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 4.6.3 神经系统支配下的运动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2八上·仁化期中)治疗关节疾病时,可通过局部注射改善关节灵活性的药物来缓解症状。药物注入的正确部位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识点】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 关节的灵活性与关节软骨、关节腔内的滑液有关。关节腔内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关节软骨可缓冲震动、减少摩擦。因此,治疗关节疾病时,药物需注入关节的④关节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图中①是关节头,②是关节软骨,③是关节囊,④是关节腔 。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关节囊是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在关节囊里面和外面还有韧带,使两块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因此关节既灵活又牢固。
2.(2025八上·韶关期末)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老师组织同学们进行跑步、跳绳等多种运动。下列有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的过程中关节不起作用
B.这些体育运动只需要运动系统的参与就能完成
C.躯体运动由一块骨骼肌就能独立完成
D.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收缩提供动力
【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关节起支点的作用,A说法错误。
B.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B说法错误。
C.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C说法错误。
D.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转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所以,在运动中,骨骼肌可以提供动力,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骨、关节与肌肉的协调配合,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连结包括不活动的连结、半活动的连结和活动的连结,活动的连结又叫关节。
(2)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
(3)任何一个运动的完成,都要在神经系统得支配下,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参与才能完成。
3.(2025八上·饶平期末)目前很多中学生有玩手机的习惯,长期玩手机,由于手指关节频繁活动,可能会导致患狭窄性腱鞘炎,具有减少骨与骨之间摩擦功能的结构是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④ D.⑤
【答案】D
【知识点】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图中,①是关节头、②是关节囊、③是关节腔、④是关节窝、⑤是关节软骨。
A、①是关节头和④关节窝共同构成了关节面,关节面上覆盖着⑤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可见,具有减少骨与骨之间摩擦功能的结构是下图中的关节面,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关节的结构及特点,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在关节面的表面有关节软骨,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和减轻运动对时脑的震荡;关节囊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围绕在关节面的的周围,牢固地将关节头和关节窝联系在一起,能够分泌滑液,存在于关节腔中,具有润滑的作用,减少摩擦作用;关节腔是由关节面和关节囊之间形成的密闭腔隙,外还附有韧带,使关节更加的牢固。
4.(2025八上·饶平期末)冰球是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如图是冰球运动员击球图,从运动系统组成分析,运动员击球时动力来自( )
A.韧带 B.关节 C.骨骼肌 D.骨
【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因此,运动员击球时动力来自骨骼肌,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骨、关节与肌肉的协调配合,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运动系统包括骨骼和骨骼肌,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的作用,骨骼肌为运动提供动力。
5.(2025八上·饶平期末)在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在伸手接球的过程中,上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活动状态分别是( )
A.同时收缩 B.舒张、收缩 C.收缩、舒张 D.同时舒张
【答案】B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 运动员在伸手接球的过程中 ,处于伸肘状态,当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骨、关节与肌肉的协调配合,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运动系统包括骨骼和骨骼肌,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的作用,骨骼肌为运动提供动力。
6.(2024八上·大埔期中)下列表示骨、关节、骨骼肌关系的模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 选项:骨骼肌没有跨过关节,也没有附着在两块不同的骨上,无法起到牵拉骨运动的作用,A 错误。
B 选项:骨骼肌跨过关节,两端分别附着在两块不同的骨上,符合骨、关节、骨骼肌的正确关系,B 正确。
C 选项:骨骼肌的附着方式不能有效牵拉骨绕关节运动,不符合正确结构关系,C 错误。
D 选项:骨骼肌没有跨过关节,不能实现对骨运动的牵拉,D 错误。
故选B。
【分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7.(2024八上·揭西期中)图表示的投篮动作①→②过程中,肱二头肌的变化是( )
A.舒张→舒张 B.收缩→收缩 C.收缩→舒张 D.舒张→收缩
【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
