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解三角形讲义
知识点一 基本定理公式
1.正余弦定理: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R为△ABC外接圆半径,则
定理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公式 ;
常见 变形 (1),,; (2),,; (1); (2)(包含周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一般适用情景 角多用正弦,对角对边用正弦 边多用余弦
面积公式:
(r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r. )
知识点二 相关应用
1. 正弦定理的应用
①边化角,角化边,注意不成立
②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
③合分比:
2. 射影定理,同理有:,.
角平分线之斯库顿定理
如图,是的角平分线,
(1)(邻边之比等于对边之比)
(2)就其位置关系而言,可记忆:中方=邻边之积 - 对边之积.
角平分线之倍角定理
,这样的三角形称为“倍角三角形”.
证明方法(一)正余弦定理化简;(二)利用相似证明
5.中线长定理,D为BC中点,则
【题型一】边角互化
步骤一:优先边化角,但要求是齐次,非齐次则想办法变成齐次。
,则 。
,则 。
步骤二:再使用射影定理拆开或合并。
,则 。
。
步骤三:当出现三者中的任意一个的时候,即边角互化之后有平方的形式出现。则直接考虑角化边!则把所有的正,余弦角度都转化为边。
。
【题型一】边角互化
【例1】在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则的形状为(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答案】D
【详解】因为,则,
又因为射影定理:,所以原式等价于
则,则或,
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故选:D
变式1 在中,若,则该三角形为 三角形.
【答案】直角
【详解】在中,因为,
由正弦定理,可得,
又因为,可得,
且,
所以,
所以,
因为,,可得,所以,
又因为,所以,所以为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直角.
变式2在中,已知,且,则该三角形的形状是 .
【答案】等边三角形
【详解】因为,
由余弦定理可得:,
又角为三角形内角,所以.
再由.
即,又为三角形内角,所以即.
所以为等边三角形.
故答案为:等边三角形
【例2】中,三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则( ).
A. B. C. D.
【答案】C
【详解】解法一:由正弦定理及得,,.
又∵,由余弦定理得:,即,
由余弦定理得,
又∵,∴.故选:C.
解法二:由正弦定理及得,,.
又∵,∴,由射影定理得;
∴,又∵,∴.
【例3】已知 。
【详解】由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可得:,
,又,,解得:;
【例4】 ,且,求 。
【详解】由及正弦定理得:,
因为,,所以,,所以,又,所以;
由正弦定理,,,
由得:,
即①,由余弦定理得,解得,
变式3 。
【详解】由,则,
又,有,即,
所以,整理得,故.
变式4 若,,则___________.
【详解】由正弦定理可得,故,
故,整理得到,
而,故,所以,故,解得或,
若,则,故同为钝角,这与矛盾,
故.
【题型二】三角形面积和周长
【例5】设的内角A,B,C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b,c,若的面积为S,且,则( )
A.1 B. C. D.
【详解】∵,
代入,即,
∵,∴,即,
故选:B.
【例6】在锐角三角形中,,,分别为角,,所对的边,且,,且的面积为,的值为( )
A.4 B.6 C.5 D.3
【详解】由,结合正弦定理可得.
在锐角三角形中,得;所以的面积,解得.
由余弦定理可得,解得.故选:C.
变式5 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其中,,若,则的周长为( )
A. B. C. D.
【详解】由题意,根据正弦定理
又,由,可得;由正弦定理:
,故的周长为,故选:B
变式6 的内角,,所对边分别为,,,若,,的面积为,则( )
A. B. C. D.
【详解】因为,,的面积为,所以,
所以,由余弦定理即,解得;故选:D
【题型三】 实际应用
(1)仰角和俯角
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①).
(2)方位角
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
(3)方向角: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
(1)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如图③).
(2)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
(3)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类似.
(4)坡角与坡度
(1)坡角: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如图④,角θ为坡角).
(2)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如图④,i为坡度).坡度又称为坡比.
【例7】如图,为测量山高MN,选择A和另一座山的山顶C为测量观测点,从A点测得M点的仰角∠MAN=60°,C点的仰角∠CAB=45°以及∠MAC=75°,从C点测得∠MCA=60°,已知山高BC=100 m,则山高MN=( )
A.150 m B.150 m C.150 m D.50 m
【答案】A
【详解】在直角中,,BC=100,可得,
在中,,,则,
由正弦定理有:,即,故,
在直角△中,,可得().故选:A.
【例8】为加快推进“5G+光网”双千兆城市建设,如图,在东北某地地面有四个5G基站A,B,C,D.已知C,D两个基站建在松花江的南岸,距离为;基站A,B在江的北岸,测得,,,,则A,B两个基站的距离为( )
A. B.
C. D.
【答案】D
【详解】在中,,
所以,有,所以,
在中,,由正弦定理,得,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
所以,即两个基站A、B之间的距离为.
