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高考新风向
新风向一 情境化表达交流
命题解读
情境化语言表达类题目注重考查真实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综合性、实
践性很强的题目,是新高考命题理念的鲜明体现。
这类题目要求做到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准确”指能够准确运用语句
传递思想情感,即遣词造句要能恰当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自己的思想情感。“鲜明”
指感彩分明,观点显豁,态度明朗。“生动”指描绘或表现的形象具体而鲜活。
解题路径 情境化语言表达“三要点”
典例1 某校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写
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4分)
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面对坎坷时,往往乐观坚强,积极向上。健
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呢 我们邀请了著名心
理学家王教授给大家谈谈这个问题,请鼓掌欢迎。
答案 (示例1)它如春风,吹走我们脸上的愁云;如阳光,驱散我们心头的阴霾;如暖流,
融化我们心里的坚冰
(示例2)它如明亮的灯火,温暖寒冷的暗夜,驱散心头的迷雾,照亮回家的路途
解析 这是一段开场白,主题鲜明,突出心理健康对青少年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的青少
年“乐观坚强,积极向上”。补写时,需要选用如“阳光”“春风”“灯光”等能够给
人带来温暖、力量的意象。注意运用比喻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并注意字数的限制。
典例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某中学举行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自律(自我约束)”,反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他人约束)”。辩论时,双方唇枪舌剑。反方突然这
样发问:“孙悟空不就是被套了个金箍儿才肯听唐僧的话吗 可见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
他律。”
作为正方,你将怎样准确、鲜明、有力地回击反方 (3分)
答案 (示例)那么唐僧为什么不戴呢 孙悟空是猴不是人,作为动物当然主要靠他律,这
不是我们讨论的话题。我们强调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自律,并没有完全排除他律。
解析 写辩论赛中的辩词,一方面要紧扣己方观点,另一方面要针对对方观点和论据,指
出其逻辑上的问题。
典例3 为展示“走进汉字历史,探究字形变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请给下面的《汉
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汉字字形的演变特点。要求:①至少答出两
个特点;②语言准确、简明、连贯;③不少于40字。(4分)
汉字字形演变表
答案 (示例)汉字演变具有象形程度逐步减弱、字形由繁到简的特点。从“鱼”
“马”等字看,小篆及之前的汉字与图画相关,象形性强,笔画繁复;之后象形程度减弱,
字形逐步简化。
解析 注意看清题目要求,“说明性文字”是形式上的要求,“介绍汉字字形的演变特
点”是内容上的要求,另外还有题干中规定的三个显性要求。从表格中列举的五个汉
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可以看出,汉字字形最直观的变化是笔画由多到少,字形由繁
到简;从深层的变化来看,像“鱼”“马”“车”三个汉字的甲骨文、金文兼有象形、
表意功能,而简化后的楷书则失去了这种功能,这恰恰是汉字简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新风向二 探究汉语语言现象
命题解读
新高考非常重视对汉语语言现象的考查,要求学生在积累、梳理语言材料和言语
活动经验基础上,发现语言运用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解释;能将发现的语言运用
规律用于自己的语文学习实践。分析、解释、概括、评价语言现象的试题值得关
注。
解题路径
1.梳理、总结特殊语言现象
平时在学习中,应注意梳理、总结日常生活中的特殊语言现象,了解其背后的语言
逻辑和文化背景。
类型 示例
词类活用 “晒太阳”:“晒”是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太阳晒(某一事物)”。
成分省略 “清扫卫生”:从句子成分角度分析,动词“清扫”需要搭配一个明确的宾语,“卫生”是清扫达成的效果,所以此处省略了宾语,可补全如“把环境清扫得卫生”。
颠倒语序 “肉夹馍”:是“肉夹于馍”的口语化、简洁化表达,其中“肉”是宾语,是动词“夹”的对象,“于”是介词,引出主语“馍”。
肯否同义 “当心着凉”和“当心别着凉”;“好容易”和“好不容易”;“难免犯错误”和“难免不犯错误”;“大败敌军”和“大胜敌军”。
习非成是 有些表达语法上不符合规范和逻辑,但是它们早已符合大众化的用语习惯,约定俗成了。如救火、救荒、救灾、逃生、逃命、帮忙、养病。
反义配置 反义配置之“反义”指的是语用层面的反义关系。如“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中的“一本正经”和“胡说八道”是一对具有矛盾关系的意义不相容的词,将其配置在一起构成言语上的“反义”,形成了一个既矛盾又富有讽刺意味的表达。类似的还有“诚实地说谎”“不是问题的问题”“平凡的伟大”等。
2.充分理解语境,进行判断解说
汉语博大精深,表达灵活,有很多词语组合表面上看起来不合章法,但放在具体语境
中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应将其放在具体语境中去解释它的“合理之处”。
典例4 (探究语言现象·“习非成是”)文中画波浪线的“但要警惕蒸汽眼罩不能温度
过高、使用时间过长”,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 请简要
说明理由。(3分)
如何避免干眼症 首先,尽量控制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适当进行远眺或做眼保健操;更重要的是,要提醒自己多眨眨眼,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眼球表面
干燥;也可使用蒸汽眼罩,但要警惕蒸汽眼罩不能温度过高、使用时间过长,以免烫伤眼
睛。其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答案 (示例)观点一:不合逻辑。“警惕”有“防备、戒备”之意,指对潜在危险情况
保持警觉,“警惕”的对象应是危险之事,原句应该改为“但要警惕蒸汽眼罩温度过
高、使用时间过长”。
观点二:可以使用。“警惕”在此已经超越了其字面含义,具有告诫的意味,原句意思并
不是说可以使蒸汽眼罩温度过高、使用时间过长,而是告诫人们避免出现蒸汽眼罩温
度过高、使用时间过长的情况。
解析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亮明观点并言之成理即可。若认为不合逻辑,可从“警惕”
这个词语的含义“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入手,分析其
与后文“不能温度过高、使用时间过长”的矛盾之处;若认为可以使用,则从“习非成
是”角度说明“警惕”在句中具有告诫的意思,是告诫人们避免出现蒸汽眼罩温度过
高、使用时间过长的情况。
典例5 (总结、解释汉语中的谐音现象)请在下面文段中A、B两处补写恰当的句子构
成一个事例,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4分)
中华民族具有含蓄、内敛的审美追求,人们会把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蕴含在语言深处,讲究言外之意,重在义生文外。汉语谐音艺术正好体现了这种含蓄、内敛的审美意
趣。比如,诗词中以“晴”谐“情”,以“丝”谐“思”,以“莲”谐“怜”,等等。通
过谐音,可以将看似无关的物象联系起来,间接、委婉地表达某种期愿,满足人们的交际
或表达需要。比如,传统婚礼中备办红枣、花生、桂圆、莲子,蕴含着对新婚夫妇“早
生贵子”的祝福;A ,B
;年节时打碎杯盘,一句“碎碎(岁岁)平安”可以化解不少尴尬与不安。
答案 (示例1)A家长们为赴考孩子准备糕点和粽子 B以“糕”“粽”之音祈“金榜
高中”之愿
(示例2)A春节时倒贴“福”字 B让人产生“福到了”的美好联想
(示例3)A年夜饭中有鱼 B象征“年年有余”
解析 结合前后的例子,找出生活中通过谐音表达某种期愿的事例,补写时,注意A处先
简述事例,B处再点出谐音所寄寓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