【解析】【解答】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投篮过程中,先进行屈肘动作,再进行伸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所以,投篮动作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发生的变化分别是收缩→舒张、舒张→收缩,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8.(2024八上·揭西期中)如图是已除去部分皮肤的鸡翅。肌肉中间较粗的①部分和两端较细的②部分分别是( )
A.肌腱、神经 B.肌腹、肌腱 C.关节、韧带 D.肌肉、神经
【答案】B
【知识点】骨骼肌
【解析】【解答】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主要由肌细胞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 。图中①是肌腹,②是肌腱,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同一块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9.(2023八上·雷州月考)人体骨的连结有多种形式。如图所示脊椎骨间的连结形式是( )
A.活动的连结 B.半活动的连结
C.不活动的连结 D.关节
【答案】B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骨连结有三种形式:不活动的连结(如颅骨间的连结 )、半活动的连结(如脊椎骨间的连结 )、活动的连结(即关节,如肩关节、膝关节等 ) 。脊椎骨间的连结允许一定程度的活动,但活动范围有限,属于半活动的连结 。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骨连接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
10.(2024八上·惠来月考)2024年央视春晚的舞蹈节目《锦鲤》惊艳全场,舞蹈演员们优美的舞姿让人印象深刻。舞蹈演员舞蹈的动力来自( )
A.骨 B.骨骼肌 C.关节 D.神经
【答案】B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
【解析】【解答】A. 骨在运动中起杠杆的作用,可绕关节活动 ,A错误。
B.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所以骨骼肌为运动提供动力 ,B正确 。
C.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C错误。
D.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11.(2024八上·惠来月考)从结构层次上,一块新鲜的骨和一块骨骼肌应依次属于 ( )
A.组织、组织 B.器官、器官 C.组织、器官 D.器官、组织
【答案】B
【知识点】动物体的器官;骨骼肌
【解析】【解答】一块新鲜的骨,包含结缔组织(骨组织等 )、神经组织、上皮组织(骨膜表面 )等多种组织 。这些组织按照一定次序结合,共同实现骨的支撑、保护等功能,所以骨属于器官 。
一块骨骼肌,由肌肉组织(肌腹 )、结缔组织(肌腱 )、神经组织、上皮组织等构成 。这些组织协同工作,完成收缩和舒张功能,使躯体产生运动,所以骨骼肌也属于器官 。综上,一块新鲜的骨和一块骨骼肌,从结构层次上都属于器官,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动物的器官举例:心脏、唾液腺、一块骨、一块肌肉、皮肤等都是器官。
12.(2023八上·连平期中)小华用木棒、海绵、自行车旧轮胎、水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关节模型,有关该模型的叙述合理的是( )
A.紧贴木棒的海绵模拟的结构起到加固的作用
B.包裹在木棒周围的自行车旧轮胎模拟的是关节囊
C.上下两根木棒分别模拟关节窝和关节头
D.在两根木棒的间隙加水可起到增加摩擦的作用
【答案】B
【知识点】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其它模型的制作
【解析】【解答】A、在关节模型中,紧贴木棒的海绵模拟的是关节软骨,而不是起到加固作用的结构。关节软骨的主要功能是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和缓冲震荡,A错误。B、自行车旧轮胎在模型中模拟的是关节囊。关节囊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囊,它附着于关节的周围,密封关节腔,起到连接、固定和保护关节的作用。这与自行车旧轮胎在模型中的作用相符,B正确。
C、在模型中,上下两根木棒应该分别模拟的是关节头和关节骨(或关节杆),而不是关节窝和关节头。关节窝通常位于关节的一端,是一个凹陷的结构,用于容纳关节头。而在这个模型中,木棒更可能模拟的是关节的骨性结构,即关节头和与之相连的骨部分,C错误。
D、在两根木棒的间隙加水,实际上是为了模拟关节腔内的滑液,滑液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因此,加水并不是为了增加摩擦,而是为了减少摩擦,D错误。
故选B。
【分析】结合关节的结构分析模型可知,木棒模拟骨,自行车旧轮胎模拟关节囊,水模拟关节腔中的滑液,海绵模拟关节软骨的作用。
13.(2024八上·连州期中)帅气的生物老师在课堂上指着自己受伤的左臂,幽默地说是伤了“支点”。请问生物老师受伤的部位是( )
A.骨 B.关节 C.骨骼肌 D.神经
【答案】B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14.(2024八上·中山期中)下图为学生参加升旗仪式时敬礼动作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在运动中共同提供动力 B.一块骨骼肌两端附于同一块骨
C.完成敬礼动作需多个系统配合 D.骨骼肌既能牵拉骨也能推开骨
【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
【解析】【解答】A.①骨起杠杆的作用,②关节起支点作用,在运动中,起动力作用是骨骼肌,A错误。
B.一块骨骼肌的两端通常附着于相邻的两块骨上,而不是同一块骨, B错误。
C.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因此,完成敬礼动作需多个系统配合,C准确。
D.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①骨,②关节。
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15.(2025·安阳)2025年2月21 日,黄山风景区正式投入试用智能登山装备————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结构如图),通过机械传动辅助下肢运动。从生物学功能看,结构①的作用最接近人体运动系统中的( )
A.关节———支点作用
B.骨———杠杆作用
C.骨骼肌————提供动力
D.神经系统——控制骨骼肌的收缩
【答案】C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结构①不是起支点作用,A 错误。
B 、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结构①不是起杠杆作用,B 错误。
C 、骨骼肌收缩为运动提供动力,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的结构①通过机械传动辅助下肢运动,作用最接近骨骼肌提供动力,C 正确。
D 、神经系统不属于运动系统,且结构①不是起控制骨骼肌收缩的作用,D 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二、非选择题
