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语言文字应用 8.关键能力八 图文信息的提取与转换(课件)---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六语言文字应用 8.关键能力八 图文信息的提取与转换(课件)---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4 11:4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图文信息的提取与转换
关键
能力八
突破一 压缩语段
一、普通语段压缩
典例1 (限定开头(对象)型压缩)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志愿服务”开头,概括志愿服
务的作用。要求:①要点全面;②不超过50字。(4分)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重在出力而不是出
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
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
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志愿者在
从事服务的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答案 志愿服务能够弥补政府和市场服务的不足,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实现个人美好价
值,使人获得精神满足。
解题示范
第一步,明确语段类型,提取内容要点
  本题语段是对“志愿服务”的介绍,为说明性语段,应采用分层合并法提取要点。
  语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是对“志愿服务”这一概念的诠释;第二句说的是“志愿
服务”的历史及其在世界各地的开展情况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三、四句主要是从
精神层面谈“志愿服务”对志愿者的意义。
  从这四句话中筛选体现“志愿服务的作用”的关键语句:“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
服务的不足”“推动社会文明发展”“把这种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变为现实的
一种途径”“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第二步,根据题干要求,切分或整合内容要点
  题干要求以“志愿服务”开头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所以需要将上一步提取出的
要点以“志愿服务”开头并从作用的角度进行概括。
典例2 (2021全国乙,T21)(限定句式型压缩)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
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第一自然段略)
对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来说,水果是不是必须“拉黑”呢 实际上,这些人群往往
需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对含糖量较高的鲜枣等水果,尽量少吃或不吃,尤其要注意
那些不太甜但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如百香果。最好选择糖少的水果,如草莓等。但必须要
说明的是,即使是含糖量较少的水果,也要有所限制,建议平均一天不超过200克。
答案 (示例)①对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来说,②因为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③所
以要尽量少吃或不吃含糖量高的水果,④含糖量少的水果也要限制食用。
解析 本题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属于提炼要点
题。该段的话题是“对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来说,水果是不是必须‘拉黑’呢 ”答
案是对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尽量少吃或不吃,对含糖量较少的水果也要有所限制。原因
在于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需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据此加以概括即可。
方法小结 普通语段压缩“两步骤”
第一步,明确语段类型,提取内容要点
语段类型 信息要点 压缩方法
记叙性 语段 叙述的时间、地点、主体、事件
(起因+经过+结果) 舍偏取正法:舍去枝叶信息,提取
主干信息(叙述要素)
说明性 语段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目的 分层合并法:划分层次,提取要点,
组合要点
议论性 语段 论述的话题、见解和主张,用来
论证的材料及理由,最后得出的
结论,等等 关键语句突破法:寻找中心句,或
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
第二步,根据题干要求,切分或整合内容要点
  题干要求按指定句式进行压缩,就要根据句式的特点,对提取出的内容要点进行切
分、重组;题干要求按指定开头进行压缩,就要围绕这一开头对内容要点进行转换、重
组、整合。
二、新闻语段压缩
典例3 (2020全国Ⅰ,T21) (概括新闻(消息))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备受关注的中
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
“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将依次编号。
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
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
理念与态度。
答案 (示例)①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②4月24日③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
行。④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天问一号”⑤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在仪
式上公布。
解题示范
第一步,分析新闻内容,把握新闻表述的要点
  这是概括新闻(消息)类型的题目,要注意时间、对象、事件等新闻要素。
第二步,对相关要点进行筛选和概括
  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可知,新闻的主要信息一般集中在导语部分,本则新闻的导语
是“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这就是中心
事件。紧接着介绍了这次启动仪式的主要内容,即公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
称、任务标识”。然后分别具体介绍任务名称、任务标识的意义,这部分不是主要信
息,可删除。
典例4 (2020新高考Ⅱ,T22)(概括新闻(消息))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
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5分)
2020年6月3日上午,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京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基本面良好。《报告》基于统计数
据,利用中国农业产业模型(CASM)模拟预计,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将达到6.7亿吨,高于
2019年的6.6亿吨。稻谷、小麦和玉米产量将分别达到2.1亿吨、1.3亿吨和2.6亿吨。
粮食种植面积较2019年略有减少,但单产将有所增加。
答案 (示例)①2020年6月3日,②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
0》,③预计今年全国粮食产量将达到6.7亿吨。
解析 本题要求用简洁流畅的文字对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根据新闻报道中的主
要信息,如时间、对象、事件、影响等进行压缩,注意保留以下关键信息:时间——2020
年6月3日;对象和事件——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影响
——预计今年全国粮食产量将达到6.7亿吨。
典例5 (拟写新闻标题)给下面短文拟写一个标题。(12字以内)(3分)
事实上,“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它以文明对话为引领,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尊
重、平等对话与交流融合,其路径很清晰: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贸易发展紧随,伴着人民
交往、文化交流,逐渐实现沿线国家民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最终达至民心相通,文化相融。
答案 (示例)“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
解析 阅读全段,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第一层为“一带一路”的意义,第二层强调其重
要内涵,第三层强调其路径。三层为总分关系,所以,可从第一层中提炼概括,拟写新闻
标题。
方法小结

