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新考向情景题同步练习】
1单元 任务一 学习鉴赏诗歌
1 情境练基础
2 教材核心考点迁移练
情 境 练 基 础
1 《沁园春·雪》 2 《周总理,你在哪里》 3 《我爱这土地》
主 题 情 境 “ 山河之爱 ”公众号专栏 为培养同学们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班级准备在公众号上推送“山河之爱”专栏,你参与了文稿的审查工作。
【专栏一:描绘美景】
1. 下面是小文在【专栏一】中为描绘美景设计的文字内容,请跟他一起参与编辑。(6分)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景色 妖娆 (妖娆 富饶) ,文人墨客不禁为其折腰。今朝,我们在王维的“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中看见了巍峨山峰将大地紧紧环抱在其宽广的胸怀之中,我们在李白的“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中看见了tāo tāo江水展现出波涛汹涌的浩大气势…… 我们置身于这幅员liáo阔的祖国大地, 目之所及皆是壮丽江山。站在长城之巅,体会古人的智慧与勇气;置身江南水乡,品味这里的宁静与清新; …… 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让我们共同赞颂这大美山河,感受其无尽的风采!
(1)请你选出下列选项中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C )(2分)
A. shé 涛涛江水 yǒnɡ 幅员辽阔
B. shé 涛涛江水 yōnɡ 幅员寥阔
C. zhé 滔滔江水 yǒnɡ 幅员辽阔
D. zhé 滔滔江水 yōnɡ 幅员寥阔
(2)小文对语段中一处词语的使用把握不准,请你帮他从括号内选出恰当的词语,并填写在横线上。(2分)
(3)请你仿照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再补写一句,使之构成排比。(2分)
【答案】示例一:策马广袤草原,感受天地的辽阔与无垠示例二:行走壮阔西北,领略大漠的粗犷与雄浑
【专栏二:赞颂美景】
2. 古诗中有许多关于美丽风景的描写,小语准备在【专栏二】版块中赞颂这些美景,请你帮他将表格中的梳理补充完整。(5分)
古诗中的美丽风景
山 水 沉醉山水,徜徉自然。从“水何澹澹,(1) 山岛竦峙 ”(《观沧海》)中可以感受到海水荡漾、山岛耸立的动静之景;从“(2) 潮 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中(《次北固山下》)可以观览到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开阔之景。
古诗中的美丽风景
田 园 山水之景让人留恋,田园之景同样让人心驰神往。“(3) 山气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 ” [《饮酒(其五)》]在傍晚缭绕的雾气与结伴而还的鸟群中, 自然之景给人带来的惬意与悠然不言而喻;“树树皆秋色,(4) 山山唯落晖 ”(《野望》)描绘了诗人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在夕阳余晖的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
古诗中的美景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让人迷恋;古诗中的美景犹如一缕吹拂的春风,让人的心灵得到慰藉。
3. 有同学找到下面这幅毛泽东的书法作品《沁园春·雪》,请选出赏析正确的一项( D ) (2分)
A. 字体是楷书,字形方正,横平竖直。
B. 字体是隶书,字形扁平,蚕头燕尾。
C. 字体是行书,行云流水,磅礴大气。
D. 字体是草书,龙飞凤舞,笔画连绵。
【专栏三:观赏美景】
4. (中考新考法·跨美术)小唯很喜欢《游山西村》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展现的美景,你认为下列哪一幅图更适合作为这句诗的配图?请说明理由。(3分)
[此考法2024福建等地中考已考查]
【答案】示例:图A更适合。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是山连着山,水路往复回环,小路曲折,似是陷入绝境,行人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图A山势回环,水路曲折,房屋隐约可见符合诗句所写景
致。图B呈现的是村庄房屋错落,较为开阔的景象,不符合诗句内容。
【专栏四:保护美景】
5. 下面是小文收集的《人民日报》科普栏目“把自然讲给你听 ”100期文本的高频词。请你从中任选3~5个词,谈谈你对环境保护的认识。(3分)
【答案】示例一:从“草原 ”“树木 ”“保护 ”和“生长 ”这4个高频词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草原辽阔,树木葱郁,它们共同构成了大自然的壮丽画卷。而“保护 ”和“生长 ”则提醒我们,这些自然美景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呵护和努力。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为地球的绿色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示例二:从“森林 ”“植物 ”“保护 ”“ 自然 ”和“地球 ”这5个高频词中,我深刻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森林是地球的肺,植物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维系着自然的平衡。保护这些珍贵的资源,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珍惜自然资源,减少污染,共同守护这个美丽的地球。
4《乡愁》 5《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6《我看》
主 题 情 境 “ 欣赏 自然美景 感悟生命之爱 ”主题活动 自然充满诗意,每一刻都展现着生命的韵律。学校开展了“欣赏自然美景 感悟生命之爱”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观·山水美景】
1. 小文沉醉于山水间的美景并用文字将其记录下来,请你帮他解决存在的问题。(7分)
青山绿水( )能带走我心中的忧戚(qì口 qī口) ,( )能让我感受到 自然与生命的魅力。飘逸的云彩如同娉亭仙子在蔚蓝的天空中翩翩起
舞;阳光在林间慢游,如同流动的音符,演奏着大自然的交响曲;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似的;草木摇曳(yè口 yì),
与风共舞,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与韵律……
(1)请你帮小文选出正确的读音。(在“ ”内打“√ ”)(2分)
【答案】qī√ yè√
(2)小文的文字记录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并修改。(2分)
亭 应改为 婷
