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综合能力评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章综合能力评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15 11:57:2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章综合能力评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B A C C A B C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
1.(3分)某一天,哈尔滨、北京、杭州、金华四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分别是﹣20℃,﹣10℃,0℃,1℃,其中气温最低的城市是(  )
A.哈尔滨 B.北京 C.杭州 D.金华
【思路点拔】根据负数小于0小于正数,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解:|﹣20|=20,|﹣10|=10,
∵20>10,
∴﹣20<﹣10,
∴﹣20<﹣10<0<1,
∴最低气温是﹣20℃,
∴气温最低的城市是哈尔滨,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实数中负数小于0小于正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越大负数越小.
2.(3分)人才是深圳城市发展的重要基因,深圳人才公园是全国第一个人才主题公园,占地面积约770000平方米.数据77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0.77×104 B.7.7×105 C.77×103 D.7.7×106
【思路点拔】将一个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据此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770000=7.7×105,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熟练掌握其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3.(3分)将如图所示的图形绕着给定的直线L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何体是(  )
A. B.
C. D.
【思路点拔】根据面旋转成体的相关知识,结合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即可解答本题.
【解答】解:图示图形经旋转可形成圆台,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在于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
4.(3分)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的平方根是 B.±3是9的平方根
C.﹣2是﹣8的负立方根 D.(﹣2)2的平方根是﹣2
【思路点拔】依据立方根、平方根定义和性质回答即可.
【解答】解:A、2,2的平方根是±,故A错误;
B、±3是9的平方根,故B正确;
C、﹣2是﹣8的立方根,故C错误;
D、(﹣2 )2的平方根是±2,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立方根、平方根的定义,熟练掌握立方根和平方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5.(3分)如果2x+6=a的解与﹣2x+5=4﹣3x的解相同,则a的值是(  )
A.4 B.3 C.2 D.1
【思路点拔】首先计算出方程﹣2x+5=4﹣3x的解,再把x的值代入方程2x+6=a,解出a即可.
【解答】解:﹣2x+5=4﹣3x,
解得:x=﹣1,
把x=﹣1代入2x+6=a中得:2×(﹣1)+6=a,
解得:a=4.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同解方程,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6.(3分)下列实数中,与4最接近的是(  )
A.3.5 B. C. D.
【思路点拔】直接利用估算无理数的大小方法得出最接近4的无理数.
【解答】解:∵4,
∴与4最接近的是:.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正确得出接近4的无理数是解题关键.
7.(3分)按照“双减”政策,为丰富课后托管服务内容,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班主任李老师将班级同学进行分组(组数固定).若每组11人,则多余5人;若每组12人,则还缺6人.设班级同学有x人,则可列方程(  )
A.11x+5=12x﹣6 B.11x﹣5=12x+6
C. D.
【思路点拔】根据“每组11人,则多余5人;若每组12人,则还缺6人”,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此题得解.
【解答】解:依题意得:.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8.(3分)1925年,数学家莫伦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完美长方形,它恰能被分割成10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如图,有一个完美长方形被分割成11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其中最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则标注A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
A. B. C.2 D.3
【思路点拔】在图中标注各正方形,设标注A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标注J的正方形的边长为9x﹣5或11,进而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在图中标注各正方形,如图所示.
设标注A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标注B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1,标注C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2,标注D的正方形的边长为2x+1,标注E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3,标注F的正方形的边长为3x+1,标注G的正方形的边长为3x﹣3,标注H的正方形的边长为6x﹣2,标注I的正方形的边长为2x+5,标注J的正方形的边长为9x﹣5或11,
根据题意得:9x﹣5=11,
解得:x.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列代数式,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9.(3分)在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中,若开始输入的x的值为48,我们发现第一次输出的结果是24,第二次输出的结果为12,…,则第2016次输出的结果为(  )
A.6 B.3
C. D.
【思路点拔】先计算出前几个结果的值,找出规律,再计算求解.
【解答】解:第一次得到的结果是24,
第2次得到的结果是12,
第3次得到的结果是6,
第4次得到的结果是3,
第5次得到的结果是6,
第6次得到的结果是3,
第7次得到的结果是6,
……,
从第4次开始,依次为6、3、两个数字循环出现,
∵(2016﹣2)÷2=1007,
∴第2016次得到的数是3,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数字的变化类,找到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10.(3分)如图所示,在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大长方形内分别互不重叠地放入5个如图③的小长方形后得到图①、图②.已知大长方形的宽为a,两个大长方形未被覆盖部分分别用阴影表示,则图①阴影部分周长与图②阴影部分周长的差是(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A. B. C. D.
