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 1.题组一 新高考一卷(Ⅰ卷)(课件)---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 1.题组一 新高考一卷(Ⅰ卷)(课件)---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4 15:5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0张PPT)
题组一 新高考一卷(Ⅰ卷)
一、(2025全国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8分)
谐音双关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即有意使用语音相同、相近而语义不同的词构成双
重语义,表面上是一个意思,暗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比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中
“丝”与“思”谐音,形成一个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出了对爱情的至死不渝。
①谐音双关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②至今已有超过两千多年的历史。③汉魏至唐宋
诗歌中有大量谐音双关的例子,④尤其是格律诗,⑤常利用谐音双关形成借对,⑥因此维
高考真题
持诗句的工整对仗。如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
“杨”音同“羊”,借以与“鸡”对仗。此外,谐音双关在谜语、歇后语中也不乏用
例。
在当代社会,谐音双关也很常见。民俗节庆文化中,常用到表示具体形象的谐音字,如兔
年的年画“大展宏‘兔’(图)”;电视广告里,则有“默默无‘蚊’(闻)的奉献”(蚊香
广告)等有趣的说法;        。
不过,有些谐音双关违反公序良俗,背弃道德法则,要杜绝使用,如给餐厅取名“饭醉团
伙”。有些谐音双关表意不明,易对公众产生误导,如某地商圈大屏幕上的活动宣传语
为“共享新夜态”,“夜态”的意思不明确,使人(  )。所以,使用谐音双关,要注意语
言格调高雅和信息传递有效,避免出现上述问题。
1.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
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案 (1)语句:②;修改为:“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至今已有超过两千年的
历史”
(2)语句:⑥;修改为:“以此维持诗句的工整对仗”/“以维持诗句的工整对仗”/“维持
诗句的工整对仗”(每指出并修改正确一处,给2分)
解析 ②“超过”和“多”语意重复,删任一处。⑥“因此”前后连接的是因果关
系,与文中逻辑不符,应该用“以此”或“以”,强调所达成的某种目的或效果。还可将
“因此”删除。
2.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谐音双关在网络空间更是普遍,有些“谐音梗”还成为大众流行语
B.谐音双关在网络空间更是普遍,有些大众流行语就是从网络“谐音梗”来的
C.网络空间的谐音双关更是普遍,有些“谐音梗”还成为大众流行语
D.网络空间的谐音双关更是普遍,有些大众流行语就是从网络“谐音梗”来的
C
解析 本段的中心句是“在当代社会,谐音双关也很常见”,第二句中的三个分句,列
举了不同语境中存在的谐音双关现象,前两个分句在表述时都将表示语境的短语“民
俗节庆文化”“电视广告”放在最前面,以突出谐音双关“很常见”,故所填句子也应
将表示语境的“网络空间”放在最前面,和前面的分句保持一致,据此可排除A项和B
项;第三个分句的后半句是对前半句进行证明,所以“有些‘谐音梗’”适合放在前面,
排除D项。故选C。
3.填入文中第四段括号内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莫名其妙  B.无所适从  C.大惑不解  D.一头雾水
B
解析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
无所适从:不知道依从谁好,不知按哪个办法做才好。
大惑不解:极为疑惑,不能理解。
一头雾水:形容摸不着头脑,糊里糊涂。
此处重在展现“夜态”的意思不明确,让人无法理解,侧重体现思想上的疑惑,而不是行
为上的不解,故选B。
4.剪纸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常用具体的形象表达纳福迎祥的寓意。请从下面剪纸画
中任选一幅,说明其寓意,并从图画构成和谐音两方面进行简单解释。(4分)

答案 (左图示例)寓意:连年有余/年年有余。
解释:①图画由莲和鱼构成;②“莲”和“连”/“年”谐音,“鱼”和“余”谐音,合在
一起即“连年有余”/“年年有余”。
(右图示例)寓意:喜上眉梢。
解释:①图画由喜鹊和梅花构成;②“梅”和“眉”谐音,喜鹊登上梅花枝头,即“喜上
眉梢”。
(答出寓意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释部分,每答出一点给1分)
解析 答题时应先结合剪纸“纳福迎祥”的寓意以及图画中的形象指出图画的具
体寓意,然后从“图画构成”和“谐音”两个方面来解释寓意。
5.论文写作常通过解决一个个紧密关联的问题来完成。请写出四个问句,作为本文的
写作提纲。(4分)
答案 (示例)
①什么是谐音双关
②历史上谐音双关常用于哪些语境
③现在谐音双关常用于什么场合
④使用谐音双关要注意什么 /使用谐音双关要避免出现哪些问题
(每写出一个问句,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题干要求用“四个问句”来构建文章的写作提纲。文本的四个自然段都是
围绕着“谐音双关”展开的,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思想,然后把中心思想转化为问
句即可。第一个自然段阐释了“谐音双关”的内涵;第二个自然段举了历史上使用
“谐音双关”的例子;第三个自然段主要写了“谐音双关”在当代社会中的使用;第四
个自然段主要写了“谐音双关”的运用误区。
二、(2024新课标Ⅰ)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8分)
  当你觉得劳累而懒得说话,情绪、胃口不佳且脑子不转时,往往是身体在提醒你:
“电量已经触底,需要立即充电。”常用的充电方式,包括合理睡眠、适度运动、调整
饮食等多种,其中睡眠最为重要。①如果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②
引发多种疾病,③所以,④通过睡眠如何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⑤才是问题的关键。
睡眠时长是保证身体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至于每天要睡多久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相