三、下定义
典例6 请根据下面文段内容,界定“训诂学”的概念内涵。(4分)
训诂学是传统学术门类“小学”的三个分支之一(其他两个是文字学、音韵学),
“小学”是与“经学”相对的,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它是经学的附庸,其目的是解经,具体就是更好地阅读古书、准确地理解古义。训诂学是涉古专业研究的基础,不管是研
究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还是法律、军事、艺术等,都必须阅读古文,现在研究同
为冷门绝学的简牍学也需要以训诂学为基础,否则就不能准确理解古代文献,那么建立
在此基础上的学术也是不可靠的。
答案 训诂学是以解经为目的、为涉古专业研究提供基础的传统学术门类“小学”
的分支学科。
解析 下定义的一般格式为:“被定义概念(种概念)+是+种差(在同属中,某个种不同于
其他种的属性)+邻近属概念(包含被定义概念的最小属概念)”。本题中,“训诂学”是
被定义概念,由“训诂学是传统学术门类‘小学’的三个分支之一”可知,“传统学术
门类‘小学’的分支学科”为邻近属概念;由“它是经学的附庸,其目的是解经……是
涉古专业研究的基础……也需要以训诂学为基础”可知,训诂学的种差特点为“以解
经为目的、为涉古专业研究提供基础”。按照下定义的格式组合起来即可。
温馨提示 下定义的方法详见专题一关键能力二突破一“方法小结”
突破二 图文转换
一、流程图
  流程图采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要求答题者根据这种结构关
系,特别是箭头方向所表达的意思,用语言将所示内容表现出来。
典例7 (2019浙江,T6)阅读下面某社区“红色议事厅”工作流程图,根据要求完成题
目。(6分)


[注] 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1)用一句话概括“红色议事厅”工作职能,不超过15个字。(2分)
(2)从“为老百姓办实事”角度评价“红色议事厅”工作机制。要求:体现流程图主要
内容,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80个字。(4分)
答案 (1)联系相关各方,协商解决难事。
(2)(示例)“红色议事厅”工作很实在。①难事来自民意,很务实;②协调相关部门、人
员解决难事,很切实;③既有“两代表一委员”监督,又有群众反馈及回访,能落实。
解题示范
第一步,明确要求
  第(1)问要注意“工作职能”的限定,其实就是问“红色议事厅”是做什么的;第
(2)问一定要注意从“为老百姓办实事”的角度进行评价,我们可以联系“务实”“切
实”“落实”等词语来表述。
第二步,读图析图
(1)找到“红色议事厅”,发现它向下的箭头,只有一个“相关部门(合力落实)”;然后找
落实的内容,发现它落实的是社区工作室收集的难事。结合关键信息“相关部门”
“难事”“合力落实”等,可以概括出“红色议事厅”的工作职能为联系相关各方,协
商解决难事。
(2)首先分析其工作机制流程,“社区工作室”收集“难事”;然后由“红色议事厅”协
调相关部门合力落实,解决难事,“两代表一委员”全程监督,民众及时反馈,相关部门
进行满意度回访。注意从“为老百姓办实事”的角度进行评价,要体现流程图的主要
内容,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步,概括答案
方法小结 流程图类题目答题“三步骤”