漫 应改为 慢
(3)请你帮小文在括号内补充恰当的关联词,使语句更加通顺。(2分)
【答案】示例:不仅 还
(4)你发现画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
【答案】删去“似的 ”。
【赏·翠竹舞姿】
2. (逆袭卷)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D )
翠竹,犹如苍苍然正当时的绿茗,嗅之香、 目之悦、品之无穷。“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不觉秋已寒,冬将至,假如,你嫌日子素淡了些,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吧!有风, ;有月, ;有雪,那素洁, 。
①是你清寂中的佳友
②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
③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
A. ②③① B. ③①②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探·生命感悟】
3. 向往大自然是人类的天性。请你从下面的作品中任选其一,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4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昆虫记》
【答案】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虽然只是一座小院
子,但是在幼年的鲁迅看来,这却是“我的乐园 ”,鲁迅从大自然中获得了乐趣。在我看来,大自然中的草木、昆虫都是纯真的,它们能让我们获得简单纯粹的快乐,我们要学会感受身边的自然美,细细品味来自自然的无私馈赠。
示例二:《昆虫记》。这本书记录了法布尔观察到的昆虫生活的过程,在他观察、探究的过程中,他大胆假设,反复推理,严密求证……在我看
来,大自然拥有无数奥秘,它可以启发我们的探究精神,使我们对大自然充满热情和好奇心。
考点一 品味意象意境
1. (中考新考法·提供知识支架)下面是小唯同学做的“观物取象·体悟内
涵 ”探究成果部分展示。请你参考下面的知识支架,将诗歌的意象和意象组合方式以及主旨情感补充完整。(3分)
知识支架 意象组合方式 A. 意象递进: 以空间位移或时间流动为线,造成情感的层层推进。 B. 意象并列:按照一定的构思意图并列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新图画。 C. 意象辐射:由一个核心意象裂变出一系列外围意象,从而形成一个网络状的、具有张力的意象结构。
【答案】(1)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2)意象并列
(3)表达了诗人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此考法2024四川广元等地中考已考查]
2. 在阅读诗歌时,需要透过意象把握诗歌的意境,小唯阅读完《沁园·雪》与《乡愁》之后,制作了下面的表格,请你将表格补充完整。(7分)
诗歌 《沁园春·雪》 《乡愁》
意象 雪、(1) 冰 、 山 、原、晴日 邮票、(2) 船票 、 坟墓 、海峡
意境 (3) 壮美雄浑 低回怅惘
传达的情感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作者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4) 离愁别绪,家国之思 。
3. 小文发现,由《我看》中的诗句,能快速联想到其他古诗中的诗句。请你帮他选出下面诗歌句子中对应的古诗句子,并说出两者之间的共同
点。(2分)
【答案】示例:选择A 。两者都使用了“春风 ”和“草 ”这两个意象。都通过春风与草的描写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给人以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感觉。
考点二 品析诗歌语言
4. 《沁园春·雪》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请从以下两句中任选一
句,赏析加点字。(3分)
诗句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赏析 内容
【答案】示例一:选(1) 。“惟 ”“顿 ”是表修饰限制作用的副词,“惟 ”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 ”字强调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速。
示例二:选(2) 。“惜 ”字写对封建统治者中的杰出人物的总体态度。
“略 ”和“稍 ”以委婉的方式指出不足,不绝对否定功绩。这三个字既体现作者尊重历史又不盲目崇拜的态度,又流露出作者对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人民大众创造历史的自信。
5. 诗歌,是一切艺术中最崇高、最完美的一种。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完美的语言世界,感受其独特的语言魅力。(8分)
(1)请仿照下面的示例,简要聊一聊《我爱这土地》与《我看》里面你所喜欢的诗句。(2分)
示例:诗人不说“ 山如银蛇,原似蜡象 ”, 而说“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赋予山和原以动态,化静为动,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答案】示例一:诗人不说“羽毛腐烂在土地里面 ”,而说“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连最轻最细的部分都要和土地融为一体,更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执着、忠诚与热爱。
示例二:诗人不说“我心里的欢笑和哀愁,像季节绽放花朵又把它凋
谢 ”,而说“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语言新颖奇特,把生命的花朵暗喻成火焰,更显绚烂夺目。
(2)小文读完《沁园春·雪》和《我爱这土地》后,写下了自己的感悟,请你结合《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我看》这三首诗,补全下面的空缺处。(6分)
《沁园春·雪》是一首感情奔放、胸怀豪迈的诗,如同敲击着震荡山河的战鼓,气雄古今;《我爱这土地》是一首情感真挚、意象巧妙的诗,如同黑暗中的烛火,为照亮世界燃烧自己;
《乡愁》是一首 示例: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的诗,如同 幽谷中的一 曲洞箫 ,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是一首 意境优美,温馨浪漫 的诗,如同 一幅梦幻唯美的水彩 画 , 明艳四溢,醉人心魂 ;《我看》是一首拥抱自然与生活的诗,如同抚弄藻荇的清泉,在快乐中奔向远方。只要有一颗诗心,每一处风景都会有美丽的诗情,每一次阅读都会有难忘的诗行。
考点三 体会主旨情感
