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张PPT)
题型一 信息理解推断题
题型解读
核心题型
考查类型 常见设问 命题特点
信息理解题 ①下列对材料(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正确)的一项是 ②下列对材料(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正确)的一项是 ①信息理解题侧重考查对文本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②信息推断题侧重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选项一般以表示因果、假设、条件或目的等关系的复句形式呈现。
③这两类题都侧重考查理解和分析
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两类题的选项
有相同的设误方式。
信息推断题 根据材料(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正确)的一项是
解题路径
1.信息理解推断题选项常见设误方式及辨误方法
设误方式 阐释 辨误方法
偷换概念 命题人在解释或使用某一概念时,故意弄错对象,或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等进行了调换或混淆。 应注意看选项与原文是否存在信息对接错误的现象,尤其要仔细比对选项句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以偏概全 指选项有意把原文中对某类事物某一部分的判断扩大到某类事物的全体,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功用等说成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功用。即以部分代整体,以个别代一般,以特殊代普遍。 注意比对选项与原文重要词语前边起修饰与限定作用的表范围、数量、程度、频率等的关键词如“所有、全部、都、一些、极少、部分、极其、格外、略微、偶尔、常常、非常等”是否一致。
张冠李戴 指命题者故意将此事物表述为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为彼方面,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乙的特点,或者将甲的观点(或行为状态)说成乙的观点
(或行为状态)。 注意判断选项句的主语、宾语与原文相关句子的主语、宾语是否一致。
无中生有 指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文中没有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 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看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混淆时态 或模态 主要指混淆未然与已然、或然与必然。即把未发生的事情(“未然”)判断为已发生的事情(“已然”),把已发生的事情判断为未发生的事情;或在概率上,把可能发生的事情(“或然”)判断为必定发生的事情(“必然”),把必定发生的事情判断为可能发生的事情。 注意比对选项与原文中一些表时间、推测、结果等的关键词。如: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必定、必将、可能、估计、未必、完成、成
功等。
混淆关系 选项将原文中的句间逻辑关系进行了改变。如将并列转换成转折,将递进转换成并列,将条件转换成结果,将因果中的“果”与“因”颠倒,将充分(必要)条件转换成必要(充分)条件,等等。较常见的有因果关系不当、条件关系不当。 分析选项句间逻辑关系是否成立,是否符合原文意思。遇到涉及因果关系的选项时,注意分析因果关系是否成立,或者分析因果关系是否颠倒。遇到涉及条件关系的选项时,注意分析选项是否将充分(必要)条件转换成必要(充分)条件。
混淆是非 即混淆肯定与否定,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 注意区别原文中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特别要注意含有作者观点的语句,关注否定词语如“没有、没、无、拒绝、禁止等”。
指代有误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文中一些指
代词的指代内容的范围、类别、程
度等方面设误。 根据原文语境,确定指代词指代的内
容,然后比对选项内容。
2.信息理解推断题答题“标—定—比”三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