【思路点拔】设小长方形的长为x,宽为y,大长方形长为b,表示出x、y、a、b之间的关系,然后求出阴影部分周长之差即可.
【解答】解:设图③中小长方形的长为x,宽为y,大长方形的长为b.
根据题意得:x+y=a,x=4y,b=x+3y,即,b=7y,
图①中阴影部分的周长4a+2(b﹣x)=4a+2b﹣2x,
图②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2(a﹣x)+2(b﹣x﹣y)+2(a﹣y)+2(b﹣2y)=4a+4b﹣4x﹣8y,
则图①阴影部分周长与图②阴影部分周长之差为:
(4a+2b﹣2x)﹣(4a+4b﹣4x﹣8y)
=4a+2b﹣2x﹣4a﹣4b+4x+8y
=﹣2b+2x+8y
=﹣14y+8y+8y
=2y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以及列代数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3分)
11.(3分)64的平方根为 ±8  ;的立方根是 2  .
【思路点拔】根据平方根、立方根,即可解答.
【解答】解:64的平方根为±8,8,8的立方根为2,
故答案为:±8,2.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立方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
12.(3分)若amb3与﹣3a2bn是同类项,则m+n= 5  .
【思路点拔】根据同类项的概念求解.
【解答】解:∵amb3与﹣3a2bn是同类项,
∴m=2,n=3,
则m+n=2+3=5.
故答案为:5.
【点评】本题考查了同类项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同类项定义中的两个“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13.(3分)已知∠AOB=48°52′,则∠AOB的余角的度数是 41°08′  .
【思路点拔】依据余角的定义列出算式,然后将90°转化为89°60′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AOB的余角的度数=90°﹣48°52′=89°60′﹣48°52′=41°08'.
故答案为:41°0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余角的定义,熟练掌握余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4.(3分)同学们都知道,|5﹣(﹣2)|表示5与﹣2之差的绝对值,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5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则使得|x﹣1|+|x+5|=6这样的整数x有  7  个.
【思路点拔】利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当x>1时,
|x+5|+|x﹣1|=x+5+x﹣1=6,
解得,x=1与x>1矛盾,故此种情况不存在,
当﹣5≤x≤1时,|x+5|+|x﹣1|=x+5+1﹣x=6,故﹣5≤x≤1时,使得|x+5|+|x﹣1|=6,
故使得|x+5|+|x﹣1|=6的整数是﹣5、﹣4、﹣3、﹣2、﹣1、0、1,
当x<﹣5时,|x+5|+|x﹣1|=﹣x﹣5+1﹣x=﹣2x﹣4=6,
得x=﹣5与x<﹣5矛盾,故此种情况不存在,
∴这样的整数有﹣5、﹣4、﹣3、﹣2、﹣1、0、1,共7个.
解法二:|x﹣1|+|x+5|=6即为|x﹣1|+|x﹣(﹣5)|=6,
根据题意,可知数轴上表示x与1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x与﹣5两点之间的距离,该两距离之和为6,
由于数轴上1与﹣5之间的距离为6,
故x可为两数间(包含这两个数)的任意整数,共7个.
故答案为:7.
【点评】本题考查数轴、绝对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数轴的特点和绝对值,利用数轴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答.
15.(3分)对于任意非零实数a,b,定义运算“a b”,使下列式子成立:1 2;2 1;(﹣2) 5;5 (﹣2);…;则(﹣3) (﹣4)=   .
【思路点拔】根据已知数字等式得出变化规律,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



∴,
∴.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与实数运算相关的规律,掌握题意得出数字中的变与不变是解题关键.
16.(3分)如图所示,将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和线段按照一定规律摆成上面的图形,第1幅图形中“●”的个数为a1,第2幅图形中“●”的个数为a2.第3幅图形中“●”的个数为a3,…,以此类推,则的值为    .
