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 1.练题型 词语(含成语、俗语等)理解运用题(课件)---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 1.练题型 词语(含成语、俗语等)理解运用题(课件)---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4 16:0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练题型 词语(含成语、俗语等)理解运用题
1.(2025山东济宁、枣庄二模节选)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水对人类的重要性A 。那么古人如何利用地下水呢 让我们跟随
古诗词一探究竟。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关于水井的古诗,最
有名的莫过于先秦的《击壤歌》。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上古尧时代劳动人民
B 、衣食无忧的太平生活。人类要想生存,就得解决吃喝问题。我国
北方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多是以粟、黍为代表的旱作农业,广种薄收,产量
不言而喻(显而易见)
自食其力(自给自足)
高考模拟
解析 A处:此处要表达水对人类的重要性是很明显的,大家都知道的意思,所以可填
写“不言而喻”或“显而易见”。B处:根据“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可知,上古尧时代
劳动人民是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得生活所需,故可填写“自食其力”或“自给自足”。
C处:在靠天吃饭的年代,好的收成需要天气等自然条件适宜,这里需要填一个能表达自
然条件适宜,利于收成意思的成语,故可填写“风调雨顺”或“五风十雨”。
较低。靠天吃饭的年代里,好的收成只能寄希望于C 。为了充分利
用地表水进行农业灌溉,提升农田单产量,古人学会了开渠引水灌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
公元前246年秦国开凿的郑国渠。
风调雨顺(五风十雨)
2.(2025河北石家庄二模节选)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城市漫步,让人与城市深度联结。这要求城市发展不仅要注重实用性,也要兼顾美学价
值,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增加绿地、优化公共设施、改善交通布局、打
造特色街区等措施,不少城市更加宜居宜游。纵横交错的城市血脉中,既有热气腾腾的
生活,也有甲: 的风景,承载着人们的安全感、幸福感、获
得感。
城,欣欣向荣;人,乙: 。各地涌现的打卡路线,让我们看到
丙: 的城市发展;在城市漫步的热潮中,城市也焕发出崭新活力。商
店、餐馆热闹非凡,文体旅融合深入人心,绿色低碳出行丁:
。城与人互相滋养,构成和谐美好的生活图景。
赏心悦目/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安居乐业/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日新月异/一日千里
蔚然成风/司空见惯/屡见不鲜
解析 甲处:根据“这要求城市发展不仅要注重实用性,也要兼顾美学价值”可知,城
市发展要兼顾美学价值;再结合前文“既有热气腾腾的生活”可知,所填成语要与“热
气腾腾”对应,体现“风景”的美学价值。故可填“赏心悦目/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乙处:根据前文“城,欣欣向荣;人”及后文“城与人互相滋养,构成和谐美好的生活图
景”可知,此处应填体现人们生活美好或良好的精神面貌的成语。故可填“安居乐业/
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丙处:前文“各地涌现的打卡路线”中的“涌现”说明城市在不断地发展,不断有新的
景点、新的路线出现。故可填“日新月异/一日千里”。
丁处:此处填写的成语要体现城市“焕发出崭新活力”,再结合前文“文体旅融合深入
人心”可知,此处应是说,绿色低碳出行这种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行为习惯。故可
填“蔚然成风/司空见惯/屡见不鲜”。
3.选项中的“人”与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随着运动健康意识深入人心,越来越多人选择以运动休闲、健身锻炼的方式丰富假日
生活。
A.人怎么还不来        B.他人在心不在。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D.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D
解析 本题考查“人”的称代(特指、泛指)作用。加点处的“人”是一个代词,代
指每个人,或者是指一定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是泛指,D项“人”字意义和用法与之相
同。A项的“人”是指别人,即具体到来的人。B项的“人”是指具体的“身体”。C
项的“人”是指夜归的主人。
4.(2025福建部分地市三模节选)下列选项中的“就是”与材料中加点的“就是”意义
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榆树生命力顽强,自生自长,从不有求于人。少时在北方的农村里随大人栽树,栽桃、
李、杨、柳等,就是没有人栽榆树。
A.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
了四百多年。(《我与地坛》)
B.要不怎么说,就是一条狗也得托生在北京城里嘛!(《茶馆》)
C.阿Q以为他要逃了,抢进去就是一拳。(《阿Q正传》)
