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年份 卷别 题号 考查篇目/内容 情境类型
2024 新课标Ⅰ 17(1) 《屈原列传》 迁移应用型情境
17(2) 《归园田居》(其一) 迁移应用型情境
17(3) 唐代诗人写时事,借汉喻唐的诗句 文化、语言现象总结型情境
新课标Ⅱ 17(1) 《归去来兮辞》 迁移应用型情境
17(2) 《蜀道难》 迁移应用型情境
17(3) 写离情时在上下两句中分别
表达离别双方情思的唐诗 文化、语言现象总结型情境
2023 新课标Ⅰ 17(1) 《报任安书》 理解赏析型情境
17(2) 《李凭箜篌引》 关联比较型情境
17(3) 写诸葛亮的古代名句 现实生活情境
新课标Ⅱ 17(1) 《五代史伶官传序》 理解赏析型情境
17(2) 《临安春雨初霁》 理解赏析型情境
17(3) 文天祥之前的写月下壮阔江景的名句 现实生活情境
2022 新高考Ⅰ 60篇 17(1) 《拟行路难》 理解赏析型情境
17(2) 《短歌行》 关联比较型情境
17(3) 李白称谢灵运为“谢公”的诗句 文化、语言现象总结型情境
64篇 17(1) 《荀子·劝学》 理解赏析型情境
17(2) 《诗经·周南·关雎》 理解赏析型情境
17(3) 鸟类啼鸣引发悲思愁绪的唐宋诗词 文化、语言现象总结型情境
新高考Ⅱ 60篇 17(1) 《归园田居》(其一) 理解赏析型情境
17(2) 《蜀相》 理解赏析型情境
17(3) 含美称“京华”的唐宋诗词 文化、语言现象总结型情境
64篇 17(1) 《短歌行》 关联比较型情境
17(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理解赏析型情境
17(3) “花与鸟”对举出现的诗句 文化、语言现象总结型情境
2021 新高考Ⅰ 60篇 17(1) 《屈原列传》 理解赏析型情境
17(2) 《答司马谏议书》 理解赏析型情境
17(3) 含“杜康”一词的古诗词 文化、语言现象总结型情境
64篇 17(1) 《庄子·逍遥游》 理解赏析型情境
17(2) 《邹忌讽齐王纳谏》 理解赏析型情境
17(3) 含“三秦”的古诗词 文化、语言现象总结型情境
2021 新高考Ⅰ 58篇 17(1) 《过秦论》 单篇理解赏析式情境
17(2) 《游褒禅山记》 单篇理解赏析式情境
17(3) 将“王孙”与青草一起吟咏来 表现隐逸、离别等情感的古诗词 文化、语言现象总结型情境
新高考Ⅱ 58篇 17(1) 《归园田居》(其一) 单篇理解赏析式情境
17(2) 《伶官传序》 单篇理解赏析式情境
17(3) 含“落木”的古诗词 文化、语言现象总结型情境
64篇 17(1) 《蜀道难》 双篇关联式情境
17(2) 《阿房宫赋》 单篇理解赏析式情境
17(3) 用“日边”比喻京师附近或 帝王左右的诗句 文化、语言现象总结型情境
2020 新高考Ⅰ 17(1) 《论语·先进》 单篇理解赏析式情境
17(2) 《一剪梅》(红
藕香残玉簟秋) 单篇理解赏析式情境
17(3) 《菩萨蛮》(郁
孤台下清江水) 单篇理解赏析式情境
新高考Ⅱ 17(1) 《诗经·秦风·无衣》 单篇理解赏析式情境
17(2) 《登岳阳楼》 单篇理解赏析式情境
17(3) 《六国论》 单篇理解赏析式情境
突破一 固定篇目情境默写
一、理解赏析型情境
类型 题例 解题方法
理解 句意型 (2022全国乙)白居易《琵琶行》
中“ ,
”两句,写琵琶女以
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
首乐曲。 答案 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
《霓裳》后《六幺》 找情境中与答案对应的关键词:
此类默写题的情境中有个别词语
与所填句子里字词的意思是对应
的,如本题中“有名的两首乐曲”与句中的“《霓裳》”“《六幺》”对应。
理解情感 主旨型 (2023新课标Ⅱ)陆游《临安春雨
初霁》中“ ,
”两句,看似
闲适恬静,实则透露出诗人由于
内心的惆怅而彻夜难眠。 答案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
朝卖杏花 在平时背诵时要把握诗文的情
感,并且做题时运用“全面对应
法”。如本题“看似闲适恬静”
“彻夜难眠”对应“一夜听春
雨”,再结合素有报国宏愿的作
者陆游的经历,可知其闲适只是
表象,实则饱含壮志难酬的惆
怅。
赏析手法 技巧型 (2022全国甲)杜甫《登高》中
“ ,
”两句都使用了叠字,
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
的感受。 答案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
江滚滚来 平时要关注诗句所用的手法技
巧,答题时要细读、圈画手法技
巧关键词。如本题中的“叠字”
“听觉”“视觉”。
上下文 衔接型 (2023新课标Ⅰ)司马迁在《报任
安书》中说,自己编写《史记》
“ ”,便遭遇了李