16.(2025八上·龙岗期末)自 2024 年春季起,深圳各中小学全面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乒乓球,羽毛球,花式跳绳等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纷纷进入体育课堂。小东最喜欢的是羽毛球运动。请据图分析回答:([]中填序号; ▲ 填文字)
图1 图2
(1)图1 中小东正在屈肘接球,此时图中的[ ]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该动作是在 系统的支配下,由肌肉牵拉着 绕关节活动完成的。
(2)运动前热身能够使图2 中[ ](填序号)内的滑液增多,从而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此外运动时可以用运动护膝保护膝关节,护膝起到支撑和固定作用,这类似于图2 关节结构中的[④] 。
(3)羽毛球运动需要专业指导,练习不当容易造成脱臼,肌肉拉伤等运动损伤,脱臼是指 (填结构名称)从关节窝中脱离出来。
【答案】(1)①;收缩;神经;骨
(2)⑤;关节囊
(3)关节头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图1中小东正在屈肘接球,因此该学生上臂的①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该动作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骨骼肌牵拉着骨绕肘关节活动完成的。
(2)练运动前热身能够使图2中④关节囊分泌到⑤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加,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增加关节运动的灵活性。④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关节囊及囊内外的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
运动时可以用运动护膝保护膝关节,护膝起到支撑和固定作用,这类似于图2关节结构中的④关节囊。
(3)③关节头从⑥关节窝中滑脱的现象,称为脱臼。练习不当容易造成脱臼、肌肉拉伤等运动损伤。
【分析】图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③关节头,④关节囊,⑤关节腔,⑥关节窝,⑦关节软骨。
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17.(2024八上·五华月考)3月30日,某市隆重举行全民健身绿色出行活动。经过2个小时的健步行走,参与者陆续安全抵达终点,健步行活动圆满成功。此次全民侂身健步行活动,鼓励广大市民强身健体绿色出行,全民健身运动掀起新热潮。如图2所示为关节结构、屈肘动作、骨骼肌结构示意图。请根据以上信息及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次万人健步行的活动中,由市政府组织,各个单位负责人积极筹备,有运动员也有服务人员,都为此次活动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活动中所有参与者都各司其职,由此可以判断人类具有 行为。
(2)广大市民强身健体绿色出行,全民健身运动掀起新热潮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是一系列 反射建立的过程。市民们在赛道沿途观看,他们自发组成啦啦队,为参赛队员们加油鼓劲,运动员听到啦啦队的加油声接受声波信息的感受器位于 内;听觉产生的部位是 。
(3)健步行走离不开骨、肌肉和关节的协调配合,肌肉可以为健走运动提供 。在健步行走时能够减少运动时两骨之间的摩擦、缓冲机械压力的结构是图2中的[ ] 。
(4)循环系统从肺部将氧气运送到骨骼肌细胞。根据下表中肺活量数据推断,与普通人相比,长期健步运动者运往骨骼肌的血液含氧量增多;因此,长期健步运动者骨骼肌细胞能够更高效的获得氧气,用于分解 ,释放能量。
肺活量平均值 心输出量平均值
普通人 3500毫升 4690毫升
长期健步运动者 5500毫升 5250毫升
综上所述可知,健步行走可以使 (至少写出两个)等多种系统的功能得到锻炼、加强。
(5)运动员能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是由于 控制的结果。
【答案】(1)社会
(2)条件;耳蜗;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3)动力;③关节软骨
(4)有机物;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合理即可)
(5)小脑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社会行为;听觉的形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社会行为的特点是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 。活动中参与者各司其职,体现了人类具有社会行为 。
(2)全民健身运动掀起新热潮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属于条件反射 。
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接受声波信息的感受器位于耳蜗内 )→听觉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的部位 ) 。所以运动员听到加油声,感受器在耳蜗,听觉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
(3)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所以,健步行走离不开骨、肌肉和关节的协调配合,肌肉可以为健走运动提供动力。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因此,在健步行走时能够减少运动时两骨之间的摩擦、缓冲机械压力的结构是图2中的③关节软骨。
(4)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长期健步运动者肺活量大,每次呼吸能够吸入更多的氧气,因此运往骨骼肌的血液含氧量增多。这样,长期健步运动者骨骼肌细胞能够更高效地获得氧气,用于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运动所需。
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密切配合的。同时运动并不仅靠骨、关节、骨骼肌构成的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因此,健步行走可以使运动、神经、消化、呼吸、循环等多种系统的功能得到锻炼和加强。
(5)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运动员能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是由于小脑控制的结果。
【分析】图中:①关节囊,②关节腔,③关节软骨,④关节头,⑤关节窝,⑥关节面,⑦肱三头肌,⑧肱二头肌,⑨肌腱,⑩肌腹。
