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语言文字应用 7.关键能力七 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课件)---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六语言文字应用 7.关键能力七 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课件)---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4 11:4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
关键
能力七
典例1 (定向赏析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0分)
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
会。阳光正好暖和,绝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
来,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的
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时鉴赏。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
日的自由。这样的自由顶好是不要约伴,只许你独身。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
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
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因此你得严格地
为己,极端地自私,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
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
(1)句式的灵活使用可让文字表达更灵动优美。请从句式的角度对画横线句进行赏
析。(4分)
(2)词语感彩的变化可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请赏析加点词“纵容”的妙处。(3分)
(3)使用标点与否,可以流出不同的情绪,荡出不同的节奏。画波浪线的句子作者未使用
任何标点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简要赏析。(3分)
答案 (1)(示例1)长短句结合,句式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
起霭”两个短句形成对偶,接一个长句悠闲舒缓,再用一个短句结束,干净利落。
(示例2)整散句结合,灵活自然,富有变化,音节和谐。“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
是整句,结构相同,长短一致,对偶典雅、浅易,十分整饬;与散句配合使用,整齐中寓疏落
荡漾之致,显出变化之妙,音韵之畅。
(2)“纵容”本带有贬义的感彩,在本句中化为褒义,贬词褒用。这里写作客山中之
人任由满腮胡须如苔藓般自然生长,不加剔除,表达出不受羁绊、畅享自由的自得之
情。
(3)作者把连续的动作“呼吸”“走”“看”“听”组合起来,无停顿,形成快读,给人
一种迫不及待地想分享的意味,传达出作者在山中强烈的愉悦和幸福感。
解析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既有长短句结合的特点,也有整散句结合的特点。答题时
从任一角度作答即可,赏析时既要点出句式特点,也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句式的表达效
果。
(2)纵容:指放任,不加拘束。本是贬义词,形容对错误的行为放任不加制止。“不妨纵
容你满腮的苔藓”一句中贬义褒用,形象地写出了独自作客山中,可以不受任何约束,也
无须在意仪表,内心怡然自得的情状。
(3)句子用“单就”串联起“呼吸”“走”“看”“听”四个连续的动作,边呼吸,边走
路,边看,边听,中间没有任何停顿,一气呵成,给读者一种作客山中,有感于大山的魅力,迫
不及待地想分享给他人的意味,传达出作者身处其中内心强烈的愉悦和幸福之情。
典例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8分)
无论是诗史之诗,还是新世界诗,都有一条红线贯注其中:反帝爱国、变法图强。你被诗界誉为诗歌革命的旗手,不仅在于一新诗风,抛弃了烦琐的形式;更在于为诗歌赋予
了崭新的思想内容。与其说你是以诗推动诗歌革命,毋宁说你是以诗为炬火,引领时代前行的脚步。你的诗是近代新派诗的天花板,你亦是文坛顶流。因为你的存在,诗界革命的
旗帜才能迎风招展,中国近代文学史才会花团锦簇,你也当之无愧地被梁启超誉为“近
世诗界三杰”之首。
  你不以诗为荣,诗却成全了你。你的喜怒哀乐在字里行间不时显现,你变得鲜活,生
动,立体而饱满。我们不但可以看清你脸上的每一道皱纹,抚摸你的每一根白发,还可以
顺着诗句走进你宽阔的心海。你像一位渔人,驾着用心血筑成的诗之舟,引领我们去穿
越人生的风浪与绮丽。你的悲愤瘦如秋风,把一路感悟堆积在我们心里;你的思考又如
夏日流萤,不时点亮海上迷人的风景。
  1905年3月28日,一代人杰黄遵宪郁郁而终。他的名字镌刻在了历史的纪念碑上。
(1)(定向赏析型)文中主要运用第二人称“你”来表达,为什么还要使用第一人称“我
们”和第三人称“他” 请结合画波浪线的语句,分析其原因。(4分)
(2)(综合赏析型)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善于化无形为有形,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4
分)
答案 (1)①以“我们”写后辈的感受,不仅侧面烘托出“你”作为文学先驱者、引领
者的辛劳付出和伟大;而且更能直接表达对“你”的敬意。②结尾处用第三人称
“他”,显得客观理性,和此处沉痛严肃的语境相契合。③如单用第二人称“你”,行文
难免单调呆板,不如多种人称结合富有变化感。
(2)①“悲愤”“思考”本是无形,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它们比作“秋风”“夏日流
萤”,或真实可感,或视觉可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你”的心路特点以及对“我们”的
引领作用。②“悲愤”“感悟”“思考”本是无形,作者运用“瘦、堆积、点亮”等
形容词与动词,将描写对象有形化,更富形象感与感染力。
解析 (1)分析使用第一人称“我们”的原因,主要从“你”和“我们”所表达的情感
及两种人称之间的情感联系方面作答;分析最后使用第三人称的原因,主要从语境沉痛
严肃的情感氛围方面作答。另外,答题时还需要联系三种人称本身的表达效果。
(2)答题时可从具有“化无形为有形”这一表达效果的写作方法切入,比如比喻的修辞
手法、形容词动词的运用、各种感官角度的描写等都具有这种作用。
典例3 (综合赏析型)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我们”一家人相依相守的情状,请
