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文言文阅读 7.清单七 文言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课件)---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三文言文阅读 7.清单七 文言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课件)---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4 15:1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清单七 文言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都是用判断词“是”表示判断,但在文言文中,很多情况下是借助一
些助词、副词等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类型 例句
……者,……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者,……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过秦论》)
……,……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者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为”表示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是”表示判断 自言本是京城女。[《琵琶行(并序)》](注意:“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很少作判断词,在汉代以后作判断词的情况才多起来)
用副词“则、 乃、皆、诚、 本等”表示 肯定判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②无伤也,是乃仁术也。(《齐桓晋文之事》)
③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归去来兮辞(并序)》]
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⑤臣本布衣。(《出师表》)
“非”或“匪” 表示否定判断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论》)
②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蜀道难》)
无标志的 判断句 ①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
②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存在着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类型 形式 例句
有标 志的 被动 句 “于”字句:谓语+于 (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见”字句:①见+谓语;②见+谓语+于 ①百姓之不见保。(《齐桓晋文之事》)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受”字句:①受+谓语;②受+谓语+于 ①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报任安书》)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为”字句:①为+宾语+谓语;②为+
谓语 ①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屈原列传》)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
“为……所……”句、“为所……”句:①为+宾语+所+谓语;②为所+谓语 ①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被”字句:被+谓语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原列传》)
无标 志的 被动 句 无固定格式,动词本身含有被动的意思 ①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②感斯人言。[《琵琶行(并序)》]
类型 例句
省 略 主 语 承前省略 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蒙后省略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对话中省略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
“(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
三、省略句
省 略 谓 语 承前省略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
之。(《论语·述而》)
蒙后省略 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
共喻省略(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
省略的是什么)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
(《左忠毅公逸事》)
省 略 宾 语 省略动词 后的宾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之)以事。(《鸿门宴》)
省略介词 后的宾语 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省 略 介 词 省略介词“于”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烛之武退秦师》)
省略介词“以”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
(《促织》)
省略介词 “自”“从”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自/从)日边来。
(《望天门山》)
四、倒装句
1.主谓倒装句
文言文中谓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谓语,就把它放到主语的前面,构成主
谓倒装句。主谓倒装多出现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翻译时要将谓语放在主语之后。
类型 例句
疑问句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正常语序: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
感叹句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正常语序: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
②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正常语序:汝之不惠,甚矣!)
2.状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
  在现代汉语中,介宾结构常放在谓语或主语之前作状语;但在文言文中,介宾结构常
放在谓语动词后。翻译时一般要把介宾结构提到谓语动词前翻译。
类型 例句
介词“于”+宾语,后置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烛之武退秦师》)
介词“以”+宾语,后置 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
介词“乎”+宾语,后置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②相与枕藉乎舟中。(《赤壁赋》)
3.定语后置句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起修饰或限制作用;但在文言文中,为了突
出定语的内容,定语可以放在中心词后面,构成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
表达习惯,将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翻译。
类型 例句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①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②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中心词+数词(数量词) 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4.宾语前置句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放在介词或动词后构成介宾结构或动宾结构;但在文言文中,宾
语可以放到介词或动词前构成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将宾语放到介词或动词后。
类型 例句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①沛公安在 (《鸿门宴》)(在安)
②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操何)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不欺余)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未有之)
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不暇哀
自)
用“唯……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这种
句式中,“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以强调宾语,没有实在意义) ①唯利是图。(唯图利)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不知句读,不解惑)