(1)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2)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3)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和肌肉组成,完成任何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同时,动物的运动还需要神经、消化、循环、呼吸等多个系统的协调配合。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1)在此次万人健步行的活动中,市政府组织,各个单位负责人积极筹备,参与者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了这次活动。这种有组织的、有计划的、需要各个部分协同工作的行为,可以判断人类具有社会行为。
(2)广大市民强身健体绿色出行,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这是一系列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条件反射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一定条件,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调节方式。市民们在赛道沿途观看比赛,他们自发组成啦啦队,为参赛队员们加油鼓劲。运动员听到啦啦队的加油声,这是声波引起的听觉。声波首先到达外耳道,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传到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接受声波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因此,运动员听到啦啦队的加油声接受声波信息的感受器位于耳蜗内;听觉产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3)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所以,健步行走离不开骨、肌肉和关节的协调配合,肌肉可以为健走运动提供动力。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因此,在健步行走时能够减少运动时两骨之间的摩擦、缓冲机械压力的结构是图2中的③关节软骨。
(4)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长期健步运动者肺活量大,每次呼吸能够吸入更多的氧气,因此运往骨骼肌的血液含氧量增多。这样,长期健步运动者骨骼肌细胞能够更高效地获得氧气,用于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运动所需。
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密切配合的。同时运动并不仅靠骨、关节、骨骼肌构成的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因此,健步行走可以使运动、神经、消化、呼吸、循环等多种系统的功能得到锻炼和加强。
(5)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运动员能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是由于小脑控制的结果。
18.(2024八上·揭西月考)举重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有抓举和挺举两种方式。下图是举重运动员通过挺举举起杠铃的过程。分析后回答以下问题。
A.运动员将杠铃平行地放在两小腿前面,两手虎口相对抓住杠铃
B.运动员把杠铃从举重台上提置于肩际,两腿平行伸直保持静止状态
C.接着屈腿预蹲,用伸腿、伸臂动作将杠铃以双手举过头至两臂完全伸直,两腿收回平行保持静止
(1)当运动员站立,做准备活动时,双臂自然下垂此时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肱三头肌处于 状态。
(2)当运动员如A图,两手虎口相对抓住杠铃,稍用力拉直双臂时,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肱三头肌处于 状态。
(3)当运动员如B图,将杠铃举至肩际,用肩膀和双状态臂共同负担杠铃重量时,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肱三头肌处于 状态。
(4)当运动员如C图,伸直双臂将杠铃举过头顶,二头肌处于 状态,肱三头肌处于 状态。
(5)由此可见,动作是由成对的肌肉 完成的。
(6)整个挺举过程是在的支配下,主要由上肢的骨骼肌提供了运动所需的动力,牵动着骨,并围绕一些 完成的。
【答案】(1)舒张;舒张
(2)收缩;收缩
(3)收缩;收缩
(4)收缩;收缩
(5)协作
(6)关节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 当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舒张状态,因为此时肌肉不需要收缩来牵拉骨完成动作,这样可以让手臂自然下垂放松 。
(2)当运动员如左图,两手虎口相对抓住杠铃,稍用力拉直双臂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处于收缩状态。
(3)当运动员如中图,将杠铃举至肩际,用肩膀和双臂共同负担杠铃重量时,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
(4)当运动员如右图,伸直双臂将杠铃举过头顶,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
(5)由此可见,动作是由成对的肌肉协作完成的。
(6)整个挺举过程是在神经的支配下,主要由上肢的骨骼肌提供了运动所需的动力,牵动着骨,并围绕一些关节完成的。所需的能量则和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有关。
【分析】(1)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2)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当人直臂提水时,处于单纯伸肘状态,但同时,还需用力才能将重物提起,所以,这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必须同时收缩;当手臂自然下垂时,感觉比较轻松,因为此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1)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舒张状态;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2)当运动员如左图,两手虎口相对抓住杠铃,稍用力拉直双臂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处于收缩状态。
(3)当运动员如中图,将杠铃举至肩际,用肩膀和双臂共同负担杠铃重量时,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
(4)当运动员如右图,伸直双臂将杠铃举过头顶,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
(5)由此可见,动作是由成对的肌肉协作完成的。
(6)整个挺举过程是在神经的支配下,主要由上肢的骨骼肌提供了运动所需的动力,牵动着骨,并围绕一些关节完成的。所需的能量则和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有关。