变式7 东寺塔和西寺塔为昆明市城中古景,分别位于昆明市南面的书林街和东寺街,一东一西隔街相望,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在二月的梅花和烟雨中,“双塔烟雨”成为明清时的“昆明八景”之一.东寺塔基座为正方形,塔身有13级,塔顶四角立有四只铜皮做成的鸟,俗称金鸡,所以也有“金鸡塔”之称.如图,从东到西的公路上有相距80(单位:)的两个观测点,在点测得塔在北偏东60°的点处,在点测得塔在北偏西30°,塔顶的仰角为45°,则塔的高度约为( )
A. B. C. D.
【答案】A
【详解】如图,依题意,,,,
于是得,,在中,,
所以塔的高度约为.;故选:A
变式8 如图,小宇为了估算索菲亚教堂的高度,在索菲亚教堂的正东方向找到一座建筑物AB,高为:12m,在它们之间的地面上的点M(B,M,D三点共线)处测得楼顶A,教堂顶C的仰角分别是15°和60°,在楼顶A处测得塔顶C的仰角为30°,则小明估算索菲亚教堂的高度为(取)( )
A.42.5m B.45m C.51m D.56.4m
【答案】
【详解】由题意知:,,所以,
在中,,
在中,由正弦定理得,所以,
由于,
在中,(m).
【题型四】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例9】在中,D为BC的中点,且.
(1)求;
(2)若,求.
【答案】(1);(2)
【详解】(1)由,可得,如图所示:
在中,由正弦定理得,所以
在中,由正弦定理得,所以,故
因为为的中点,所以,即,
(2)由(1)不妨设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所以.解得.
故
变式9 如图,△ABC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为边上一点,,记,,求的值.
【答案】
【详解】,
又
在中,由正弦定理,得,即即
,,解得,
【例10】如图,在平面四边形中,平分.若,求.
【答案】
【详解】平分.设,则.
设,则,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解得
则,即
变式10 如图,在平面四边形中,,,平分.若,求.
【答案】
【详解】设,则.
设,则,,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
∴,,
∴.
【题型六】取值范围问题
(一)三角形面积最值
(1)对边对角型
【例11】已知锐角三角形中,,,求三角形面积的取值范围。
画图法:
根据同弦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为定弦,则点的轨迹为三角形的外接圆的一段圆弧上;
①当点位于圆弧的中点时,即圆弧的最高点,此时面积最大,且同时为等边三角形,;
②当时,此时面积最小,且同时为直角三角形,;
故。
(二)不等式法:
,
又,所以,当且仅当取等号.
,当为正三角形时,.
(三)三角函数法:
因为,所以,;
所以的面积为,
,
因为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所以,由可得,
所以,所以,
所以.
变式11 已知的内角A,B,C所对边分别为a,b,c,且.
(1)求角C的值;
(2)若,求面积的最大.
【答案】(1);(2).
【解析】(1)由余弦定理可得,整理得.
于是,又,所以,.
(2)由题意可得,整理得,
又,所以.
由余弦定理可得,整理得,.
由余弦定理可得,即,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所以,的面积,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因此,面积的最大值为.
(2)对边异角型(画图法,三角函数法求取值范围)
【例12】已知锐角三角形中,,,求三角形面积的取值范围。
画图法:
如右图,由于边是固定的,且角,则点在射线上,
①当时,点在射线的最高点,此时面积最大,;
②当时,点在射线的最低点,此时面积最小,;
故。
不等式法:
由余弦定理,得,将代入,整理,得,
因为为锐角三角形,,即,解得:,
.
(三)三角函数法:
,,
因为为锐角三角形,,,,
,.
(二)三角形周长取值范围
(1)对边对角型——(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值)
【例13】已知在△ABC中,,∠BAC与∠ABC的内角平分线交于点I,△ABC的外接圆半径为2,求△ABI周长的最大值.
【答案】4+2.
【详解】∵△ABC的外接圆半径为2,∴由正弦定理知,==2×2=4,∴AB=,
∵∠ACB=,∴∠ABC+∠BAC=,
∵∠BAC与∠ABC的内角平分线交于点I,
∴∠ABI+∠BAI=,∴∠AIB=,
设∠ABI=θ,则∠BAI=﹣θ,且0<θ<,
在△ABI中,由正弦定理得,====4,
∴BI=4sin(﹣θ),AI=4sinθ,
∴△ABI的周长为2+4sin(﹣θ)+4sinθ=2+4(cosθ﹣sinθ)+4sinθ
=2+2cosθ+2sinθ=4sin(θ+)+2,
∵0<θ<,∴<θ+<,
∴当θ+=,即时,△ABI的周长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4+2,
故△ABI的周长的最大值为4+2.
