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古代诗歌鉴赏 4.练题型 形象鉴赏题(课件)---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四古代诗歌鉴赏 4.练题型 形象鉴赏题(课件)---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4 15:3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练题型 形象鉴赏题
一、(2025江西六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泰 和①
文天祥
书生曾拥碧油幢②,耻与群儿共竖降。
汉节几回登快阁,楚囚今度过澄江。
丹心不改君臣谊,清泪难忘父母邦。
惟有乡人知我瘦,下帷绝粒坐蓬窗。
[注] ①此诗作于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后被押解北上途中。诗人途经泰和(今江西泰
和县),目睹故土沦陷,自己身陷囹圄,写下此诗以明志。②碧油幢:青绿色的军帐,代指军
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写自己曾投笔从戎领军抗元,对那些轻易变节投降的“群儿”,表达出不屑与之
为伍的态度。
B.颔联写“登快阁”时的豪迈与“过澄江”时的落魄,对照鲜明,突出了诗人人生境遇
的巨大变化。
C.颈联对仗工整,“丹心”对“清泪”,“君臣谊”对“父母邦”,体现了诗人忠孝难以
两全的矛盾心理。
D.全诗语言沉郁质朴,运用典故、对比、直抒胸臆等手法,将诗人忠君爱国的情感表达
得淋漓尽致。
C
解析 “忠孝难以两全的矛盾心理”错,两句共同体现的是对家国的忠诚与眷恋。
2.尾联“惟有乡人知我瘦,下帷绝粒坐蓬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特点 请加以分
析。(6分)
答案 ①清瘦憔悴:通过“瘦”字,直观地展现了诗人历经磨难后身体消瘦的样子,体
现出其遭遇的困苦与艰辛。②坚守气节:“绝粒”表明诗人绝食明志,体现了他坚决不
向敌人屈服、坚守气节与操守的高尚品质。③孤独寂寥:诗人处于“蓬窗”之中,只有
乡人了解自己,显得孤独寂寥,被囚禁的艰难处境更强化了这一特点。(每点2分)
解析 抓住“惟有”“瘦”“绝粒”“蓬窗”等关键词来全面把握诗人的外在形
象、心理特点和精神品格。①“惟有乡人知我瘦”中的“瘦”字,直接描绘了诗人的
外在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他历经沧桑后的憔悴模样。②“绝粒”,即绝食,这是诗人表明
自己志向和态度的一种激烈行为。在被囚禁的艰难处境下,诗人以绝食来坚守自己的
气节和对国家的忠诚。③“惟有乡人知我瘦”“蓬窗”暗示了诗人被囚禁的艰难处
境,表现了他孤独寂寥的形象特点。
二、(2025广东深圳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送古壶与人
赵师秀
小壶纯素无文采,验是殷商物至今。
损处怕教凡手触,铸时应有吉星临。
久藏厚土金声尽,微贮清泉翠色深。
持赠高人安几席,为勾古意入新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写古壶的外观与年代,有意突出古壶之“古”,并与“今”拉开距离。
B.诗人猜想铸壶之时天降祥瑞,与屈原写的“摄提贞于孟陬兮”有相通之处。
C.第三联上句表现古壶遭遇不幸,下句描写古壶依然美丽,前后形成了反差。
D.诗人希望古壶能够得到高人的赏爱,并表达想将怀古之情写入新诗的愿望。
D
解析 “诗人……想将怀古之情写入新诗的愿望”错,尾联是说诗人把古壶赠予高
人,希望古壶能引发高人的怀古之情,助其(高人)创作新诗。
2.与“宝剑赠英雄”类似,诗人特意将古壶赠予高人。请结合“高人”这一身份特征,
分析其可能的原因。(6分)
答案 ①古壶外观古朴,年代古老,符合高人高雅脱俗的品味。②古壶出身不凡而易
遭凡人损毁,契合高人气质高贵、不合流俗的形象。③古壶遭受不幸而美质不变,与高
人坚贞高洁的品性相通。(每点2分)
解析 诗人特意将古壶赠予高人,是因为古壶与“高人”具有某些相似性。答题时
根据诗歌内容,先把握古壶的特点,再将其与“高人”的人格精神等特征一一对应。
三、(2025湖北部分重点中学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落 花[注]
[唐]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 本诗作于会昌六年作者闲居永乐期间。
1.下列对诗句意思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中的“竟”字写出了诗人待宾客散尽、人去楼空后,袭上心头的孤独惆怅之情,
这时他才注意到满园落花。
B.三四两句的“参差”写落花飘拂纷飞,“迢递”写落花连绵不断,二者写出了落花
“乱飞”的具体情状。
