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4.6.2 神经调节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4.6.2 神经调节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14 15:55:04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4.6.2 神经调节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5八上·饶平期末)中国跳水天团的“水花消失术”让外国友人啧啧称奇,下列有关跳水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就能够完成运动
B.动作的灵巧、协调只由大脑调控
C.运动过程中骨起到支点作用
D.动作的完成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
2.(2025八上·广州期末)我国交通法规明确规定司机不得酒后驾车,因为醉酒后,人的动作不协调,酒精麻痹了(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3.(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2022年4月,我国举办了“Brain Bee”脑科学大赛,该活动旨在鼓励学生认识、研究人类大脑,关注人类健康。下列关于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
B.大脑表面是大脑皮层,约有140亿个神经元
C.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主要位于大脑皮层
D.“谈虎色变”是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4.(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如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由于某种原因,部位4受损,当受到外界刺激时,将会出现的现象为(  )
A.有感觉,不能运动 B.无感觉,能运动
C.无感觉,不能运动 D.有感觉,能运动
5.(2024八上·潮阳开学考)“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狗见到主人反应热情,与这种反射类型不同的是(  )
A.良言一句三冬暖 B.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雄鸡一声天下白
6.(2024八上·潮阳开学考)急诊科王医生在对一位遭遇车祸的老人进行检查时发现:①针刺下肢,不能感觉到疼痛,但下肢能收缩;②出现大小便失禁症状;③头部和手能运动,但下肢不能运动;④能向医生详细描述车祸发生的情况。结合上述现象,你觉得老人出现损伤的部位最有可能的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7.(2025八上·苏州期末)如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B.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
C.③是神经中枢,包括大脑和脊髓
D.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够完成反射
8.(2024八上·金湖期中)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会不自主排尿;正常成年人膀胱里尿液多了会有“尿意”(一种感觉),可排尿,也可“憋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排尿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膀胱内
B.婴儿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C.成年人的“尿意”在脊髓中形成
D.正常成年人的排尿还受到大脑控制
9.(2023八上·涪城开学考)如图是“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中
B.需测量多次并求平均值
C.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小脑
D.效应器是指被试者的传出神经末梢与手指肌肉
10.(2024八上·哈尔滨开学考)属于简单反射的是(  )
A.缩手反射 B.画饼充饥 C.望梅止渴 D.耳濡目染
11.(2024八上·哈尔滨开学考)如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②是大脑皮层 B.①是传入神经
C.③是传出神经 D.④是效应器
12.(2024八上·吴江期中)有人觉得榴莲香,有人觉得榴莲臭。不同人产生上述不同感觉的部位都在(  )
A.鼻 B.舌 C.神经 D.大脑
13.(2024八上·朝阳期末)如图所示,丁香的花,通常花瓣四片,偶有五片;三叶草,复叶上具三枚小叶,偶有四枚小叶,这种偶发现象属于(  )
A.遗传 B.简单反射 C.变异 D.变态发育
14.(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下面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
①脑②脑神经③脊髓④脊神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24八上·赣州开学考)跳水小将全红婵奥运会跳水时小跑、跃起、翻腾、入水一气呵成,令全世界的观众感到惊艳,对这一系列动作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是( )
A.循环系统 B.呼吸系统 C.神经系统 D.消化系统
二、非选择题
16.(2024八上·丰城开学考)为了探究影响人体反应速度的因素,课后小明和家人一起做了“测定人体反应速度”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①爸爸为测试者,小明、妈妈、奶奶为被测试者。
②爸爸手捏尺子上刻度值最大的一端,小明将拇指和食指对准这把尺子上刻度值为0的一端,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cm左右。
③小明的眼睛紧盯爸爸的手,一旦爸爸松手,小明立马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尺子,并重复4次。
④妈妈和奶奶重复②③步骤。
被测试者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小明(13岁) 10cm 9.5cm 9.1cm 8.9cm
妈妈(36岁) 10.6cm 10.4cm 10.1cm 9.8cm
奶奶(66岁) 12.3cm 11.6cm 11.0cm 10.8cm
(1)从反射类型看,接尺子的过程属于   (填“简单”或“复杂”)反射。
(2)为了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小明在处理实验数据时,需要计算出每人四次实验结果的   ,再进行分析对比。从表中数据可知,测量值越大说明人的反应速度越   。
(3)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小明探究的是   因素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4)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小明分析了四次实验数据,结果发现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反应速度会   。
