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八)物理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八)物理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14 13:5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届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八) 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1.北京高能光源是我国首个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计划于2025年建成。同步辐射光具有光谱范围宽(从远红外到X光波段,波长范围约为10-5m~10-11m,对应能量范围约为10-1eV~105eV)、光源亮度高、偏振性好等诸多特点,在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科学和工艺学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速度接近光速的电子在磁场中偏转时,会沿圆弧轨道切线发出电磁辐射,这个现象最初是在同步加速器上观察到的,称为“同步辐射”。以接近光速运动的单个电子能量约为109eV,回旋一圈辐射的总能量约为104e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步辐射的机理与氢原子发光的机理一样
B.用同步辐射光照射氢原子,不能使氢原子电离
C.蛋白质分子的线度约为10-8 m,不能用同步辐射光得到其衍射图样
D.尽管向外辐射能量,但电子回旋一圈后能量不会明显减小
2.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水平。一质量为m的质点自P点上方高度R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g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表示质点从P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
A.,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点
B.,质点不能到达Q点
C.,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D.,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3.如图所示,两列沿相反方向传播的横波,形状相当于正弦曲线的一半,上下对称,其振幅和波长都相等。它们在相遇的某一时刻会出现两列波“消失”的现象。此时刻(  )
A.a点向下振动,b点向上振动
B.a点向下振动,b点向下振动
C.a点向上振动,b点向下振动
D.a点向上振动,b点向上振动
4.某快递公司为了提高效率,使用电动传输机输送快件,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长度L=5.25m,始终保持恒定速度v=1m/s运行,在传送带上A处轻轻放置一快件(可视为质点),快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快件由静止开始加速,与传送带共速后做匀速运动到达B处,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快件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始终相反
B.快件先受滑动摩擦力作用,后受静摩擦力作用
C.快件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为0.5m
D.快件由A到B的时间为5.5s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提出了日心说
B.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
C.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引力常量
D.经典力学既适用于宏观世界,也适用于微观世界
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箱用细绳竖直悬挂,在木箱底部放有质量为m的物块A,在木箱顶部用轻质弹簧悬挂的质量也为m的物块B。剪断细绳的瞬间,物块A、B和木箱的瞬时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
A.g、0、g B.g、g、g
C.g,0, D.0,0,
7.如图所示,粗糙轻杆水平固定在竖直轻质转轴上点。质量为的小球和轻弹簧套在轻杆上,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弹簧原长为,左端固定在点,右端与小球相连。长为的不可伸长且质量不计的细绳一端系住小球,另一端系在转轴上点,、间距离为。装置静止时将小球向左缓慢推到距点处时松手,小球恰能保持静止。接着使装置由静止缓慢加速转动。已知小球与杆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不计转轴所受摩擦和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与轻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B.小球与轻杆间恰无弹力时装置转动的角速度为
C.从开始转动到细绳伸直的过程中,小球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D.若从开始转动到小球与轻杆间恰无弹力过程中,小球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则该过程外界提供给装置的能量为
8.由点电荷组成的系统的电势能与它们的电荷量、相对位置有关。如图1,a、b、c,d四个质量均为m、带等量正电荷的小球,用长度相等、不可伸长的绝缘轻绳连接,静置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O点为正方形中心,设此时系统的电势能为。剪断a、d两小球间的轻绳后,某时刻小球的速度大小为v,方向如图2,此时系统的电势能为( )
A. B.
C. D.
二、多选题
9.如图所示,光滑轨道与粗糙水平桌面平滑相连,桌面距地高度为H。现将质量为m的小球,从轨道上距离B点高h处的A点由静止释放,小球沿轨道运动并最终落在与C点水平距离为s的D点。小球在水平桌面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其中k是已知的常量,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若现将小球从距离B点高处由静止释放,小球通过后仍然落在地面上,则( )
A.小球先后两次经过段,速度变化量相同
B.小球先后两次经过段,动能变化量相同
C.小球先后两次的落地点间距为
D.小球先后两次的落地点间距为
10.如图所示,在绝缘的斜面上方存在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一带电金属块沿斜面滑下,已知金属块在滑下的过程中动能增加了12J,金属块克服摩擦力做功8J,重力做功24J,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块的机械能增加32J B.金属块的电势能增加4J
C.金属块带正电荷 D.金属块克服电场力做功8J
三、实验题
11.某同学测量一半圆形透明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过程如下:
①用游标卡尺测量玻璃砖的直径d,确定其底面圆心位置并标记在玻璃砖上;
②将玻璃砖放在位于水平桌面并画有直角坐标系Oxy的白纸上,使其底面圆心和直径分别与O点和x轴重合,将一长直挡板紧靠玻璃砖并垂直于x轴放置,如图(b)所示;
③用激光器发出激光从玻璃砖外壁始终指向O点水平射入,从y轴开始向右缓慢绕O点移动激光器,直至恰好没有激光从玻璃砖射出至挡板上y﹤0的区域时,在白纸上记录激光束从玻璃砖外壁入射的位置P。
④取走玻璃砖,过P点作y轴的垂线PQ,用刻度尺测量PQ的长度L。
根据以上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测得半圆形玻璃砖直径d的读数如图(a)所示,则d= cm;
(2)步骤③中,没有激光射至挡板上y﹤0区域的原因是激光束在玻璃砖直径所在界面处发生了 (选填“折射”或“全反射”);
(3)根据以上测量的物理量,若测得PQ线段的长度L=2.00cm,计算可得玻璃砖的折射率为n=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2.现要测量一个满偏电流的表头内阻并改装成量程为的电流表,如图所示。
(1)先闭合开关,再调整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A的示数为,电流表G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流过G的电流是 。若,则 ;
(2)给G并联一个的电阻进行校准时,当电流表G的示数为时,标准电流表A的示数为,则改装之后的电流表实际量程是 ;
(3)若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的电流表,还需要在两边并联一个 的电阻。
四、解答题
13.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外界温度,玻璃泡内封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与相连的管插在水银槽中,管的横截面积极小。现对管进行温度标刻,已知当温度℃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此高度即为27℃的刻线。大气压强恒为,℃,不考虑水银槽内液面的变化。
(1)写出环境温度与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的函数关系,并说明管所标刻度是否均匀;
(2)若将该装置置于一密闭环境中,密闭环境内的大气压强为,测温装置显示温度为47℃,则此时实际温度为多少?
14.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光滑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倾角均为θ=30°,斜面体顶端均固定相同的轻质滑轮。两根等长的轻细线均绕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斜面上的质量均为m的物块A、B相连,另一端与质量为2m的物块C连接。一开始用外力托住物块A、B、C,细线处于拉直状态,此时物块C距离地面高度为,同时撤去外力后,物块C开始向下运动。已知物块C触地后速度立即变为零;物块C被提起时,细线瞬间绷直,绷直瞬间细线上的拉力非常大;从细线绷直到物块C再次落地前,细线均保持拉直状态;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细线始终不会脱离滑轮,物块A、B不会与滑轮相碰;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物块C开始下落时的加速度大小;
(2)物块C第一次触地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3)物块C第一次触地后上升的最大高度;
(4)物块C从开始下落到最终停止运动所经历的时间t。
15.如图所示,两个光滑刚性正方形金属线框A1B1C1D1和A2B2C2D2交叠固定在光滑水平面上,交叠点E和F恰好为两边中点,且彼此相互绝缘。在两线框交叠区域存在着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0的匀强磁场(交叠的金属线框在磁场边缘以内)。已知两线框质量均为m,边长均为a,单位长度电阻均为r0。现将匀强磁场在极短的时间内减小为零,不计线框电感。
(1)判断线框A1B1C1D1中感应电流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并求流过截面的电量;
(2)求线框A2B2C2D2受到安培力冲量的大小和方向;
(3)若线框A1B1C1D1不固定,交叠点E和F不彼此绝缘(接触电阻不计),而且线框所在平面整个区域都存在着匀强磁场B0,求匀强磁场减小为零时线框A1B1C1D1速度的大小。(忽略磁场减小过程中线框的移动)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D B C D B AC BC
11.(1)6.43
(2)全反射
(3)1.61
12.
13.(1),刻度均匀
(2)
14.(1);(2);(3);(4)
【详解】(1)由对称性可知两细线的弹力相等。设为,、的加速度大小均相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A有
对有
解得
(2)从开始下落到接触地面前瞬间
解得
物块第一次接触地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
解得
(3)C触地后,A、B先以初速度大小为沿着斜面上滑,速度减到零后下滑,下滑至细线再次绷直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仍为。细线绷直瞬间,细线上的拉力非常大,远大于物块的重力,可将、与细线组成的系统看成是一维的动量守恒的系统(即把两细线伸直,AB在两细线同一端,C在两细线另一端),设细线再次绷直后瞬间A、B、C的速度大小均为,在等效的一维系统中,以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解得
此后C以加速度大小为,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有
解得
(4)把C由最高点开始下落到下一次上升到最高点当作一个过程,第1次这个过程C由高度开始,第2次这个过程C由高度开始,根据(2)(3)的解答过程,可得到第3次这个过程C由高度开始,依次类推可得:
第n次开始的高度为
第1次这个过程的时间包括:
①C由最高点下落时间为
②C触地后A、B上滑后下滑至再次绷直的时间,此过程A、B的加速度大小为
所用时间为
③C上升至最高点所用时间为
第1次这个过程的总时间为
可知这个过程的总时间与开始时的高度的平方根成正比,故可得
当,应用等比数列求和,可得物块C从开始运动到最终停止所经历的总时间为
15.(1)顺时针;
(2);向左
(3)
【详解】(1)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线框A1B1C1D1中感应电流的方向:顺时针;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闭合回路欧姆定律,
流过截面的电量
(2)线框A2B2C2D2受到安培力冲量的方向:向左;
设某时刻线框的电流为i,则
线框受到安培力的冲量


(3)根据两环对称性,设某时刻两线框电流i1和i2如图所示。
设回路A1EA2D2C2FC1B1中的电动势为E1,则

设回路ED1FB2中的电动势为E2,则

【或:对于A1B1C1D1:】
由于,线框A1B1C1D1所受安培力的合力方向向左,速度方向向左;
设线框A1B1C1D1获得速度大小为v,利用动量定理,
可得
解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