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语言文字应用 6.关键能力六 句式的变换与仿用(课件)---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六语言文字应用 6.关键能力六 句式的变换与仿用(课件)---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4 11:4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句式的变换与仿用
关键
能力六
突破一 长短句变换
  长句:指结构复杂、字数多、容量大的句子。短句:指结构简单、字数少、简洁明
快的句子。
一、长句变短句
典例1 (2023八省高考适应性考试,T19)请将下面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
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58年,陆元九大胆提出“回收卫星”的概念。经过两个多月的实验研究,陆元九与同事研制出运载火箭结构图和我国第一个探空火箭仪器舱模型。在他的领导下,中国航
天按照先研究国外惯性技术的发展趋势、再论证新一代运载火箭惯性制导的合理
性、最后确定实施方案的规划开展各种测试设备的研制工作。他终于将当时世界上
最先进的惯性导航技术深植于中国,这背后离不开他“不失一分”的严谨。
答案 ①中国航天按照规划开展各种测试设备的研制工作,②第一步研究国外惯性技
术的发展趋势,③第二步论证新一代运载火箭惯性制导的合理性,④第三步确定实施方
案。
解题示范
第一步,提取“主干”
画线句的主语是“中国航天”,谓语中心语是“开展”,宾语中心语是“研制工作”,句
子主干是“中国航天按照规划开展各种测试设备的研制工作”(谓语中心语前面的状
语“按照……规划”和宾语中心语前面的定语“各种测试设备”与中心语关系紧密,
应将其提取出来)。
第二步,切分“枝叶”
“规划”前有三个修饰成分“先研究国外惯性技术的发展趋势”“再论证新一代运
载火箭惯性制导的合理性”“最后确定实施方案”,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将其分别
改写成三个短句。
第三步,调整整合
将三个修饰成分中的“先”“再”“最后”,分别改为“第一步”“第二步”“第三
步”,使改后的句子层次清晰。
典例2 下面的句子是一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
改变原意。(4分)
“白色污染”的治理形势因“限塑令”在外卖餐饮和快递行业迅速发展的冲击下沦
为一种摆设而更加严峻。
答案 外卖餐饮和快递行业迅速发展,“限塑令”已沦为一种摆设,“白色污染”的治
理形势更加严峻。
解析 首先提取整个句子的主要部分:“白色污染”的治理形势更加严峻。然后再提
取剩余修饰部分的主要部分,即“‘限塑令’沦为一种摆设”。最后将剩余的修饰部
分“外卖餐饮和快递行业迅速发展的冲击”与前面所提取的两个句子按照因果逻辑
顺序进行整合,适当增删词语,使表达连贯。
典例3 (2023四省高考适应性考试,T18)下面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
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内容均包含奥运标志、
运动员和比赛场景、城市、年份,层次清晰,寓意深远。会徽的上半部分用刚劲曲折的线
条勾画出了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冰雪运动员的矫健身姿;下半部分相对柔美圆润,既
有赛场、跳台、滑道的轮廓,又似重峦叠嶂、绵延起伏。
答案 会徽的上半部分线条刚劲曲折,勾画出了冰雪运动员的矫健身姿,他们向前滑行,
冲向胜利。
解析 与后一层“下半部分相对柔美圆润”相对,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的第一个分句
应围绕“线条”的特点来写,因此可拆分为一个短句:会徽的上半部分线条刚劲曲折。
之后交代勾画出的对象,可拆分为一个短句:勾画出了冰雪运动员的矫健身姿。最后描
述“运动员”的具体身姿,可拆分为两个分句:他们向前滑行,冲向胜利。
方法小结 长句变短句“三步骤”

二、短句变长句
典例4 将下面的3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含标点符号不超过35个字)。(3分)
①真的东西总是同假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②善的东西总是同恶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③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答案 真、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恶、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解题示范
第一步,确定“主干”
  三个短句的句式完全相同,且构成了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因此我们可以把“……
东西总是同……相比较而存在的”作为句子的主干。
第二步,添加“枝叶”
  将三个短句的主语的修饰成分“真、善、美”添加到“东西”之前,将三个短句
的介词后的宾语合并为“假、恶、丑的东西”添加到“相比较而存在的”的前面。
第三步,检查验证
典例5 将下面的句子重组为一个单句,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明代园林绘画具有一种特殊风格,这种风格既非复古,亦非西化。它由两种画法融合而成:一是宋画的写实传统,一是西方的再现技法。
答案 (示例1)明代园林绘画在融合宋画的写实传统和西方的再现技法的基础上,形成
了既非复古、亦非西化的特殊风格。
(示例2)明代园林绘画既非复古、亦非西化的特殊风格是由宋画的写实传统和西方的
再现技法融合而成的。
解析 句子的中心话题是“明代园林绘画的特殊风格”,“既非复古,亦非西化”说的
是具体风格特点,“由两种画法融合而成:一是宋画的写实传统,一是西方的再现技法”
说的是风格的形成过程。主干句可着重陈述明代园林绘画的风格特点,也可以着重陈
述风格的形成过程。因此,可以“明代园林绘画具有(形成了)……的特殊风格”或
“明代园林绘画的特殊风格是由……融合而成的”为主干句,再将剩余部分稍加修改
后作为定语和状语加到合适的位置即可。
方法小结 短句变长句“三步骤”