17.(2024八上·南通期中)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脊髓损伤是一种瘫痪率极高的神经系统疾病,将导致失去肢体抓握,操纵和搬运物体的能力,脑机接口技术将成为攻克脊髓损伤的重要技术。
202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对一名脊髓损伤瘫痪者成功实施“脑机接口”手术,该手术将两个电极芯片植入人脑深部核团,通过运动皮层产生的信号转化为控制肌肉刺激的命令信号,控制仪器对二头肌、三头肌,前臂等手部肌肉进行电刺激,使四肢瘫痪患者完成伸展和抓握运动(如下图),被试者术后311d完成点对点目标的抓取,协调多关节手动臂运动,目标抓取精度达80%-100%。
脑机接口技术是一种多学科融合的交叉技术,涉及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通信与信息奖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同时,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面临着个人隐私、身份认同、社会公平以及法律伦理等方面的挑战。
(1)脑机接口技术基于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项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
(2)截瘫患者由于神经系统中枢部分的   受损,导致脑与四肢间的联系通路中断。
(3)植入患者人脑的电极芯片负责收集大脑皮质中神经细胞产生的   输出设备②具有输出信号的功能,相当于反射弧中的   ;该患者可完成抓取物体的动作,说明二头肌等肌肉作为反射弧中的   没有损坏。
(4)对脑机接口技术的认识或态度,正确的是   。
a.应保护脑机接口患者的信息隐私
b.建立完善的法规,使脑机接口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c.脑机接口手术可能会给患者带来风险,不应继续研究
18.(2024八上·灌云月考)图一是某人手指被蔷薇刺扎到后迅速缩手的反射弧,图二是神经元的结构,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缩手反射发生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   (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
(2)某人手指被蔷薇刺扎到后迅速缩手的反应,从反射的类型看属于   。
(3)如果某手指被蔷薇刺扎到后,有疼痛感,但手无法收回来,除了肌肉受伤外,还可能是[ ]   受到损伤所致。
(4)图二中能够组成图一中A处结构的是[ ]   。
(5)神经元树突接受刺激后能产生   ,并能够沿着图二中的⑦⑥所示结构进行传导。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可见A说法错误。
B.小脑具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所以,动作的灵巧、协调不仅由大脑调控,还需要小脑等其他神经系统的参与,B说法错误。
C.在运动过程中,骨起到杠杆的作用,关节起到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到动力作用,C说法错误。
D.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跳水运动员在空中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动作以及入水时的 “水花消失术” 等,都需要神经系统对肌肉进行精确的控制和调节,才能保证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等,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骨、关节与肌肉的协调配合,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
(1)运动系统包括骨骼和骨骼肌,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的作用,骨骼肌为运动提供动力。
(2)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2.【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3.【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 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其结构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是调节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能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负责调控心跳和呼吸等生命活动,A正确。
B. 大脑皮层位于大脑表面,又叫大脑灰质,负责处理复杂的认知、情感,语言和运动等功能。大脑皮层包含大量的神经元,数量约为140亿个,B正确。
C. 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等,主要位于脑干,而不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主要负责高级认知功能,C错误。
D. 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谈虎色变”依赖于语言和理解能力,是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2)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反射分为简单反射(也称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也称条件反射)。
4.【答案】A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感受器负责接收外界刺激,传入神经将刺激信号传递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信号进行处理后,通过传出神经将指令传递到效应器,效应器则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题目中给出的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部位4是传出神经。传出神经的功能是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递到效应器,使效应器产生反应。如果传出神经受损,那么神经中枢的指令就无法传递到效应器,因此效应器无法产生反应,即不能运动。然而,传出神经的受损并不影响感受器和传入神经的功能。因此,当受到外界刺激时,感受器仍然能够接收刺激,并通过传入神经将刺激信号传递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信号进行处理后,会产生相应的感觉。但由于传出神经受损,这种感觉无法转化为运动反应。
综上所述,当部位4(传出神经)受损时,受到外界刺激时,人会有感觉,但不能运动。因此,正确答案是A。
