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章 第二节 校园植物调查-资源套餐【教学设计 +课件12PPT +习题 +素材 】 (10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章 第二节 校园植物调查-资源套餐【教学设计 +课件12PPT +习题 +素材 】 (10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7-27 15:28:09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校园植物调查》习题
一、选择题
1、以下关于木本植物定义正确的是( )
A、茎内木质部发达,木质化较多的植物
B、茎内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较多的植物
C、茎内木质部发达,木质化较少的植物
D、茎内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较少的植物
2、在进行校园植物调查时,具体的步骤为( )
①制定周密的方案 ②按照方案有序进行 ③做好调查记录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3、黄杨是什么类型的植物( )
A、草本植物 B、苔藓植物 C、藻类植物 D、乔木植物
4、睡莲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 )
A、潮湿的环境中 B、水中 C、寒冷的环境中 D、干燥的环境中
5、下列哪一项不是保护校园环境的措施( )
A、保护校园草坪,不践踏草坪
B、保护校园公共设施,不破坏
C、不在校园到处乱涂乱画
D、校园中乱丢垃圾
二、非选择题
6、简述木本植物中乔木与灌木的区别。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D 4、B 5、D
二、非选择题
6、在木本植物中,主干明显而直立、植株高大的是乔木;无明显主干,植株较矮小的是灌木。
《第二节 校园植物调查》教案
一、设计理念:
1、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或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培养学生学会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良好学习习惯。
3、初步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自主地进行科学实验、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交流与合作等探索活动的能力。
4、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标准》中的“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具体的落实。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第二章“形形色色的植物”中的第二节。本章从了解认识学生身边种类繁多的生物的方法———科学的调查方法和观察方法入手,安排本节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对《课标》中“参与绿化家园活动”的具体落实。
本课通过调查、探究及设计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调查的方法。虽然学生对植物分类知识还不很熟悉,甚至于有些花草树木叫不上名字来,但他们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搜集相关的课外资料、询问与他人分享和交流信息达到认识和了解的目的。调查法不仅是研究生物的方法之一,而且是了解事物的常用方法之一。因此,本课的设置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学生分析:
学生对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调查,去认识身边的植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渴望。但初一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调查活动,不太了解调查的目的、方法和步骤,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只有使学生明确了调查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才能保证调查有目的地顺利进行。另外,初一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好奇心强但自制力比较差,极易将调查活动搞成旅游或漫无边际的游玩,达不到实践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作好活动前的教育、指导和小组长的培训等工作,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合作意识。此外,学生还没有学到植物具体分类知识,所以调查过程中不能过于强调这一部分知识,只要学生能分清是草本,木本;属于灌木还是乔木以及植物的名称及在绿化上的意义就可以了。另外学校正处于刚刚建完不久,还没有彻底规划完善的现实情况,正好为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规划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所以开展这样的活动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社会意识的形成。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了解校园植物,尝试对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2、知道这些植物在美化、绿化、净化校园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3、尝试校园绿化设计,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交流与合作能、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这次调查和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调查的方法,了解校园常见植物。
2、设计能力的尝试与培养。
六、教学难点:
调查活动的组织,使活动能有目的的进行。学生独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七、教学准备:
1、调查范例、调查报告。
2、提前一周调查辅导,小组长培训
八、教学过程:
(一)课题的引入:从学生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入手:我们每天都穿行于校园之中,那么你了解你的校园吗(学生肯定答知道的),接着再问:那么你知道我们的校园都有那些植物吗,他们对校园的绿化又各有什么意义呢?要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引出课题(校园植物调查)
(二)调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及意义:通过观看录象或展示一些资料(如人口普查或科学调查等)使学生明确调查是研究事物的一种常用方法。
(三)校园植物调查的目的、方法、步骤:
1、观看教师准备的调查范例,大致了解调查的方法、步骤等。由于初一学生第一次接触实践调查这样的课题,没有任何实践基础,所以这一环节是很重要的。
2、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调查计划,教师参与并做好指导工作。
注:本课的前一天对小组长作好培训和指导,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并对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参与指导完善调查计划的制订
(二)倡议为使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校园植物,为确定的植物制作“身份证—挂牌”。并与学生共同探讨用什么样的材料制作的标牌才能经历风雨的洗礼,且都应该注名那些内容等等。
(三)参与指导调查表的设计和指导(尽量将调查的项目都设计到调查表中)
3、以组为单位表达交流设计报告,互补再次完善计划。
4、教师评价,补充强调调查注意事项
(一)调查的科学性:强调如实做好调查记录及调查报告的统计。
(二)调查的过程中保护好校园环境(如不要折树、摘花等)
(三)强调小组的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四)校园绿化方案的设计要注意其合理性。
(五)在方案设计这一块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到政府、钢铁厂、农场局等镇内机关、厂矿调查借鉴。
(四)实施调查计划:
1、给学生一周的充足时间完成调查计划和对绿化校园环境的设计。
2、自己抽出时间对学校及周缘的植物也做一次细致的调查,做到心中有数。
3、每天下班前做一次巡回检查,看看每个小组的进展和身份证挂牌情况,对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个别的知道和帮助。
总结、交流、汇报、展示设计方案的过程。
1、将调查报告以组为单位在课堂上交流汇报。
2、组与组之间互补,比比看看那一个组调查的种类数量最多,调查报告最完善。
3、展示绿化校园设计方案,(以图示的形式)看看那一组的方案新颖,经济,合理,实用。
4、最后评选出一个最佳调查组和最佳方案设计组。
5、大家集思广益对校园的绿化提出合理化建议,整理好后提交学校。
九、教学反思:
开发利用学校环境教育资源,结合调查活动课与实践设计课开展和实施,充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真正做到寓能力培养于具体实践之中,融科学性、趣味性、挑战性、合作性于一体,“知”、“能”并进,全员参与、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激发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通过对绿化校园方案的设计培养了学生关爱学校热爱家乡的情感。
课件12张PPT。第二节 校园植物调查草本植物
乔木
木本植物
灌木
水生植物
陆生植物草本植物茎内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细胞较少的植物。木本植物茎内木质部发达,木质化细胞较多的植物。乔木主干明显而直立,植物高大且分枝多。灌木无明显主干,植物较矮小,近地面处枝条丛生。水生植物制定调查计划组建调查小组.
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调查范围?
调查路线?
调查方法?植物调查调查人:生物老师
调查时间:2008年10月9日 多云
调查地点:平安公园儿童角丝兰干燥,向阳叶片狭长, 革质白三叶陆地,向阳三片卵圆形小叶轮柳池塘边金黄色枝条下垂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多种多样的校园植物大家谈:
谈谈各种植物在校园绿化中所起的作用。
试试看:
在学校原有的绿化基础上,设计一个新的校园绿化方案,并且说明各种植物在绿化校园中所起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