6. 《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的特点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抒发作者的
情感。以下是小丽为诗歌所做的批注,请仿照批注一补充批注二。(2分) ……
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
……
大地轰鸣:“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 ”
批注一:“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在诗中是间隔反复,生动地说明周总理日夜奔忙的献身精神,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和人民深沉而强烈的感情。
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批注二: 示例:“在这里 ”“在一起 ”反复叠用,强烈地抒发了人民对总理深切的思念与不舍之情,这种反复咏叹,如同声声呼唤,让读者深切感受到那种浓烈的情感。即便总理已离去,但他的精神、他的关怀永远与人民紧密相连,突出了人民对总理的深厚情感以及总理在人民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7. 请你以“情感 ”为分类依据,仿照下方示例,将本单元的诗歌进行分类。(6分)
示例:
诗歌 分类依据:体裁
第一组 《沁园春·雪》 词,有规定的格式、句数、字数、平仄等
第二组 《周总理,你在哪里》《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我看》 现代白话诗,形式较为自由
小文分享了下面这首诗歌,请你和同学们共同阅读并理解诗歌内容。选材理由:同主题·热爱祖国,弘扬爱国精神
愿春天早点来
艾 青
我走出用纸糊满窗格的房子
站立在阴暗的屋檐下
看着田野
黄色的路
从门前经过
一直伸到天边
畏缩这严寒
对于远方的旅行
我踌躇了
而且
池沼依然凝结着冰层
山上依然闪着残雪的白光
而且
天依然低沉
——明天恐怕还要下雪呢
于是,从我的心头
感到了
使我瑟缩的凉意
为了我的烦忧
我希望:
春天
它早点来
等路旁吐出一点绿芽时
我将穿上芒鞋
去寻觅温暖
一九四。年元月
1.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 诗歌开篇写纸糊满窗格的房子和阴暗的屋檐,“糊满 ”“ 阴暗 ”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氛围。
B. “凝结着冰层的池沼 ”“残雪的白光 ”等意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冬日的荒凉与严寒。
C. “于是,从我的心头/感到了/使我瑟缩的凉意 ”表现出诗人对此刻寒冷冬日的害怕之情。
D. “为了我的烦忧/我希望:/春天/它早点来 ”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温暖和生机的向往。
2. 诗歌中连用三个“依然 ”有何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3分)
【核心考点:炼字】
【答案】①突出了冬天还未过去,寒冷依旧笼罩大地的现状,强调了严冬的漫长和难以忍受。②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烦忧和对现状的不满,同时也 出诗人对春天的期盼。③三个“依然 ”的反复叠用,使得诗人的情感表达更加强烈,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诗歌情感。
3. (中考新考法·跨音乐)小唯想在诗歌分享会上朗诵这首诗,下面乐曲中哪两首能够相结合作为配乐?请选择并简要阐述理由。(3分)【核心考点:主旨情感】
乐曲:《汉宫秋月》——哀怨悲愁
《红旗颂》——宏伟庄严
《林中漫步》——轻快愉悦
[此考法2024江苏苏州等地中考已考查]
【答案】示例:《汉宫秋月》和《林中漫步》。诗歌开头描绘了一幅冬日严寒、景色萧瑟的画面,《汉宫秋月》的旋律和节奏能够很好地契合诗歌中那种在严寒与烦忧下的愁绪,能通过音乐的氛围强化诗歌所表达的情
感。诗歌结尾处,透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林中漫步》这首乐曲轻快愉悦,能够很好地契合诗歌中对于春天温暖、生机盎然的期待与向往,营造出一种从冬日的严寒中走出,迎接春天到来的愉悦氛围。
4. (中考新考法·关联教材)这首诗角度新颖,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本诗与《我爱这土地》在抒情方式上的相似之处。(4分)【核心考点:语言特色】
【答案】示例:都采用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结合的抒情方式。本诗先通过描绘“黄色的路 ”“凝结着冰层 ”等严冬的景象,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烦忧以及对春天和温暖的渴望,后以“我希望:/春天/它早点来 ”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春天的热切期盼。《我爱这土地》先以“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悲愤的河流 ”等意象来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悲愤和对祖国的挚爱,后以“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直接表达诗人对土地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此考法2024湖南等地中考已考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8张PPT)
人教新版 九上 语文
同步课件
统编九上语文新考向情景题分层练习讲解课件
第一单元 寻爱人间
任务一 学习鉴赏诗歌
情境练基础
1
教材核心考点迁移练
2
温馨提示:点击内容可跳转至相应页面。
情境练基础
1 《沁园春·雪》 2《周总理,你在哪里》 3《我爱这土地》
为培养同学们对祖国壮美山河
的热爱,班级准备在公众号上推送“山河之爱”专栏,你参与了文稿的审
查工作。
主题情境
“山河之爱”公众号专栏
【专栏一:描绘美景】
1. 下面是小文在【专栏一】中为描绘美景设计的文字内容,请跟他一起
参与编辑。(6分)
妖娆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景色 (妖娆 富饶),文人墨客不禁
为其折腰。今朝,我们在王维的“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中看见了巍
峨山峰将大地紧紧环抱在其宽广的胸怀之中,我们在李白的“天门中断楚
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中看见了tāo tāo江水展现出波涛汹涌的浩大气
势……
我们置身于这幅员liáo阔的祖国大地,目之所及皆是壮丽江山。站在
长城之巅,体会古人的智慧与勇气;置身江南水乡,品味这里的宁静与清
新; ……
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让我们共同赞颂这大美山河,感受其无尽的风采!