C.“眼穿仍欲稀”一句表现了诗人站在满天落花之中盼望宾客的来信,对方却音讯日
渐稀疏,再次突出了诗人的孤寂。
D.这首诗托物言志,不仅写花,也兼写人,语意双关,低回凄婉,是典型的由自然景物兴发
咏叹之意的作品。
C
解析 “眼穿仍欲稀”写的是诗人望眼欲穿,希望花莫再落,但枝上残留的花朵仍然
越来越稀疏,主要表现的是诗人对春天逝去的不舍之情。
2.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和本诗描绘的“落
花”形象及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 (6分)
答案 同:两首诗歌都描写了落花悲凉的命运,寄寓了作者的哀伤之意,如陆词中的
“成泥”“碾作尘”,本诗中的“所得是沾衣”。(2分)
异:①李诗中的落花“芳心”对春天一片赤诚,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衣”的结局,寄寓
了诗人怀才不遇、悲苦失望的情绪。(2分)②陆词中的落花即使成泥成尘,也有“香如
故”,寄寓了作者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高洁的人格操守的心志。(2分)
解析 本题有两个比较点,一是“落花”的形象特点,二是寄寓的情感。共同点可从
两首诗歌中落花的命运结局及作者整体的情感倾向两方面来概括,不同点要结合诗句
内容及作者的具体情感来分析。
四、(2025河北部分重点高中一模)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问题。(9分)
瘦马图①
[宋]龚开
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
今日有谁怜瘦骨 夕阳沙岸影如山。
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
[清]王鹏运
苜蓿阑干满上林,西风残秣独沉吟。遗台何处是黄金 ②
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夕阳山影自萧森。
[注] ①作者曾参与抗元活动,宋亡后,隐居不仕,卖画为生,最后守志而亡。②战国时郭
隗以“千金买马骨”劝说燕昭王,昭王听从建议,筑黄金台以招揽群贤。
1.下列对这两首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两首作品体裁不同,但题材大体相同,皆以画中马为描写对象,既有对其形象的描绘,
也寄托了作者深沉的感慨。
B.龚诗开头想象骏马腾云驾雾自天而降,格调明朗刚健;王词开篇描绘上林苑苜蓿丛
生、栏杆横斜,意境凄凉萧瑟。
C.龚诗中马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落寞形成了鲜明对比,王词中千金买马骨的典故与画
中马的境遇形成了鲜明对比。
D.两首作品的作者致力于通过塑造马的形象、营造动人的意境,侧面展现画家高超的
画技,表达对画家绘画技艺的赞美。
D
解析 两首作品的作者致力于“侧面展现画家高超的画技,表达对画家绘画技艺的
赞美”过度解读,两首作品借物抒怀,意在抒发作者自己的情志。
2.两首作品的最后一句都写到了夕阳之下的“山”“影”,但作用却不同,请结合诗句
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龚诗中的“山”与“影”,是在描摹马屹立于夕阳下的沙岸上、虽瘦骨嶙
峋但身影依旧坚定如山的形象,表现马雄骏之风不减当年,突出了此马凛然不可侵犯的
气质。同时,借马以自喻,展现了诗人的坚定意志和不屈精神。②王词中的“山”与
“影”,是在描摹马独立于夕阳残照的嶙峋山影之下的景象,用以衬托此马处境之萧
索、心境之凄凉。词人借景抒情,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失落。(每点3分)
解析 龚诗中“夕阳沙岸影如山”一句的“影”是瘦马的影,马虽瘦,但“影如山”,
“山”字突出了马的高大、坚定,尽管马已瘦骨嶙峋,但依然有雄骏之风,展现出一种凛
然不可侵犯的气质。结合诗人曾参与抗元活动,宋亡后隐居不仕的经历可知,诗人借这
匹瘦马自喻,以马的坚定形象来展现自己在面对朝代更迭、人生困境时的坚定意志和
不屈精神。
王词中“夕阳山影自萧森”一句的“影”是夕阳下的“山影”,马独自站立在夕阳下,
周围是嶙峋的山影,营造出一种萧索、凄凉的氛围。“山影”在此处是为了衬托马所
处环境的孤寂和冷落。联系词中“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等句,可知马虽
有千里之志、百年之心,但却无处施展,只能在这凄凉的环境中独自沉吟。词人借这种
凄凉的景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与失落之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
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