信喜爱健康科普节目的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实际上,我们所需的睡眠时长是A(示
例) 的,有人不睡够9个小时难以清醒,有人睡上4个小时就能活力满满;有人睡
了很长时间仍然精神萎靡,有人只要打个盹儿就能B 。因此,能够保证自己心
神采奕奕
因人而异
疲惫”成功转化成“感觉棒极了”。
情舒畅、精神饱满的睡眠时长,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长。
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无法缓解而残留下来,长此以往,疲劳会像负债一样逐渐累积并且
利上滚利,掏空你的“家底”,进而引发多种疾病。(甲 )
也很简单:在节假日睡到自然醒,记下你的睡眠时长,然后减去工作日的睡眠时
长,如果多出2个小时以上,即说明你正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需要及时补充调整。
但另一方面,一次性补充过多的睡眠,又会扰乱人体生物钟,使你的睡眠质量大打折扣,
同时引发新的疲劳。所以对于“睡眠负债”,要采取“分期偿还”的方式求得解决。
其实,(乙 )。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
以恢复疲劳。而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在固定时间起床,以调整身体节律;在
睡眠前洗热水澡,以尽量放松身心。只有睡得够,睡得好,坚持不懈,才能从“感觉身心
(示例)而要判断自己是否“睡眠负债”
睡眠质量比睡眠时长更为重要(每处2分)
1.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云”为本
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5分)
答案 (示例1)那是一个晴朗的夏日,蔚蓝的天空中飘着一朵朵洁白的莲花。
(示例2)一阵大风吹过,天空中拥挤的羊群被吹得摇摇摆摆,逐渐向远处散去。
解析 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
体)。本题答题时可以先确定所写景物的时间、特点、意境(氛围),然后结合“云”的
形状、色彩确定喻体,再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云”写出句子。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解析 A处,后文列举了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睡眠时长,并指出睡眠时长对精力体力
恢复的影响,故此处应是说我们所需的睡眠时长是有差异的,故可填“因人而异”等表
示“不同”的意思的成语(除答案中所给成语之外,还可填“千差万别”“迥然不同”
“截然不同”);B处,根据“只要……就……”可知,该处和前文“有人睡了很长时间仍
然精神萎靡”形成鲜明对比,B处所填成语应与前文“精神萎靡”的意思相反,故可填
“精神抖擞”之类的成语(除答案所给成语之外,还可填“精神焕发”“神采飞扬”
“生龙活虎”“生气勃勃”)。
3.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
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案 (1)语句:①;修改为:“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
(2)语句:④;修改为:“如何通过睡眠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
解析 ①句:在现实中“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并非假设的情
况,“如果”应该删除,让①②句直接与后文形成因果关系。
④句:全文都在说睡眠与休息的关系,利用睡眠调节自己精力体力,那么,“快速”自然
应该紧贴着“让自己精力充沛”之前,让“如何通过睡眠”构成一种手段置于全句之
首,最终形成“如何通过睡眠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的正确语序。
易混辨析 “表述不当”与“有语病”的区别
近两年,高考修改句子或文段题的题干中出现了“表述不当”和“有语病”两种不同
的表述。答题时要注意其区别。
“表述不当”是新高考对“语病”考查的升级,其升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考查更具综
合性,既包括传统的六大语病类型,还考查用词不当、衔接不当、照应不当等语言表达
方面的问题;二是修改时更强调符合语境,相对于传统语病,表述不当更加注重在特定的
语境中,考查怎样表达最合适,我们在修改时需要根据语境,选择最佳的修改方式。
4.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5个字。(4分)
解析 甲处所属的句子后有冒号,冒号后面的内容是对该句的解释说明,冒号后说的
是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处于“睡眠负债”状态,故此处应填“而要判断自己是否‘睡眠
负债’”;乙处,根据后文“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可知,此处
应是强调睡眠质量更重要,故可填“睡眠质量比睡眠时长更为重要”。
5.文中画波浪线的“恢复疲劳”,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案 (示例)观点一:不合逻辑。要恢复的是精力体力,对疲劳需要消除。
观点二:可以使用。“恢复疲劳”并不是说重新回到疲劳状态,而是由疲劳状态恢复正
常。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题时,如果认为“不合逻辑”,可以着重分析其语意的矛
盾之处;若认为“可以使用”,则可以从符合语言习惯、不影响读者理解等角度来分
析。
三、(2023新课标Ⅰ)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忘记重要信息而懊恼,幻想着要是能过目不忘该多好啊!
其实,我们更应该庆幸A ,因为遗忘可以降低记忆带来的认知
负荷,使认知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地工作。而超强记忆力往往是以牺牲抽象、泛化能力
为代价的。从下面例子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有一位记者,①拥有人们只能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②他虽然能轻松地记住一长串
数字,③却发现不了其中的规律;④他脑海里充满各种孤立的事实,⑤却不能归纳出一些
(示例)自己有遗忘的能力
模式将它们组织起来。⑥这促使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⑦甚至复杂一点的句
子。⑧记忆大师奥布莱恩曾多次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冠军,⑨虽然他的阅读理解能力
