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语言文字应用 5.关键能力五 修辞手法的辨析与赏析(课件)---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六语言文字应用 5.关键能力五 修辞手法的辨析与赏析(课件)---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4 11:4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修辞手法的辨析与赏析
关键
能力五
温馨提示 本节必备知识“常见的十二种修辞手法”见《知识清单》
突破一 辨析修辞手法
典例1 (2022全国甲,T2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
的一项是(3分) (  )
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
“槐”字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贵)、槐第(三公
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C.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D
解析 文中的“槐蝉”指的是高官显贵。古代的槐树带有吉祥、神圣的文化色彩,而
“蝉”又是古代侍从官的冠饰,所以借“槐蝉”来指高官显贵,这是借代。
四个选项中,A项的“管弦”代指音乐,因为管弦与乐器有直接联系;B项的“桑梓”代
指“家乡”,因为古人喜欢在住宅周围种植桑树和梓树,桑梓与故乡有关联;C项的“娥
眉”代指美女,“娥眉”来自“蛾眉”,原指女子的眉毛像蚕蛾触须般细长而弯曲,后来
就用描写眉毛的词语来代指美女。这三项的加点词语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D项
的“木石”没有运用修辞手法,这句诗说人心是有感觉的,不同于无知觉、无感情的树
木、石块。
典例2 (2021八省新高考适应性考试,T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
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围棋黑白交融的棋形就像一幅迷人的水墨画,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B
解析 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本体为“棋形”,喻体为“水墨画”,相似点
为黑白交融。A.借代,“丝竹”代指乐曲,“案牍”代指官府文书。B.比喻,本体为“雪
花”,喻体为“梨花”。C.拟人,把“风”拟人化,“怒号”原本是人的行为动作。D.借
代,“汗青”代指史册。
易混辨析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①比拟是仿照拟体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
“喻”。
  ②比拟的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本体必须出现, 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
体一主一从, 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③判断比拟重点看动词和形容词,判断比喻重点看名词。
  如:东西长安街成了喧嚣的黄河,它在岁月里奔腾,它又温情脉脉地展露欢颜。
(“东西长安街成了喧嚣的黄河”是暗喻,“长安街”和“黄河”分别是本体和喻体。
“它在岁月里奔腾”是拟物,把长安街当成了动物。“它又温情脉脉地展露欢颜”是
拟人,“温情脉脉”“展露欢颜”是人的情态)
突破二 分析修辞的构成和表达效果
典例3 (2020新高考Ⅱ,T20)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
行简要分析。(5分)
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日臻成熟,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具、
文字,到人物、仙佛,不一而足,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
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
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
答案 ①句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放飞
风筝时百哨齐鸣,交响乐由多人共同演奏,二者相似;③交响乐很有魅力,笛哨声也很有
魅力,二者相似。
解析 首先指明具有相似性的两个对象——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和交响乐。
其次从形式和效果分析相似之处:从形式看,百哨齐鸣和多人共同演奏交响乐的形式相
似;从效果看,二者都别具特色,富有魅力。
典例4 (2021全国甲,T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
效果。(5分)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答案 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量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
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②使表达比较活泼。
解析 题干已经给出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一提示,需结合语句阐明拟人修辞的具
体作用:“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赋予棉花以人的特点,把棉花吸收足量的水分和肥
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寄寓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在此
基础上,再赏析拟人的表达效果,如“使表达比较活泼”“生动形象”等。
典例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请从“增文势”“广文义”两个角度分析
其表达效果。(5分)
徜徉在三角梅基地,我竟发现一株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艳丽异常,专门
嫁接出来的有特色的三角梅。在花团锦簇的三角梅花海中,还有一座书香四溢的书屋,经常有一些书法家、画家聚集于此,挥毫泼墨,尽展才情。离基地不远处有一座溪边客厅。
这是一座颇具古风的凉亭式建筑,走进亭内,可见桌椅摆件都是古物。墙上、吧台旁,挂
着斗笠、簸箕等传统农家工具,素旧拙朴,充溢着乡韵,勾起游人的乡愁。
一座花香四溢的美丽乡村,一处凉风习习的古亭式客厅,一派静谧朴拙的宜人氛围,
让人清心、净心。三角梅的美,可谓秀美艳丽甚至婀娜动人,她只属于自己,也在我心中
真真地美丽起来。
答案 (1)增文势: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运用了“一……的……”的句式,整齐而有节
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朗朗上口。(2)广文义:由乡村至古亭式客厅,再到宜人的氛围,从
具体景观到抽象的精神感受,句子逐层推进,文义渐广,更全面而有层次地表现出美丽乡
村的怡人之景。
解析 本题应分别从“增文势”“广文义”两个角度来分析。“增文势”是指排比
项句式整齐,语气一贯,节律强劲,使语言富有气势;“广文义”是指排比项带有列举和
强化性质,可拓展和深化文义。据此结合画线句子的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方法小结 赏析修辞手法“两关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