故选A。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3传入神经、5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2效应器五部分。
5.【答案】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狗见到主人反应热情,是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复杂反射。良言一句三冬暖(一句善意的话语,犹如春日里温暖的阳光,能够驱散冬日严寒的冰冷)、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放开一匹老马,跟随它就能找到道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被蛇咬过一次,十年都会害怕井绳),都是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复杂反射,而雄鸡一声天下白(公鸡一叫,天就亮了)是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简单反射。可见狗见到主人反应热情,与这种反射类型不同的是雄鸡一声天下白,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简单反射是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复杂反射是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
6.【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解析】【解答】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其中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结合分析可知,该老人的大脑(④老人能详细描述车祸发生的情况)、小脑(③头部和手能运动)和脑干(有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正常,而脊髓(①针刺下肢,不能感觉到疼痛,但下肢能收缩,以及③下肢不能运动,说明脑与躯干之间的联系通路出现问题;②出现大小便失禁症状,说明位于脊髓的排尿中枢出现问题)出现问题,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3)脑干中有些部位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如果这些部位受到损伤,心跳和呼吸就会停止,从而危及生命。
(4)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7.【答案】C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A.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 A正确。
B.图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B正确。
C. ③是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或脑干等低级中枢部位,简单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复杂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但不能简单说包括大脑和脊髓 , C错误。
D.反射的进行必须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才能够完成反射,如果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受损或中断,反射活动都无法正常进行,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8.【答案】C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 当膀胱内尿液充盈时,膀胱壁的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排尿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膀胱内, A正确。
B. 婴儿排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B正确。
C. 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成年人的 “尿意” 是在大脑皮层形成,而不是脊髓, C错误。
D.条件合适时,大脑高级中枢发出指令,以神经兴奋再下传到脊髓低级排尿中枢,进而低级中枢兴奋传到膀胱的效应器,使逼尿肌收缩,同时尿道括约肌舒张,完成排尿过程。正常成年人的排尿还受到大脑控制,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非条件(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 健康成年人尿意的产生及排尿过程: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纤维先传到脊髓,进而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中枢,产生尿意。条件合适时,大脑高级中枢发出指令,以神经兴奋再下传到脊髓低级排尿中枢,进而低级中枢兴奋传到膀胱的效应器,使逼尿肌收缩,同时尿道括约肌舒张,完成排尿过程。
9.【答案】C
【知识点】测定反应速度
【解析】【解答】A、被试者通过视觉感知尺子下落,视觉感受器在视网膜中,故A正确;
B、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需测量多次并求平均值,避免偶然性,B正确;
C、测定反应速度的活动是由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而不是位于小脑,C错误;
D、在测试中,测试者看见尺子下落后,迅速用手指捏住尺子,因此,在这个反射狐中,效应器就是被测试者的传出神经末梢与手指肌肉。D正确。
故选C。
【分析】在《测定反应速度》探究活动中,尺子上刻度值为“0”的一端朝下,然后被测同学拇指和食指准备夹住,不能接触。放手看被测同学抓住的距离就可以,刻度值越大,反应速度越慢;刻度值越小,反应速度越快。这样刻度值的大小就可以反应被测同学的反应速度。
10.【答案】A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当手不小心碰到烫的东西时,会立即缩回,这种反射不需要经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于简单反射,A正确。B、画饼充饥是在人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性反射。看到画的饼并不能真正解决饥饿问题,但人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这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不属于简单反射,B错误。
C、望梅止渴是人在吃过梅子或者知道梅子的味道后,当看到梅子或听到与梅子有关的信息时,就会分泌唾液。这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形成的后天性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复杂反射,不属于简单反射,C错误。