比常人低很多,⑩听课的时候也很难集中注意力。也许正是牺牲了一部分记忆,我们才
有了独一无二的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
网络时代,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B ,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
帮我们查阅。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通
过一些训练提升记忆力,也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记住所有的信息(每处2分)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解析 A处,根据前文可知我们希望能够过目不忘,“其实,我们更应该庆幸”提示补
写的内容应该和前文构成转折关系;后文“因为”领起的内容是遗忘的好处,故A处可
补写“自己有遗忘的能力”之类的内容。B处,此处要补写的句子是在前文的基础上
得出的结论,前文说遗忘是有好处的,再结合横线前的“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和后文
“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查阅”,可知此处是说我们没必要记住所有的信息,故此
处应填“记住所有的信息”之类的内容。
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
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答案 (1)语句:①;“只能望其项背”修改为“难以望其项背”。
(2)语句:⑥;“促使”修改为“导致”。
(3)语句:⑨;“虽然”修改为“但是”。(每处2分)
解析 ①成语使用不当。“望其项背”是指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⑥说
的是超强记忆力的负面影响和不好的结果。“促使”指推动使达到一定目的,一般用
于正面的影响和好的结果,应改为“导致”。⑨关联词使用不当,“他的阅读理解能力
比常人低很多”与前面的“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冠军”形成强烈反差,应用表示转折
关系的关联词,故应把“虽然”改为“但是”。
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
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
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
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
他打得出不来气,① ,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
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②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
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
闭住口,半天,打
,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
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
动着抵御。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
是无敌的,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出一个嗝
3.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
上各自有什么不同。(3分)
答案 ①“处”表示地方,重叠后表示每一个地方;②“微”表示轻微,重叠后表示更
加轻微;③“早”表示时间比较靠前,重叠后表示时间非常早。(三组词,每组词1分,必
须答出对比的意思。若答出对比,未写单说形式的意思,只写重叠后的意思,可给分;笼
统作答,只写出了范围更大、程度更轻、时间更早的,则给1分)
解析 本题考查重叠词语和原式在语意上的区别。第一个重叠形式是“处处”,原
式是“处”,现代汉语一般不单独使用。“处”表示地方,如“问询处”,重叠后的“处
处”表示每一个地方,文中意思是每个地方都干燥结实。第二个重叠形式是“微微”,
原式“微”表示轻微,重叠后微小的程度加深,表示更加轻微,文中表示黑土发黄的程度
非常轻微。第三个重叠形式是“早早”,原式“早”表示时间靠前,重叠后表示很早,文
中意思是祥子愿意早上很早就去拉车。
4.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
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
答案 第①处:①逗号让画线处成为三个独立语句,对三个动作起到强调作用;②逗号
标示的停顿,使三个动作不再具有流畅性,表现了前行的艰难。(每点2分)
第②处:①逗号让画线处成为三个独立语句,强调闭住口和打嗝间隔时间长,打嗝不顺
畅;②让“透不出气”的感觉更强烈。(每点2分)(任选一处作答,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①处,“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是祥子逆着狂风拉车时的动作,叙述
时如果中间不做停顿句子依然成立,但核心变成了“向前钻”,“低着头咬着牙”可以
看成“向前钻”的伴随状态。但用两个逗号将三个动作分隔开来做较长的停顿,使得
三个动作变成了非连贯的动作,不再具有流畅性,字面上的不流畅与祥子拉车艰难行走
的不流畅有一种相似性。
②处,“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是祥子在狂风中的状态,使用两个逗号将“半天”
从句子中独立出来,强调这一时间状语,说明这个嗝打得非常不顺畅,让“透不出气”的
感觉更强烈。
5.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
同。(3分)
(1)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
(2)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答案 ①(1)中的“像……似的”表示否定;②(2)中的“像……似的”表示相似。
(每写出一点给1分,两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
分)
解析 (1)根据“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和上下文可知,互联网并不能解决所
有的问题,故此处的“像……似的”具有否定意味,是一种委婉的说法。
(2)结合前文“凉风飕进他的袖口”可知,祥子此时的感觉是全身冷,和全身洗冷水澡时
感觉相似,“像……似的”表示相似。