③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有何厌)
文言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它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它的语法特点是
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组合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固定的语法意义。
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对快速、准确地翻译文言文非常有帮助。
1.表疑问(除反问)的固定句式
标志 常见译法 例句
何以…… 根据什么…… 凭什么…… 为什么 怎么会 何以战 (《曹刿论战》)
何如 怎么 怎么样 怎么办 求!尔何如 (《子路、曾皙、冉有、
公西华侍坐》)
何所…… 所……的是什么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何故…… 什么原因 为什么…… 怎么……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列传》)
何者、 何则 为什么呢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归去来兮辞(并序)》]
如何、奈 何、若何 怎么 怎么办 怎么样 为什么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阿
房宫赋》)
如……何, 奈……何, 若……何 对(把、拿)……怎么样 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
孰与……, 与…… 孰…… 跟……比较,哪一个…… 与……相
比,谁更…… ①孰与君少长 (《鸿门宴》)
②吾与徐公孰美 (《邹忌讽齐王纳
谏》)
标志 常见译法 例句
不亦……乎 不也是……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
而》)
何……为 还要……干什么呢 为什么要……
呢 何必……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何……之有 有什么……呢 怎么能……呢 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何……哉 (也) 怎么能……呢 有……呢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谏逐客
书》)
安……哉 (也、乎) 哪里……呢 怎么……呢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
家》)
2.表反问的固定句式
岂(其)…… 哉(乎、邪、 耶、欤) 哪里……呢 难道……吗 怎么……
呢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五代史伶官传序》)
顾……哉, 独……哉 (乎、邪、耶) 难道……吗 ①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为学一首
示子侄》)
②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廉颇
蔺相如列传》)
庸……乎 难道……吗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乎 (《师说》)
况……乎 何况……呢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
标志 常见译法 例句
得无 (非)…… 耶(乎) 恐怕……吧 大概……吧 该不是…
…吧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促织》)
无乃…… 与(乎) 恐怕……吧 只怕……吧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其……乎 (欤) 大概(恐怕)……吧 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3.表揣度的固定句式
标志 常见译法 例句
何其…… (也) 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五代史伶官传序》)
一何 多么……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
吏》)
直(惟) ……耳 只不过……罢了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
国也》)
亦……哉 也(是)……啊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
呼,亦盛矣哉!(《五人墓碑记》)
4.表感叹的固定句式
标志 常见译法 例句
无以,无从 没有用来……的办法(方法);没有什
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
②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陈情表》)
有所 有……的(人/物/事);有……;有……
的地方(原因/办法)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
无所 没有……的(人/事/物);没有……;没
有……的地方(办法/条件) ①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
赔偿。(《促织》)
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5.表陈述的固定句式
比及 等到……的时候 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坐》)
标志 常见译法 例句
非…… 则…… 不是……就是……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其…… 其…… 是……还是……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逍遥游》)
与其…… 孰若…… 与其……不如…… 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 (《童区寄传》)
毋宁、无宁 宁愿,宁肯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与妻书》)
6.表选择关系的固定句式
标志 常见译法 例句
向使 假如,如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六国论》)
诚…… 则…… 如果……那么(就)……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谏太宗十思疏》)
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
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7.表假设关系的固定句式
标志 常见译法 例句
虽然 虽然这样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
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然而 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
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8.表转折关系的固定句式
标志 常见译法 例句
(之)所以……者,……也 ……的原因是……;之所以……是因
为……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
常也。(《鸿门宴》)
以故;以……故 所以;因为……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
禅山记》)
是故 所以;因此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六国论》)
是以 所以;因此;因而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
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9.表因果关系的固定句式
标志 常见译法 例句
且夫 再说;而且;况且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
固,自若也。(《过秦论》)
何乃 怎么这样;怎能 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并序)》]
以…… 为…… 认为……是……;把……当作(作为)
……;让……作……;任用……为…… ①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之道》)
③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
自起。(《兼爱》)
10.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
标志 常见译法 例句
以为 认为;认为他(它)是;把……作为(当
作);用它来……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②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谏逐客书》)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④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苏武传》)
所以 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用
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是
用来……的;靠它来……的 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③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齐桓晋文之事》)
④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谏逐客书》)
……之谓 叫作……;就是……;才算……;这就
叫作……;说的就是…… 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