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前n项和 复习讲义--北师大版(2019)高中数学选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等比数列前n项和 复习讲义--北师大版(2019)高中数学选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14 22:18:5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等比数列前n项和
知识点一 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
(1)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其前项和为
注:①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在求等比数列的前项和时,首先要判断公比是否为1,再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求和公式,当不能判断公比是否为1时,要分与两种情况讨论求解.
②已知(项数),则利用求解;已知,则利用求解.
(2)当,时,是成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此时.
(3)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等比数列,公比为(当时,不为偶数).
【题型一】 等比数列求和的计算
【例1】设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 )
A. B. C.5 D.7
【答案】C
【详解】由题知:显然
即,解得或(舍),所以 故选:C
【例2】已知正项等比数列的首项,前项和为.且,,成等差数列,则( ).
A.8 B. C.16 D.
【答案】A
【详解】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因为,,成等差数列,
所以,所以,所以,即,解得或
因为,所以,所以故选:A
【例3】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则( )
A. B.4n-1 C. D.无法确定
【答案】C
【详解】当时,,
当时,,
因为数列为等比数列,所以当时,,解得,
所以数列是以3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当时,,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所以.故选:C
【例4】设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则(  )
A. B. C. D.
【答案】D
【详解】由题 故选D
变式1等比数列各项为正,成等差数列,为的前n项和,则
A. B. C. D.
【答案】D
【详解】设的公比为,∵,,成等差数列,∴,,,
∴,得或(舍去),∴.故选D.
变式2已知正项等比数列前项和为,且,,则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
A. B.2 C. D.3
【答案】A
【详解】因为,所以,设公比为q,可得:,
两式相除得: 故选:A
变式3已知等比数列的项和,则( )
A. B. C. D.
【答案】D
【详解】已知等比数列的项和.
当时,;
当时,.
由于数列为等比数列,则满足,所以,,解得,
,则,,且,
所以,数列为等比数列,且首项为,公比为,
因此,. 故选:D.
变式4在与之间插入个数,组成等比数列,若所有项的和为,则此数列的项数为 .
【答案】
【详解】设此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则,故此数列共有项,故答案为:.
【题型二】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
【例5】一个等比数列前项和为,前项和为,则前项和为 .
【答案】
【详解】等比数列的第一个n项和为48,第二个n项和为,从而可以求得第三个n项和为,所以前3n项和为,故答案是63.
【例6】设是等比数列的前项和,若,则 .
【答案】
【详解】法一:设,当时,,不符合要求,故,
故,即,则.
法二:由为等比数列,故,
由,即,即,即,即.
【例7】设正项等比数列的首项,前项和为,且,则公比的值为
A. B. C. D.
【答案】A
【详解】化简得,因为为等比数列,为其前项和,
所以,所以故选A
变式5已知为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则( )
A.3 B. C. D.
【答案】C
【详解】由题意知,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则成等比数列,
由等比中项,得,即,解得或(舍去).故选:C
变式6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的值为(  )
A.18 B.20 C.24 D.28
【答案】D
【详解】由等比数列的性质知,构成等比数列,
设,则构成等比数列,,解得或 (舍去).
是以2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则,故,故选:D
变式7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则(  )
A. B. C. D.
【答案】C
【详解】由等比数列性质可知,成等比数列,因为,所以,
所以成等比数列,所以,所以,所以.故选:C.
【例8】已知正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若,,成等差数列,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答案】B
【详解】因为是正项等比数列,所以,,仍然构成等比数列,所以.
又,,成等差数列,所以,,所以.
又是正项等比数列,所以,,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故选:B.
变式8已知是正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则的最小值为 .
【答案】
【详解】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成等比数列,则,
由于,所以

当且仅当时取最小值,故最小值为
知识点二 等边数列奇偶项求和
(1)项数为时:

结论:
项数为

结论:
【题型三】 奇偶项求和
【例9】已知一个等比数列首项为1,项数是偶数,其奇数项之和为85,偶数项之和为170,则这个数列的公比和项数分别为( )
A.8,2 B.2,4 C.4,10 D.2,8
【答案】D
【详解】设等比数列共有项,公比为,则该数列为:,
依题意,,于是得,,解得,
所以这个数列的公比为2,项数为8. 故选:D
【例10】一个项数为偶数的等比数列,所有项之和是偶数项之和的4倍,前三项之积为64,求此数列的通项公式;
【答案】
【详解】解:设此等比数列有项,公比为,则.
由题意可得:,,,,
化为,,解得,..
变式9已知一个项数为偶数的等比数列,所有项之和为所有奇数项之和的3倍,前4项之积为64,则( )
A.1 B. C.2 D.1或
【答案】D
【详解】设首项为,公比为,数列共有项,则满足首项为,公比为,项数为项,设所有奇数项之和为,因为所有项之和是奇数项之和的3倍,所以,
所以,,故满足,解得,
又,所以.故选:D
变式10已知等比数列有项,,所有奇数项的和为85,所有偶数项的和为42,则( )
A.2 B.3 C.4 D.5
【答案】B
【详解】因为等比数列有项,则奇数项有项,偶数项有项,设公比为,
得到奇数项为,
偶数项为,整体代入得,
所以前项的和为,解得.故选:B
知识点三 错位相减求和
(1)适用条件
若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求数列{an·bn}的前n项和.
(2)基本步骤
(3)注意事项
①在写出与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位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写出;
②作差后,应注意减式中所剩各项的符号要变号.
等差乘等比数列求和,令,可以用错位相减法.