简要分析这一效果是如何取得的。(3分)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似乎很远,
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
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
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他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
答案 ①环境衬托。用环境的“空空”反衬一家人相依相守的踏实和温馨。②句式
的反复。句式“……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的重复,突出强调“我们四人”相依
相守的满足。③范围的扩大、程度的加深。从“台州空空”到“天地空空”,范围在
扩大,“空”的程度在加深,突出强调了“我们四人”相依相守就是幸福。
解析 本题可从词语、句式特点、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
典例4 (综合赏析型)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只能看到一块块有限的天空”,
与原文相比,哪一种表达更好 为什么 (3分)
居住市廛的都市人,于群楼环绕中,看到的天空被挤成几块憋屈的碎片,眼界颇为局
促。而可可西里这样的所在,神示给人的,是一种城市人久违了的空旷之美。在这里,文
明的物事只能谦虚地充当陪衬和点缀。
答案 原文好。(1)原文用被动句式写出了一幢幢高楼直入天际、挤压天空的动态感,
而改句比较直白。(2)原文“憋屈”一词运用移情(拟人)手法,写出了群楼环绕中人的
心理感受,与下文衔接更自然,改句没有情感的融入。(3)原文“碎片”的表述突显了完
整形象的割裂之态,比改句更具画面感。
解析 比较原句与改句,可知不同之处有三点:一是原句采用被动句,改句采用主动句;
二是“憋屈”一词运用移情(拟人)手法,改句则没有这一个词语,只是一般陈述,作者的
情感态度不够鲜明;三是原句中有“碎片”一词,改句中则说成“有限的天空”,改句失
去了直观性和画面感。
典例5 (综合赏析型)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她虽然冻得红惨惨地瑟缩着,
但是笑了。”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分)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
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
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
仍然瑟缩着。
答案 ①原句中“她于是一笑”放在句首,紧接上文,突出小粉红花想见春天到来后的
心情;②原句中“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均单独成句,从多角度强化了花
所处的恶劣环境,及其在此环境下的情状,与“笑”形成对比。
解析 原句中“她于是一笑”放在句首,紧接上文“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
都唱起春词来了”,突出小粉红花想见春天到来后的心情;原句中“颜色冻得红惨惨
地”“仍然瑟缩着”均单独成句,描写了小粉红花被冻得变了颜色,并且还瑟缩着,从多
角度强化了花所处的恶劣环境,及其在此环境下的情状,与“笑”形成对比,在这样的恶
劣环境下它还能“笑”,体现了它虽弱小却坚忍的特点。
方法小结
一、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八大思考角度
思考角度 阐释
手 法 修辞手法 要着重赏析不同修辞手法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作用。(详见“关键能力五 修辞手法的辨析与赏析”)
表现手法、描 写手法、抒情方 式等 详见“专题二 文学性文本阅读”
句 式 长句和 短句 ①长句表意严密,语意丰富,精确细致,适用于详尽地叙述事物或严密地阐述道理。
②短句简洁明快,生动活泼,节奏分明,表达作者紧张、激越的情绪或坚决肯定的语气。
③长短句结合使句式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
整句和 散句 ①整句句式整齐,音节和谐,富有气势,读起来朗朗上口。
②散句富于变化,句式错落,表达灵活。
③整散句结合使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倒装句 ①将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独立出来,起强调或突出人物特点/事物状态的作用。
②调整语序后,若主语发生变化,就要分析原句所突出的主语为什么更适合语境,考虑主语与前后文之间的衔接。
特殊 句式 ①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②反问句:语气强烈,表意明确。
③双重否定句:使肯定的意味更加浓烈,起强调、突出作用。
精 妙 用 词 词义 角度 从词语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的角度赏析。(适用于无法从修辞、写作手法、词性角度入手赏析的词语)
词性 角度 ①动词:使语言生动形象。
②形容词:既能突出事物的特点,又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③名词:名词罗列,刻画出特定的画面或营造意境。
④拟声词: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⑤关联词:使分句间逻辑关系清晰,语言表达更严谨。
词语 形式 角度 ①叠字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②四字短语:概括凝练,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活用 角度 注意词语的褒义贬用、贬义褒用、大词小用等。
语体风格 口语自然亲切,活泼生动,灵活简短;书面语庄重严谨。
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简练传神、凝练含蓄、淡雅自然、幽默风趣等。
人称使用 ①第一人称:使情境更加真切,便于抒发情感。
②第二人称:拉近距离,增加亲切感,便于情感交流。
③第三人称:叙述全面,客观。
结构作用 (语句位置) ①与前后文的照应、铺垫、衔接等。
②开门见山,观点明确突出,奠定基调,适合开头。
③语气舒缓,语意完整,引人回味,适合结尾。
④比较原句与改句的表达效果时,可以把原句放到整个文段中,从与前文、后文的衔接连贯程度来解读。
事理逻辑 语句表述是否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是否遵循一定顺序,如因果、轻重、先后、表里等等。
二、比较原句与改句的表达效果“三步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