四、(2022新高考Ⅰ)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
防和航天事业有了① 。
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
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②
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
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
不解之缘
秘而不宣(秘不示
人、视如珍宝、视若珍宝)
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
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筒、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③
的。栾
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
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多少
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
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栾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
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在所难免(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屡见不鲜、不足
为奇、如影随形)(每个空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得分,所答并非成语,该处不得分)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解析 第①处,根据上文“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的提示,再联系下文栾恩杰
的工作可知,正是因为他改学了自动控制,才与国防和航天事业产生了联系,彼此之间关
系密切。故可填“不解之缘”。第②处,前文提到,潜地导弹是欧美国家的秘密武器,那
自然是需要严密防卫的,再由后文“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可以看出,潜地导弹的相关资
料极其珍贵,极少流出,保密性做得非常好。故可填“秘而不宣”“秘不示人”“视若
珍宝”等。第③处,前文提到,在“巨浪一号”研制攻关期间,“台、筒、艇”的每一步
都失败过,这说明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非常常见、难以避免的。故可填
“在所难免”等。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
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案 ①整个团队按照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②第一步在陆上的发
射台发射,③第二步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④第三步进行潜艇发射。
解析 长句变短句的方法是首先找到主干,即提取主语、谓语、宾语等作为主干句
(如果该主干表意不是很明确,可再提取与中心词关系紧密的状语和定语),然后把余下
的修饰成分按照一定的顺序拆分成几个短句。
从画波浪线的部分中提取出句子的主干:整个团队按照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
制攻关。剩下的句子由“先……再……最后……”三个连词引导,说明了研制攻关的
三个步骤。把三个步骤“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
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独立出来,成为分句。最后,把以上句子组织在一起,
适当增删或修改部分词语,使语句顺畅,符合逻辑,便可得出答案。
得分关键
  写成两个短句,1分;写成三个短句,2分;写成四个或四个以上短句,3分;表达准确流
畅,1分(只有拆分成四个或四个以上短句才给这1分)。结构上,第一个总说的分句放在
最后,采用“分—总”的结构也可以。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
果。(4分)
答案 ①设问:先用“失败意味着什么”提问,然后自己作答,有提请注意、引导思
考、强化回答内容的效果;②排比:连用三个“意味着”的语句,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把
失败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层次地表达出来。
解析 设问常用于表示强调。或提请注意,启发思考;或使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或更
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或强化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此处设问的作用主
要是引起读者的注意,强化回答内容的效果。排比分为并列式排比和递进式排比,此处
三个排比句为递进式排比,分析其效果时应抓住句子间的递进关系,从句式、节奏、层
次等方面回答。
得分关键
  第①点,自问自答、提请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内容这四个方面意思对即可,
一个1分,2分为止。(“提请注意”答引起注意、提醒注意等也可;“引导思考”答引
发思考、引起反思等也可;“强化回答内容”答强调失败的影响、突出回答内容等也
可)
  第②点,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有层次、有气势这四个方面意思对即可,一个1分,2
分为止。(“形式整齐”可以答句式一致、结构相同等,“节奏感强”可以答有韵律、
有节奏、朗朗上口等,“有层次”可以答错落有致、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等,有气势可
以答加强语气或气势等)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节后很多
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
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
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 从医学角度来
说,身材是否肥胖,① 。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