1 / 1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 4.6.3 神经系统支配下的运动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2八上·仁化期中)治疗关节疾病时,可通过局部注射改善关节灵活性的药物来缓解症状。药物注入的正确部位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2025八上·韶关期末)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老师组织同学们进行跑步、跳绳等多种运动。下列有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的过程中关节不起作用
B.这些体育运动只需要运动系统的参与就能完成
C.躯体运动由一块骨骼肌就能独立完成
D.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收缩提供动力
3.(2025八上·饶平期末)目前很多中学生有玩手机的习惯,长期玩手机,由于手指关节频繁活动,可能会导致患狭窄性腱鞘炎,具有减少骨与骨之间摩擦功能的结构是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④ D.⑤
4.(2025八上·饶平期末)冰球是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如图是冰球运动员击球图,从运动系统组成分析,运动员击球时动力来自( )
A.韧带 B.关节 C.骨骼肌 D.骨
5.(2025八上·饶平期末)在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在伸手接球的过程中,上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活动状态分别是( )
A.同时收缩 B.舒张、收缩 C.收缩、舒张 D.同时舒张
6.(2024八上·大埔期中)下列表示骨、关节、骨骼肌关系的模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7.(2024八上·揭西期中)图表示的投篮动作①→②过程中,肱二头肌的变化是( )
A.舒张→舒张 B.收缩→收缩 C.收缩→舒张 D.舒张→收缩
8.(2024八上·揭西期中)如图是已除去部分皮肤的鸡翅。肌肉中间较粗的①部分和两端较细的②部分分别是( )
A.肌腱、神经 B.肌腹、肌腱 C.关节、韧带 D.肌肉、神经
9.(2023八上·雷州月考)人体骨的连结有多种形式。如图所示脊椎骨间的连结形式是( )
A.活动的连结 B.半活动的连结
C.不活动的连结 D.关节
10.(2024八上·惠来月考)2024年央视春晚的舞蹈节目《锦鲤》惊艳全场,舞蹈演员们优美的舞姿让人印象深刻。舞蹈演员舞蹈的动力来自( )
A.骨 B.骨骼肌 C.关节 D.神经
11.(2024八上·惠来月考)从结构层次上,一块新鲜的骨和一块骨骼肌应依次属于 ( )
A.组织、组织 B.器官、器官 C.组织、器官 D.器官、组织
12.(2023八上·连平期中)小华用木棒、海绵、自行车旧轮胎、水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关节模型,有关该模型的叙述合理的是( )
A.紧贴木棒的海绵模拟的结构起到加固的作用
B.包裹在木棒周围的自行车旧轮胎模拟的是关节囊
C.上下两根木棒分别模拟关节窝和关节头
D.在两根木棒的间隙加水可起到增加摩擦的作用
13.(2024八上·连州期中)帅气的生物老师在课堂上指着自己受伤的左臂,幽默地说是伤了“支点”。请问生物老师受伤的部位是( )
A.骨 B.关节 C.骨骼肌 D.神经
14.(2024八上·中山期中)下图为学生参加升旗仪式时敬礼动作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在运动中共同提供动力 B.一块骨骼肌两端附于同一块骨
C.完成敬礼动作需多个系统配合 D.骨骼肌既能牵拉骨也能推开骨
15.(2025·安阳)2025年2月21 日,黄山风景区正式投入试用智能登山装备————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结构如图),通过机械传动辅助下肢运动。从生物学功能看,结构①的作用最接近人体运动系统中的( )
A.关节———支点作用
B.骨———杠杆作用
C.骨骼肌————提供动力
D.神经系统——控制骨骼肌的收缩
二、非选择题
16.(2025八上·龙岗期末)自 2024 年春季起,深圳各中小学全面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乒乓球,羽毛球,花式跳绳等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纷纷进入体育课堂。小东最喜欢的是羽毛球运动。请据图分析回答:([]中填序号; ▲ 填文字)
图1 图2
(1)图1 中小东正在屈肘接球,此时图中的[ ]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该动作是在 系统的支配下,由肌肉牵拉着 绕关节活动完成的。
(2)运动前热身能够使图2 中[ ](填序号)内的滑液增多,从而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此外运动时可以用运动护膝保护膝关节,护膝起到支撑和固定作用,这类似于图2 关节结构中的[④] 。
(3)羽毛球运动需要专业指导,练习不当容易造成脱臼,肌肉拉伤等运动损伤,脱臼是指 (填结构名称)从关节窝中脱离出来。
17.(2024八上·五华月考)3月30日,某市隆重举行全民健身绿色出行活动。经过2个小时的健步行走,参与者陆续安全抵达终点,健步行活动圆满成功。此次全民侂身健步行活动,鼓励广大市民强身健体绿色出行,全民健身运动掀起新热潮。如图2所示为关节结构、屈肘动作、骨骼肌结构示意图。请根据以上信息及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次万人健步行的活动中,由市政府组织,各个单位负责人积极筹备,有运动员也有服务人员,都为此次活动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活动中所有参与者都各司其职,由此可以判断人类具有 行为。
(2)广大市民强身健体绿色出行,全民健身运动掀起新热潮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是一系列 反射建立的过程。市民们在赛道沿途观看,他们自发组成啦啦队,为参赛队员们加油鼓劲,运动员听到啦啦队的加油声接受声波信息的感受器位于 内;听觉产生的部位是 。
(3)健步行走离不开骨、肌肉和关节的协调配合,肌肉可以为健走运动提供 。在健步行走时能够减少运动时两骨之间的摩擦、缓冲机械压力的结构是图2中的[ ] 。
(4)循环系统从肺部将氧气运送到骨骼肌细胞。根据下表中肺活量数据推断,与普通人相比,长期健步运动者运往骨骼肌的血液含氧量增多;因此,长期健步运动者骨骼肌细胞能够更高效的获得氧气,用于分解 ,释放能量。
肺活量平均值 心输出量平均值
普通人 3500毫升 4690毫升
长期健步运动者 5500毫升 5250毫升
综上所述可知,健步行走可以使 (至少写出两个)等多种系统的功能得到锻炼、加强。
(5)运动员能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是由于 控制的结果。
18.(2024八上·揭西月考)举重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有抓举和挺举两种方式。下图是举重运动员通过挺举举起杠铃的过程。分析后回答以下问题。
A.运动员将杠铃平行地放在两小腿前面,两手虎口相对抓住杠铃
B.运动员把杠铃从举重台上提置于肩际,两腿平行伸直保持静止状态
C.接着屈腿预蹲,用伸腿、伸臂动作将杠铃以双手举过头至两臂完全伸直,两腿收回平行保持静止
(1)当运动员站立,做准备活动时,双臂自然下垂此时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肱三头肌处于 状态。