二、徽标
  徽标不是一般的图标,往往高度凝练,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因此,解读徽标,一定要
透过现象挖掘本质,才能真正把握其内涵。
典例8 下面是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标识图案,标识色彩为金色。请写出除下
方文字外的构图要素的特点,并说明标识的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50个
字。(6分)

答案 特点:标识图案充分运用了中国书法的技巧,既像中文里的“丝”字,又像中文里
的“路”字。寓意:①两个字用连续的笔画写完,时平时折,象征着丝路的旅程是崎岖的,艰难的;②一笔写就,一路贯通,象征着从来没有中断过的“丝路”精神;③处理成金
色光影的效果,寓意着“一带一路”的金光大道将会越走越宽广。
解题示范
第一步,把握徽标特点,分析构图要素
  本图的主体元素是“丝”字,从字形上看,图案由中国书法意象演变而来,这个字似
“丝”,又似“路”。
第二步,由此及彼联想,深挖寓意
  从形体上看,笔画连贯,一笔写就,一路贯通,体现出“丝绸之路”就像一个约定,从
古至今两千多年,“丝路”精神从未中断。笔画连贯,时平时折,苍劲有力,象征着丝路
征程崎岖蹒跚,艰辛坚韧。浑然天成的气象,隐喻“亦丝(一带)亦路(一路)”的寓意。
从色彩上看,金色表示光荣、华贵和辉煌,标识中的金色象征着丝绸之路如金光大道一
样越走越宽广。
第三步,准确有序转换,用规范的语言组织答案
方法小结 徽标类题目答题“三步骤”
第一步,把握徽标特点,分析构图要素 整体把握徽标的外形特点,明确构图要素。看清图中有哪些文字、图形,分析它们的大小、位置是怎样安排的。从文字、图形等方面多角度把握徽标传达的信息。
第二步,由此及彼联想,深挖寓意 徽标往往是作者根据所要表现的对象的性质特点,用简洁、通俗易懂的图形来表达愿望的。因此答题时要进行类比联想,将画面信息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注意由表及里,仔细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联想徽标与活动、会议等的关系,从而准确把握徽标的寓意。
第三步,准确有序转换,用规范的语言组织答案 根据题干,满足其在修辞、句式、字数等方面的要求。另外,说明徽标要素时要按照顺序,先总后分,先主后次。揭示寓意时要由表及里,在不超过字数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全面。
三、统计图表
  统计图表是表示各种情况和注明各种数字的图和表的总称,如饼状图、柱状图、
统计表等。这类图表的特点是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表来展现某种变化,进行
相关比较,总结发展趋势,等等。
典例9 (2019天津,T21)某初中校就“喜欢的榜样类型”对本校学生进行了调查,请根
据下图的统计结果,就今后的榜样教育向学校提两条建议。要求:不能出现数字。(4分)