得:.
整理得:.
【题型四】 错位相减法
【例11】记为数列的前n项和,且.
(1)证明:是等比数列,并求其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详解】(1)证明:,
时,,相减可得:,可得.
时,,解得.
数列为等比数列,首项,公比为..
(2)由(1)可得,,
数列的前项和,

相减可得,
化为得.
变式 11已知,求数列的前n项和.
【详解】,
则①,
②,
两式相减得:,
所以
【例12】已知数列前项和为,首项,且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 (2)
【详解】(1)时,;时, 两式作差得,故
又,故
(2)由(1)

变式 12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其中,且.
(1)求的通项公式.
(2)设,求的前项和.
【答案】(1);(2)
【详解】(1)由,可得,则,两式相减,可得,即,
又由,易知,所以当时,,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因为,可得,
则,
所以,
两式相减得

所以.
知识点四 其他求和方法
(1)数列求和应从通项入手,若无通项,则先求通项,然后通过对通项变形,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或可求前n项和的数列求和.
(2)分组转化法求和的常见类型
【题型五】 分组求和法
【例13】已知数列{}满足,.
(1)求{}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
【详解】(1)由题意可得:∵
所以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则,即
因此{}的通项公式为
由(1)知,令则
所以.
.综上.
变式 13已知正项数列满足,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项和.
【解析】(1)解:因为,①
当时,.②
①②得,所以.当时,,也满足上式,所以.
(2)解:因为,
则,
则.
【例14】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则
【详解】由题意得,
当时,,
所以,所以当n为偶数时。当n为奇数时,由已知可得,
①所以当n为偶数时

②当n为奇数时;
所以
变式 14设是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公比大于,已知, ,.
(1)求和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满足求.
【答案】(I),;(II)
【详解】(I)解: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依题意,得,解得,故,,
所以,的通项公式为,的通项公式为;
(II)

记 ①
则 ②
②①得,,
所以.
【题型六】 奇偶并项求和
【例15】已知数列,,数列的前n项和为,求
【详解】构造
变式15 已知,求数列的前项之和.
【答案】.
【详解】 , ,




.
【题型七】 数列恒成立
【例16】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其中.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的前n项和,若对任意且,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详解】(1)当时,,
当时,,
两式相减,得,又,
所以数列为等比数列,首项为2,公比为3,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2)由(1)知,,

则有,
两式相减得:

于是得,
因为且,,
当时,数列是递增数列,所以的最小值为18,
因此.
变式16 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记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对于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t的最小值为 .
【答案】
【详解】对于,
当时,
当时,
经检验:对也成立,∴所以,


两式相减得,,,
所以 所以,
令 ,,
故当时,,单调递增,
当时,,单调递减,
所以,t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例17】(多选题)数列定义如下:,,若对于任意,数列的前项已定义,则对于,定义,为其前n项和,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数列的第项为 B.数列的第2023项为
C.数列的前项和为 D.
【答案】ACD
【详解】
…,
,故A选项正确;