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
不需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
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方法。临床中
(示例)可通过体质指数判断
还发现,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② ,
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而且,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③ ,甚至比以
前更胖。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蛋白质供应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减
少。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而会比减肥前更高。因此,减肥一定要讲究
科学。
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体重很容易反弹
4.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
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
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
C
解析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生活中你会发现”中的“你”没有确定的指称对象,可
以指看到该文章的任何人,是泛指用法。选项A和D中的“你”,都有确定的具体的指
称对象,即指称交谈的对象;B项的“你”和“我”交互作主语和宾语,表示三个人相互
怎么样;C项的“你”可以指任何人,“叫你不得不佩服”即任何人都佩服,和文中的
“你”用法相同。
分类 特殊用法 示例
第一 人称 为了表示谦恭或有意不突出自己,说
话人用“我们”代替“我”。 上周我们讲完了第九课,现在我们讲第十课。
为了表示亲切,说话人把自己置于听
话人之中,用“我们”代替“你们”。 老师说:“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勇于攀登知识高峰。”
为了拉近自己和对方的距离,用“咱
们”代替“我们”。 一考察团到某地考察,当地农民说:“咱们这里十年九旱,全靠老天吃饭。”
“咱们”用于泛指一类人。 咱们工人有力量。
为了增加对别人的认同感和亲切感,
用“咱们”“咱”代替“你”。 单位不好咱不去,咱提前退休。
知识拓展 人称代词的特殊用法
第二 人称 为了强调谈论的话题,引起听话人的
注意与共鸣,用“你”来泛指任何
人。 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
弱,你弱它就强。
“你”还可以用来指说话人。这种
情况常见于说话者复述往事,而且内
容常涉及第三者。 她跟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讲了半
天,叫你哪能不可怜她。
第三 人称 “他(她)”不具有指称作用,起到强
调及加重语气的作用。 等回国后,我非捞捞本不可,睡他十天
十夜,吃饭你们也别叫我。
用“他”泛指任何人,起强调、警醒
作用。 一个人离开了集体,他将一事无成。
用“人家”代替“我”,用来表达亲
热、嗔怪、俏皮之意。 原来是你啊,差点儿没把人家吓死。
其他 用两个不同的人称代词前后呼应,不
确指某人,这种用法可使语言简练生
动。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正在商量解决
问题的办法。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0个字。(6分)
解析 解答本题,应根据上下文相关内容进行准确补写,使之衔接恰当。第①处,根据
前文“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 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可知,此处应填写
判断身材是否肥胖的依据;再根据后文给出的对体质指数的解释及判断肥胖的标准可
知,①处可填写“可通过体质指数判断”。第②处,根据前文“不但难以长期坚持”及
后文的举例“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可知,此处应填写不吃晚饭给身体带来的
不良影响,并与“不但”构成递进关系,故②处可填写“还会影响身体健康”。第③处,
根据前文“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的假设可知,此处应填写恢复吃晚饭的结果;再根据
后文含有递进意味的“甚至比以前更胖”可知,此处可填写“体重很容易反弹”。
得分关键
  ①处补写为“是由体质指数决定的”不给分,因为肥胖与体质指数并非因果关
系。②处关联词1分,关联词还可是“而且”;“影响身体健康”也可以说成“引起身
体疾病”“引发胃的问题”等。③处“反弹”也可以说成“回升”“又回到之前”
等。
五、(2021新高考Ⅰ)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
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
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  

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    ,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
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    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日的欢
快气氛。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
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
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    的文明盛宴,让市民
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交相辉映   喧闹无比   络绎不绝   原汁原味
B.相互映衬   热闹非凡   连绵不断   原汁原味
C.相互映衬   喧闹无比   连绵不断   汁醇味正
D.交相辉映   热闹非凡   络绎不绝   汁醇味正
D
解析 第一组:“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
象;“相互映衬”指互相映照、衬托。结合横线前的语境可知,这里强调的是“传统与
现代”的关系,“相互映衬”中“衬”是衬托的意思,此处没有“传统与现代”相互衬
托之意,由此可以确定“相互映衬”不符合语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应该是“辉