【思路点拔】依次求出每幅图形中“●”的个数,发现规律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由所给图形可知,
第1幅图形中“●”的个数为:3=1×3;
第2幅图形中“●”的个数为:8=2×4;
第3幅图形中“●”的个数为:15=3×5;
第4幅图形中“●”的个数为:24=4×6;
…,
所以第n幅图形中“●”的个数为n(n+2)个.
所以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图形变化的规律,能根据所给图形发现“●”个数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72分)
17.(8分)计算:
(1)15÷5×(﹣3);
(2).
【思路点拔】(1)先根据除法法则把除法化成乘法,再根据多个数相乘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2)按照混合运算法则,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即可.
【解答】解:(1)原式
=﹣9;
(2)原式
=﹣6+2
=﹣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运算,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法则和混合运算法则.
18.(8分)解方程:
(1)8﹣5x=x+2;
(2).
【思路点拔】(1)先去括号,再移项,合并同类项,把x的系数化为1即可;
(2)先去分母,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把x的系数化为1即可.
【解答】解:(1)8﹣5x=x+2,
移项得,﹣5x﹣x=2﹣8,
合并同类项得,﹣6x=﹣6,
x的系数化为1得,x=1;
(2),
去分母得,3(3x﹣1)=6﹣2(2﹣5x),
去括号得,9x﹣3=6﹣4+10x,
移项得,9x﹣10x=6﹣4+3,
合并同类项得,﹣x=5,
x的系数化为1得,x=﹣5.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知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19.(8分)已知:x的两个平方根是a+3与2a﹣15,且2b﹣1的算术平方根是3.
(1)求a、b的值;
(2)求a+b﹣1的立方根.
【思路点拔】(1)根据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即可求得a,b的值;
(2)将a,b的值代入a+b﹣1中计算后利用立方根的定义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1)解:∵x的平方根是a+3与2a﹣15,且2b﹣1的算术平方根是3,
∴a+3+2a﹣15=0,2b﹣1=9,
解得:a=4,b=5;
(2)∵a=4,b=5,
∴a+b﹣1=4+5﹣1=8,
∴a+b﹣1的立方根是2.
【点评】本题考查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及立方根,熟练掌握其定义及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0.(8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1,.
【思路点拔】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最后代入求值.
【解答】解:
=3x2y﹣xy﹣6x2y+2xy+x2y
=﹣2x2y+xy.
当x=﹣1时,y时,
原式=﹣2×(﹣1)2(﹣1)
=﹣2×1
=﹣1

【点评】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化简求值,掌握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等知识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1.(8分)如图,线段AC上依次有D、B、E三点,,E是BC的中点,.
(1)求线段AB的长;
(2)求线段DE的长.
【思路点拔】(1)根据BE与AC的关系可得AC的长度,再根据线段的中点定义可得答案;
(2)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DB的长,利用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
【解答】解:(1)∵,
∴AC=5BE=5×2=10,
∵E是BC的中点,
∴BC=2BE=2×2=4,
∴AB=AC﹣BC=10﹣4=6;
(2)∵,
∴,
∴DE=DB+BE=4+2=6.
【点评】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熟练利用线段的和差是解题关键.
22.(10分)如图,直线AB、CD、MN相交于O,∠DOB=60°,BO⊥FO,OM平分∠DOF.
(1)求∠MOF的度数;
(2)求∠AON的度数;
(3)请直接写出图中所有与∠AON互余的角.
【思路点拔】(1)根据∠DOF=∠BOF﹣∠DOB,首先求得∠DOF的度数,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解;
(2)首先求得∠BOF的度数,然后根据对顶角相等即可求解;
(3)根据∠MOF=∠MOF=15°,∠AON=∠BOM=75°,据此即可写出.
【解答】解:(1)∵∠DOB=60°,BO⊥FO,
∴∠DOF=∠BOF﹣∠DOB=90°﹣60°=30°,
又∵OM平分∠DOF,
∴∠MOF=∠MOF∠DOF=15°;
(2)∵∠BOM=∠MOF+∠DOB=15°+60°=75°,
∴∠AON=∠BOM=75°;
(3)与∠AON互余的角有:∠CON、∠DOM、∠MOF.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的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对顶角相等,正确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是关键.
