊祜,晋代名将。他在五岁时,令乳母从桑树中探得邻人李氏亡儿所玩的金环。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运用比兴手法,以一片羽毛起兴,形象地概括了诗人九死一生的艰难身世。
B.“故人”指诗题的“小村”,“喜”字写出了诗人此刻的激动心情,和首句构成对比。
C.五、六两句连用典故,表达了自己被拘得脱、重获自由后恍如隔世的复杂心情。
D.把剑横拿,是要作战的姿态。再加上纵酒高歌,显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悲壮意气。
2.(比较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本诗与《过零丁洋》都是文天祥的爱国诗篇,但诗人对国家形势的认知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1.A 
2.答案 ①《过零丁洋》通过“山河破碎风飘絮”表明,诗人认为南宋江山破碎、社稷飘摇,国势已不可挽回。②《呈小村》三、四句认为地下运行的雷火终会破土而出、声贯九霄,暂时被山峰遮掩的月亮必会再度照耀四方,诗人以此表明南宋国势就如雷火和月亮,只是暂时陷入低迷,依然还有斗争的希望。(第①点2分;第②点4分,其中解释三、四句的含意2分,揭示诗人的态度2分,意思答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