D、耳濡目染是指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这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通过不断地接受外界信息而逐渐形成的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复杂反射,不属于简单反射,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11.【答案】A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12.【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解析】【解答】感觉的形成,无论是嗅觉、味觉还是其他感觉,最终都是在大脑皮层中完成的。大脑皮层是处理感觉信息的高级中枢,它能够整合来自不同感官的信息,形成我们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因此,不同人产生不同感觉的部位是在大脑。
故答案为:D。
【分析】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13.【答案】C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生物的遗传现象;生物的变异现象
【解析】【解答】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有差异的现象。题干中,“丁香的花,通常花瓣四片,偶有五片;三叶草,复叶上具三枚小叶,偶有四枚小叶,”可见,这种偶发现象体现了同种生物的叶片多种多样的变异,因此产生四小叶的根本原因是生物的变异,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变异的概念,为基础题,比较简单,解答此题还需要熟记遗传、反射等基本概念。
(1)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有差异的现象,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3)两栖类的幼体和成体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有很大变化,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4)反射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对内外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对于植物以及没有神经系统的低等的动物类群没有反射现象。
14.【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解析】【解答】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因此,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①脑和③脊髓。
故选A。
【分析】神经系统得组成:
15.【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解析】【解答】A、血液循环系统由血液、血管和心脏组成,具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以及激素的功能,A不符合题意;
B、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的氧气,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C符合题意;
D、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具有的生理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和排出食物残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16.【答案】(1)复杂
(2)平均值;慢
(3)年龄
(4)人的反应速度与被测试者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反应速度越慢
(5)加快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测定反应速度
【解析】【解答】(1)简单反射是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复杂反射是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接尺子的过是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复杂反射。
(2)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因此为了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小明在处理实验数据时,需要计算出每人四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再进行分析对比。测量值的大小与人的反应速度成反比,即当测量值越大时,表示被测者的反应速度越慢;相反,当测量值较小时,则表明被测者的反应速度相对较快。
(3)本实验中唯一不同的条件是年龄,因此小明探究的是年龄因素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4)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年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奶奶、妈妈、小明,被测刻度数据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奶奶、妈妈、小明,则反应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小明、妈妈、奶奶,由此得出,人的反应速度与被测试者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反应速度越慢。
(5)以小明(或妈妈,或奶奶)为主进行分析发现,小明随着被测次数的增加,被测刻度数据越少,则表明反应速度越快,由此可以得出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反应速度会加快。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弧是指执行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1)接受测试的同学用手指夹住尺子,反射的过程如下:尺子松开一眼一视觉神经一大脑皮层视觉中枢一脊髓与大脑相通的神经一脊神经一与手指活动相关的肌肉,参与的神经中枢有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因此接尺子的过程属于复杂反射。
(2)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因此“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小美还应计算出每个被试者四次数据的平均值,才可以更科学的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从表中数据可知,测量值越小,反应速度越快,测量值越大,反应速度越慢。
(3)根据小明的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三个被试者的年龄;因此小明研究的问题是人的反应速度与被测试者的年龄有关吗?