变式14 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
(1)求;
(2)若为锐角三角形,且,求周长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详解】解:(1)由已知,得.
由正弦定理,得,即,
∵,∴.,∵,∴
∵,∴.
(2),且,,∴,
∴.
因为为锐角三角形,所以得,得.∴
即周长的取值范围为.
(2)对边异角型
【例14】 在锐角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1)求角的大小;
(2)求周长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详解】(1)∵,∴,
∴,即解得
∵为锐角三角形,所以.
(2)正弦定理可得:可得,
,
∴.
又∵为锐角三角形, ∴,∴,
∵,∴,∴,
∴周长的取值范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解三角形讲义
知识点一 基本定理公式
1.正余弦定理: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R为△ABC外接圆半径,则
定理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公式 ;
常见 变形 (1),,; (2),,; (1); (2)(包含周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一般适用情景 角多用正弦,对角对边用正弦 边多用余弦
面积公式:
(r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r. )
知识点二 相关应用
1. 正弦定理的应用
①边化角,角化边,注意不成立
②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
③合分比:
2. 射影定理,同理有:,.
角平分线之斯库顿定理
如图,是的角平分线,
(1)(邻边之比等于对边之比)
(2)就其位置关系而言,可记忆:中方=邻边之积 - 对边之积.
角平分线之倍角定理
,这样的三角形称为“倍角三角形”.
证明方法(一)正余弦定理化简;(二)利用相似证明
5.中线长定理,D为BC中点,则
【题型一】边角互化
步骤一:优先边化角,但要求是齐次,非齐次则想办法变成齐次。
,则 。
,则 。
步骤二:再使用射影定理拆开或合并。
,则 。
。
步骤三:当出现三者中的任意一个的时候,即边角互化之后有平方的形式出现。则直接考虑角化边!则把所有的正,余弦角度都转化为边。
。
【题型一】边角互化
【例1】在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则的形状为(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答案】D
【详解】因为,则,
又因为射影定理:,所以原式等价于
则,则或,
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故选:D
变式1 在中,若,则该三角形为 三角形.
变式2在中,已知,且,则该三角形的形状是 .
【例2】中,三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则( ).
A. B. C. D.
【答案】C
【详解】解法一:由正弦定理及得,,.
又∵,由余弦定理得:,即,
由余弦定理得,
又∵,∴.故选:C.
解法二:由正弦定理及得,,.
又∵,∴,由射影定理得;
∴,又∵,∴.
【例3】已知 。
【详解】由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可得:,
,又,,解得:;
【例4】 ,且,求 。
【详解】由及正弦定理得:,
因为,,所以,,所以,又,所以;
由正弦定理,,,
由得:,
即①,由余弦定理得,解得,
变式3 。
变式4 若,,则___________.
【题型二】三角形面积和周长
【例5】设的内角A,B,C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b,c,若的面积为S,且,则( )
A.1 B. C. D.
【详解】∵,
代入,即,
∵,∴,即,
故选:B.
【例6】在锐角三角形中,,,分别为角,,所对的边,且,,且的面积为,的值为( )
A.4 B.6 C.5 D.3
【详解】由,结合正弦定理可得.
在锐角三角形中,得;所以的面积,解得.
由余弦定理可得,解得.故选:C.
变式5 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其中,,若,则的周长为( )
A. B. C. D.
变式6 的内角,,所对边分别为,,,若,,的面积为,则( )
A. B. C. D.
【题型三】 实际应用
(1)仰角和俯角
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①).
(2)方位角
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
(3)方向角: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
(1)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如图③).
(2)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
(3)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类似.
(4)坡角与坡度
(1)坡角: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如图④,角θ为坡角).
(2)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如图④,i为坡度).坡度又称为坡比.
【例7】如图,为测量山高MN,选择A和另一座山的山顶C为测量观测点,从A点测得M点的仰角∠MAN=60°,C点的仰角∠CAB=45°以及∠MAC=75°,从C点测得∠MCA=60°,已知山高BC=100 m,则山高MN=( )
A.150 m B.150 m C.150 m D.50 m
【答案】A
【详解】在直角中,,BC=100,可得,
在中,,,则,
由正弦定理有:,即,故,
在直角△中,,可得().故选:A.