(1)请你选出下列选项中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C )(2分)
A. shé 涛涛江水 yǒnɡ 幅员辽阔
B. shé 涛涛江水 yōnɡ 幅员寥阔
C. zhé 滔滔江水 yǒnɡ 幅员辽阔
D. zhé 滔滔江水 yōnɡ 幅员寥阔
C
(2)小文对语段中一处词语的使用把握不准,请你帮他从括号内选出恰当
的词语,并填写在横线上。(2分)
(3)请你仿照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再补写一句,使之构成排比。(2分)
【答案】示例一:策马广袤草原,感受天地的辽阔与无垠
示例二:行走壮阔西北,领略大漠的粗犷与雄浑
【专栏二:赞颂美景】
2. 古诗中有许多关于美丽风景的描写,小语准备在【专栏二】版块中赞
颂这些美景,请你帮他将表格中的梳理补充完整。(5分)
古诗中的美丽风景 山 水 沉醉山水,徜徉自然。从“水何澹澹,(1) ”(《观
沧海》)中可以感受到海水荡漾、山岛耸立的动静之景;从“(2)
,风正一帆悬”中(《次北固山下》)可以观览到大江直
流、波平浪静的开阔之景。
山岛竦峙
潮
平两岸阔
古诗中的美丽风景 田 园 山水之景让人留恋,田园之景同样让人心驰神往。“(3)
, ”[《饮酒(其五)》]在傍晚缭绕的雾气与结
伴而还的鸟群中,自然之景给人带来的惬意与悠然不言而喻;“树树
皆秋色,(4) ”(《野望》)描绘了诗人东皋所见的田园
风光:在夕阳余晖的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
秋意。
古诗中的美景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让人迷恋;古诗中的美景犹如
一缕吹拂的春风,让人的心灵得到慰藉。 山气日
夕佳
飞鸟相与还
山山唯落晖
3. 有同学找到下面这幅毛泽东的书法作品《沁园春·雪》,请选出赏析正
确的一项( D ) (2分)
A. 字体是楷书,字形方正,横平竖直。
B. 字体是隶书,字形扁平,蚕头燕尾。
C. 字体是行书,行云流水,磅礴大气。
D. 字体是草书,龙飞凤舞,笔画连绵。
D
【专栏三:观赏美景】
4. (中考新考法·跨美术)小唯很喜欢《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所展现的美景,你认为下列哪一幅图更适合作为这句诗
的配图?请说明理由。(3分)
[此考法2024福建等地中考已考查]
【答案】示例:图A更适合。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是山连着山,水路往复回环,小路曲折,似是陷入绝境,行人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图A山势回环,水路曲折,房屋隐约可见符合诗句所写景致。图B呈现的是村庄房屋错落,较为开阔的景象,不符合诗句内容。
【专栏四:保护美景】
5. 下面是小文收集的《人民日报》科普栏目“把自然讲给你听”100期文
本的高频词。请你从中任选3~5个词,谈谈你对环境保护的认识。(3分)
【答案】示例一:从“草原”“树木”“保护”和“生长”这4个高频词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草原辽阔,树木葱郁,它们共同构成了大自然的壮丽画卷。而“保护”和“生长”则提醒我们,这些自然美景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呵护和努力。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为地球的绿色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示例二:从“森林”“植物”“保护”“自然”和“地球”这5个高频词
中,我深刻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森林是地球的肺,植物是地球上生
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维系着自然的平衡。保护这些珍贵的资源,
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珍惜自然资源,减少污染,共同守护
这个美丽的地球。
4《乡愁》 5《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6《我看》
自然充满
诗意,每一刻都展现着生命的韵律。学校开展了“欣赏自然美景 感悟生
命之爱”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主题情境
“欣赏自然美景 感悟生命之爱”主题活动
【观·山水美景】
1. 小文沉醉于山水间的美景并用文字将其记录下来,请你帮他解决存在
的问题。(7分)
青山绿水( )能带走我心中的忧戚(qì qī ),( )能让我感受到自然与生命的魅力。飘逸的云彩如同娉亭仙子在蔚蓝的天空中翩翩起舞;阳光在林间慢游,如同流动的音符,演奏着大自然的交响曲;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似的;草木摇曳(yè yì ),与风共舞,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与韵律……
(1)请你帮小文选出正确的读音。(在“ ”内打“√”)(2分)
【答案】qī√ yè√
(2)小文的文字记录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并修改。(2分)
应改为
应改为
亭
婷
慢
漫
(3)请你帮小文在括号内补充恰当的关联词,使语句更加通顺。(2分)
【答案】示例:不仅 还
(4)你发现画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
【答案】删去“似的”。
【赏·翠竹舞姿】
2. (逆袭卷)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D )
翠竹,犹如苍苍然正当时的绿茗,嗅之香、目之悦、品之无穷。“时
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不觉秋已寒,冬将至,假如,你嫌日子素淡了
些,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吧!有风, ;有月, ;有雪,
那素洁, 。
D
①是你清寂中的佳友
②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
③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
A. ②③① B. ③①②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探·生命感悟】
3. 向往大自然是人类的天性。请你从下面的作品中任选其一,结合作品
内容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4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昆虫记》
【答案】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虽然只是一座小院子,但是在幼年的鲁迅看来,这却是“我的乐园”,鲁迅从大自然中获得了乐趣。在我看来,大自然中的草木、昆虫都是纯真的,它们能让我们获得简单纯粹的快乐,我们要学会感受身边的自然美,细细品味来自自然的无私馈赠。
示例二:《昆虫记》。这本书记录了法布尔观察到的昆虫生活的过程,在
他观察、探究的过程中,他大胆假设,反复推理,严密求证……在我看
来,大自然拥有无数奥秘,它可以启发我们的探究精神,使我们对大自然
充满热情和好奇心。
教材核心考点迁移练
逐点针对练
1. (中考新考法·提供知识支架)下面是小唯同学做的“观物取象·体悟内
涵”探究成果部分展示。请你参考下面的知识支架,将诗歌的意象和意象
组合方式以及主旨情感补充完整。(3分)
考点一 品味意象意境
知识支架
意象组合方式
A. 意象递进:以空间位移或时间流动为线,造成情感的层层推进。
B. 意象并列:按照一定的构思意图并列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新