(4)根据实验结果可见:人的反应速度与被测试者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反应速度越慢。
(5)根据实验结果可见: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反应速度会加快。
17.【答案】(1)反射
(2)脊髓
(3)神经冲动;传出神经;效应器
(4)a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18.【答案】(1)①→③→④→⑤→②
(2)非条件反射
(3)⑤传出神经
(4)⑦细胞体
(5)兴奋或神经冲动
【知识点】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 / 1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4.6.2 神经调节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5八上·饶平期末)中国跳水天团的“水花消失术”让外国友人啧啧称奇,下列有关跳水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就能够完成运动
B.动作的灵巧、协调只由大脑调控
C.运动过程中骨起到支点作用
D.动作的完成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
【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可见A说法错误。
B.小脑具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所以,动作的灵巧、协调不仅由大脑调控,还需要小脑等其他神经系统的参与,B说法错误。
C.在运动过程中,骨起到杠杆的作用,关节起到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到动力作用,C说法错误。
D.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跳水运动员在空中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动作以及入水时的 “水花消失术” 等,都需要神经系统对肌肉进行精确的控制和调节,才能保证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等,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骨、关节与肌肉的协调配合,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
(1)运动系统包括骨骼和骨骼肌,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的作用,骨骼肌为运动提供动力。
(2)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2.(2025八上·广州期末)我国交通法规明确规定司机不得酒后驾车,因为醉酒后,人的动作不协调,酒精麻痹了(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3.(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2022年4月,我国举办了“Brain Bee”脑科学大赛,该活动旨在鼓励学生认识、研究人类大脑,关注人类健康。下列关于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
B.大脑表面是大脑皮层,约有140亿个神经元
C.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主要位于大脑皮层
D.“谈虎色变”是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 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其结构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是调节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能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负责调控心跳和呼吸等生命活动,A正确。
B. 大脑皮层位于大脑表面,又叫大脑灰质,负责处理复杂的认知、情感,语言和运动等功能。大脑皮层包含大量的神经元,数量约为140亿个,B正确。
C. 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等,主要位于脑干,而不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主要负责高级认知功能,C错误。
D. 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谈虎色变”依赖于语言和理解能力,是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2)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反射分为简单反射(也称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也称条件反射)。
4.(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如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由于某种原因,部位4受损,当受到外界刺激时,将会出现的现象为(  )
A.有感觉,不能运动 B.无感觉,能运动
C.无感觉,不能运动 D.有感觉,能运动
【答案】A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感受器负责接收外界刺激,传入神经将刺激信号传递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信号进行处理后,通过传出神经将指令传递到效应器,效应器则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题目中给出的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部位4是传出神经。传出神经的功能是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递到效应器,使效应器产生反应。如果传出神经受损,那么神经中枢的指令就无法传递到效应器,因此效应器无法产生反应,即不能运动。然而,传出神经的受损并不影响感受器和传入神经的功能。因此,当受到外界刺激时,感受器仍然能够接收刺激,并通过传入神经将刺激信号传递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信号进行处理后,会产生相应的感觉。但由于传出神经受损,这种感觉无法转化为运动反应。
综上所述,当部位4(传出神经)受损时,受到外界刺激时,人会有感觉,但不能运动。因此,正确答案是A。
故选A。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3传入神经、5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2效应器五部分。
5.(2024八上·潮阳开学考)“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狗见到主人反应热情,与这种反射类型不同的是(  )
A.良言一句三冬暖 B.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雄鸡一声天下白