(改编自2019年4月11日《中国教育报》)
答案 ①鼓励学生以父母、师长、同学等“身边人”为榜样。②多宣传英模劳模等
杰出人物的事迹。③对崇拜影视明星的学生要正面引导。④关注榜样缺失的学生群
体。
解题示范
(1)读图:此图反映的内容是某初中校学生“喜欢的榜样类型”,其中以父母、师长、同
学为榜样的人数最多,之后依次是影视明星、英模劳模、科学家、政商界精英,另外有
将近15%的学生没有榜样。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分别针对积极现象和消极现象提建
议。
(2)答题:
针对积极现象提建议:第一,以“父母、师长、同学”为榜样的人数占比最多,这些榜样
都是学生身边的并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人,以这些人为榜样目标更明确,同时能够增进感
情,促进关系的和谐,因此要给出支持建议;第二,以“英模劳模”为榜样的人数占比位
居第三,英模劳模的事迹能够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因此要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让更多
的学生向这些充满正能量的人物学习。
针对消极现象提建议:第一,以影视明星为榜样的学生人数占比较多,因此要注意提醒学
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正面的积极引导;第二,近15%的学生没有榜
样,说明学校的榜样教育工作还不够完善,因此要关注这些榜样缺失的学生群体。提出
的建议要言简意赅,不能忽视“不能出现数字”的要求。
典例10 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
计。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5分)
单位:人
作品 各年龄段人数 20岁前 21— 25岁 26— 30岁 31— 35岁 36— 40岁 41—
45岁
处女作 72 95 36 7 0 0
代表作 0 8 31 96 50 25
答案 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
解析 先横向比较数据,发表处女作的作家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前以及21岁到30岁
之间,发表代表作的作家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6岁到40岁之间,然后把这组数据纵向比较,
年龄差距在10岁左右,联系题干要求“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最后可以得出结
论。
典例11 下图为某项技能训练的成绩曲线图,请仔细观察后简要概括练习成绩变化的
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3分)

答案 (示例)①总体不断提高;②中间有起伏;③增幅渐小(增速渐慢或前快后慢)
解析 本曲线图横轴代表的是练习天数,纵轴代表的是练习成绩得分,区间中的曲线表
现的是在练习的过程中练习的天数和练习成绩得分之间的关系。
练习成绩变化的特点可以从整体和局部的角度分析:从整体的角度看,成绩得分的趋势
是上升的;从局部分析,可以把曲线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起伏较大但分数提高明
显,后半部分增幅变小但成绩也有起伏。据此概括答案即可。
方法小结 图表类题目转换“两关键”

四、漫画
典例12 (2018天津,T20)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作答。(6分)

  鲁迅提过,“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丰子恺的漫画
《村学校的音乐课》却没有画人的眼睛。你觉得二者矛盾吗 请结合画面说明理由。
答案 (示例)不矛盾。虽然画面上的人物没有眼睛,但读者可以从他们扬着头、张着
嘴的神态中体会到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正沉浸于唱歌所带来的欢乐之中。鲁迅先生
用“极省俭”的语言画人物的眼睛,丰子恺先生讲究“意到而笔不到”,二者都是通过
寥寥数笔刻画出人物的个性,所以不矛盾。
解题示范
第一,看漫画的标题:“村学校的音乐课”。解答此题需要结合标题理解这幅漫画的寓
意以及思考漫画的夸张之处。
第二,看漫画的画面:一位先生坐在教室前面的凳子上,正专心致志地拉着二胡,教室内
坐满了学生,学生们正扬着头,张着嘴,唱着歌。
第三,看漫画的夸张之处:画面中,无论先生还是学生,都没有画眼睛。这正体现出音乐
的美妙,显示出演奏者和歌唱者的陶醉状态。设想如果有眼睛,无论眼睛是什么状态,都
会喧宾夺主,体现不出音乐的美妙以及演奏的人和歌唱的人的状态。
方法小结 解答漫画题“四看”
看漫画 的标题 首先要看漫画的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漫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寓意了。
看漫画 的画面 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寓意有提示作用。如漫画画了几个人物,他们都在做什么、想什么,人物的衣着、物件都是怎样的,人物数量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等等。因此,一定要仔细观察画面,这样才能全面领会漫画的寓意。
看漫画中 的文字 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文字。这些文字中往往隐含着作者的观点,有时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看漫画的 夸张之处 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进行变形夸张,以引起观者的共鸣。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