图画。
C. 意象辐射:由一个核心意象裂变出一系列外围意象,从而形成一个网
络状的、具有张力的意象结构。
[此考法2024四川广元等地中考已考查]
【答案】(1)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2)意象并列
(3)表达了诗人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2. 在阅读诗歌时,需要透过意象把握诗歌的意境,小唯阅读完《沁园·雪》与《乡愁》之后,制作了下面的表格,请你将表格补充完整。(7分)
诗歌 《沁园春·雪》 《乡愁》
意象 雪、(1) 、 、原、晴日 邮票、(2) 、 、
意境 (3) 低回怅惘
传达
的情感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作者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4) 。
冰
山
船票
坟墓
海峡
壮美雄浑
离愁别绪,家国之思
3. 小文发现,由《我看》中的诗句,能快速联想到其他古诗中的诗句。
请你帮他选出下面诗歌句子中对应的古诗句子,并说出两者之间的共同
点。(2分)
【答案】示例:选择A。两者都使用了“春风”和“草”这两个意象。都通过春风与草的描写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给人以积极向上、充满希
望的感觉。
4. 《沁园春·雪》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请从以下两句中任选一
句,赏析加点字。(3分)
诗句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赏析 内容
考点二 品析诗歌语言
【答案】示例一:选(1)。“惟”“顿”是表修饰限制作用的副词,“惟”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字强调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速。
示例二:选(2)。“惜”字写对封建统治者中的杰出人物的总体态度。
“略”和“稍”以委婉的方式指出不足,不绝对否定功绩。这三个字既体
现作者尊重历史又不盲目崇拜的态度,又流露出作者对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和人民大众创造历史的自信。
5. 诗歌,是一切艺术中最崇高、最完美的一种。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
这完美的语言世界,感受其独特的语言魅力。(8分)
(1)请仿照下面的示例,简要聊一聊《我爱这土地》与《我看》里面你所
喜欢的诗句。(2分)
示例:诗人不说“山如银蛇,原似蜡象”,而说“山舞银蛇,原驰蜡
象”,赋予山和原以动态,化静为动,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
活力。
【答案】示例一:诗人不说“羽毛腐烂在土地里面”,而说“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连最轻最细的部分都要和土地融为一体,更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执着、忠诚与热爱。
示例二:诗人不说“我心里的欢笑和哀愁,像季节绽放花朵又把它凋
谢”,而说“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语言新颖奇特,把生命的花朵暗喻成火焰,更显绚烂夺目。
(2)小文读完《沁园春·雪》和《我爱这土地》后,写下了自己的感悟,请
你结合《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我看》这三首
诗,补全下面的空缺处。(6分)
《沁园春·雪》是一首感情奔放、胸怀豪迈的诗,如同敲击着震荡山
河的战鼓,气雄古今;《我爱这土地》是一首情感真挚、意象巧妙的诗,
如同黑暗中的烛火,为照亮世界燃烧自己;
《乡愁》是一首 的诗,如同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
赞颂》是一首 的诗,如同
, ;《我看》是一首拥抱自然与生活的诗,
如同抚弄藻荇的清泉,在快乐中奔向远方。只要有一颗诗心,每一处风景
都会有美丽的诗情,每一次阅读都会有难忘的诗行。
示例: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幽谷中的一
曲洞箫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意境优美,温馨浪漫
一幅梦幻唯美的水彩
画
明艳四溢,醉人心魂
6. 《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的特点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抒发作者的
情感。以下是小丽为诗歌所做的批注,请仿照批注一补充批注二。(2分)
考点三 体会主旨情感
……
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
大地轰鸣:“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批注一:“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在诗中是间隔反复,生动地说明周总理
日夜奔忙的献身精神,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和人民深沉而强烈的感情。
……
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批注二:
示例:“在这里”“在一起”反复叠用,强烈地抒发了人民对总理深切的
思念与不舍之情,这种反复咏叹,如同声声呼唤,让读者深切感受到那种
浓烈的情感。即便总理已离去,但他的精神、他的关怀永远与人民紧密相
连,突出了人民对总理的深厚情感以及总理在人民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7. 请你以“情感”为分类依据,仿照下方示例,将本单元的诗歌进行分
类。(6分)
示例:
诗歌 分类依据:体裁
第一组 《沁园春·雪》 词,有规定的格式、句
数、字数、平仄等
第二组 《周总理,你在哪里》《我爱这土
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我看》 现代白话诗,形式较为
自由
【答案】示例:
诗歌 分类依据:情感
第一组 《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
愁》 蕴含着诗人深沉的爱国
情怀
第二组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
颂》《我看》 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与
感悟
第三组 《周总理,你在哪里》 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缅
怀与思念之情
阅读迁移练
小文分享了下面这首诗歌,请你和同学们共同阅读并理解诗歌内容。
选材理由:同主题·热爱祖国,弘扬爱国精神
愿春天早点来
艾 青
我走出用纸糊满窗格的房子
站立在阴暗的屋檐下
看着田野
黄色的路
从门前经过
一直伸到天边
畏缩这严寒
对于远方的旅行
我踌躇了
而且
池沼依然凝结着冰层
山上依然闪着残雪的白光
而且
天依然低沉
——明天恐怕还要下雪呢
于是,从我的心头
感到了
使我瑟缩的凉意
为了我的烦忧
我希望:
春天
它早点来
等路旁吐出一点绿芽时
我将穿上芒鞋
去寻觅温暖
一九四○年元月
1.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 诗歌开篇写纸糊满窗格的房子和阴暗的屋檐,“糊满”“阴暗”营造
了一种压抑的氛围。
B. “凝结着冰层的池沼”“残雪的白光”等意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冬
日的荒凉与严寒。
C. “于是,从我的心头/感到了/使我瑟缩的凉意”表现出诗人对此刻寒冷