【答案】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狗见到主人反应热情,是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复杂反射。良言一句三冬暖(一句善意的话语,犹如春日里温暖的阳光,能够驱散冬日严寒的冰冷)、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放开一匹老马,跟随它就能找到道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被蛇咬过一次,十年都会害怕井绳),都是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复杂反射,而雄鸡一声天下白(公鸡一叫,天就亮了)是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简单反射。可见狗见到主人反应热情,与这种反射类型不同的是雄鸡一声天下白,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简单反射是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复杂反射是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
6.(2024八上·潮阳开学考)急诊科王医生在对一位遭遇车祸的老人进行检查时发现:①针刺下肢,不能感觉到疼痛,但下肢能收缩;②出现大小便失禁症状;③头部和手能运动,但下肢不能运动;④能向医生详细描述车祸发生的情况。结合上述现象,你觉得老人出现损伤的部位最有可能的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解析】【解答】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其中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结合分析可知,该老人的大脑(④老人能详细描述车祸发生的情况)、小脑(③头部和手能运动)和脑干(有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正常,而脊髓(①针刺下肢,不能感觉到疼痛,但下肢能收缩,以及③下肢不能运动,说明脑与躯干之间的联系通路出现问题;②出现大小便失禁症状,说明位于脊髓的排尿中枢出现问题)出现问题,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3)脑干中有些部位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如果这些部位受到损伤,心跳和呼吸就会停止,从而危及生命。
(4)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7.(2025八上·苏州期末)如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B.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
C.③是神经中枢,包括大脑和脊髓
D.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够完成反射
【答案】C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A.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 A正确。
B.图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B正确。
C. ③是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或脑干等低级中枢部位,简单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复杂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但不能简单说包括大脑和脊髓 , C错误。
D.反射的进行必须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才能够完成反射,如果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受损或中断,反射活动都无法正常进行,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8.(2024八上·金湖期中)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会不自主排尿;正常成年人膀胱里尿液多了会有“尿意”(一种感觉),可排尿,也可“憋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排尿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膀胱内
B.婴儿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C.成年人的“尿意”在脊髓中形成
D.正常成年人的排尿还受到大脑控制
【答案】C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 当膀胱内尿液充盈时,膀胱壁的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排尿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膀胱内, A正确。
B. 婴儿排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B正确。
C. 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成年人的 “尿意” 是在大脑皮层形成,而不是脊髓, C错误。
D.条件合适时,大脑高级中枢发出指令,以神经兴奋再下传到脊髓低级排尿中枢,进而低级中枢兴奋传到膀胱的效应器,使逼尿肌收缩,同时尿道括约肌舒张,完成排尿过程。正常成年人的排尿还受到大脑控制,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非条件(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 健康成年人尿意的产生及排尿过程: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纤维先传到脊髓,进而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中枢,产生尿意。条件合适时,大脑高级中枢发出指令,以神经兴奋再下传到脊髓低级排尿中枢,进而低级中枢兴奋传到膀胱的效应器,使逼尿肌收缩,同时尿道括约肌舒张,完成排尿过程。
9.(2023八上·涪城开学考)如图是“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中
B.需测量多次并求平均值
C.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小脑
D.效应器是指被试者的传出神经末梢与手指肌肉
【答案】C
【知识点】测定反应速度
【解析】【解答】A、被试者通过视觉感知尺子下落,视觉感受器在视网膜中,故A正确;
B、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需测量多次并求平均值,避免偶然性,B正确;
C、测定反应速度的活动是由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而不是位于小脑,C错误;
D、在测试中,测试者看见尺子下落后,迅速用手指捏住尺子,因此,在这个反射狐中,效应器就是被测试者的传出神经末梢与手指肌肉。D正确。
故选C。
【分析】在《测定反应速度》探究活动中,尺子上刻度值为“0”的一端朝下,然后被测同学拇指和食指准备夹住,不能接触。放手看被测同学抓住的距离就可以,刻度值越大,反应速度越慢;刻度值越小,反应速度越快。这样刻度值的大小就可以反应被测同学的反应速度。