突破二 整散句变换
  整句:指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大体相等、形式整齐的句子。散句:指结构不一
致、句式长短不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
一、散句变整句
典例6 用排比的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画线部分。要求:①句式一致;②字数相等;③与上
文语意连贯;④不改变原意。(4分)
长途跋涉后,我终于在林中寻到这幽深澄碧的水潭。这潭水,可以将我的容颜映照在它明镜一般的水面上;我把这潭水当作激发我诗兴的佳酿;这潭水还可以成为我的墨池,
供我笔走龙蛇。
答案 (示例)如明镜,让我映照容颜;似佳酿,助我激发诗兴;若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解题示范
第一步,定基准句
画线部分的三个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陈述主语不同。改为整句时,要注意
统一陈述对象(可以画线句前面的“这潭水”为陈述对象),保留原有的比喻的修辞手
法。分析比较三个句子的差异,可将第一句稍作调整——“如明镜,让我映照容颜”,以
此为基准句。
第二步,仿基准句
调整后两个句子,使之与基准句结构一致。
第三步,回文检查
将改后的整句代入原文,看其与上下文是否连贯,检查其本身有无语意变化。
典例7 改写下面画横线的部分,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句式整齐、简洁流畅的句子。不
得改变原意。(3分)
春天把酷烈的严冬作为自己的序曲,不管这序曲多么漫长。
  追逐着朔风尾巴的,总是明媚的春光;春天的露珠都是冻凝了水的冰核儿,在那白雪
下边,大地被遮蔽,绿意醉人。
答案 冻凝了水的冰核儿,都是春天的露珠;遮蔽大地的白雪下边,准是醉人的绿意。
(句式一致,意思答对即可,改对一个分句得2分,改对两个分句得3分)
解析 分析可知,所改写的句子应与前文“追逐着朔风尾巴的,总是明媚的春光”的结
构一致,要体现的是“春天把酷烈的严冬作为自己的序曲”这个意思。“追逐着朔风
尾巴的,总是明媚的春光”整体上是判断句式,逗号前是主语,所写的是冬天的景象;逗
号后是谓语和宾语,所写的是春天的景象。改写时,可先从画线句子中分别找出冬天的
景物(景象)——“冻凝了水的冰核儿”“在那白雪下边,大地被遮蔽”,再找出春天的
景物(景象)——“春天的露珠”“绿意醉人”,然后适当增删部分词语,调整语序,使之
与前文句式一致,形成排比。
典例8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3
分)
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
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
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
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
答案 (示例)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为信仰无怨无悔做
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解析 画线的句子共包含三个分句,将后两个分句改为第一个分句的结构形式即可。
注意:后两个分句改为第一个分句的结构形式后,去掉了句内的逗号,所以三个分句之间
的分号要改为逗号。
方法小结 散句变整句“三步骤”

二、整句变散句
典例9 将下面的整句改为散句。(4分)
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尽管他们彼此素不相识,尽管他们的性格有所不同,但共
同的语言却把他们紧紧地连在一起。
答案 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彼此素不相识,性格也有所不同,但共同的语言却把他
们紧紧地连在一起。
解题示范
第一步,去重复
  这个句子的重复短语是“尽管他们”,同时“尽管他们”也是该排比句的标志,去
掉后面的两个“尽管他们”。
第二步,调句式
  调整去掉两个“尽管他们”之后的句子的结构。
第三步,查句子
  检查调整后的句子句意是否连贯,内容是否有遗漏。
方法小结 整句变散句“三步骤”

突破三 仿用句式
典例10 (自由式仿写)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
与示例相同。(6分)
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
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
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
答案 (示例)焰火吐射迷人的花朵,向你展现元夜的绚丽;星辰流泻闪亮的眼波,向你透
露宇宙的秘密;满月倾洒柔和的辉光,向你传达团圆的讯息。
解析 解答仿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同时考虑内在主旨与句间逻辑关
系以及题目中对修辞手法的要求。本题例句以“春天”为话题,每句写一个春天的典
型意象,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三句合起来展现了春天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自选话题,可以写“春天”,也可以写其他季节或者别的内容,句式要与例句相同。
典例11 (嵌入式仿写)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
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4分)
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您勤耕三尺讲台,①          。
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②             。
答案 (示例1)①用汗水浇灌希望,孜孜不倦
②诗词歌赋,颂不完您带来的感动
(示例2)①用双手托起未来,无怨无悔
②赤橙黄绿,画不完您多彩的人生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例句中的隐性条件。如第一处画线句中的“默默无
闻”与“坚守”照应,所以①处仿写的语句中的成语也应与“勤耕”照应。第二处画
线句中的“加减乘除”是数学学科中的用语,因此,②处的仿句也应是某一学科的内
容。
典例12 (逻辑式仿写)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
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
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3分)
  例句: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答案 (示例)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
百万富翁了。
解析 本题属于逻辑式仿写。第一步,理解“归谬法”的要点:假设某观点正确,再按此
观点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第二步,分析例句的句式特点,采用“如果……那么……”的
假设句形式。
典例13 (仿写+俗语理解)请在横线处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两组恰当的句子,与画波
浪线的句子形成排比,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4分)
中国的俗语有很多令人费解的矛盾之处。如虽有相助之心,却无拔刀勇气,于是俗话说“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平有人管”,可又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答案 (示例1)虽推崇舍生取义,却总是明哲保身,于是俗话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可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虽信善恶有报,却总怕吃善亏,于是俗话说“善有善
报,恶有恶报”,可又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示例2)虽主张大度宽容,却总是有仇必报,于是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又说
“有仇不报非君子”;虽认可倾心交谈,却又讲究谨慎开口,于是俗话说“知无不言,言
无不尽”,可又说“交浅勿言深,沉默是金”。
(每组2分,内容正确贴切1分,句式一致1分)
解析 画波浪线句子:形式上,为“虽……却……,于是俗话说+俗语A,可又说+俗语B”;
内容上,“虽……却……”先指出具体的矛盾之处,然后用俗语A与俗语B加以印证,俗
语A对应“虽”字后面的内容,俗语B对应“却”后面的内容。
方法小结 仿写的原则——“形神毕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