冬日的害怕之情。
D. “为了我的烦忧/我希望:/春天/它早点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温暖和
生机的向往。
C
2. 诗歌中连用三个“依然”有何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3分)
【核心考点:炼字】
【答案】①突出了冬天还未过去,寒冷依旧笼罩大地的现状,强调了严冬的漫长和难以忍受。②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烦忧和对现状的不满,同时也 出诗人对春天的期盼。③三个“依然”的反复叠用,使得诗人的情感表达更加强烈,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诗歌情感。
3. (中考新考法·跨音乐)小唯想在诗歌分享会上朗诵这首诗,下面乐曲中
哪两首能够相结合作为配乐?请选择并简要阐述理由。(3分)【核心考
点:主旨情感】
乐曲:《汉宫秋月》——哀怨悲愁
《红旗颂》——宏伟庄严
《林中漫步》——轻快愉悦
[此考法2024江苏苏州等地中考已考查]
【答案】示例:《汉宫秋月》和《林中漫步》。诗歌开头描绘了一幅冬日严寒、景色萧瑟的画面,《汉宫秋月》的旋律和节奏能够很好地契合诗歌中那种在严寒与烦忧下的愁绪,能通过音乐的氛围强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诗歌结尾处,透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林中漫步》这首乐曲轻快愉悦,能够很好地契合诗歌中对于春天温暖、生机盎然的期待与向往,营造出一种从冬日的严寒中走出,迎接春天到来的愉悦氛围。
4. (中考新考法·关联教材)这首诗角度新颖,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本诗与《我爱这土地》在抒情方式上的相似之处。(4分)【核心考点:语言特色】
[此考法2024湖南等地中考已考查]
【答案】示例:都采用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结合的抒情方式。本诗先通过描绘“黄色的路”“凝结着冰层”等严冬的景象,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烦忧以及对春天和温暖的渴望,后以“我希望:/春天/它早点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春天的热切期盼。《我爱这土地》先以“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等意象来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悲愤和对祖国的挚爱,后以“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直接表达诗人对土地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新考向情景题同步练习】
1单元 任务一 学习鉴赏诗歌
1 情境练基础
2 教材核心考点迁移练
情 境 练 基 础
1 《沁园春·雪》 2 《周总理,你在哪里》 3 《我爱这土地》
主 题 情 境 “ 山河之爱 ”公众号专栏 为培养同学们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班级准备在公众号上推送“山河之爱”专栏,你参与了文稿的审查工作。
【专栏一:描绘美景】
1. 下面是小文在【专栏一】中为描绘美景设计的文字内容,请跟他一起参与编辑。(6分)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景色 妖娆 (妖娆 富饶) ,文人墨客不禁为其折腰。今朝,我们在王维的“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中看见了巍峨山峰将大地紧紧环抱在其宽广的胸怀之中,我们在李白的“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中看见了tāo tāo江水展现出波涛汹涌的浩大气势…… 我们置身于这幅员liáo阔的祖国大地, 目之所及皆是壮丽江山。站在长城之巅,体会古人的智慧与勇气;置身江南水乡,品味这里的宁静与清新; …… 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让我们共同赞颂这大美山河,感受其无尽的风采!
(1)请你选出下列选项中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C )(2分)
A. shé 涛涛江水 yǒnɡ 幅员辽阔
B. shé 涛涛江水 yōnɡ 幅员寥阔
C. zhé 滔滔江水 yǒnɡ 幅员辽阔
D. zhé 滔滔江水 yōnɡ 幅员寥阔
(2)小文对语段中一处词语的使用把握不准,请你帮他从括号内选出恰当的词语,并填写在横线上。(2分)
(3)请你仿照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再补写一句,使之构成排比。(2分)
【答案】示例一:策马广袤草原,感受天地的辽阔与无垠示例二:行走壮阔西北,领略大漠的粗犷与雄浑
【专栏二:赞颂美景】
2. 古诗中有许多关于美丽风景的描写,小语准备在【专栏二】版块中赞颂这些美景,请你帮他将表格中的梳理补充完整。(5分)
古诗中的美丽风景
山 水 沉醉山水,徜徉自然。从“水何澹澹,(1) 山岛竦峙 ”(《观沧海》)中可以感受到海水荡漾、山岛耸立的动静之景;从“(2) 潮 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中(《次北固山下》)可以观览到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开阔之景。
古诗中的美丽风景
田 园 山水之景让人留恋,田园之景同样让人心驰神往。“(3) 山气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 ” [《饮酒(其五)》]在傍晚缭绕的雾气与结伴而还的鸟群中, 自然之景给人带来的惬意与悠然不言而喻;“树树皆秋色,(4) 山山唯落晖 ”(《野望》)描绘了诗人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在夕阳余晖的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
古诗中的美景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让人迷恋;古诗中的美景犹如一缕吹拂的春风,让人的心灵得到慰藉。
3. 有同学找到下面这幅毛泽东的书法作品《沁园春·雪》,请选出赏析正确的一项( D ) (2分)
A. 字体是楷书,字形方正,横平竖直。
B. 字体是隶书,字形扁平,蚕头燕尾。
C. 字体是行书,行云流水,磅礴大气。
D. 字体是草书,龙飞凤舞,笔画连绵。
【专栏三:观赏美景】
4. (中考新考法·跨美术)小唯很喜欢《游山西村》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展现的美景,你认为下列哪一幅图更适合作为这句诗的配图?请说明理由。(3分)
[此考法2024福建等地中考已考查]
【答案】示例:图A更适合。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是山连着山,水路往复回环,小路曲折,似是陷入绝境,行人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图A山势回环,水路曲折,房屋隐约可见符合诗句所写景
致。图B呈现的是村庄房屋错落,较为开阔的景象,不符合诗句内容。
【专栏四:保护美景】
5. 下面是小文收集的《人民日报》科普栏目“把自然讲给你听 ”100期文本的高频词。请你从中任选3~5个词,谈谈你对环境保护的认识。(3分)