10.(2024八上·哈尔滨开学考)属于简单反射的是(  )
A.缩手反射 B.画饼充饥 C.望梅止渴 D.耳濡目染
【答案】A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当手不小心碰到烫的东西时,会立即缩回,这种反射不需要经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于简单反射,A正确。B、画饼充饥是在人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性反射。看到画的饼并不能真正解决饥饿问题,但人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这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不属于简单反射,B错误。
C、望梅止渴是人在吃过梅子或者知道梅子的味道后,当看到梅子或听到与梅子有关的信息时,就会分泌唾液。这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形成的后天性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复杂反射,不属于简单反射,C错误。
D、耳濡目染是指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这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通过不断地接受外界信息而逐渐形成的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复杂反射,不属于简单反射,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11.(2024八上·哈尔滨开学考)如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②是大脑皮层 B.①是传入神经
C.③是传出神经 D.④是效应器
【答案】A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12.(2024八上·吴江期中)有人觉得榴莲香,有人觉得榴莲臭。不同人产生上述不同感觉的部位都在(  )
A.鼻 B.舌 C.神经 D.大脑
【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解析】【解答】感觉的形成,无论是嗅觉、味觉还是其他感觉,最终都是在大脑皮层中完成的。大脑皮层是处理感觉信息的高级中枢,它能够整合来自不同感官的信息,形成我们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因此,不同人产生不同感觉的部位是在大脑。
故答案为:D。
【分析】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13.(2024八上·朝阳期末)如图所示,丁香的花,通常花瓣四片,偶有五片;三叶草,复叶上具三枚小叶,偶有四枚小叶,这种偶发现象属于(  )
A.遗传 B.简单反射 C.变异 D.变态发育
【答案】C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生物的遗传现象;生物的变异现象
【解析】【解答】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有差异的现象。题干中,“丁香的花,通常花瓣四片,偶有五片;三叶草,复叶上具三枚小叶,偶有四枚小叶,”可见,这种偶发现象体现了同种生物的叶片多种多样的变异,因此产生四小叶的根本原因是生物的变异,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变异的概念,为基础题,比较简单,解答此题还需要熟记遗传、反射等基本概念。
(1)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有差异的现象,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3)两栖类的幼体和成体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有很大变化,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4)反射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对内外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对于植物以及没有神经系统的低等的动物类群没有反射现象。
14.(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下面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
①脑②脑神经③脊髓④脊神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解析】【解答】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因此,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①脑和③脊髓。
故选A。
【分析】神经系统得组成:
15.(2024八上·赣州开学考)跳水小将全红婵奥运会跳水时小跑、跃起、翻腾、入水一气呵成,令全世界的观众感到惊艳,对这一系列动作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是( )
A.循环系统 B.呼吸系统 C.神经系统 D.消化系统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解析】【解答】A、血液循环系统由血液、血管和心脏组成,具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以及激素的功能,A不符合题意;
B、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的氧气,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C符合题意;
D、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具有的生理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和排出食物残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16.(2024八上·丰城开学考)为了探究影响人体反应速度的因素,课后小明和家人一起做了“测定人体反应速度”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①爸爸为测试者,小明、妈妈、奶奶为被测试者。
②爸爸手捏尺子上刻度值最大的一端,小明将拇指和食指对准这把尺子上刻度值为0的一端,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cm左右。
③小明的眼睛紧盯爸爸的手,一旦爸爸松手,小明立马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尺子,并重复4次。
④妈妈和奶奶重复②③步骤。
被测试者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小明(13岁) 10cm 9.5cm 9.1cm 8.9cm
妈妈(36岁) 10.6cm 10.4cm 10.1cm 9.8cm
奶奶(66岁) 12.3cm 11.6cm 11.0cm 10.8cm
(1)从反射类型看,接尺子的过程属于   (填“简单”或“复杂”)反射。
(2)为了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小明在处理实验数据时,需要计算出每人四次实验结果的   ,再进行分析对比。从表中数据可知,测量值越大说明人的反应速度越   。