23.(10分)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某市采用价格调控的手段达到节水的目的,该市自来水收费的价目表如下表(注:水费按一个月结算一次),
请根据价目表的内容解答下列问题:
每月用水量(m3) 单价(元/m3)
不超出26m3的部分 3
超出26m3不超出34m3的部分 4
超出34m3的部分 7
(1)填空:
若该户居民1月份用水15立方米,则应收水费 45  元;若该户2月份用水32立方米,则应收水费 102  元;
(2)若该户居民某个月交水费159元,则该户居民在这个月用水多少立方米?
(3)若该户居民3月份用水x立方米,则应收水费多少元?(结果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思路点拔】(1)根据收费标准列出算式计算即可;
(2)由3×26+4×(34﹣26)=110<159判断该户居民在这个月用水超过34m3,进而列出算式计算即可求解;
(3)分0≤x≤26、26<x≤34和x>34三种情况列出算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1)若用水15立方米,则应收水费3×15=45元;
若用水32立方米,则应收水费3×26+4×(32﹣26)=102元;
故答案为:45;102;
(2)∵3×26+4×(34﹣26)=110<159,
∴超过34m3,
∴用水(159﹣110)÷7+34=7+34=41m3;
(3)当0≤x≤26时,应收水费3x元;
当26<x≤34时,应收水费3×26+4×(x﹣26)=(4x﹣26)元;
当x>34时,应收水费3×26+4×(34﹣26)+7×(x﹣34)=(7x﹣128)元.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列代数式,根据题意正确列出算式和代数式是解题的关键.
24.(12分)如图,将一条数轴在原点O,点B,点C处折一下,得到一条“折线数轴”.图中点A表示﹣9,点B表示12,点C表示24,点D表示36,我们称点A与点D在数轴上的“友好距离”为45个单位长度,并表示为45.
已知动点P从点A出发,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初始速度沿着“折线数轴”向其正方向运动.当运动到点O与点B之间时速度变为初始速度的一半.当运动到点B与点C之间时速度变为初始速度的3倍.经过点C后立刻恢复初始速度.
(1)动点P从点A运动至点C需要多少时间?
(2)动点P从点A出发,运动t秒至点B和点C之间时,求点P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3)动点P从点A出发,运动至点D的过程中某个时刻满足时,求动点P运动的时间.
【思路点拔】(1)利用时间=路程÷速度,即可求出结论;
(2)求出点P运动到点B所需时间,当16.5<t<18.5时,利用点P表示的数=点B表示的数+点P在线段BC段的运动速度×(运动时间﹣15),即可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点P表示的数;
(3)由,及的长,可得出共有2种情况,当点P在点O和点B之间,即4.5<t<16.5时,点P表示的数为t﹣4.5,进而可得出,,结合,可列出关于t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可求出t的值;当点P在点C的右侧,即t>18.5时,点P表示的数为2t﹣13,进而可得出,,结合,可列出关于t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可求出t的值.
【解答】解:(1)利用时间=路程÷速度可得:
=9÷2+12÷1+12÷6
=18.5(秒);
答:需要18.5秒;
(2)动点P从点A运动至点B需要的时间为:
(秒),
运动t秒至点B和点C之间时,点P表示的数为:
12+(t﹣16.5)×(2×3)=6t﹣87,
∴当16.5<t<18.5时,点P表示的数为6t﹣87.
(3)∵,,,
∴16共2两种情况.
当点P在点O和点B之间,即4.5<t<16.5时,点P表示的数为:,
∴,,
∴16.5﹣t+28.5﹣t=16,
解得:t=14.5;
当点P在点C的右侧,即t>18.5时,点P表示的数为24+2(t﹣18.5)=2t﹣13,
∴,,
∴2t﹣25+2t﹣37=16,
解得:t=19.5.
答:动点P的运动的时间是14.5秒或19.5秒.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列代数式以及数轴,正确记忆相关知识点是解题关键.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章综合能力评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
1.(3分)某一天,哈尔滨、北京、杭州、金华四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分别是﹣20℃,﹣10℃,0℃,1℃,其中气温最低的城市是(  )
A.哈尔滨 B.北京 C.杭州 D.金华
2.(3分)人才是深圳城市发展的重要基因,深圳人才公园是全国第一个人才主题公园,占地面积约770000平方米.数据77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0.77×104 B.7.7×105 C.77×103 D.7.7×106
3.(3分)将如图所示的图形绕着给定的直线L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何体是(  )
A. B.
C. D.
4.(3分)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的平方根是 B.±3是9的平方根
C.﹣2是﹣8的负立方根 D.(﹣2)2的平方根是﹣2
5.(3分)如果2x+6=a的解与﹣2x+5=4﹣3x的解相同,则a的值是(  )
A.4 B.3 C.2 D.1
6.(3分)下列实数中,与4最接近的是(  )
A.3.5 B. C. D.