【例8】为加快推进“5G+光网”双千兆城市建设,如图,在东北某地地面有四个5G基站A,B,C,D.已知C,D两个基站建在松花江的南岸,距离为;基站A,B在江的北岸,测得,,,,则A,B两个基站的距离为( )
A. B.
C. D.
【答案】D
【详解】在中,,
所以,有,所以,
在中,,由正弦定理,得,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所以,即两个基站A、B之间的距离为.
变式7 如图,小宇为了估算索菲亚教堂的高度,在索菲亚教堂的正东方向找到一座建筑物AB,高为:12m,在它们之间的地面上的点M(B,M,D三点共线)处测得楼顶A,教堂顶C的仰角分别是15°和60°,在楼顶A处测得塔顶C的仰角为30°,则小明估算索菲亚教堂的高度为(取)( )
A.42.5m B.45m C.51m D.56.4m
变式8 东寺塔和西寺塔为昆明市城中古景,分别位于昆明市南面的书林街和东寺街,一东一西隔街相望,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在二月的梅花和烟雨中,“双塔烟雨”成为明清时的“昆明八景”之一.东寺塔基座为正方形,塔身有13级,塔顶四角立有四只铜皮做成的鸟,俗称金鸡,所以也有“金鸡塔”之称.如图,从东到西的公路上有相距80(单位:)的两个观测点,在点测得塔在北偏东60°的点处,在点测得塔在北偏西30°,塔顶的仰角为45°,则塔的高度约为( )
A. B. C. D.
【题型四】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例9】在中,D为BC的中点,且.
(1)求;
(2)若,求.
【答案】(1);(2)
【详解】(1)由,可得,如图所示:
在中,由正弦定理得,所以
在中,由正弦定理得,所以,故
因为为的中点,所以,即,
(2)由(1)不妨设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所以.解得.
故
变式9 如图,△ABC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为边上一点,,记,,求的值.
【例10】如图,在平面四边形中,平分.若,求.
【答案】
【详解】平分.设,则.
设,则,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解得
则,即
变式10 如图,在平面四边形中,,,平分.若,求.
【题型六】取值范围问题
(一)三角形面积最值
(1)对边对角型
【例11】已知锐角三角形中,,,求三角形面积的取值范围。
画图法:
根据同弦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为定弦,则点的轨迹为三角形的外接圆的一段圆弧上;
①当点位于圆弧的中点时,即圆弧的最高点,此时面积最大,且同时为等边三角形,;
②当时,此时面积最小,且同时为直角三角形,;
故。
(二)不等式法:
,
又,所以,当且仅当取等号.
,当为正三角形时,.
(三)三角函数法:
因为,所以,;
所以的面积为,
,
因为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所以,由可得,
所以,所以,
所以.
变式11 已知的内角A,B,C所对边分别为a,b,c,且.
(1)求角C的值;
(2)若,求面积的最大.
(2)对边异角型(画图法,三角函数法求取值范围)
【例12】已知锐角三角形中,,,求三角形面积的取值范围。
画图法:
如右图,由于边是固定的,且角,则点在射线上,
①当时,点在射线的最高点,此时面积最大,;
②当时,点在射线的最低点,此时面积最小,;
故。
不等式法:
由余弦定理,得,将代入,整理,得,
因为为锐角三角形,,即,解得:,
.
(三)三角函数法:
,,
因为为锐角三角形,,,,
,.
(二)三角形周长取值范围
(1)对边对角型——(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值)
【例13】已知在△ABC中,,∠BAC与∠ABC的内角平分线交于点I,△ABC的外接圆半径为2,求△ABI周长的最大值.
【答案】4+2.
【详解】∵△ABC的外接圆半径为2,∴由正弦定理知,==2×2=4,∴AB=,
∵∠ACB=,∴∠ABC+∠BAC=,
∵∠BAC与∠ABC的内角平分线交于点I,
∴∠ABI+∠BAI=,∴∠AIB=,
设∠ABI=θ,则∠BAI=﹣θ,且0<θ<,
在△ABI中,由正弦定理得,====4,
∴BI=4sin(﹣θ),AI=4sinθ,
∴△ABI的周长为2+4sin(﹣θ)+4sinθ=2+4(cosθ﹣sinθ)+4sinθ
=2+2cosθ+2sinθ=4sin(θ+)+2,
∵0<θ<,∴<θ+<,
∴当θ+=,即时,△ABI的周长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4+2,
故△ABI的周长的最大值为4+2.
变式14 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
(1)求;
(2)若为锐角三角形,且,求周长的取值范围.
(2)对边异角型
【例14】 在锐角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1)求角的大小;
(2)求周长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详解】(1)∵,∴,
∴,即解得
∵为锐角三角形,所以.
(2)正弦定理可得:可得,
,
∴.
又∵为锐角三角形, ∴,∴,
∵,∴,∴,
∴周长的取值范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