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文学性文本阅读 3.题型三 形象题(小说)(课件)---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二文学性文本阅读 3.题型三 形象题(小说)(课件)---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4 14:3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题型三 形象题
类型一 人物形象特点题
题型解读
考查类型 题例
人物整体形 象特点题 (2022全国甲)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文
本一简要分析。
人物内在 特点题 (2020全国Ⅱ)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
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2018全国Ⅰ)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
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易混辨析 区分人物整体形象特点、人物内在特点
  人物整体形象特点大于人物内在特点,它包括人物的外在特点,如外貌、身份、地
位、职业、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特点,也包括人物的内在特点,如心理状态、思想性格、
精神品格等方面的特点。
解题路径 “四角度”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考查类型 题例
分析某一小场景中人物的心理 (2023新课标Ⅰ)“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
(2023全国乙)德贵与牛、犁对话,表现了德贵什么样的心理 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围绕中心事件、宏大场景,概括、分析人物心理变化过程 (2022新高考Ⅰ)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2021全国乙)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题型解读
类型二 人物心理题
解题路径 分析人物心理“三注意”

必备知识 小说常见的人物塑造手法
类型三 人物形象手法题
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身材、容貌、神态、服饰等
动作描写:单一动作、连续动作
语言描写:对话与独白
心理描写:直接描写;内心独白;通过梦境、幻觉揭示;心理分析;通过动
作、语言、神态等暗示;通过环境烘托
细节描写:动作细节、语言细节、服饰细节、表情细节
侧面描写 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借助物象衬托,借助环境烘托,借助其他人物的介绍、评价或反应、感受
其他手法 漫画式:在对比、比喻、夸张中刻画人物性格,具有夸大、讽刺的效果
点面结合:“点”,详细描写,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概括性描写,顾
及全局,体现广度
欲扬先抑:“抑”是“扬”的铺垫,使“扬”更加突出
解题路径 人物形象手法题答题“两步骤”

考查类型 题例
分析人物 形象的作用 (2016全国Ⅲ)“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2015浙江)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分析物象的 含义和作用 (2021新高考Ⅰ)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021浙江)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类型四 形象含义、作用题
题型解读
角度 思考方向 示例
对情节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 《祝福》整篇小说是围绕祥林嫂的
命运来写的,祥林嫂这个人物承担着
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同时作者也通
过她的命运悲剧揭露、批判了封建
礼教的罪恶。
对主题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其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对社会的作用 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产生的作用,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读者带来的某种启
示。
解题路径
1.“三角度”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自身作用 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 《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华连卡和柯
瓦连科姐弟的作用:①自身作用——
他们作为与别里科夫相对立的人物
形象出现,是具有新思想、充满生命
活力的人物,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
步的力量;②从侧面衬托了别里科夫
“套中人”思想的虚伪、腐朽和反
动;③他们与别里科夫之间的冲突,表
达了作者鞭挞丑恶的旧事物,支持生
活中的积极进步力量的立场。
对主要人 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可以衬托主要人物形象。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要指明是哪种衬托,是怎样衬托的。 对情节的作用 考虑是否起线索作用,是否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对主题的作用 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 对环境 的作用 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次要人物往往是社会环境的体现者和代表者。次要人物还可以起到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多是群体人物)。 角度 思考方向 示例
2.“五角度”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情节结构 “我”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通过“我”的所见所闻串联起了小说的情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祝福》中的“我”是故事的见证
者和叙述者,其作用有:①线索作用。
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是通过
“我”的观察和叙述才得以展现
的。②使故事更加客观真实。③深
化主题。“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
祥林嫂。通过“我”的所感,来抒发
感情,发表议论,以增强作品的感染
力,深化主题。
人物塑造 “我”作为次要人物参与故事情节时,与主要人物形成映衬或对比关系,写“我”可以更好地衬托主人公的形象。 主题表达 “我”是作者的“代言人”,作者可以借“我”的经历、思考和行动,传递思想,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小说的主题。 读者感受 通过“我”的直接叙述和内心独白,可以更真切地抒发感情,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代入感,拉近读者与作品的距离。 角度 作用 示例
3.小说中的特殊人物“我”的作用
4.分析物象含义“三层面”

自身作用 物象作为小说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内涵和审美价值,能够丰富文章的内容。 《百合花》中百合花被子的作用:①
情节上,百合花被子是贯穿全文的线
索,推动了情节发展。②衬托人物形
象。百合花被子把文中主要人物新
媳妇、通讯员关联在一起,突出新媳
妇和通讯员百合花般的高尚纯洁美
好的心灵。③揭示作品主题。通过
百合花被子,既表现了战争年代的军
民鱼水情,又歌颂了人性美、人情
美。
对人物 的作用 象征或衬托人物品格,突出人物形象或暗示人物命运。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作用。 对情节 的作用 物象反复出现,串联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对环境 的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营造氛围、创造意境、暗示社会环境或时代背景等。 对主题 的作用 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可以暗示主题,揭示主题,深化主题,触发情思,寄托情感。 角度 思考方向 示例
5.分析物象作用“五角度”
特别提醒 分析物象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物象的类别与特征,像“太阳”“雪”“竹”“梅”等物象属于自然环境中的
一部分,本身就具有环境描写的作用,要特别注意它在渲染气氛、铺设背景方面的作
用。
②与人物密切相关的物象,要特别注意它在表现人物方面的作用。
③注意物象出现的位置,尤其是反复出现的物象,要特别注意其在推动情节、渲染气
氛、营造意境等方面的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