7.(3分)按照“双减”政策,为丰富课后托管服务内容,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班主任李老师将班级同学进行分组(组数固定).若每组11人,则多余5人;若每组12人,则还缺6人.设班级同学有x人,则可列方程(  )
A.11x+5=12x﹣6 B.11x﹣5=12x+6
C. D.
8.(3分)1925年,数学家莫伦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完美长方形,它恰能被分割成10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如图,有一个完美长方形被分割成11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其中最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则标注A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
A. B. C.2 D.3
9.(3分)在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中,若开始输入的x的值为48,我们发现第一次输出的结果是24,第二次输出的结果为12,…,则第2016次输出的结果为(  )
A.6 B.3
C. D.
10.(3分)如图所示,在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大长方形内分别互不重叠地放入5个如图③的小长方形后得到图①、图②.已知大长方形的宽为a,两个大长方形未被覆盖部分分别用阴影表示,则图①阴影部分周长与图②阴影部分周长的差是(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A. B. C. D.
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3分)
11.(3分)64的平方根为    ;的立方根是    .
12.(3分)若amb3与﹣3a2bn是同类项,则m+n=    .
13.(3分)已知∠AOB=48°52′,则∠AOB的余角的度数是    .
14.(3分)同学们都知道,|5﹣(﹣2)|表示5与﹣2之差的绝对值,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5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则使得|x﹣1|+|x+5|=6这样的整数x有     个.
15.(3分)对于任意非零实数a,b,定义运算“a b”,使下列式子成立:1 2;2 1;(﹣2) 5;5 (﹣2);…;则(﹣3) (﹣4)=    .
16.(3分)如图所示,将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和线段按照一定规律摆成上面的图形,第1幅图形中“●”的个数为a1,第2幅图形中“●”的个数为a2.第3幅图形中“●”的个数为a3,…,以此类推,则的值为     .
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72分)
17.(8分)计算:
(1)15÷5×(﹣3);
(2).
18.(8分)解方程:
(1)8﹣5x=x+2;
(2).
19.(8分)已知:x的两个平方根是a+3与2a﹣15,且2b﹣1的算术平方根是3.
(1)求a、b的值;
(2)求a+b﹣1的立方根.
20.(8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1,.
21.(8分)如图,线段AC上依次有D、B、E三点,,E是BC的中点,.
(1)求线段AB的长;
(2)求线段DE的长.
22.(10分)如图,直线AB、CD、MN相交于O,∠DOB=60°,BO⊥FO,OM平分∠DOF.
(1)求∠MOF的度数;
(2)求∠AON的度数;
(3)请直接写出图中所有与∠AON互余的角.
23.(10分)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某市采用价格调控的手段达到节水的目的,该市自来水收费的价目表如下表(注:水费按一个月结算一次),
请根据价目表的内容解答下列问题:
每月用水量(m3) 单价(元/m3)
不超出26m3的部分 3
超出26m3不超出34m3的部分 4
超出34m3的部分 7
(1)填空:
若该户居民1月份用水15立方米,则应收水费    元;若该户2月份用水32立方米,则应收水费    元;
(2)若该户居民某个月交水费159元,则该户居民在这个月用水多少立方米?
(3)若该户居民3月份用水x立方米,则应收水费多少元?(结果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24.(12分)如图,将一条数轴在原点O,点B,点C处折一下,得到一条“折线数轴”.图中点A表示﹣9,点B表示12,点C表示24,点D表示36,我们称点A与点D在数轴上的“友好距离”为45个单位长度,并表示为45.
已知动点P从点A出发,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初始速度沿着“折线数轴”向其正方向运动.当运动到点O与点B之间时速度变为初始速度的一半.当运动到点B与点C之间时速度变为初始速度的3倍.经过点C后立刻恢复初始速度.
(1)动点P从点A运动至点C需要多少时间?
(2)动点P从点A出发,运动t秒至点B和点C之间时,求点P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3)动点P从点A出发,运动至点D的过程中某个时刻满足时,求动点P运动的时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