(2)当运动员如A图,两手虎口相对抓住杠铃,稍用力拉直双臂时,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肱三头肌处于 状态。
(3)当运动员如B图,将杠铃举至肩际,用肩膀和双状态臂共同负担杠铃重量时,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肱三头肌处于 状态。
(4)当运动员如C图,伸直双臂将杠铃举过头顶,二头肌处于 状态,肱三头肌处于 状态。
(5)由此可见,动作是由成对的肌肉 完成的。
(6)整个挺举过程是在的支配下,主要由上肢的骨骼肌提供了运动所需的动力,牵动着骨,并围绕一些 完成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 关节的灵活性与关节软骨、关节腔内的滑液有关。关节腔内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关节软骨可缓冲震动、减少摩擦。因此,治疗关节疾病时,药物需注入关节的④关节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图中①是关节头,②是关节软骨,③是关节囊,④是关节腔 。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关节囊是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在关节囊里面和外面还有韧带,使两块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因此关节既灵活又牢固。
2.【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关节起支点的作用,A说法错误。
B.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B说法错误。
C.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C说法错误。
D.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转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所以,在运动中,骨骼肌可以提供动力,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骨、关节与肌肉的协调配合,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连结包括不活动的连结、半活动的连结和活动的连结,活动的连结又叫关节。
(2)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
(3)任何一个运动的完成,都要在神经系统得支配下,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参与才能完成。
3.【答案】D
【知识点】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图中,①是关节头、②是关节囊、③是关节腔、④是关节窝、⑤是关节软骨。
A、①是关节头和④关节窝共同构成了关节面,关节面上覆盖着⑤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可见,具有减少骨与骨之间摩擦功能的结构是下图中的关节面,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关节的结构及特点,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在关节面的表面有关节软骨,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和减轻运动对时脑的震荡;关节囊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围绕在关节面的的周围,牢固地将关节头和关节窝联系在一起,能够分泌滑液,存在于关节腔中,具有润滑的作用,减少摩擦作用;关节腔是由关节面和关节囊之间形成的密闭腔隙,外还附有韧带,使关节更加的牢固。
4.【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因此,运动员击球时动力来自骨骼肌,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骨、关节与肌肉的协调配合,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运动系统包括骨骼和骨骼肌,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的作用,骨骼肌为运动提供动力。
5.【答案】B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 运动员在伸手接球的过程中 ,处于伸肘状态,当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骨、关节与肌肉的协调配合,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运动系统包括骨骼和骨骼肌,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的作用,骨骼肌为运动提供动力。
6.【答案】B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 选项:骨骼肌没有跨过关节,也没有附着在两块不同的骨上,无法起到牵拉骨运动的作用,A 错误。
B 选项:骨骼肌跨过关节,两端分别附着在两块不同的骨上,符合骨、关节、骨骼肌的正确关系,B 正确。
C 选项:骨骼肌的附着方式不能有效牵拉骨绕关节运动,不符合正确结构关系,C 错误。
D 选项:骨骼肌没有跨过关节,不能实现对骨运动的牵拉,D 错误。
故选B。
【分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7.【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
【解析】【解答】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投篮过程中,先进行屈肘动作,再进行伸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所以,投篮动作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发生的变化分别是收缩→舒张、舒张→收缩,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8.【答案】B
【知识点】骨骼肌
【解析】【解答】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主要由肌细胞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 。图中①是肌腹,②是肌腱,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同一块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9.【答案】B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骨连结有三种形式:不活动的连结(如颅骨间的连结 )、半活动的连结(如脊椎骨间的连结 )、活动的连结(即关节,如肩关节、膝关节等 ) 。脊椎骨间的连结允许一定程度的活动,但活动范围有限,属于半活动的连结 。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骨连接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