D.不管在它们的宇宙中怎么寻找,就是没有这条丢失的鲤鱼的踪影。(《一名物理学家
D
的教育历程》)
解析 材料中加点的“就是”表示强调,突出了在栽树时,唯独没有人栽榆树这一情
况。A.表示肯定、确定。B.表示假设的让步,意思是即使是一条狗也得托生在北京城
里。C.表示承接,是在“抢”后接着做了打“一拳”这个动作。D.表示强调,强调无论
怎么找,都没有这条鲤鱼的踪影,突出了唯独没有这条鲤鱼的情况,与题干中“就是”意
义相同。
5.(2025四川绵阳中学二模节选)在文中括号内填写俗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曹雪芹特别写到贾母对“二玉”闹气的强烈反应:“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
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  )’。
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
偏又不 这口气。”
A.不打不相识    B.打断骨头连着筋   
C.冤有头,债有主   D.不是冤家不聚头
D
解析 A.不打不相识: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B.打断骨头连着
筋:指一家人骨肉相连,利害相关,即使产生矛盾,也难以割断亲情。C.冤有头,债有主:报
仇找对头,讨债找债主,指报仇讨债,各有其主。也指出了事,总有人要承担责任。D.不
是冤家不聚头:形容人会碰在一起发生矛盾、纠纷或情感的问题,都是缘分注定好的。
依据原文可知语境强调“二玉”就像前世的仇人,见面就闹矛盾,因此D项最恰当。
6.(2025山东泰安一模节选)阅读文段,完成小题。(6分)
重大自主创新成果的取得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无不需要A ,以钉钉
子精神一个创新接一个创新去实现突破。比如,嫦娥六号顺利“回家”,要经历“太空
打水漂”的过程,既要让返回器减速适中,还要在固定的位置穿出大气层。为实现这一
目标,科研人员模拟了上千万条飞行路线,确保过程的顺利和返回的高精度。自主创新
之路,从无坦途。不舍微末、不弃寸功,B ,才会有标志性创新成果
的不断涌现。
在创新的征途上,C 是每一位锐意创新者都要
锤炼的意志品质。缺乏设备,就10个人共用一台286计算机;方案调试需要不断试错,团
队就一遍遍从失败中总结经验、重复试验,直到找到解决方案。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实
持之以恒(矢志不渝)
脚踏实地(稳扎稳打)
百折不挠(不屈不挠/坚韧不拔/锲而不舍)
践证明,经历失败但不甘心失败,从失败中积累经验、在挫折中重整旗鼓,就没有迈不过
去的沟坎。
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与自主创新道路上一个个未知的“拦
路虎”作斗争,既需要物质的支撑、技术的储备,也需要在困难面前有“一定能,一定
行”的信念和精气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定能在不懈奋斗中将更多梦想化作
现实。
(1) 拓展题型 下列词语与文中加点的“拦路虎”得名方式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 )
A.无人区       B.封神榜      C.钉子户      D.外卖哥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C
解析 (1)文中“拦路虎”是用“虎”来比喻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运用了
比喻的手法来命名。
A.“无人区”是根据该区域没有人居住、活动的特点来命名的。B.“封神榜”因其
内容是册封神的榜单而得名。C.“钉子户”是把那些在拆迁中像钉子一样坚守在原
地不配合的人比喻成“钉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命名。D.“外卖哥”是根据工作
内容和从事者的性别特征来命名的。
(2)A处:前文提到“重大自主创新成果的取得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强调需要长时间的
坚持和努力才能实现突破,故可填“持之以恒”或“矢志不渝”。B处:根据前文“不
舍微末、不弃寸功”可知,此处是强调在创新的征途上要踏实做事,故可填“脚踏实
地”或“稳扎稳打”。C处:根据后文的举例“缺乏设备,就10个人共用一台286计算机
……直到找到解决方案”可知,这里强调在创新过程中要不怕挫折、坚持不懈,故可填
“百折不挠”“不屈不挠”“坚韧不拔”或“锲而不舍”。
7. 拓展题型 (2025广东广州二模节选)下列加点词语与文中“三手”造词方式不同的一
项是(3分) ( )
《红楼梦》的人物语言是绝对生活化的口语,是响叮叮(不说“响当当”,因为“当
当”太铿锵了)的活人活话,绝对没有半文半白、半中半西的那种二手三手的“文学语
言”,那种作家读书读多了读痴了造作出来的文词儿字话。
A.阿Q十分得意的笑。“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B.这天气,不得不令人想起“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C.过去不识字的叫作文盲。现在不懂科学技术,就要成为科盲。
D.元帅说:“不是开小差,而是开大差,是执行中央北上的方针。”
B
解析 文中“三手”的造词方式是在“一手”这个词的基础上,通过把“一”换成
“三”来构成一个新的词语。A.“九分”是在“十分”的基础上,把“十”换成
“九”来构成的新词语。B.“有晴”一语双关,“有晴”一词在诗中既指自然的晴朗
天气,又暗指男女之间的感情。C.“科盲”是在“文盲”这个词的基础上,把“文”换
成“科”(表示“科学技术”)来构成的新词语。D.“开大差”是在“开小差”的基础
上,将“小”换成“大”来构成的新词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