映”,由此可以确定选“交相辉映”。第二组:“喧闹无比”指非常喧哗热闹;“热闹非
凡”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语境描述的是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直播宣讲的火爆
场面,“喧”有“喧哗、吵闹”之意,含贬义,用“热闹非凡”才符合语境。第三组:
“络绎不绝”形容来往的行人或车马前后相接,连续不断,强调的是“不断绝”;“连绵
不断”形容连续不断,强调的是“多而不中断”。根据语境可知,此处强调的是人们不
断地进入直播间,选“络绎不绝”合适。第四组:“原汁原味”指食物原有的汤汁和味
道,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特性等,强调的是“原有的”;“汁醇
味正”指(滋味、气味等)浓厚纯正,强调的是“纯正”。根据语境可知,此处强调的是
让市民感受纯正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而不是“没有受到影响的传统”,选“汁醇味
正”合适。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这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
又记得牢。
B.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
记得牢。
C.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这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
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D.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
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D
解析 原句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偏正结构)和“宣
讲内容十分接地气”(主谓结构)结构不一致,不能并列,可以改为“宣讲员平易的话
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或“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
容也十分接地气”,据此可以排除C项。第二处是“导致”后常跟不好的结果,和后面
的语境“听得进又记得牢”搭配不当,据此可以排除A、B两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答案 ①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
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
两相对。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第①点3分,
第②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对偶的构成从结构、字数、意义等角度分析。表达效果从语言、节奏、感
染力等角度分析。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关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变成红
色和绿色混杂的“西瓜雪”。有研究人员分析,(    )。雪衣藻十分耐寒,广泛分
布在北极、南极及其岛屿等极端冰雪环境中。① ,它们处于冬眠
静止状态,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雪衣藻② ,成
(示例)在寒冷的冬季
生长期呈绿色
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
研究人员表示,近年南极温度升高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虽然雪衣藻本身没有
危害,但是会降低雪反射的阳光量,从而③ ,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极
地冰雪消融失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加快融雪速度
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雪变色是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结果
B.雪变色是因为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
C.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D.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A
解析 括号中的语句要紧承前句中的“西瓜雪”,即“雪变色”这一现象来说明,因
此主语应是“雪变色”,故排除C、D两项;括号后一句主语为“雪衣藻”,故括号中的
语句要突出“雪衣藻”,另因括号前说“有研究人员分析”,所以下文括号中以“……
的结果”来衔接更恰当,故排除B项。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8个字。(6分)
解析 ①处,根据下文“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逆向反推,
“但是一旦……”前面的句子大意应是雪衣藻在气温较低的时候会处于冬眠静止状
态;另外,与下文中“冬眠”“开始了春季复苏”等词句相呼应,所填句子里应有“冬
季”一词,故此处可填“在寒冷的冬季”。②处,根据下文“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
而变为红色”可知,此处说的是雪衣藻不成熟时是什么颜色;再根据下文“呈现出从绿
色到红色”的变化可知,不成熟时的颜色应该是绿色,故此处应填“生长期呈绿色”。
③处,根据上文“虽然……但是……从而”分析可知,所填句子说的是雪衣藻“降低雪
反射的阳光量”会引起什么结果;再根据下文“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极地冰雪
消融失控”可知,雪衣藻降低雪反射的阳光量会加快冰雪消融的速度;另外,从连贯角度
看,所填句子形式上应与前一句中的“降低雪反射的阳光量”一致,采用动宾结构,故此
处可填“加快融雪速度”。
六、(2020新高考Ⅰ)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1分)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
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
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