10.【答案】B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
【解析】【解答】A. 骨在运动中起杠杆的作用,可绕关节活动 ,A错误。
B.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所以骨骼肌为运动提供动力 ,B正确 。
C.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C错误。
D.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11.【答案】B
【知识点】动物体的器官;骨骼肌
【解析】【解答】一块新鲜的骨,包含结缔组织(骨组织等 )、神经组织、上皮组织(骨膜表面 )等多种组织 。这些组织按照一定次序结合,共同实现骨的支撑、保护等功能,所以骨属于器官 。
一块骨骼肌,由肌肉组织(肌腹 )、结缔组织(肌腱 )、神经组织、上皮组织等构成 。这些组织协同工作,完成收缩和舒张功能,使躯体产生运动,所以骨骼肌也属于器官 。综上,一块新鲜的骨和一块骨骼肌,从结构层次上都属于器官,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动物的器官举例:心脏、唾液腺、一块骨、一块肌肉、皮肤等都是器官。
12.【答案】B
【知识点】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其它模型的制作
【解析】【解答】A、在关节模型中,紧贴木棒的海绵模拟的是关节软骨,而不是起到加固作用的结构。关节软骨的主要功能是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和缓冲震荡,A错误。B、自行车旧轮胎在模型中模拟的是关节囊。关节囊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囊,它附着于关节的周围,密封关节腔,起到连接、固定和保护关节的作用。这与自行车旧轮胎在模型中的作用相符,B正确。
C、在模型中,上下两根木棒应该分别模拟的是关节头和关节骨(或关节杆),而不是关节窝和关节头。关节窝通常位于关节的一端,是一个凹陷的结构,用于容纳关节头。而在这个模型中,木棒更可能模拟的是关节的骨性结构,即关节头和与之相连的骨部分,C错误。
D、在两根木棒的间隙加水,实际上是为了模拟关节腔内的滑液,滑液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因此,加水并不是为了增加摩擦,而是为了减少摩擦,D错误。
故选B。
【分析】结合关节的结构分析模型可知,木棒模拟骨,自行车旧轮胎模拟关节囊,水模拟关节腔中的滑液,海绵模拟关节软骨的作用。
13.【答案】B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14.【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
【解析】【解答】A.①骨起杠杆的作用,②关节起支点作用,在运动中,起动力作用是骨骼肌,A错误。
B.一块骨骼肌的两端通常附着于相邻的两块骨上,而不是同一块骨, B错误。
C.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因此,完成敬礼动作需多个系统配合,C准确。
D.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①骨,②关节。
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15.【答案】C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结构①不是起支点作用,A 错误。
B 、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结构①不是起杠杆作用,B 错误。
C 、骨骼肌收缩为运动提供动力,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的结构①通过机械传动辅助下肢运动,作用最接近骨骼肌提供动力,C 正确。
D 、神经系统不属于运动系统,且结构①不是起控制骨骼肌收缩的作用,D 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16.【答案】(1)①;收缩;神经;骨
(2)⑤;关节囊
(3)关节头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图1中小东正在屈肘接球,因此该学生上臂的①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该动作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骨骼肌牵拉着骨绕肘关节活动完成的。
(2)练运动前热身能够使图2中④关节囊分泌到⑤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加,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增加关节运动的灵活性。④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关节囊及囊内外的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
运动时可以用运动护膝保护膝关节,护膝起到支撑和固定作用,这类似于图2关节结构中的④关节囊。
(3)③关节头从⑥关节窝中滑脱的现象,称为脱臼。练习不当容易造成脱臼、肌肉拉伤等运动损伤。
【分析】图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③关节头,④关节囊,⑤关节腔,⑥关节窝,⑦关节软骨。
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17.【答案】(1)社会
(2)条件;耳蜗;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3)动力;③关节软骨
(4)有机物;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合理即可)
(5)小脑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社会行为;听觉的形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社会行为的特点是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 。活动中参与者各司其职,体现了人类具有社会行为 。
(2)全民健身运动掀起新热潮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属于条件反射 。
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接受声波信息的感受器位于耳蜗内 )→听觉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的部位 ) 。所以运动员听到加油声,感受器在耳蜗,听觉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
(3)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所以,健步行走离不开骨、肌肉和关节的协调配合,肌肉可以为健走运动提供动力。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因此,在健步行走时能够减少运动时两骨之间的摩擦、缓冲机械压力的结构是图2中的③关节软骨。
