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必备知识 散文常用的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详见“专题六”)
2.表达方式
(1)记叙
题型六 表达技巧题
记叙技巧 分类 表达效果
叙述 人称 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 便于感情交流,有对话效果,增强文章的亲切感和感染力。用于物时,往往
能产生拟人化的效果。
第三人称 多用于叙事散文中。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
叙述详略 详写 笔墨较多,多用渲染、铺陈等手法,突出中心。
略写 言辞简略,侧面烘托中心内容。
【说明】 叙述视角、叙述顺序、叙述方式,详见本专题“第一讲 小说”,不再赘
述。
(2)描写
①人物描写(详见本专题“第一讲 小说”“题型三 类型三”)
②景物描写
手法 分类/阐释 作用
描写角度 感觉角度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等(形、声、色等角度) 能多侧面、立体化地展现景物,使景物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呈现出千姿百态,最终又组合成多样统一的艺术整体,从而展现景物的全貌、基调和总体特征,蕴含情趣和理趣。
观察角度 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写景角度 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
外结合 描写方法 工笔与 白描 工笔又称细描,白描又称粗
笔勾勒 工笔:能突出景物的主要特征,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更利于表现主题。
白描:简练,生动传神。
二者结合,相互映衬,更能全方位地表现景物的特征。
动静描写 可分为动静结合、以动衬
静、以静衬动 使景物更生动,更鲜活,更富有感染力。
虚实描写 可分为虚实结合、以实写
虚、以虚写实 或激发读者的联想、想象,或突出景物的特点,或拓展表现空间,或拓宽意境,或深化主题。
正侧描写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侧结合 突出特点,表现景物的特征,使对象更鲜明突出。
点面描写 点面结合 既突出整体又突出重点,主体形象更丰满。
易混辨析 景物描写与环境描写的区别
在文学创作中,景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是两个关键概念,它们虽然都涉及对周围世界
的描绘,但在内涵、作用和表现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角度 区别 景物描写 环境描写
定义与范围 主要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山川、
森林、花草等。 包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
面的描绘。其中,对自然环境的描绘
包含对自然景物的描写。
作用与目的 主要目的是展现自然之美,唤起读者
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或通过景物
烘托特定氛围和情感。 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作用更为多样
化,包括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揭示
人物性格和命运、推动情节发展、
营造氛围等。
表现方式 通常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细
腻、多角度的描写,追求美感和艺术
感染力。 描写比较简洁,只突出与情节、人
物、主题等相关的内容。除了描写
之外,还会结合记叙、议论等表达方
式,深入揭示环境的内涵和意义。
一般来说,单纯的景物描写多出现在散文中,而内涵和意义丰富的环境描写则为小
说必备要素之一。因此,在文学性文本阅读中,若要求分析景物描写的手法或作用,就要
先看文体是散文还是小说,根据文体的不同,有所侧重地分析。
(3)议论
散文中的议论,是在记叙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作者的思想倾向和评价,形成夹叙夹
议的特色,往往揭示文章的主题,或与抒情结合在一起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4)抒情
抒情方式 阐释
直接抒情 作者直接抒发对人、事、物的思想
情感。
借景抒情 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借助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
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融情于事 作者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对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
露出来,感染读者。
托物言志 作者借助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通过赞颂其特性,委婉曲折地将
自己的感情、志向、追求表达出来。
表现手法 含义及作用
象征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或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抑扬结合 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使上下文形成反差和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达到鲜明或出人意料的效果。
虚实结合 所谓“实”,即所见、所闻;所谓“虚”,即所感、所想。虚实结合就是把眼前的现实生活与回忆、想象、历史结合起来。可以使内容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使主要事物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3.表现手法
以小见大 用平凡细微的事物反映重大、深刻的主题,为读者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其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进而更充分地表达主题。
联想和 想象 联想即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由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这两种手法经常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对比 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表现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以极鲜明的印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4.结构技巧
设置线索、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照应题目、首尾照应、伏笔、铺垫等。
题型解读
考查类型 题例
定向赏析型 (2022新高考Ⅱ)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
(2022天津)文章多次运用对比手法,请列举说明。
综合赏析型 (2021天津)结合文本说明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艺术手
法,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第一步,明手法 若题干没指明表达技巧,先要依据相关知识,准确判断并指出文章或某段运用的表达技巧。
一般来说,若要求赏析的内容是景物描写,则优先考虑景物描写手法,其次是修辞手法;若要求赏析的内容是人物描写,则优先考虑写人手法,如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若要
求赏析的内容是叙事,则考虑叙述的人称、方式;若要求赏析的内容是抒情与议论性文字,则要考虑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等。
第二步,析运用 锁定答题区间,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表达技巧在文中是怎样运用的。
解题路径 赏析表达技巧“三步骤”
第三步,说效果 结合具体的内容,概括出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或带来的表达效果(有时可与第二步合并)。一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思考:
①内容方面,看它表现了“景”“物”“人”的什么特点。
②情感方面,看它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表现的情感结果如何(是否强烈、是否含蓄等)。
③结构方面,看它在结构上是否起到设悬念、做铺垫、埋伏笔等作用。
④表达技巧自身效果,如比喻、拟人的效果大多是生动形象,对比手法起到强调作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