(3)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小明探究的是   因素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4)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小明分析了四次实验数据,结果发现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反应速度会   。
【答案】(1)复杂
(2)平均值;慢
(3)年龄
(4)人的反应速度与被测试者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反应速度越慢
(5)加快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测定反应速度
【解析】【解答】(1)简单反射是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复杂反射是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接尺子的过是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复杂反射。
(2)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因此为了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小明在处理实验数据时,需要计算出每人四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再进行分析对比。测量值的大小与人的反应速度成反比,即当测量值越大时,表示被测者的反应速度越慢;相反,当测量值较小时,则表明被测者的反应速度相对较快。
(3)本实验中唯一不同的条件是年龄,因此小明探究的是年龄因素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4)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年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奶奶、妈妈、小明,被测刻度数据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奶奶、妈妈、小明,则反应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小明、妈妈、奶奶,由此得出,人的反应速度与被测试者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反应速度越慢。
(5)以小明(或妈妈,或奶奶)为主进行分析发现,小明随着被测次数的增加,被测刻度数据越少,则表明反应速度越快,由此可以得出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反应速度会加快。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弧是指执行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1)接受测试的同学用手指夹住尺子,反射的过程如下:尺子松开一眼一视觉神经一大脑皮层视觉中枢一脊髓与大脑相通的神经一脊神经一与手指活动相关的肌肉,参与的神经中枢有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因此接尺子的过程属于复杂反射。
(2)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因此“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小美还应计算出每个被试者四次数据的平均值,才可以更科学的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从表中数据可知,测量值越小,反应速度越快,测量值越大,反应速度越慢。
(3)根据小明的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三个被试者的年龄;因此小明研究的问题是人的反应速度与被测试者的年龄有关吗?
(4)根据实验结果可见:人的反应速度与被测试者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反应速度越慢。
(5)根据实验结果可见: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反应速度会加快。
17.(2024八上·南通期中)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脊髓损伤是一种瘫痪率极高的神经系统疾病,将导致失去肢体抓握,操纵和搬运物体的能力,脑机接口技术将成为攻克脊髓损伤的重要技术。
202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对一名脊髓损伤瘫痪者成功实施“脑机接口”手术,该手术将两个电极芯片植入人脑深部核团,通过运动皮层产生的信号转化为控制肌肉刺激的命令信号,控制仪器对二头肌、三头肌,前臂等手部肌肉进行电刺激,使四肢瘫痪患者完成伸展和抓握运动(如下图),被试者术后311d完成点对点目标的抓取,协调多关节手动臂运动,目标抓取精度达80%-100%。
脑机接口技术是一种多学科融合的交叉技术,涉及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通信与信息奖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同时,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面临着个人隐私、身份认同、社会公平以及法律伦理等方面的挑战。
(1)脑机接口技术基于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项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
(2)截瘫患者由于神经系统中枢部分的   受损,导致脑与四肢间的联系通路中断。
(3)植入患者人脑的电极芯片负责收集大脑皮质中神经细胞产生的   输出设备②具有输出信号的功能,相当于反射弧中的   ;该患者可完成抓取物体的动作,说明二头肌等肌肉作为反射弧中的   没有损坏。
(4)对脑机接口技术的认识或态度,正确的是   。
a.应保护脑机接口患者的信息隐私
b.建立完善的法规,使脑机接口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c.脑机接口手术可能会给患者带来风险,不应继续研究
【答案】(1)反射
(2)脊髓
(3)神经冲动;传出神经;效应器
(4)a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18.(2024八上·灌云月考)图一是某人手指被蔷薇刺扎到后迅速缩手的反射弧,图二是神经元的结构,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缩手反射发生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   (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
(2)某人手指被蔷薇刺扎到后迅速缩手的反应,从反射的类型看属于   。
(3)如果某手指被蔷薇刺扎到后,有疼痛感,但手无法收回来,除了肌肉受伤外,还可能是[ ]   受到损伤所致。
(4)图二中能够组成图一中A处结构的是[ ]   。
(5)神经元树突接受刺激后能产生   ,并能够沿着图二中的⑦⑥所示结构进行传导。
【答案】(1)①→③→④→⑤→②
(2)非条件反射
(3)⑤传出神经
(4)⑦细胞体
(5)兴奋或神经冲动
【知识点】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