(4)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长期健步运动者肺活量大,每次呼吸能够吸入更多的氧气,因此运往骨骼肌的血液含氧量增多。这样,长期健步运动者骨骼肌细胞能够更高效地获得氧气,用于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运动所需。
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密切配合的。同时运动并不仅靠骨、关节、骨骼肌构成的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因此,健步行走可以使运动、神经、消化、呼吸、循环等多种系统的功能得到锻炼和加强。
(5)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运动员能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是由于小脑控制的结果。
【分析】图中:①关节囊,②关节腔,③关节软骨,④关节头,⑤关节窝,⑥关节面,⑦肱三头肌,⑧肱二头肌,⑨肌腱,⑩肌腹。
(1)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2)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3)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和肌肉组成,完成任何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同时,动物的运动还需要神经、消化、循环、呼吸等多个系统的协调配合。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1)在此次万人健步行的活动中,市政府组织,各个单位负责人积极筹备,参与者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了这次活动。这种有组织的、有计划的、需要各个部分协同工作的行为,可以判断人类具有社会行为。
(2)广大市民强身健体绿色出行,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这是一系列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条件反射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一定条件,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调节方式。市民们在赛道沿途观看比赛,他们自发组成啦啦队,为参赛队员们加油鼓劲。运动员听到啦啦队的加油声,这是声波引起的听觉。声波首先到达外耳道,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传到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接受声波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因此,运动员听到啦啦队的加油声接受声波信息的感受器位于耳蜗内;听觉产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3)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所以,健步行走离不开骨、肌肉和关节的协调配合,肌肉可以为健走运动提供动力。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因此,在健步行走时能够减少运动时两骨之间的摩擦、缓冲机械压力的结构是图2中的③关节软骨。
(4)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长期健步运动者肺活量大,每次呼吸能够吸入更多的氧气,因此运往骨骼肌的血液含氧量增多。这样,长期健步运动者骨骼肌细胞能够更高效地获得氧气,用于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运动所需。
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密切配合的。同时运动并不仅靠骨、关节、骨骼肌构成的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因此,健步行走可以使运动、神经、消化、呼吸、循环等多种系统的功能得到锻炼和加强。
(5)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运动员能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是由于小脑控制的结果。
18.【答案】(1)舒张;舒张
(2)收缩;收缩
(3)收缩;收缩
(4)收缩;收缩
(5)协作
(6)关节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 当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舒张状态,因为此时肌肉不需要收缩来牵拉骨完成动作,这样可以让手臂自然下垂放松 。
(2)当运动员如左图,两手虎口相对抓住杠铃,稍用力拉直双臂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处于收缩状态。
(3)当运动员如中图,将杠铃举至肩际,用肩膀和双臂共同负担杠铃重量时,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
(4)当运动员如右图,伸直双臂将杠铃举过头顶,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
(5)由此可见,动作是由成对的肌肉协作完成的。
(6)整个挺举过程是在神经的支配下,主要由上肢的骨骼肌提供了运动所需的动力,牵动着骨,并围绕一些关节完成的。所需的能量则和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有关。
【分析】(1)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2)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当人直臂提水时,处于单纯伸肘状态,但同时,还需用力才能将重物提起,所以,这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必须同时收缩;当手臂自然下垂时,感觉比较轻松,因为此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1)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舒张状态;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2)当运动员如左图,两手虎口相对抓住杠铃,稍用力拉直双臂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处于收缩状态。
(3)当运动员如中图,将杠铃举至肩际,用肩膀和双臂共同负担杠铃重量时,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
(4)当运动员如右图,伸直双臂将杠铃举过头顶,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
(5)由此可见,动作是由成对的肌肉协作完成的。
(6)整个挺举过程是在神经的支配下,主要由上肢的骨骼肌提供了运动所需的动力,牵动着骨,并围绕一些关节完成的。所需的能量则和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有关。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