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
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
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
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
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
又意足。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B
解析 语段中,破折号前说到了“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后面说进去吃“门钉肉
饼”,此处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换。B项破折号前说去看他,后面说他有什么好看的,和
语段破折号的作用一致,故选B。A项是解释说明。C项是语意的转折。D项是补充说
明。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答案 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
车流和水流相似;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解析 把塞车严重的路比喻成黏稠的河,生动形象。路和“河”有形的相似,二者都
是长的,绵延的;也有车流和水流、车速和流速的相似性。
得分关键
  指出本体“塞车的路”和喻体“黏稠的河”给1分;答出“形状相似”给1分;答出
“缓慢”特征相似给2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
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分)
答案 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
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适用的位
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
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
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
解析 原句是倒装句,把状语调至句末,强调了“我”在小店吃得很满意,能更好地表
达“我”吃完肉饼和粥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更符合原文的逻辑;
从语句的位置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
未说完,给人以结尾收束仓促之感;原句“又心满,又意足”,运用短句形式,放在句子最
后,语气舒缓,语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另外原句语体风格更口语化,更契合文段
的文风。
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近年来,①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发生了快速增长,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③根据统
计数据显示,④2000年国内网上的阅读率仅为3.9%,⑤2012年上升到41.7%,⑥电子书的
阅读人数更是达到了2.95亿。⑦截止目前,⑧我国已经有接近20%的网民养成了通过
互联网阅读时事新闻的习惯,⑨16%的人群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⑩而且有越来越多
的读者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电子书上。
答案 (示例)(1)语句:①,修改为“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快速增长”。
(2)语句:③,修改为“统计数据显示”或者“根据统计数据”。
(3)语句:⑦,修改为“截至目前”或者“截止到目前”。
(4)语句:⑨,修改为“16%的人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
解析 (1)“发生了”与“快速增长”搭配不当,应删去“发生了”,让“快速增长”
作谓语。
(2)③“根据……显示”句式杂糅。
(3)⑦“截止”中的“止”是“停止”的意思,“截至”中的“至”是“到”的意思。
“截止”强调的是(到一定期限)停止。“截至”强调的是截止到(某个时候)。从用法
上来说,“截止”后不能直接带时间宾语,此处可改为“截止到”或“截至”。
(4)⑨“16%”与“人群”搭配不当。
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
0个字。(5分)
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6月3日发布新闻公报宣布,第51届世界经济论
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举行,年会主题为“世界的复兴”。新闻公报介绍,“世界的复
兴”这一目标将致力于共同迅速地建立起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社会体系的基础,以塑造
一个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和更具韧性的未来。届时,年会将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进
行。世界经济论坛将和瑞士政府一道,确保会议安全。
解析 这段新闻报道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话主要介绍了“主体、事件、时间及年
会的主题”,这些都属于新闻的关键信息;第二句话主要介绍了“世界的复兴”这一目
标的具体内容,是对关键信息的延展、阐释,属于次要信息;第三句话主要介绍了“年会
举行的方式”,属于关键信息,从中可提取“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进行”;第四句话主
要介绍了“确保会议安全”的主体,属于补充性信息,非关键信息。将第一句和第三句
筛选出来的关键信息概括合并,整理为通顺、连贯的一句话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 (示例)①2020年6月3日,②世界经济论坛宣布,③第51届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
月④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举行,⑤主题为“世界的复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