陵之祸,因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
所以“ ”。 答案 草创未就 就极刑而无愠
色 先找出已知情境对应句,再找出
其前后句。如本题中,“遭遇了
李陵之祸,因痛惜这部书不能完
成”对应“会遭此祸,惜其不
成”,再据此对应句推出前后
句。
二、关联比较型情境
类型 题例 解题方法
内容、手法 关联式 (2023全国乙)宋代张孝祥以“玉
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描写舟泛水上,境界非凡,与苏轼
《赤壁赋》中“ ,
”两句所写的景致
非常相似。 答案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
茫然 根据题目,提炼关联点。如根据
本题可提炼关联点:描写舟泛水
上的景致。根据这一关联点,即
可迅速找出苏轼《赤壁赋》中描
写这一景致的句子。
引用、化用 关联式 (2021新高考Ⅱ)李白《蜀道难》
中“ ,
”两句,化用西晋张载《剑阁
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的句子,写剑阁的险要,告诫人们
警惕战乱。 答案 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 根据题目,找关联关键词。引
用、化用的句子一般都有与原句
相同的词语,根据这些词语便可
快速确定要填写的句子,如根据
本题中的“匪亲”即可确定所要
填写的句子。
三、迁移应用型情境
类型 题例 解题方法
学习类 (1)(2024新课标Ⅰ)作文课上,房老师使用《屈原列传》中 , ”两句话,引导学生描写寻常事物以表示宏大意旨,列举浅近事例来传达深远意蕴。 答案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先整体把握情境,然后找出具有提示作用的关键信息。
(1)试题设置的情境是老师在作文课上引用《屈原列传》中的句子引导学生写作,关键信息是“描写寻常事物以表示宏大意旨,列举浅近事例来传达深远意蕴”,这句话实际上暗示了所填语句的含意,据此可确定要填写的句子。
(2)试题设置的情境是郊外春游,关键信息是“树木葱郁,水流淙淙”,这句话提示了所填句子描写的景象,据此即可确定要填的句子。
生活类 (2)(2024新课标Ⅱ)同学们到郊外春游,阳光下树木葱郁,水流淙淙,小慧不禁想起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文句:“ , 。” 答案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突破二 不定篇目情境默写
类型 题例 解题方法
文化、语言现象总结型情境 (1)(2022新高考Ⅰ)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
“ , ”。 答案 (示例1)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示例2)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示例3)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示例4)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示例5)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不定篇目情境默写不仅要关注情境的开放性,更要注意其限定性,确保所写句子符合其限定条件。如题例(1)中的限定条件有:①诗句中有“鸟类的啼鸣”;②这啼鸣引发了“人们的悲思愁绪”;③所写诗句属于唐宋诗词。题例(2)中的限定条件有:①所写诗句内容上为描写江月景色;②时间上,诗句要出自文天祥之前的诗
人。
类型 题例 解题方法
现实生活情境 (2)(2023新课标Ⅱ)小刚在他创作的历史小说《正气歌》中写道:文天祥月下独步于江边,眼前壮阔的景象使他不禁吟诵起前人的写景名句“ , ”。 答案 (示例1)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示例2)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示例3)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示例4)星垂(随)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同时,也要把握情境的开放性,如题例(1)的开放性体现在:①诗歌体裁限制性小;②诗中可以不出现“鸟”“啼”“鸣”等字,出现具体的鸟名和能表现“啼”
“鸣”意思的字词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