【答案】示例一:从“草原 ”“树木 ”“保护 ”和“生长 ”这4个高频词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草原辽阔,树木葱郁,它们共同构成了大自然的壮丽画卷。而“保护 ”和“生长 ”则提醒我们,这些自然美景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呵护和努力。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为地球的绿色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示例二:从“森林 ”“植物 ”“保护 ”“ 自然 ”和“地球 ”这5个高频词中,我深刻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森林是地球的肺,植物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维系着自然的平衡。保护这些珍贵的资源,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珍惜自然资源,减少污染,共同守护这个美丽的地球。
4《乡愁》 5《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6《我看》
主 题 情 境 “ 欣赏 自然美景 感悟生命之爱 ”主题活动 自然充满诗意,每一刻都展现着生命的韵律。学校开展了“欣赏自然美景 感悟生命之爱”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观·山水美景】
1. 小文沉醉于山水间的美景并用文字将其记录下来,请你帮他解决存在的问题。(7分)
青山绿水( )能带走我心中的忧戚(qì口 qī口) ,( )能让我感受到 自然与生命的魅力。飘逸的云彩如同娉亭仙子在蔚蓝的天空中翩翩起
舞;阳光在林间慢游,如同流动的音符,演奏着大自然的交响曲;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似的;草木摇曳(yè口 yì),
与风共舞,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与韵律……
(1)请你帮小文选出正确的读音。(在“ ”内打“√ ”)(2分)
【答案】qī√ yè√
(2)小文的文字记录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并修改。(2分)
亭 应改为 婷
漫 应改为 慢
(3)请你帮小文在括号内补充恰当的关联词,使语句更加通顺。(2分)
【答案】示例:不仅 还
(4)你发现画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
【答案】删去“似的 ”。
【赏·翠竹舞姿】
2. (逆袭卷)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D )
翠竹,犹如苍苍然正当时的绿茗,嗅之香、 目之悦、品之无穷。“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不觉秋已寒,冬将至,假如,你嫌日子素淡了些,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吧!有风, ;有月, ;有雪,那素洁, 。
①是你清寂中的佳友
②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
③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
A. ②③① B. ③①②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探·生命感悟】
3. 向往大自然是人类的天性。请你从下面的作品中任选其一,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4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昆虫记》
【答案】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虽然只是一座小院
子,但是在幼年的鲁迅看来,这却是“我的乐园 ”,鲁迅从大自然中获得了乐趣。在我看来,大自然中的草木、昆虫都是纯真的,它们能让我们获得简单纯粹的快乐,我们要学会感受身边的自然美,细细品味来自自然的无私馈赠。
示例二:《昆虫记》。这本书记录了法布尔观察到的昆虫生活的过程,在他观察、探究的过程中,他大胆假设,反复推理,严密求证……在我看
来,大自然拥有无数奥秘,它可以启发我们的探究精神,使我们对大自然充满热情和好奇心。
考点一 品味意象意境
1. (中考新考法·提供知识支架)下面是小唯同学做的“观物取象·体悟内
涵 ”探究成果部分展示。请你参考下面的知识支架,将诗歌的意象和意象组合方式以及主旨情感补充完整。(3分)
知识支架 意象组合方式 A. 意象递进: 以空间位移或时间流动为线,造成情感的层层推进。 B. 意象并列:按照一定的构思意图并列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新图画。 C. 意象辐射:由一个核心意象裂变出一系列外围意象,从而形成一个网络状的、具有张力的意象结构。
【答案】(1)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2)意象并列
(3)表达了诗人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此考法2024四川广元等地中考已考查]
2. 在阅读诗歌时,需要透过意象把握诗歌的意境,小唯阅读完《沁园·雪》与《乡愁》之后,制作了下面的表格,请你将表格补充完整。(7分)
诗歌 《沁园春·雪》 《乡愁》
意象 雪、(1) 冰 、 山 、原、晴日 邮票、(2) 船票 、 坟墓 、海峡
意境 (3) 壮美雄浑 低回怅惘
传达的情感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作者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4) 离愁别绪,家国之思 。
3. 小文发现,由《我看》中的诗句,能快速联想到其他古诗中的诗句。请你帮他选出下面诗歌句子中对应的古诗句子,并说出两者之间的共同
点。(2分)
【答案】示例:选择A 。两者都使用了“春风 ”和“草 ”这两个意象。都通过春风与草的描写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给人以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感觉。
考点二 品析诗歌语言
4. 《沁园春·雪》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请从以下两句中任选一
句,赏析加点字。(3分)
诗句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赏析 内容
【答案】示例一:选(1) 。“惟 ”“顿 ”是表修饰限制作用的副词,“惟 ”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 ”字强调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速。
示例二:选(2) 。“惜 ”字写对封建统治者中的杰出人物的总体态度。
“略 ”和“稍 ”以委婉的方式指出不足,不绝对否定功绩。这三个字既体现作者尊重历史又不盲目崇拜的态度,又流露出作者对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人民大众创造历史的自信。
5. 诗歌,是一切艺术中最崇高、最完美的一种。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完美的语言世界,感受其独特的语言魅力。(8分)
(1)请仿照下面的示例,简要聊一聊《我爱这土地》与《我看》里面你所喜欢的诗句。(2分)
示例:诗人不说“ 山如银蛇,原似蜡象 ”, 而说“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赋予山和原以动态,化静为动,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答案】示例一:诗人不说“羽毛腐烂在土地里面 ”,而说“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连最轻最细的部分都要和土地融为一体,更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执着、忠诚与热爱。