,故B选项错误;
,,…,当时,,
所以,故C选项正确;
当时,,
,故D选项正确;
故选:AC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等比数列前n项和
知识点一 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
1.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其前项和为
注:①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在求等比数列的前项和时,首先要判断公比是否为1,再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求和公式,当不能判断公比是否为1时,要分与两种情况讨论求解.
②已知(项数),则利用求解;已知,则利用求解.
当,时,是成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此时.
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等比数列,公比为(当时,不为偶数).
【题型一】 等比数列求和的计算
【例1】设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 )
A. B. C.5 D.7
【答案】C
【详解】由题知:显然
即,解得或(舍),所以 故选:C
【例2】已知正项等比数列的首项,前项和为.且,,成等差数列,则( ).
A.8 B. C.16 D.
【答案】A
【详解】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因为,,成等差数列,
所以,所以,所以,即,解得或
因为,所以,所以故选:A
【例3】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则( )
A. B.4n-1 C. D.无法确定
【答案】C
【详解】当时,,
当时,,
因为数列为等比数列,所以当时,,解得,
所以数列是以3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当时,,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所以.故选:C
【例4】设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则(  )
A. B. C. D.
【答案】D
【详解】由题 故选D
变式1等比数列各项为正,成等差数列,为的前n项和,则
A. B. C. D.
变式2已知正项等比数列前项和为,且,,则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
A. B.2 C. D.3
变式3已知等比数列的项和,则( )
A. B. C. D.
变式4在与之间插入个数,组成等比数列,若所有项的和为,则此数列的项数为 .
【题型二】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
【例5】一个等比数列前项和为,前项和为,则前项和为 .
【答案】
【详解】等比数列的第一个n项和为48,第二个n项和为,从而可以求得第三个n项和为,所以前3n项和为,故答案是63.
【例6】设是等比数列的前项和,若,则 .
【答案】
【详解】法一:设,当时,,不符合要求,故,
故,即,则.
法二:由为等比数列,故,
由,即,即,即,即.
【例7】设正项等比数列的首项,前项和为,且,则公比的值为
A. B. C. D.
【答案】A
【详解】化简得,因为为等比数列,为其前项和,
所以,所以故选A
变式5已知为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则( )
A.3 B. C. D.
变式6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的值为(  )
A.18 B.20 C.24 D.28
变式7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则(  )
A. B. C. D.
【例8】已知正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若,,成等差数列,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答案】B
【详解】因为是正项等比数列,所以,,仍然构成等比数列,所以.
又,,成等差数列,所以,,所以.
又是正项等比数列,所以,,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故选:B.
变式8已知是正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则的最小值为 .
知识点二 等边数列奇偶项求和
(1)项数为时:

结论:
项数为

结论:
【题型三】 奇偶项求和
【例9】已知一个等比数列首项为1,项数是偶数,其奇数项之和为85,偶数项之和为170,则这个数列的公比和项数分别为( )
A.8,2 B.2,4 C.4,10 D.2,8
【答案】D
【详解】设等比数列共有项,公比为,则该数列为:,
依题意,,于是得,,解得,
所以这个数列的公比为2,项数为8. 故选:D
【例10】一个项数为偶数的等比数列,所有项之和是偶数项之和的4倍,前三项之积为64,求此数列的通项公式;
【答案】
【详解】解:设此等比数列有项,公比为,则.
由题意可得:,,,,
化为,,解得,..
变式9已知一个项数为偶数的等比数列,所有项之和为所有奇数项之和的3倍,前4项之积为64,则( )
A.1 B. C.2 D.1或
变式10已知等比数列有项,,所有奇数项的和为85,所有偶数项的和为42,则( )
A.2 B.3 C.4 D.5
知识点三 错位相减求和
(1)适用条件
若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求数列{an·bn}的前n项和.
(2)基本步骤
(3)注意事项
①在写出与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位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写出;
②作差后,应注意减式中所剩各项的符号要变号.
等差乘等比数列求和,令,可以用错位相减法.


得:.
整理得:.
【题型四】 错位相减法
【例11】记为数列的前n项和,且.
(1)证明:是等比数列,并求其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详解】(1)证明:,
时,,相减可得:,可得.
时,,解得.
数列为等比数列,首项,公比为..
(2)由(1)可得,,
数列的前项和,

相减可得,
化为得.
变式 11已知,求数列的前n项和.
【例12】已知数列前项和为,首项,且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 (2)
【详解】(1)时,;时, 两式作差得,故
又,故
(2)由(1)

变式 12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其中,且.
(1)求的通项公式.
(2)设,求的前项和.
知识点四 其他求和方法
(1)数列求和应从通项入手,若无通项,则先求通项,然后通过对通项变形,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或可求前n项和的数列求和.
(2)分组转化法求和的常见类型
【题型五】 分组求和法
【例13】已知数列{}满足,.
(1)求{}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
【详解】(1)由题意可得:∵
所以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则,即
因此{}的通项公式为
由(1)知,令则
所以.
.综上.
变式 13已知正项数列满足,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项和.
【例14】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则
【详解】由题意得,
当时,,
所以,所以当n为偶数时。当n为奇数时,由已知可得,
①所以当n为偶数时

②当n为奇数时;
所以
变式 14设是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公比大于,已知, ,.
(1)求和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满足求.
【题型六】 奇偶并项求和
【例15】已知数列,,数列的前n项和为,求
【详解】构造
变式15 已知,求数列的前项之和.
【题型七】 数列恒成立
【例16】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其中.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的前n项和,若对任意且,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详解】(1)当时,,
当时,,
两式相减,得,又,
所以数列为等比数列,首项为2,公比为3,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2)由(1)知,,

则有,
两式相减得:

于是得,
因为且,,
当时,数列是递增数列,所以的最小值为18,
因此.
变式16 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记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对于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t的最小值为 .
【例17】(多选题)数列定义如下:,,若对于任意,数列的前项已定义,则对于,定义,为其前n项和,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数列的第项为 B.数列的第2023项为
C.数列的前项和为 D.
【答案】ACD
【详解】
…,
,故A选项正确;

,故B选项错误;
,,…,当时,,
所以,故C选项正确;
当时,,
,故D选项正确;
故选:AC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