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古代诗歌鉴赏 4.题型四 形象鉴赏题(课件)---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四古代诗歌鉴赏 4.题型四 形象鉴赏题(课件)---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4 15:3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题型四 形象鉴赏题
类型一 景物形象赏析题
题型解读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既有单一景物形象(即意象),也有由多个景物
形象组成的意境。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
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主要是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考查类型 题例
分析意象(景物)、意境特点 (2021天津)“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014大纲全国)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
分析写景的作用 (2020新高考Ⅰ)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2019全国Ⅱ)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解题路径
1.把握景物(意象)特点“五关注”
关注点 阐释
修饰词 找出描写景物(意象)的动词、形容词。动词要从动态感、形象感、包孕性上体味;形容词要抓住形容描摹的声、形、色、味等体味。
季节和 地域 不同季节的景物(意象)所呈现的特征,尤其是情感特征一般是不同的;景物(意象)所处的地域,也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其特征。
色彩 景物(意象)的色彩有明暗、冷暖、浓淡之分,景物(意象)的不同色彩传递着作者不同的情感体验,抓住景物(意象)的色彩,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组合 方式 关注景物(意象)之间的关系,进而连缀景物(意象)、组合画面,沿着诗歌思绪的来龙去脉,全面把握诗歌的情思。古代诗歌中景物(意象)的常见组合方式及其作用如下:并列式景物(意象)组合——开拓画面、渲染情思;对比式景物(意象)组合——对比反衬、强化情感;主次式景物(意象)组合——烘托陪衬、丰富意蕴。
共性与 个性 古代诗歌中的大部分景物(意象)都有其固定的内涵。在把握景物(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景物(意象)的共性,又要深入分析诗歌意境,理解景物(意象)在诗歌中的个
性。
角度 作用
营造意境 渲染了某种气氛,奠定了某种感情基调。
表情达意 写景还有寄情、寓理、显志等方面的作用。如“夕阳
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包孕着对晚唐衰败的叹息;“青山
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蕴含着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哲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显现出对隐逸
生活的喜爱。
衬托人物 一是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和背景,二是衬托人物的节
操或品格。
2.分析写景的作用“四角度”
结构方面 ①开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蓄势。
②中间:承转过渡;舒缓节奏。
③结尾:照应开头,使结构更完整;以景结情,含蓄蕴藉,回味无穷。
3.鉴赏景物形象“三步骤”

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类型二 人物形象赏析题
题型解读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另一类是抒情主人公形象,即诗人形象。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是把握形象
角度 阐释
读标题、 注释 ①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如《最爱东山晴后雪》,通过标题就可以揣摩出,本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景的诗人形象。
②有的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如《劳停驿》(欧阳修)的注释“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据此可以揣摩出,本诗大体塑造的是被贬蛮荒、漂泊在外的人物形象。
赏景物 (意象) 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意象)来分析人物形象。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三径”“柴门”等意象,则可能塑造的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
解题路径 把握人物形象“五角度”
看描写 抓住诗歌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如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用动作描写“扣”“啸”写出了词人豪迈、洒脱的气概。
联背景 如盛唐诗人在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多是豪迈乐观的,表达的是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南宋初期的诗人多借诗歌中的形象表达爱国情怀,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早年的杜甫身处盛世,衣食无忧,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多是豪迈的;晚年的杜甫遭遇国仇家恨,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多表达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感情。
析典故 如曹操的《短歌行》中引用了周公的典故,由此可推知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求贤若渴、渴望建功立业者;再如
杜甫的《蜀相》中引用了诸葛亮的典故,从中可以看到
功业未成、壮志难酬者的形象。
类型三 事物形象赏析题
题型解读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作
者常通过对这种象征性的物象的描写来表现自己的品格节操和思想感情。“托物言
志”和“借物抒情”是其常运用的表达技巧,因此,明确“物”的特征,找出“志”
“情”的内容,是鉴赏事物形象的两个关键点。
解题路径 赏析事物形象“三步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