示例二:诗人不说“我心里的欢笑和哀愁,像季节绽放花朵又把它凋
谢 ”,而说“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语言新颖奇特,把生命的花朵暗喻成火焰,更显绚烂夺目。
(2)小文读完《沁园春·雪》和《我爱这土地》后,写下了自己的感悟,请你结合《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我看》这三首诗,补全下面的空缺处。(6分)
《沁园春·雪》是一首感情奔放、胸怀豪迈的诗,如同敲击着震荡山河的战鼓,气雄古今;《我爱这土地》是一首情感真挚、意象巧妙的诗,如同黑暗中的烛火,为照亮世界燃烧自己;
《乡愁》是一首 示例: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的诗,如同 幽谷中的一 曲洞箫 ,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是一首 意境优美,温馨浪漫 的诗,如同 一幅梦幻唯美的水彩 画 , 明艳四溢,醉人心魂 ;《我看》是一首拥抱自然与生活的诗,如同抚弄藻荇的清泉,在快乐中奔向远方。只要有一颗诗心,每一处风景都会有美丽的诗情,每一次阅读都会有难忘的诗行。
考点三 体会主旨情感
6. 《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的特点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抒发作者的
情感。以下是小丽为诗歌所做的批注,请仿照批注一补充批注二。(2分) ……
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
……
大地轰鸣:“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 ”
批注一:“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在诗中是间隔反复,生动地说明周总理日夜奔忙的献身精神,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和人民深沉而强烈的感情。
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批注二: 示例:“在这里 ”“在一起 ”反复叠用,强烈地抒发了人民对总理深切的思念与不舍之情,这种反复咏叹,如同声声呼唤,让读者深切感受到那种浓烈的情感。即便总理已离去,但他的精神、他的关怀永远与人民紧密相连,突出了人民对总理的深厚情感以及总理在人民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7. 请你以“情感 ”为分类依据,仿照下方示例,将本单元的诗歌进行分类。(6分)
示例:
诗歌 分类依据:体裁
第一组 《沁园春·雪》 词,有规定的格式、句数、字数、平仄等
第二组 《周总理,你在哪里》《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我看》 现代白话诗,形式较为自由
【答案】示例:
诗歌 分类依据:情感
第一组 《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 蕴含着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第二组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我看》 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感悟
第三组 《周总理,你在哪里》 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缅怀与思念之情
阅 读 迁 移 练
小文分享了下面这首诗歌,请你和同学们共同阅读并理解诗歌内容。选材理由:同主题·热爱祖国,弘扬爱国精神
愿春天早点来
艾 青
我走出用纸糊满窗格的房子
站立在阴暗的屋檐下
看着田野
黄色的路
从门前经过
一直伸到天边
畏缩这严寒
对于远方的旅行
我踌躇了
而且
池沼依然凝结着冰层
山上依然闪着残雪的白光
而且
天依然低沉
——明天恐怕还要下雪呢
于是,从我的心头
感到了
使我瑟缩的凉意
为了我的烦忧
我希望:
春天
它早点来
等路旁吐出一点绿芽时
我将穿上芒鞋
去寻觅温暖
一九四。年元月
1.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 诗歌开篇写纸糊满窗格的房子和阴暗的屋檐,“糊满 ”“ 阴暗 ”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氛围。
B. “凝结着冰层的池沼 ”“残雪的白光 ”等意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冬日的荒凉与严寒。
C. “于是,从我的心头/感到了/使我瑟缩的凉意 ”表现出诗人对此刻寒冷冬日的害怕之情。
D. “为了我的烦忧/我希望:/春天/它早点来 ”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温暖和生机的向往。
2. 诗歌中连用三个“依然 ”有何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3分)
【核心考点:炼字】
【答案】①突出了冬天还未过去,寒冷依旧笼罩大地的现状,强调了严冬的漫长和难以忍受。②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烦忧和对现状的不满,同时也 出诗人对春天的期盼。③三个“依然 ”的反复叠用,使得诗人的情感表达更加强烈,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诗歌情感。
3. (中考新考法·跨音乐)小唯想在诗歌分享会上朗诵这首诗,下面乐曲中哪两首能够相结合作为配乐?请选择并简要阐述理由。(3分)【核心考点:主旨情感】
乐曲:《汉宫秋月》——哀怨悲愁
《红旗颂》——宏伟庄严
《林中漫步》——轻快愉悦
[此考法2024江苏苏州等地中考已考查]
【答案】示例:《汉宫秋月》和《林中漫步》。诗歌开头描绘了一幅冬日严寒、景色萧瑟的画面,《汉宫秋月》的旋律和节奏能够很好地契合诗歌中那种在严寒与烦忧下的愁绪,能通过音乐的氛围强化诗歌所表达的情
感。诗歌结尾处,透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林中漫步》这首乐曲轻快愉悦,能够很好地契合诗歌中对于春天温暖、生机盎然的期待与向往,营造出一种从冬日的严寒中走出,迎接春天到来的愉悦氛围。
4. (中考新考法·关联教材)这首诗角度新颖,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本诗与《我爱这土地》在抒情方式上的相似之处。(4分)【核心考点:语言特色】
【答案】示例:都采用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结合的抒情方式。本诗先通过描绘“黄色的路 ”“凝结着冰层 ”等严冬的景象,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烦忧以及对春天和温暖的渴望,后以“我希望:/春天/它早点来 ”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春天的热切期盼。《我爱这土地》先以“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悲愤的河流 ”等意象来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悲愤和对祖国的挚爱,后以“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直接表达诗人对土地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此考法2024湖南等地中考已考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